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研究員 周辰)訊,熟悉的「核心資產」狂飆的行情又回來了!今日免稅龍頭中國中免股價再創歷史新高,截至收盤,中國中免大漲4.19%,股價最高達255.32元,總市值逼近5000億大關。在中國中免的帶動下,此前曾走出過11天8板驚豔走勢的海汽集團(603069,股吧)借勢實現換手2板,此外王府井(600859,股吧)、百聯集團、格力地產(600185,股吧)等前期知名的免稅牛股紛紛跟漲。
中國中免日線走勢圖
消息面,據海關總署網站今日消息,《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貨物減免稅管理辦法》已於2020年12月11日經海關總署署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辦法》提到,進口減免稅貨物的監管年限為:船舶、飛機:8年;機動車輛:6年;其他貨物:3年。有市場人士分析認為,當前各家新增免稅經營商在供應鏈能力建設上仍處於前期開拓階段。在持續引導消費回流、加速免稅市場擴容邏輯背景下,中國免稅行業整體受益。
兩大因素促使「免稅」龍頭再創歷史新高
事實上,在今日創出新高之前,中國中免本周已經連續3日走強。在周一以一根「反轉」的光頭陽線反包上周五的陰線後,股價已經逼近7月份的高點。但在指數大漲的背景下,彼時並不顯山露水,其風頭被以寧德時代(300750,股吧)為代表的一批成長藍籌股所掩蓋。
然而,瑕不掩瑜,在昨日市場遭遇突發利空襲擊的背景下,中國中免王者氣質盡顯,午後在指數跳水的過程中,逆勢拉升4%,雖然收盤受指數拖累有所回落,但當日仍然大漲3.41%,這也為今日的再續輝煌做足了鋪墊。
對於近期「免稅」龍頭的加速走強,市場上主要有兩種聲音。第一,在註冊制以及退市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頭部企業和優質成長企業將最為受益於資本市場改革紅利。未來隨著行業集中度提升和投資者結構機構化、頭部化,A股龍頭效應將逐步增強。第二,從中短期來看,國外疫情加劇,對國內的內需消費有一定的提振,變種病毒的突然出現對市場的風格變化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前期市場對未來經濟復甦充滿信心時,「順周期」一度成為市場當中當仁不讓的主線板塊。就在上周四,「順周期」一度有捲土重來的態勢,相關板塊隨後連續3日大漲,吸睛無數。可就在此時,海外突發變種病毒的消息給市場來了當頭一棒,投資者情緒發生了較大改變,以有色、鋼鐵、煤炭為代表的周期股遭到了資金的大幅拋售。與此同時,中國中免、貴州茅臺(600519,股吧)、金龍魚、泰格醫藥(300347,股吧)、愛爾眼科(300015,股吧)、歐普康視(300595,股吧)等白馬股均逆勢創出了新高。
數據顯示,在近兩個交易日指數上下巨震的背景下,創出一年新高的個股數仍然高達148隻,這其中今年上半年表現優異的醫藥、消費佔據了近三分之一。作為對比,兩市已經有1354隻個股已經跌破了今年3月19日的低點,佔比達到了36%。這1354隻個股中,最新市值小於200億的,有1238隻,佔下跌公司的比列高達91.4%。
免稅成為中高端消費回流的主要引擎
今年的新冠疫情給零售業帶來了沉重打擊,但中國免稅市場卻實現了快速復甦,並領跑全球。在中央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免稅店已成為拉動內需、提振消費的強動力。
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7月1日至10月31日,海南離島免稅新政實施四個月來,海口海關共監管離島免稅銷售金額120.1億元,同比增長214.1%;購物人次178.3萬人次,增長58.8%;購物件數1286.9萬件,增長139.7%。其中,單價超過8000元的高檔免稅品銷售也創新高,是去年同期的5.5倍。
行業人士指出,額度提升和取消單件商品8000元免稅限額規定極大的提升了消費者對高價產品的購物慾。加之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以往大量的海外購物需求出海受阻,海南的免稅政策調整帶動國內免稅業成為海外消費回流的最大受益者。
具體來看,以2019年為例,國內免稅銷售額僅為400億元,同期中國居民境外免稅消費的規模超過了1800億元,佔全球免稅市場消費額的35%。由此來看,目前國內免稅市場規模仍然較小。未來,隨著雙循環戰略發力以及需求側改革的逐步深入,海外消費有望持續回流國內,免稅的市場空間十分廣闊。
作為國內免稅的龍頭,中免集團相關人士近日表示,目前公司先後已與全球近1000個世界知名品牌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業內認為,掌握強勢機場資源的中免集團對品牌方的議價能力已經得到了進一步提升,這勢必為後續擴品類和獲取更優價格空間打下基礎。
政治局會議首提「需求側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在12月的政治局會議上首次提出了要注重「需求側改革」。市場普遍認為其重要性可能不亞於當年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華創證券認為,需求側改革和今年以來政策持續強調的「雙循環」、「擴內需」戰略一脈相承,這其中推進免稅或成為重要一環。
拿免稅消費來說,免稅消費的核心在於可以促進一部分消費回流。數據顯示,韓國免稅市場中,70%-80%左右的消費都來自於中國居民的貢獻,對應金額約為700-800億元,幾乎為我國現有免稅市場規模的2倍。也就是說,如果發生在韓國的免稅額可以回流一半,我國免稅市場的規模就能翻倍。
因此,站在當前十四五前夕,在當前發展雙循環的大戰略框架下,「需求側改革」將成為核心內容。後續政策對「需求側改革」的解讀,很可能貫穿整個「十四五」。
太平洋證券指出,目前時點旅遊行業整體處於淡季,而海南反季節進入旺季,免稅銷售預計環比同比都將提速。此外,承襲三季度節奏,四季度酒店、餐飲等賽道龍頭開店預計繼續加快。目前是很好的跨年度布局優質龍頭窗口。繼續建議2021年沿襲三條主線配置:復甦次序、龍頭集中、消費變遷。短期優選已經和正在復甦的免稅、餐飲、酒店龍頭,以及底部增持明年有望復甦的景區、演藝、出境遊等賽道商業模式優良的龍頭。短期優選中國中免、首旅酒店(600258,股吧)、錦江酒店、華住及港股餐飲龍頭等。
方正證券看好中國境內免稅業的未來前景。方正證券(601901,股吧)認為,境內免稅業未來盈利能力不會出現明顯下滑,甚至有望持續改善。從收入端看,當前中國境內免稅品價格已經接近國際穩態市場水平,下行空間較小,政府、高端品牌與第二梯隊免稅商均沒有發生價格戰的動機。從費用端看,境內免稅業租金及人力成本將保持低速增長的態勢,但同時受益於國內免稅蛋糕的擴大,收入將以遠高於費用增長的速度高速擴張,盈利能力有望持續改善。在疫情衝擊的不利影響下,龍頭公司仍然實現歸母淨利率的提升,規模效應提振盈利能力這一邏輯得到驗證。
(責任編輯:李顯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