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日本第一兵」真田幸村,最經典戰役是什麼?大阪之役

2020-12-27 鮮花暢談歷史

導語:真田幸村在日本歷史上雖然名氣很大,可是他並沒有打過幾場大仗;真田幸村賴以揚名天下的戰役就是日本戰國時期的落幕之戰——大阪之役(其中包括大阪冬之陣、大阪夏之陣)。

真田幸村(1567—1615年),本名真田信繁,是日本戰國末期的名將,也是日本戰國亂世最後的英雄。

真田幸村的父、祖都是武田信玄的家臣。武田家覆亡以後,幸村的父親真田昌幸為了生存,輾轉於上杉家、北條家、德川家之間,時而言和,時而作戰。因此,真田昌幸給世人留下了狡詐多變、多謀好戰的印象。真田幸村的兵法謀略都來自於其父親真田昌幸的真傳。

在真田家與多方角逐之中,真田幸村多次被作為人質派往上杉家及豐臣家等處。在此期間,他受到了上杉景勝、豐臣秀吉的喜愛。後來,真田幸村被豐臣秀吉留在身邊,成為豐臣秀吉的貼身侍衛,倍受寵信。所以,真田幸村對豐臣家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

真田幸村第一次參加大戰,是在豐臣秀吉死後發生的「關原合戰」。

1600年,關原合戰之時,真田昌幸、真田幸村父子以1000人左右的兵力,把德川秀忠率領的38000人的德川家主力軍死死拖住,不得前進。

德川主力未能趕到關原主戰場,使得東軍喪失了兵力上的優勢。

雖然西軍最後戰敗,可是真田昌幸、真田幸村父子驕人的戰績,令世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在東軍處置西軍的將領時,沒能趕上關原合戰的德川秀忠極度痛恨真田父子,堅持要殺掉他們。最後,德川家康決定把真田父子流放到紀州高野山,後來又改為紀州九度山。

十幾年艱辛苦難的流放生活,磨礪了真田幸村的精神和意志。並且,在這十幾年的艱苦歲月裡,真田幸村與父親真田昌幸無時無刻不在渴望著天下形勢大變,他們父子好再次出山為將,揚威天下。因此,雖然歲月艱難,但是,真田父子卻一直在研究兵家戰法,這種十年如一日的鑽研,極大地提升了真田幸村的軍事素養。

1611年,幸村的父親真田昌幸在困苦與絕望之中與世長辭了。真田幸村悲憤不已,心中充滿了憤怒之火,他立下誓言:「有朝一日,必取兩代將軍之首,揚真田之名於天下!」

1614年,德川家康與豐臣家的矛盾激化,雙方的戰事一觸即發。

大阪方面的豐臣家邀請真田幸村去大阪助陣。幸村逃離九度山,進入了大阪城。

可惜的是,此時豐臣家主政的大野治長等人沒有出眾的才能,目光短淺,謹慎畏縮。他們拒絕了幸村和名將後藤基次的野戰計劃,決意守城。

在後藤基次的支持下,幸村修建了大阪的出城——真田丸,並且加固了大阪的城防。

在1614年11月開始的大阪冬之陣中,針對德川軍長期圍困大阪的戰略,真田幸村主動出擊,挑釁敵軍,誘敵進攻。

在大阪諸將的積極配合下,真田幸村利用真田丸的奇妙地勢,給予德川軍以極大的殺傷。

大阪冬之陣,使德川軍恐懼於真田幸村的威名之下。

政治經驗極為豐富老練的德川家康看到戰事不利,就開始採用政治手腕,誘使豐臣家議和,並且要求豐臣家拆除真田丸,填平壕溝,來表示和談的誠意。

真田幸村認識到德川家康的陰謀詭計,率領將領們出面,向豐臣家的領導層建議:堅決不與德川家康和談。

豐臣家不理睬將領們的強烈抗議,答應了德川家康的無理要求。

在目的達到之後,德川家康尋找藉口,重啟戰爭。

戰國末期著名的大阪夏之陣開始了。

大阪方面,一開始就因為失去了堅固的城防壕溝等,處於劣勢。名將後藤基次與真田幸村各自提出一個作戰方略,兩人相持不下。豐臣家最終採取了折衷的辦法,將二者各採取了一部分。使得兩人都不滿意,而且也使大阪軍本就不足的兵力更加分散。

