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連串的乾貨,不知道同學們還能消化的了嗎?這個知識點在生活中不常用到,但是在高考時還是有很大的機率考察到,而記住並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馬上就要過年了,在別人休息的時候你去努力,那不正是彎道超車的好機會嗎?
一、蓋斯定律
△H=△H1 +△H2=△H3 +△H4 +△H5
二、蓋斯定律應用
三、反應熱大小比
1.比較△H的大小時需考慮正負號,對於放熱反應,放熱越多,△H越小;對於吸熱反應,吸熱越多,△H越大。
2.物質的氣、液、固三態的變化與反應熱的關係如下圖所示。若生成物或反應物的狀態不同,則同一化學反應的反應熱也不同,比較時,要考慮物質狀態變化時的吸熱或放熱情況。
注意事項
對於放熱反應:當反應物狀態相同,生成物狀態不同時,生成固體放熱最多,生成氣體放熱最少;當反應物狀態不同,生成物狀態相同時,固體反應放熱最少,氣體反應放熱最多。
3.當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狀態相同時,參加反應物質的量越多,放熱反應的△H越小,吸熱反應的△H越大;當參加反應物質的量和狀態相同時,反應的程度越大,放熱反應的△H越小,吸熱反應的△H越大。
反應熱大小比較中的注意事項
☆比較反應熱的大小時,不能只比較ΔH數值的大小,應帶「+」「-」進行比較。放熱反應放出熱量越多,ΔH越小;吸熱反應吸收熱量越多,ΔH越大。
☆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到底,實際反應放出或吸收的熱量小於熱化學方程式中反應熱的數值。
☆放熱反應,利用狀態迅速比較反應熱的大小當反應物狀態相同,生成物狀態不同時,生成固體放熱最多,生成氣體放熱最少;當反應物狀態不同,生成物狀態相同時,固體反應放熱最少,氣體反應放熱最多。
四、 反應熱的計算
1.根據熱化學方程式計算:反應熱與反應物和生成物各物質的物質的量成正比。
2.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能量計算。
3.依據反應物化學鍵斷裂與生成物化學鍵形成過程中的能量變化計算。
4>根據蓋斯定律進行計算。
5>根據物質燃燒熱數值計算:Q (放)=n(可燃物)×丨△H丨
這個知識點不知道各位同學記得怎麼樣了,簡單的概念記憶,相對同學們來說或許有些枯燥,但是這仍需同學們記憶,彭老師也在嘗試一些新鮮的教學方式,讓大家更加熟練的掌握。好了,馬上就要新年了,新的一年裡請大家多多支持彭老師化學課,我們也會為大家分享更有趣的化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