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白進階專業影評人的必備手邊書——《如何寫影評》

2020-12-20 農曆小滿

大學的課堂生活,總是富有生機和活力,所有知識的挖掘和吸收都迷人且有趣。

作為傳播學類的學生,影視專業課是我最喜歡的課程之一,老師給我們講長鏡頭和蒙太奇,讓我們自己編著劇本和腳本,自拍自導自演影視小段來深化對電影藝術性的理解。

老師曾告訴我們,觀看大量的經典影片和閱讀大量的專業影評,是提升專業知識必不可少的環節。

就像一個物體的正反兩面,看懂拍攝者的意圖和觀看者的心理同等重要,《如何寫影評》的作者蒂莫西.科裡根也說:「分析我們對電影的主題、人物、畫面的感受,不僅是理解電影的一種有效方式,而且使我們更好地理解自身對所處的世界和文化的態度。「

這是一本經典電影的百科全書。

當下影視市場魚龍混雜,走進電影院,最苦惱的事情,便是懷著滿滿的期待,兩小時後化作深深的嘆息,爛片雲集,想看一部稱得上經典的電影,難上加難,有這些時間和精力,還不如窩在家裡自己看些經典影片。

無論是出於悠閒娛樂還是出於專業課知識提升,沒有人會拒絕對經典電影的觀賞,《如何寫影評》最深得我心的地方,是這本書中列舉了海量的經典影片,隨手翻閱書籍,仿佛開啟一場電影的盛宴,不同風格、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電影,僅僅是出現個名稱,也值得我們翻來覆去的觀看品評。

這也是現實作者影評功底的證明,這麼多經典影片,蒂莫西根據影視的各個不同評論方面,點到為止,短小精悍的評論圍繞著故事的精髓之處展開,讓讀者既能徜徉在世界電影的海洋,又能理解電影評論的寫作手法。

無論是最新的科技或美學形態,或是那些常常被歷史主流忽視的偏遠地區亦或是較為早期的重要影片和創作者,作者都能予以關照。

讀完全書,電影初學者對電影和電影評論將不再陌生,即使是不用謝影評或者不想寫影評的人,這本經典電影百科全書,也會成為愉悅的觀影路途中的指明燈。

這是一本電影評論的可循章法

電影評論,是對一部電影的導演、演員、鏡頭語言、拍攝技術、劇情、線索、環境、色彩、光線等進行分析和評論。寫影評,看上去很容易,只要有一定的文字基礎,有感觸,就可以寫,誰都可以寫。

然而這些所謂的影評文章,其實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影評」,頭腦有思想、眼裡有電影、筆下有才情寫作好影評。《如何寫影評》告訴讀者想寫專業好影評有章可循。按此武功秘籍精練招式,熟練生巧,好影評自然出來。

真正的影評首先是有深度、有觀點,能夠將知識性和趣味性結合得非常完美的文章,可以以電影的主題、意義、敘事、角色、視點、鏡頭、剪輯、聲音、動畫、特效等為寫作的切入點。

還細緻入微地為讀者提供詳實的寫作技巧:從寫觀影筆記、搜集資料、開頭、下結論、找論據、遣詞造句、修改潤色等細節,到如何開掘電影研究的廣度與深度等等。

最重要的是,影評要有客觀公正的視角表達你的喜好,如著名導演、評論家弗朗索瓦說得:「不要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你的評論中,在作評論的時候,你應該至少要試圖記住你的目的……吸引人的並不是公開聲稱某部電影好壞,而是要解釋為什麼。」

這是一本影視藝術的入門必備

從電影小白進階到對電影藝術的掌握,又是更高層次的進步,《如何寫影評》一書用質樸平和卻不失厚重內涵的分析,引人入勝,讓我們的視野內是可追逐的藝術象牙塔。作者告訴我們,隨著進一步閱讀,討論和評寫電影,你會發現你一度視為新穎的觀點或見解只是常識。

知名電影導演李安曾經講過:「我覺得電影最大的魅力,在於它能顯現我們未知的部分。」

如果我們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去提煉出影片的故事和人物、微妙的細節,它們是如何構建出導演想向我們傳達的精神和信息的。所以說,看電影、理解電影是我們觀影的樂趣之一,評寫和解釋應當是另一種令人激動的享受。或許可以打開電影的一扇寶藏大門。

本書譯者之一陸紹陽,是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是傳播學專業的學生在論文、專業書中常見的名字,仿若承蒙教誨。這也是我拜讀《如何寫影評》的理由。

在廣闊無邊的專業知識海洋,循著一位引航人,隨之嚮往,一路成長,一路方向。建議傳播學類專業的學生也能讀一讀這本書,即便是為看懂電影的精髓之處,也不枉一段可回味的藝術人生。