1615年5月5日夜,後藤基次按計劃出擊了。可是另外的真田、毛利兩軍卻因為當夜大霧而迷路、遲到了。這導致了名將後藤基次在孤軍奮戰之後,力竭戰死。

這件事成為真田幸村遭到一些史學家詬病的原因,給後人留下了謎團。

1615年5月7日,最後的決戰開始。

戰前的軍事會議上,真田幸村希望豐臣秀賴能夠出陣,以提高士氣,並且還能影響德川軍中受過豐臣秀吉恩典的大名們的情緒。秀賴答應了。

但是,豐臣家主政的澱姬不允許自己的兒子去冒險,而且,她還偷偷地派人去德川方面聯繫投降的事宜。

在這種情況下,真田幸村等人只能激勵自己的部下,為了自己武士的榮譽而戰了。

在勇將毛利勝永出擊之後,真田幸村並沒有急於出戰。

在德川軍因為毛利勝永的勇猛突擊而亂了陣腳時,真田軍迂迴出擊了。

真田軍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德川家康的本陣。

幸村決意突破家康本陣,殺死家康。這是勝利的唯一希望。

身著紅色戰袍的真田軍像一團烈火,承襲著武田信玄「風林火山」的作戰特色,一路衝鋒,勢如破竹。在毛利軍的英勇配合下,真田軍在一番血戰之後,終於殺入了德川家康的本陣。

德川家康立馬讓人捲起自己的旗幟,連自己的馬印都沒顧上拿走,就狼狽逃跑了。在亂軍之中,家康一度身邊只剩下一個侍衛,驚恐過度的家康準備剖腹自盡,被侍衛死死攔住,才沒有死成。

真田軍衝入德川家康的本陣,只找到了家康的馬印;看不到家康的旗幟,無法尋找家康的確切位置。而此時德川軍各部為營救本陣、從四面八方湧來。真田軍兵力不多,又血戰多時,體力不支,漸漸地支撐不住,終於落敗。

真田幸村在戰陣中英勇戰死。雖然沒有實現斬殺兩代將軍的宏願,但是,他的奮戰確確實實讓真田之名揚於天下。

戰後,德川家康在視察戰果時,面對真田幸村的首級,不由地讚嘆:真乃日本第一兵也!

結語:真田幸村作為日本戰國末期的將領,僅僅參與指揮了日本戰國的落幕之戰——大阪戰役,而且,真田幸村並沒有得到豐臣家領導層的信任,因此,真田幸村的軍事才能並沒有真正向世人展露出來。

