二年級的小朋友們以前總是說:天天計算加減法,都有點膩了!
這不,這學期來了個新花樣,其實它也只是加法的一個變身而已,從1x1開始學,學到6×9…
學了一陣子,想知道學的效果如何了,測試一次就知道大概了。
第一大題1小題,讀作「三乘五等於十五」,(3)和(5)是乘數,(15)是積。
2小題的箭頭是5格一跳,跳了4下,那就是4個5相加,加法算式即連加算式,乘法算式即簡化後的算式。
這面其他題目基本上是考察孩子對乘法算式的來源,乘法口訣,及概念意思的了解和理解。
除了考察孩子們判斷題目概念轉換的對錯外,就是孩子對乘法的計劃能力,加上加減法也來湊熱鬧,真的很熱鬧,計算順序別弄錯了:先計算出結果,再比較!
第五題考察孩子對乘法的理解和實際應用能力。
1小題看圖得知,有3個盤子,每個盤子裡有4個梨,求一共有多少個梨?加數相同,用乘法更簡捷。答案:4x3=12
2小題需要特別注意圖上的問題,它問的是南瓜個數,兩隻小兔不算數。個別孩子把兔子也算上了。顯示列兩個算式,即需要用兩種方法來解。
方法一:5x3-2=13(把3個當5個來列算式)
方法二:5x2+3=13(把3個當個整體)
第六大題考察孩子對乘法算式的來歷的了解和理解能力。
3x4表示○○○一組,有4組。
6x2表示○○○○○○一組,有2組。
第七題的走進生活,即考察孩子在生活中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1小題的第一問簡單,可以看成是4個5,即5×4=20(個);第二問注意第一句比其他三句都少2個字,求字數有兩種解決辦法,但因題目算式上有「+」號,所以我們只能把「鵝,鵝,鵝,」當成一個整體,另外加上去。即5×3+3=18(個)
2小題考察孩子們的審題細心程度,(1)是3張桌,每張配4把椅子,即加數相同,可以用乘法4×3=12(張)。(2)是2張桌,一張配3把椅,一張配4把椅子,加數不同。可以直接加法3+4=7(張)
注意:有些孩子說正在學乘法,肯定只能用乘法來做,這個不一定的,看題決定!
第3小題的算式怎麼列才對呢?關鍵在於有幾隻貓在釣魚。
有的孩子列算式:5x4=20(條)
有的孩子列算式:5x5=25(條)
如果仔細觀察,就能發現,1隻貓媽媽和4隻小貓都在釣,所以是5隻貓在釣魚,每隻貓釣5條魚。
算式應該是:5x5=25(條)。答:(略)
第4小題第一問,找到關鍵數據:每個火龍果多少錢,就可以正確列算式了。
算式:5x3=15(元)答:(略)
第二問看似只有一問,但解決問題需要兩步走。先把買4個楊桃和1個西瓜共要多少錢,然後跟50元比大小,小於50元就夠,大於50元就不夠。
第三問沒有標準答案,可以參考圖片上的水果,隨便問隨便答,儘量選擇找一個相對簡單、自己會解的問題來作問題。
附加題相對難一點,考察孩子的觀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