相關焦點

  • 《如何寫影評》:怎樣從專業角度寫出通俗易懂的影評
    文/珠珠「頭腦中有思想,眼裡有電影,筆下有才情,就能寫出好的影評。」—— 蒂莫西·J··科裡根《如何寫影評》《如何寫影評》是一本心心念的書籍,這次總算「啃」完了。作者出於幫助電影系老師更有效地傳道授業,以及如何使學生真正解惑之目的,將全書分為七個章節,每個章節之間既可獨立存在又相互聯繫,以專業視角闡述如何寫影評。文章結構的一大特點是夾敘夾議,觀點與實例相結合,輔助以範文和提問式的練習。文中列舉影片雖然有些久遠,但都很具有代表性。
  • 影評寫作小白們的寶藏書籍來了!四個步驟讓你寫出專業影評
    《如何寫影評》憑藉實用的影評寫作技巧、極具啟發的語言,成為了暢銷美國的影評寫作指導書。對初學者來說,它是一本入門指南,對於影評寫作老手來說,它可以完美化身成為深造秘笈。可以這麼說,不論你在哪個階段,翻開這本書都會有所收穫。
  • 《如何寫影評》:寫影評的幾個誤區,你都踩坑了嗎?
    歸根結底,是我們對於專業的影評並不了解,以至於誤解太深,經常踩坑。那麼,入門小白一個如何寫影評呢?我建議可以看看《如何寫影評》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蒂莫西.J.科裡根,他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英文系教授、電影研究主任。在電影教育領域貢獻卓著。
  • 當影評人轉型拍電影|觀察
    那麼,當影評人轉變「評論員」的身份,以「實踐者」參與到電影製作環節,他們的成績如何?尤其是「影評人」和「導演」在大眾輿論的推波助瀾之下,似乎擺脫不了身份的某種對立,又該如何應對轉變之後的身份立場?而其作品質量如何,還有待市場檢驗。 除此之外,其他影評人則是以別的身份參與到電影製作環節。
  • 12堂零基礎影評變現課:把你看過的電影變成錢,每月輕鬆躺賺20000+
    我想說,這個時代,你肯定看過電影,能讀懂熱銷電影史、理論書籍,只要你會寫作,就能站在風口上。也許很多人認為「影評作者」的入門門檻很高,實際上,恰恰相反。你肯定每月都會看幾部電影,抑或是電視劇、綜藝,可以說,寫影評成本極低。而且如今情感稿、資訊稿、科技稿已經接近飽和,但影評市場則不一樣,每天都有新電影上映,缺口可見有多大。
  • 中外影評人齊聚平遙電影宮抨擊影評界亂象
    組委會提供中新網平遙10月15日電 (記者 胡健)平遙國際電影展學術活動——「今天,我們需要怎樣的電影評論」影評人論壇14日下午在平遙電影宮論壇空間舉行,中外知名影評人共同探討中外影評人機制下的新特徵和新挑戰。參加論壇的有英國知名影評人、電影節策展人、作家湯尼·雷恩,法國知名影評人讓-米歇爾·傅東,以及中國影評人楊時暘和木衛二。
  • 編導專業考生如何寫好影評?
    因為一部好的影片出彩點往往有很多,假如都談一點而談得都不深入,會導致篇影評不知所云。選取兩三個自己能把握的方面,來對片子進行分析評價,這個點要談的很深入!比如說音樂好,那麼音樂在哪裡?可以具體談談這個音樂在這部電影和其他電影中的表現有什麼不同?這段音樂在推動故事情節和渲染情景方面的作用?音樂與人物動作有什麼關係?.
  • 這些投資人在學習寫影評?!
    青山資本的投資團隊最近正在集體閱讀《如何寫影評》在這個黑天鵝亂飛的沉重的時期,本季度的青山的內部共同讀書系列我們選取了比較輕鬆的一本,就是上面這本不起眼卻很有趣的學術書籍。這本書是實用的。很適合作為專業評寫電影的入門工具書,有科普,有方法,有思路。書中選取了很多學生的影評作業進行分析指導,使得本書更像電影學院新生的論文指導。這本書是有趣的。
  • 《電影意志》:看電影如何看?寫影評如何寫?
    不知你是否跟我一樣,當看完一部電影企圖要表達出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時,會感到煩惱?因為評價一部電影可以有100個角度,也有太多的領悟,一篇文章難以囊括全部,那麼該如何評價一部電影呢?判斷影評好壞的標準是什麼呢?影評的終極目標又是什麼呢?
  • 觀影道路千萬條,影評寫作第一條
    直至有幸接觸《如何寫影評》一書,才發現,原來觀影后可以這麼做,原來觀影后可以通過影評闡釋我們的觀影感想,分享自己的觀影心得,將自己對影片的思考傳遞給更多的人,讓別人通過我們的介紹了解一部他們並不熟知的影片知識。 《如何寫影評》一書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英文系教授、電影學研究主任蒂莫西·J·科裡根(Timothy J. Corrigan)的佳作。
  • 1998~2018:二十年影評人江湖史
