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戰役決定了日本的歷史,你知道多少?
1.壬申之亂
1.壬申の亂(じんしんのらん)
時間:飛鳥時代(672年)
交戰地點:美濃國、近江國、伊勢國、伊賀國
結果:大海人皇子軍—大海人皇子(勝)VS近江朝廷軍—大友皇子(負)
內容:是日本古代最大規模的內亂。大海人皇子帶領的地方豪族反以大友皇太子為首的近江朝廷。此次戰亂,大海人皇子軍取勝,是日本少有的叛亂者勝利的例子。大海人皇子(後來的天武天皇)在日後政治制度的整頓上比其哥哥天智天皇更偏向中央集權。
補充知識:白村江之戰是日本以復興百濟為目的的,對朝鮮半島出兵的戰役。此次戰役倭軍大敗,天智天皇負有重責,國內政治處於困境之際,大海人皇子積極頒布重要法令,挽救國內政治危機,也為其日後的兵變積攢了實力。
2.源平合戰
2.源平の戦い(げんぺいのたたかい)/治承・壽永の亂(じしょう・じゅえいのらん)
時間:治承4年(1180年)~元歷2年(1185年)
交戰地點:除奧州(今福島・宮城・巖手・青森四縣)之外的日本全國各地
結果:皇族、源氏—源頼朝(勝)VS平氏—平清盛(負)
內容:是一場長達6年的大規模內亂。是日本古代最後的內亂也是日本中世最初的內亂。以後白河法皇的皇子以仁王發動兵變為導火線,掀起了一股反抗在日本各地以平清盛為中心的平氏政權的熱潮。最終,平氏政權崩潰,建立起了以源賴朝為中心的關東政權(鎌倉幕府)。本場戰役在日本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補充知識:此次源平兩家的大戰中,源氏家族使用白旗,平氏使用紅旗。日本紅白歌會中分紅白兩色,正是來源於此。
3.應仁之亂
3.応仁の亂(おうにんのらん)
時間:室町時代應仁元年(1467年) - 文明9年(1477年)
交戰地點:從京都蔓延至日本全國
結果:東軍—細川勝元(勝)VS西軍—山名宗全(負)
內容:因第8代將軍足利義政的繼嗣爭奪等多種原因而引發的戰爭,起自室町幕府管領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出家後改名山名宗全)等有名的守護大名,除九州等一小部分地方外,日本全國捲入這樣爭鬥之中。此次動亂加速了幕府及守護大名的衰落,也成為進入戰國時代的契機。10多年的戰亂中,作為主戰場的京都可以說幾乎化為灰燼。
4.河越城之戰
4.河越城の戦い(かわごえじょうのたたかい)
時間:戰國時代1546年5月19日
交戰地點:武藏國河越城(今埼玉縣)
結果:北條軍-北條氏康(勝)VS上杉憲政・上杉朝定・足利晴氏三方的聯合軍(負)
內容:戰國三大奇襲之一,是北條氏與扇谷、山內兩上杉家間為爭奪河越城爆發的一連串戰爭中的最後一場戰役,也是最大規模、最具決定性的戰役。上杉家帶領軍隊進攻北條軍駐守的河越城,從軍隊規模等條件上看上杉家佔據著優勢,後北條氏當主北條氏康領兵從外方前來支援駐守河越城的士兵。在北條軍的內外夾擊之下,上杉家為首的三方聯合軍戰敗。此戰之後,北條氏在很長一段時間控制著河越城。
5.川中島合戰
5.川中島の戦い(かわなかじまのたたかい)
時間:戰國時代1553年(天文22年)- 1564年(永祿7年)
交戰地點:日本信濃國川中島(今長野市南郊)
結果:武田軍—武田信玄(平)VS上杉軍—上杉謙信(平)
內容:甲斐國(今山梨縣)的戰國大名武田信玄(武田晴信)和越後國(今新瀉縣)的戰國大名上杉謙信(長尾景虎)之間,圍繞北信濃的支配權進行的數場戰役。其中最為激烈的要數第四場在千曲川和犀川合流處的三角平地為中心的戰役(今長野縣),因此統稱為川中島戰役。此場戰役又稱為「龍」與「虎」的決鬥。
補充知識:據傳上杉謙信可能是女兒身。因為傳說他會定期腹痛,且從不好女色,身邊有美少年護衛隊。當然,如今暫未有證據證明,在這裡就稍微提一下,大家隨意聽聽即可。
6.嚴島合戰
6.厳島の戦い(いつくしまのたたかい)
時間:戰國時代(1555年10月16日)
交戰地點:安藝國嚴島(今廣島縣)
結果:毛利軍—毛利元就(勝)VS陶軍—陶晴賢(負)
內容:嚴島合戰是戰國三大奇襲戰之一,一場典型的以弱勝強的戰例,擅長用智取勝的毛利元就通過各種計謀引誘陶晴賢帶領的大軍抵達嚴島。毛利軍分散幾路對陶軍進行包抄襲擊。陶軍因人數眾多,在小島上作戰實為不利,再加上村上水軍對毛利軍的支援,使得陶軍節節敗退,首領陶晴賢也在混戰中自刎而亡。此番戰役徹底扭轉了日本中國地區的實力對比。毛利家取代陶氏,一躍成為中國地區的一方霸主。
7.桶狹間合戰
7.桶狹間の戦い(おけはざまのたたかい)
時間:戰國時代(1560年6月12日)
交戰地點:尾張國(今愛知縣)桶狹間
結果:織田軍—織田信長(勝)VS今川軍—今川義元(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