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手冊|國家間競爭的終極戰場?大國求穩不求快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數字人民幣手冊③國家間競爭的終極戰場?大國求穩不求快

編者按:數字人民幣的試點進展備受期待。從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專門研究團隊到現在已過去6年,數字人民幣真容初露,目前已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等地試點測試。深圳、蘇州近期推出的數字人民幣紅包測試,更是讓數萬人得以參與其中,數字人民幣腳步聲越來越近。數字人民幣的正式發行尚無時間表,但在它真正到來之前,我們有必要讀懂甚至讀透它。為此,澎湃新聞特別製作數字人民幣手冊系列報導,以饗讀者。

隨著數字貨幣風起雲湧,越來越多的央行開始加入到央行數字貨幣的賽道。

2020年10 月 9 日,國際清算銀行(BIS)聯合包括美聯儲在內的7家央行發布的報告顯示,80%的中央銀行都在研究央行數字貨幣(CBDC),其中一半已經從概念研究階段發展到了試點階段。

近3年研究央行數字貨幣的國家數量,圖片來源:BIS

「未來國家之間的競爭可能會集中在數字金融領域,數字貨幣或將是終極戰場,」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在9月的一次公開演講中說,「未來國際市場上央行數字貨幣是贏者通吃,一家獨大,不可能是並駕齊驅,但肯定的一點是不能缺席。」

在國外,央行數字貨幣一般簡稱為CBDC,中國的央行數字貨幣則簡稱為DC/EP,該項目的最終產品都叫做數字人民幣,即e-CNY。

若橫向對比,各國央行數字貨幣進展如何?有哪些類型?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特色與優勢又在何處?

小國更為激進,大國更為謹慎

法定數字貨幣代表著國家信用,茲事體大,各國都傾向於研發先行,在具體推進節奏上,則又表現為小國更激進,大國更謹慎。

「基於對CBDC所帶來的影響及央行數字貨幣運營對經濟、金融系統的影響機制沒有完全分析清楚,貿然推出CBDC可能會影響現有金融系統的穩定。」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後郝毅對澎湃新聞記者說道。

具體來看,「船小好調頭」的小國家在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廣上更為激進一些。

目前已經發行主權數字貨幣的國家均是較小的國家,包括:2014年,厄瓜多央行發布「電子貨幣系統」(2016年停止使用);2016年,塞內加爾央行發布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eCFA;2018年2月,委內瑞拉發行錨定石油價值的「石油幣」;7月23日,立陶宛發行全球首枚CBDC,即LBCoin,等等。

此外,經濟較發達但國土面積、人口較小的國家瑞士、新加坡也已確定要發行央行數字貨幣。

10月25日,BIS創新中心負責人Benot Curé在第二屆外灘峰會上表示,到今年年底前,BIS計劃與瑞士國家銀行共同批量發行概念驗證階段的央行數字貨幣。

11月24日,據媒體報導,新加坡央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首席金融技術官Sopnendu Mohanty表示,新加坡已準備好推出本國的央行數字貨幣。而在7月13日,據路透社報導,新加坡當局表示,已開發出基於區塊鏈的支付網絡。

「厄瓜多、塞內加爾、突尼西亞、馬紹爾群島、烏拉圭、委內瑞拉等國家發行數字貨幣,有的考慮去美元化,有的考慮金融系統的獨立自主,有的考慮降低貨幣流通中的不透明性,有的考慮應對惡性通貨膨脹法幣崩潰的處境。」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孫楊說。

他指出,小國一方面要考慮當前融入的國際金融體系的持久健康性,一方面也要考慮主權獨立自主性,並且自身貨幣體系問題重重,發行央行數字貨幣是個改善貨幣流通的機會,也能提升對於國家經濟運行的掌控能力。

郝毅認為,小國對於央行數字貨幣的建設成本較低,用戶少、金融系統相對簡單。因此一旦發現漏洞,損失較小,也更容易及時停止、修復,試錯成本較低。此外,小國對外的經濟、金融影響力較小,一旦由於運營央行數字貨幣導致經濟波動,對國際經濟金融穩定影響有限。