    」說到這點,顧小白也頗有同感:「當時甚至不知道什麼叫作影評,寫的更像是關於電影與自我生活的對話、傾訴、情愫,有點兒像是用電影拎著自己的頭髮想離開地球。」當時大家身份各異,網絡工程師、公務員、海外留學生、媒體編輯,影碟小販,學生,全都來自民間。「大家對於電影的熱愛純粹發自內心,電影寫作也無關名利,更多像是』生活在別處』的一種精神寄託。」顧小白說道。
  • 《與光同塵》和《夜短夢長》,都是專業影評人所寫,卻風味迥異
    在解釋這個「只認得五個字的華北第一影評人」角色時,史航曾表示,民國時期是一個「大票友時代」,很多人也會「票」影評人,因此,片中設置這個大字不識幾個的潘悅然,並不是為了諷刺影評之無用,而是意在說明那個時候「影評人是一個理想化的職業」。理想化的職業,大多是半業餘性質的,影評人就是如此。不過,其中正是因為「半業餘」,影評寫作才展現出了別樣的多變樣貌。
  • 佳片有約---如何寫影評
    書展後70天(5點50)1.佳片有約依舊是看書,一本來自美國蒂莫西的《如何寫影評》。書名很普通不驚豔,但內容很實用。幾年前,我剛興起寫作的念頭時,就想在影評這一塊好好發展。精彩電影的構思和人物的刻畫,仿佛為我打開了另外一扇窗。那是最黑暗裡的一線光,為此我孜孜不倦幾乎看遍了三四十年代的名篇,貨真價實的佳篇有約,想來是有基礎的。為了寫好影評,我曾借了一本影評的書,還是電影學院的專門影評集,想著這個應是很專業的吧。
  • 中國影評人現狀調查:誰在為影評人蓋章
    而在此事是17號一場口水仗的延續:因為《長城》的口碑,樂視影業張昭在個人微博公開指責影評人,「歡迎專業評論,絕不姑息人身攻擊。」一石激起千層浪。媒體紛紛轉載中國電影報文章,在人民日報客戶端轉發接力後,央媒痛批惡意影評的新聞更是瞬間席捲了整個網絡。28日晚,「人民日報評論」公眾號不得不發表了一篇社論,認為中國電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度量,槍頭急轉。
  •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影評人?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影評人?唯一的辦法就是和電影談戀愛。結果,到了自己長大就寫抑鬱了。幸好,電影不一樣!經過前面一陣子跟風的寫作,我發現現在的影壇表面繁華,但本質上已經腐爛掉了。一部電影出來,一千篇評論文章,卻只有10種觀點。不管電影好不好,總之像青春少女,被資本蹂躪一陣子就過去了。
  • 寫影評,我只服這幾位!
    第三位就是我今天重點想要介紹的影評人——梅雪風以及他的影評集《虛無的質感》。相比於戴錦華老師偏「論文化」與毛尖老師偏「酷評化」的影評文字及二人都身處高校的學者身份,梅雪風是一個更善於貼著電影來談電影的職業影評人,他做過幾家電影雜誌的主編,也在一些電影微信公眾號或網站上發表自己的文章,他的影評文字簡潔、乾脆,卻常常能給人以醍醐灌頂之感。
  • 影評人木衛二的影評集,賈樟柯作序
    這樣可以讓這些紀錄片獲得評論的關注,他們如果願意寫文章,在網絡或者媒體上發表,紀錄片導演的創作也就有了必要的回應。現實總需要一點一點改變,如果連影評人都不關注,獨立電影就很難獲得公眾的理解。思成覺得這是好主意,他提出了影評人的人選,我建議加上木衛二的名字。我在北京電影學院學習了四年電影理論,轉行當導演後一直也還關注國內影評的動態。
  • 影評已死?!怎樣成為合格影評人
    電影批評家的解讀能為一部電影增加意義、豐富語境,並且培養觀眾鑑賞與理解影片語境、美學設計及其實現各種效果的能力。而在國內,這項工作似乎正往相反的道路上行駛。「影評人」這項職業,也早已被塗上了許多黑點。我們應當如何看待 「影評人」?影評應該起到什麼作用?影評人又是否需要擔起某種責任?
  • 想寫出專業影評,就看這本書
    很多人都喜歡看電影,很多自媒體寫手也喜歡寫影評文章。每當一部熱議的電影上映以後,很多人都有不吐不快、躍躍欲試的感覺。影評文章看上去輕鬆有趣,但真正寫出一篇有獨特見解、依據充足又有專業度的影評,卻並不容易。好的影評文章,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一部電影,還可能分享一些電影方面的知識。
  • 網絡影評委員會成立,影評人會被「招安」嗎?
    網評會開會前,葛格也曾接收到會議組織方的邀請,但是因為身份限制,婉言推辭,但我也承諾,如果有需要自己的地方,也可略盡綿薄之力。作為一個會外人員,首先要說「網評會」並不可能真的「招安」什麼影評人。第二,「網評會」的成立,印證了網際網路時代網絡影評重要性的提升,也有助於官方和民間影評力量的交往互動。作為一個在官方和民間「腳踩兩隻船」的人,葛格也曾受邀參加北師大舉行的學院影評和民間影評的「春天對話」,受益匪淺。網絡影評的前身,是民間影評,在電影史上,它得到的關注太稀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