相關焦點

  • 日本第一兵——真田幸村浮沉記
    「日本第一兵」——真田幸村的故事吧。《真田丸》中由堺雅人飾演真田幸村(信繁)狡詐如狐的老爸  真田幸村,本名為真田信繁,「信繁」二字源自甲斐名將武田信繁,關於「幸村」這一名號的來源已無據可考,後因日本暢銷書《難波戰記》用了這個名字而使得這個錯誤廣泛普及
  • 講武堂:日本第一兵——真田幸村浮沉記
    自當年的「織田信長小傳」後,一直想再寫點日本戰國故事,今次就趁著大河劇《真田丸》及遊戲的大熱,來講講這個「日本第一兵」——真田幸村的故事吧。
  • 真田幸村人生中的軍事巔峰,讓德川家康鎩羽而歸的大阪冬之陣
    考慮當時豐臣家和德川家的實力對比,所以這個計劃也就被以後藤基次為首的一眾將領駁回,改為了堅守大阪城。但真田幸村不愧是日本後戰國時期的名將,他立刻提出了一個堅守計劃——在大阪城的南面修建一座外城,用以加強大阪城的城防。
  • 言論‖堺雅人或真田幸村的日本雜談
    日本男明星中,我最喜歡的有兩位,香川照之和堺雅人。對香川照之感到好奇更早一些,是過去找姜文的片子,在《鬼子來了》裡對他的大哥大嫂過年好忍俊不禁,去查詞條,發現太他媽像劉青雲了。高中那會兒有一段時期對時代小說特別痴迷(大學反倒沒怎麼看過時代小說,甚至歷史小說都很少看了,唯一一套通俗性質的傳奇小說還是曲亭馬琴的《八犬傳》,且至今沒看完。)
  • 大阪夏之陣,敗亡的真田幸村,也許就是在尋找壯烈的戰死之地?
    命運悲慘的真田幸村,死於隸屬德川方面越前松平家的武將西尾久作的手下。當然也有幸村家臣望月為之介錯的說法。
  • 大河劇、真田丸、真田家 日本戰國
    開播後武田家滅亡、本能寺之變等情節進展之快,淡化一些眾所周知的歷史大事件,就拿本能寺之變來說,以往的大河劇中總是作為精彩場面出現的本能寺之變,例如前年的《軍師官兵衛》用了一集作為小高潮,而本次的播放時間僅為1分鐘,以未曾有過的簡短形式結束了,重心完全放在了真田家,敘事安排得非常恰當,三谷幸喜的臺詞也十分詼諧幽默每周的45分鐘不會讓人看著產生疲倦,給人很平衡的感覺。
  • 日本戰爭喜劇片《真田十勇士》看過嗎?究竟拍的如何?
    在2016年,真田幸村這一題材在日本再次被搬上熒幕,不過由於同年NHK電臺拍攝的著名大河劇《真田丸》太過優秀,因此當年上映的《真田十勇士》,就多少有些默默無聞。不過不同於《真田丸》,電影《真田十勇士》,已經算得上是完完全全的戰爭喜劇片,而且對於傳統的真田幸村的刻畫也多有顛覆。那麼這部《真田十勇士》,究竟拍的如何呢?
  • 《真田丸》有朝一日必取兩代將軍之首,揚真田之名於天下
    可惜這部劇裡麻醬並沒有什麼讓人印象深刻的表演,反而是竹內結子的茶茶更討人喜,尤其是最後一集和雅人叔的飆戲,把那種堅韌不拔的戰國女性表現得淋漓盡致。剛看這部劇時我還是大四最舒服的時候,每天幹的事就是看劇打遊戲吃麻辣燙,但是一年後的12月,也就是天王寺之戰時,我已經換了個專業,進入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模式。
  • 雖千萬人吾往矣,悲劇的日本第一兵.
    他因在大坂之戰以寡擊眾的英勇表現被譽為「日本第一兵」,他與源平合戰的源義經、南北朝時代的楠木正成並列為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劇英雄」。
  • 《真田丸》
    想熟悉日本古代史,最簡便的方法是打遊戲戰國無雙什麼的,或者看大河劇。日本NHK每年出品一部五十集左右長度的大河劇,是雷打不動的傳統。有點像影視化的歷史教科書。《真田丸》是2016年度大戲,主角是有「日本第一兵」之稱的真田幸村。編劇是以喜劇兼群戲擅長的三谷幸喜。
  • 趣談日本戰國喜劇片《真田十勇士》