相對於小國,其他國家在央行數字貨幣上的布局主要表現為積極研發或謹慎測試,有的國家雖然已著手研究但未決定是否要發行央行數字貨幣。

國盛證券研究院研究員宋嘉吉指出,英、美、加、日等大國現金使用率並未下降到「臨界點」,現有的貨幣政策體系也較為有效,它們不認為有必要發行CBDC。

10月2日,據新華社報導,歐洲央行發布報告稱,計劃於2021年年中就是否啟動數字歐元項目做出決定。

10月13日,俄羅斯央行官網宣布,在研究發行數字盧布的可能性,在數字盧布平臺開發完成並經過有限用戶試用後,將決定是否發行數字盧布。

10月13日,路透社報導中提到,七國集團的許多主管部門正在探索與央行數字貨幣(CBDC)相關的機遇和風險。歐洲中央銀行表示,其應該準備發行數字歐元來補充鈔票,歐洲央行行長克裡斯蒂娜·拉加德表示,該銀行「非常認真」地考慮建立數字歐元。英格蘭銀行也已經開始就數字英鎊問題進行磋商。

10月19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年會上表示,美聯儲正致力于謹慎、認真、全面地評估央行數字貨幣對美國經濟和支付系統帶來的潛在成本和收益,美聯儲尚未做出發行數字貨幣的決定,因為還需要進一步的調研工作。

11月18日,據外媒報導,日本央行前高級官Hiromi Yamaoka表示,日本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發行數字貨幣,日本央行計劃明年開始實驗,然後再將考慮是否能發行數字日元。

孫揚認為,越成熟、數位化程度越高的金融體系的國家,推出數字貨幣越謹慎,因為風險傳導很快,另一方面當前貨幣體系已經非常成熟、數位化程度高,數字貨幣意義不大。

雖然美聯儲、歐央行、日本銀行等主要央行都尚未決定是否將推出央行數字貨幣,但從美聯儲和日本央行的表態來看,它們對央行數字貨幣的態度已較之以前更為積極。

而對數字人民幣而言,雖然試點正在有序推進中,但央行亦多次強調試點並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發行。

批髮型與零售型差異

央行數字貨幣可分為批髮型與零售型兩種類型。

根據中鈔區塊鏈技術研究院對BIS發布的《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興起:驅動因素,方法和技術》譯文,截至2020年7月中旬,至少有36家中央銀行發布了關於CBDC的工作。其中,3個國家(厄瓜多、烏克蘭和烏拉圭)完成了CBDC零售試點;6個區域(巴哈馬、柬埔寨、中國、東加勒比貨幣聯盟、韓國和瑞典)正在進行零售CBDC試點。此外,18家中央銀行發布了零售CBDC的研究報告,13家宣布研發批發CBDC。

「批髮型央行數字貨幣主要用於金融系統的結算、清算場景;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用於日常支付場景。」郝毅說。

從使用對象看,他表示批髮型CBDC的使用者是金融機構,數量較少,場景相對單一,可以使用區塊鏈增加清算效率,且由於場景參與者都是金融機構,在監管上更容易實現控制風險。零售型CBDC使用者是百姓,使用場景異常豐富,使用區塊鏈技術在算力上是個挑戰,且監管很難完全覆蓋所有場景。

郝毅說:「從效果上看,批髮型CBDC會提高金融系統的效率,目前新加坡、加拿大等國試驗CBDC就是為了利用區塊鏈高效清算的技術優勢打造國際金融中心。零售型CBDC會提高社會整體的福利水平,讓百姓享受更便捷的支付體驗。」

孫揚則認為,批髮型CBDC用於改善金融骨幹網之間的金融傳輸效率,提升金融機構之間金融傳輸的可監控性、效率,如加拿大Jasper,新加坡Ubin,歐洲央行Stella項目等,「可以增強對於金融機構的掌控,如果當前掌控已經很強,實際上沒有必要做批髮型」。

他指出,零售型可以提升消費者在零售消費時候的體驗,提升普惠金融下放到普惠大眾的全程可監控可追溯性,提升定向貨幣政策的執行力,防止資金被挪用佔用等,「影響更為深遠,將掌控資金對於民生、國家重點政策扶持支持的監控,提升社區和民眾的獲得感,有助於打擊洗錢、電信詐騙、恐怖等犯罪。」

中國的央行數字貨幣為零售型。

國盛證券研究員宋嘉吉表示,中國選擇零售型CBDC,主要是認為貨幣數位化是大勢所趨,而M1、M2已數位化,只有M0尚未數位化,於是要去替代,而M0是公眾可以獲得的,符合「零售」定義,與此對應的CBDC也是零售型的,另外是希望藉助CBDC打破零售支付市場的壟斷,起到「互聯互通」作用。

BIS發現,在非正規經濟規模較大的地區,零售型CBDC的可能性更高,而在金融發展水平較高的經濟體中,批髮型CBDC更為先進。

數字人民幣的特點

根據中鈔區塊鏈技術研究院對BIS報告的譯文,CBDC設計架構有四種類型,數字人民幣的試點架構為「混合CBDC」模式。

所謂混合模式是指,中介機構負責零售支付,但CBDC是中央銀行直接負債,中央銀行還保留所有交易的中央帳本,即數字人民幣是對中國人民銀行的債權,但用戶引導和實時支付服務由中介機構(稱為「授權運營商」)運營。中央銀行定期接收和存儲零售資產和交易的副本。

CBDC設計架構的其他三種類型為:直接CBDC ,由中央銀行運營的支付系統,提供零售服務,CBDC是對中央銀行的直接債權,中央銀行維護所有交易帳本並執行零售支付;中間CBDC ,類似於混合CBDC,但中央銀行僅維護批發帳本,而不維護所有零售交易的中央帳本;間接或合成CBDC,由類似於狹義支付銀行的中介機構運營的支付系統,中介機構負責所有零售業務,需要將所有債務全部歸還給擁有中央銀行債權的零售客戶。

央行原行長周小川在11月27日一次公開研討會上對數字人民幣的特點做出了更為詳細的闡釋。

周小川表示,DC/EP的開發思路與國際上一直在提的CBDC並不完全一致,DC/EP並非CBDC體系中的一種想法,二者之間主要有以下區別:

第一,DC/EP中的第二層機構事實上擁有e-CNY的所有權和可支付的保證,同時也擁有相應的系統、技術和設備。

周小川透露,這一思路在一定程度上研究借鑑了香港三家發鈔行(滙豐、渣打和中銀香港)的情況。發鈔行每發行7.8元港幣,就要交給香港金管局1美元,同時金管局會發放一個100%備付證明書。從資產負債表來看,各銀行發出的鈔票是其負債,資產則是準備金,而中央銀行的負債是其發出的備付證明。由此,從資產負債表的角度來看,這種發行模式和CBDC所設想的貨幣所有權和負債責任都歸央行有所不同。

第二,DC/EP中雙層主體之間的關係也並非部分人認為的「央行搞批發、二層機構搞零售」。第二層機構需要履行包括KYC、反洗錢以及數據隱私保護等在內的一系列合規責任,而一般意義上的CBDC通常認為這些責任都歸屬於央行。

周小川也同時指出,為了更好地保持系統穩定性,了解系統運行狀況,央行應該掌握其所需的交易數據,但這隻屬於備份性質,央行本身不涉及直接的商業利益。

「人民銀行在發展和監管支付行業上的經驗和技術積累,在全世界領先,我國行動支付很發達。怎麼通過政策讓支付市場發展,發展起來之後怎麼管好,相關的技術怎麼去設計,人民銀行在這些方面有很多積累,這應該是我國發展DC/EP的優勢。」 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認為。

鄒傳偉還表示,從用戶的角度,對電子支付的接受度很高,前期第三方支付機構在線下做了大量用戶教育和推廣工作,讓電子支付進入了很多應用場景。「DC/EP會充分利用這些前期工作。在很多場景中,第三方支付App變成央行數字貨幣錢包,配套設施健全,有助於DC/EP推廣。」