    編者按:託無數影視作品和遊戲所賜,「日本第一強兵」真田幸村和相關的「真田十勇士」,可以說幾乎算得上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最著名的符號之一。▲真田幸村和真田十勇士而在講這部電影之前,首先要說明的,是何為「大阪之陣」?雖然很多國內歷史愛好者,常常誤以為日本戰國結束的標誌是著名的關原之戰,但事實並非如此。
  • 趣談日本戰國喜劇《真田十勇士》
    編者按:託無數影視作品和遊戲所賜,「日本第一強兵」真田幸村和相關的「真田十勇士」,可以說幾乎算得上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最著名的符號之一。在2016年,真田幸村這一題材在日本再次被搬上熒幕,不過由於同年NHK電臺拍攝的著名大河劇《真田丸》太過優秀,因此當年上映的《真田十勇士》,就多少有些默默無聞。
  • 日劇迷《真田丸》:日本第一強兵的史詩
    然而隨著真田一族其後在時代浪潮中不得不面對一系列更加悲壯與無奈的戲劇性抉擇,可以想見,劇集風格將逐步加深其悲劇性,這在室賀正武之死的一幕中已經初露端倪。而信繁也將一步步認清自己的道路,懷揣揚家族之名於天下的雄心,迎接他最後也是最燦爛的戰役。
  • 日本戰國第一兵——真田幸村
    他是戰國末期的一代名將,更是日本戰國最後的英雄,曾虐慘「老烏龜」德川家康,所以被譽為日本第一兵,乃天下第一強者。
  • 家族之船「真田丸」號的大河史詩
    其實仔細看,在一些最能表現真田信繁(幸村)的戲中,比如在九度山猶豫是否出山加入豐臣軍的那一段,還有統帥大阪冬夏之陣的很多場戲,叔的表演也是達到很高水平的,但總缺少一些硬核的感覺。亂世人質了解日本戰國歷史的人都明白人質和聯姻的作用,大名為了全族人的福祉,必須一定程度上犧牲自己與父母、妻妾、兄妹、子女的感情,用他們換取盟友的信任,而到了極端情況下,還必須犧牲他們換取戰略上的主動。雖然現在看來很不人道,然而這兩種方式就是那個環境下最合情理的通行做法了。
  • 《戰國無雙 真田丸》評測:Z55前的系列最佳!
    2016年,對於日本著名歷史人物「真田幸村」來說,是相當意義非凡的一年。在同一年內,日本先後分別推出了NHK大河劇《真田丸》、遊戲《戰國basara:真田幸村傳》和《戰國無雙:真田丸》等以真田幸村為主角的作品。
  • 從實力派武將到青春偶像,「日本第一兵」 真田幸村
    自從被德川家康評選為「日本第一兵」,真田幸村就開始以各種各樣形象活躍在官方和民間的舞臺上,在小說、歌舞伎劇、落語,到近代的電影、電視劇、動漫、遊戲、舞臺劇、同人cosplay等等形式的文化包裝中,他的形象一直在變化,這個本名真田信繁,又名真田源次郎的歷史人物,因為人們不同的需求,而被打扮成各種造型,有鬍子拉碴的潦倒大叔形象,也有風格搖滾、梳著非主流髮型的不良少年,甚至被乾坤大挪移地改了性別
  • 從戰國實力派武將到青春偶像,「日本第一兵」 真田幸村
    自從被德川家康評選為「日本第一兵」,真田幸村就開始以各種各樣形象活躍在官方和民間的舞臺上,在小說、歌舞伎劇、落語,到近代的電影、電視劇、動漫、遊戲、舞臺劇、同人cosplay等等形式的文化包裝中,他的形象一直在變化,這個本名真田信繁,又名真田源次郎的歷史人物,因為人們不同的需求,而被打扮成各種造型,有鬍子拉碴的潦倒大叔形象,也有風格搖滾、梳著非主流髮型的不良少年,甚至被乾坤大挪移地改了性別
  • 《戰國BASARA 真田幸村傳》評測:用邊角料堆砌的快餐
    據沒有來源的小道消息稱因為 C 社首先公布了《真田幸村傳》,迫使 K 社只好把同為真田幸村題材的遊戲被迫改名為真田丸以免衝突,當然這是後話了……角色方面,由於幸村和伊達的動作模組全改,基本上可以算是兩個全新的角色。再加上爸爸昌幸和哥哥信之的出場,正太版的幸村跟伊達也是單獨一套動作模組,雖說只是成年版的簡化,但是和畫面相比倒是突然顯得製作組十分良心。畢竟這麼算的話,本作就相當於加入了6個新角色!總可使用人數達到了46人!46人是什麼概念!四捨五入就是一個億啊同志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