「中國國土面積大,人口眾多,市場規模大,也是DC/EP應用發展起來很重要的支撐。」 他說。

相關焦點

  • 數字人民幣手冊③國家間競爭的終極戰場?大國求穩不求快
    為此,澎湃新聞特別製作數字人民幣手冊系列報導,以饗讀者。隨著數字貨幣風起雲湧,越來越多的央行開始加入到央行數字貨幣的賽道。2020年10 月 9 日,國際清算銀行(BIS)聯合包括美聯儲在內的7家央行發布的報告顯示,80%的中央銀行都在研究央行數字貨幣(CBDC),其中一半已經從概念研究階段發展到了試點階段。
  • 數字人民幣手冊:數字人民幣主場在國內 也要為出海做好準備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數字人民幣手冊⑥數字人民幣主場在國內,也要為出海做好準備編者按:數字人民幣的試點進展備受期待。從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專門研究團隊到現在已過去6年,數字人民幣真容初露,目前已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等地試點測試。
  • 數字人民幣手冊6:數字人民幣主場在國內 也要為出海做好準備
    為此,澎湃新聞特別製作數字人民幣手冊系列報導,以饗讀者。相比於比特幣、Libra等跨國界的數字貨幣,數字人民幣主場在國內,試點也集中在小額、高頻、零售的應用場景,但數字人民幣也在為走出國門做充分準備。無論是香港金管局與央行數研所在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研究上的合作,還是海南、河北雄安新區、重慶提出對數字人民幣在跨境支付的應用探索目標,數字人民幣的推行註定要面對國際市場。
  • 數字人民幣手冊①各類數字貨幣群雄逐鹿,數字人民幣呼之欲出
    編者按:數字人民幣的試點進展備受期待。從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專門研究團隊到現在已過去6年,數字人民幣真容初露,目前已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等地試點測試。深圳、蘇州近期推出的數字人民幣紅包測試,更是讓數萬人得以參與其中,數字人民幣腳步聲越來越近。數字人民幣的正式發行尚無時間表,但在它真正到來之前,我們有必要讀懂甚至讀透它。
  • 數字人民幣手冊⑤風向何處吹:支付寶迎挑戰?銀行迎機遇?
    為此,澎湃新聞特別製作數字人民幣手冊系列報導,以饗讀者。數字人民幣漸行漸近,蝴蝶扇動翅膀,「風暴」正在醞釀。當數字人民幣走進現實,為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作為貨幣的新形式,數字人民幣勢必也將給國內經濟體系帶來一系列的變革:貨幣政策框架是否會有變化?
  • 各類數字貨幣群雄逐鹿 數字人民幣呼之欲出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數字人民幣手冊①各類數字貨幣群雄逐鹿,數字人民幣呼之欲出編者按:數字人民幣的試點進展備受期待。從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專門研究團隊到現在已過去6年,數字人民幣真容初露,目前已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等地試點測試。
  • 黃益平:數字貨幣的競爭將聚焦在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上
    央行數字貨幣尚處於國內試點階段,未來是否能跨出國門,成為全球性數字貨幣?是否將助推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的數位化本身並不代表國際化。中國是否具備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潛質,還需要有一系列的政策機制支持,也與中國的經濟規模的增速、貨幣和金融政策的公信力等因素有關。」
  • 央行的數字人民幣,和支付寶有啥不一樣?
    02、數字人民幣面面觀其實,這不是數字人民幣第一次受到關注。早在去年8月,央行宣布要發行數字人民幣,此消息就引起廣泛討論,小巴也給大家科普過一次。簡單給缺課同學解釋一下,數字人民幣,顧名思義,就是數字版的人民幣,它由央行發行,具有國家信用,與法定貨幣等值。去年就有同學疑惑,這個東西「不就是國家搞的支付寶」?
  • 早報|新疆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37例;數字人民幣和微信支付寶無競爭
    (第一財經)14部門:重拳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規範網絡市場競爭秩序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14部門決定於10月至12月聯合開展「2020網劍行動」。據悉,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將圍繞七項重點任務開展。其中,重拳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規範網絡市場競爭秩序。
  • 人民幣收藏界的最後一場盛宴——終極幣王!
    便在當下,就有一種最具性價比的收藏品,隨處可見,唾手可得,它是終極幣王,是人民幣收藏界的最後一場盛宴,它正是——第五套2015版100元人民幣!  冠號首部為「G」,是國的縮寫,意指「國家」,引申為「國家名片」,當之無愧的中華民族「圖騰」幣種;中部「6」是順、牛的意會,意為六六大順、牛氣沖天,同時數字6如萬物生長,孕育生的氣機,可視為「繁榮昌盛」;尾部「X」即意終極、終止,引申為獨一無二,聯想數字貨幣的發展,此幣號或有可能成為終極絕版。  其次,此幣號的數字部分尤為可期。
  • 數字人民幣手冊②雙層運營架構有何講究,錢包生態如何建設
    為此,澎湃新聞特別製作數字人民幣手冊系列報導,以饗讀者。在全球央行數字貨幣的賽道上,中國的央行數字貨幣(DC/EP)成績亮眼,無論是研究進程還是內測試點工作有一馬當先之勢。據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介紹,DC/EP是一個雙層的研發與試點項目計劃,並非一個支付產品。
  • 數字人民幣是「錢」支付寶是「錢包」
    深圳市相關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在近一周的體驗期內,實現人民幣數字紅包交易62788筆,交易金額876.4萬元。據了解,此次深圳數字人民幣紅包可以通過條碼支付和基於近場通信技術(NFC)的非接觸式支付兩種方式使用,手機「掃一掃」或「碰一碰」便可在毫秒間完成支付。
  • 李國權最新演講:全球數字經濟新版圖和中國的數字人民幣
    再看新中兩國的央行數字貨幣,新加坡的烏敏島計劃 (Project Ubin) 數字新加坡元專注於國家與金融機構之間的結算和批發業務;而中國的數字人民幣 (DC/EP) 將重點放在零售業務上,解決商業和民眾數字支付需求,這種零售電子支付甚至可以是離線進行的。我們又一次看到了充分的互補性。
  • 未來我們數字人民幣數字錢包的使用及其場景應用
    焦點財經: 最近呢,腦洞認知新思維,也就是我們腦洞三人組,寫了不少關於數字貨幣,數字人民幣,以及其未來發展預測的文章,對於未來我們數字人民幣的數字錢包的使用及其應用場景
  • 《藍色防線》發布版終極預告 記錄維和戰場催淚時刻
    2016年,南蘇丹因政治動蕩,被戰爭陰雲籠罩陷入「至暗時刻」,「生和死的考驗,在演習場上永遠模擬不出來」,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在最危險的戰場一線,不畏生死堅守職責,保護聯合國難民營安全,疏導轉移救助民眾,為其築牢生命安全防線。危難時刻見精神,生死關頭顯真情。
  • 試點首次增加線上消費場景 數字人民幣落地腳步加快
    雙離線支付是指介質和受理終端都離線的情況下完成業務的一個過程,即使在無網或弱網條件下,用戶交易或者轉款時不連接後臺系統,而是通過在錢包中驗證用戶身份、確認交易信息並進行支付的方式完成交易。與消費者的好奇和興奮相比,試點商戶的想法更加務實。「數字人民幣即時到帳且不收手續費,減少了商家資金周轉壓力,而微信和支付寶都要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一名員工的觀點得到很多試點商戶的認同。
  • 數字人民幣的理想與現實——基於對深圳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的觀察
    此外,試點的數字人民幣並未體現「理想型」數字人民幣所具有的獨特功能和「帳戶鬆耦合」存儲模式,且發行主體與「雙層運營體系」不完全符合,具體發行方式以及中間投放機構的準入條件不甚明確。[3]此外,從2019年6月臉書公司宣布即將發行天秤幣(Libra)[4]後數字人民幣研發進程加速,以及國家領導人的戰略布局可以看出,數字人民幣更承載了鞏固我國貨幣主權、提升我國數字經濟國際競爭力的願景,以此抑制公眾對於Libra等加密貨幣的需求,鞏固國家貨幣主權。
  • 數字人民幣是什麼?和區塊鏈還有虛擬貨幣有關嗎?
    我國是個網際網路大國,這個其實如果有留學經驗的話更能體會,國外的網際網路環境和手機端的支付功能和國內相比不說天差地別也至少環境不同。支付寶也好,微信也罷,移動端的支付確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所以在這個基礎上國家也將會推動數字人民幣的發展。
  • 範一飛:關於數字人民幣M0定位的政策含義分析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批發資金依託支付系統實現了電子化,支持M1和M2流通的銀行間支付清算系統(如大小額支付系統和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等)、商業銀行行內系統以及非銀行支付機構等各類支付系統不斷完善升級,較好地滿足了經濟發展需要。用數字人民幣替代M1和M2,既無助於提高支付效率,也會造成現有系統和資源的巨大浪費。
  • 解碼央行數字貨幣|支付寶微信:與數字人民幣如何競合
    「數字人民幣由指定銀行參與兌換,不與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直接競爭」,自10月25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就數字人民幣進行了全面回應和解讀後,數字人民幣與微信、支付寶等機構的關係進一步明晰。不過,公眾仍存疑惑的是,在第三方支付已經足夠便捷的情況下,央行為何還會推出數字人民幣?對第三方支付又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使用數字人民幣和使用微信、支付寶有何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