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渡邊淳一被稱作為「情愛大師」,他總是以一種非常冷靜的態度,將筆下人物的情感層層解剖開來,最後呈現給讀者人性最真實的一面。渡邊淳一認為,愛是一種肉體和精神的緊張狀態,有緊張才能產生愛,而這種激烈的愛在一般家庭中不存在。婚姻會使兩個人的距離太近,而失去熱戀的可能。所以,婚外戀常常成了渡邊淳一小說的主要內容。
在渡邊淳一講述婚外戀的作品中,《情人》是其中非常經典的一部。提到「情人」一詞,我們通常想到的是與金錢利益和生理需求相關聯的婚外情,而渡邊淳一筆下的《情人》可謂是婚外情中的一股清流。主人公修子雖然身為「第三者」,但她只想獲得一份不受金錢與婚姻桎梏的純粹愛情。
修子美麗能幹,是外資企業的社長秘書,擁有不錯的薪水,經濟和精神都獨立。修子深愛著大自己十七歲的有婦之夫遠野,遠野事業有成,經濟殷實,但修子並不圖這些,她只是愛遠野這個人,享受這份純潔的愛情,甚至不希望這份婚外情破壞和傷害到遠野的家庭。當遠野決心拋棄家庭,與修子結為夫妻共度餘生時,修子卻選擇退出這場長達五年的婚外情。她要的愛情是純粹的,不帶任何雜質的,而不是建立在破壞別人家庭的基礎上,更不是被佔有。
深愛卻離開,這個結局看似不可思議,但縱觀整部小說對修子情感心路的描寫,不難看出這個結局的合理性。
愛情觀不同,是感情出現裂痕的最大隱患
修子與遠野雖然相愛了五年,但其實他們的愛情觀是不一樣的,只不過在不涉及金錢與婚姻時,這種矛盾可以被調和甚至被忽略,然而一旦從理想化的愛情跌進現實的泥沼中,愛情觀不同所帶來的矛盾就是致命的。
雖說與遠野的關係已經相當密切,可修子心裡從一開始就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的。喜歡是喜歡,可不想介入他與自己以外的生活,只要與他在一起時兩人感到快樂、幸福,這就足夠了。
修子享受與遠野約會纏綿的甜蜜時刻,但也享受不被打擾的獨處時光。她從一開始就很清醒地意識到,她喜歡的只是與自己在一起時的遠野,而對於其他身份的遠野,她不想了解也不願打擾。平時兩人各自忙碌,空閒時間一起約會度假,在對方生日時精心準備一份禮物,只享受愛情的美好而遠離世俗的瑣碎,這種自由的戀愛是修子想要的。
反觀遠野,他表面上看起來不幹涉修子的私生活,心裏面卻一刻不停地注意著修子的行動,常常採用迂迴的策略,打探修子的行動軌跡。
在修子三十三歲生日時,遠野送給她一個一百萬的存摺,並承諾以後每個月往這個存摺裡存入二十萬元。遠野以為給女人一筆數目可觀的錢就是給她安全感,這是他作為男人的自尊與面子。但是,遠野的這個行為觸怒了修子,修子認為,既然遠野愛著她,就應該懂得她要的是不帶任何雜質的愛情,這種維繫於金錢的感情傷到了她的自尊。修子明白,遠野願意背負這個不小的經濟負擔,是為了向她證明他的忠心不渝,同時也希望自己能以同樣的忠心對他,而這對修子來說是一種心靈負擔。
遠野決定與妻子離婚,與修子結婚,這也是沒和修子商量的一意孤行。修子從來沒有逼迫遠野離婚,甚至經常勸說他回家,照顧一下妻子的情緒,遠野的自作主張再次加重了修子的心理負擔。遠野的字裡行間包含著「我為你到了這個地步」的意思,這讓修子不悅,這樣的行為等同於是修子去破壞了他的家庭,要取代他妻子的地位,而這並不是修子想要的,所以修子不想帶著愧疚和不安走進婚姻。
最後的分手也再次證明了兩人的愛情觀不同。小說中遠野總共打過修子兩次,第一次是修子在遠野的寓所撞見了遠野的妻子,遠野用暴力安撫修子的情緒,給了她一記「有感情的耳光」。遠野第二次打修子是在分手的時候,修子提出了分手,遠野像失去控制的野獸,在眾目睽睽之下給了修子一記耳光。修子想和平分手,好聚好散,遠野卻表現出得不到就要給點教訓的醜態,但是這一記耳光反而讓修子心裡更加踏實,不再牽腸掛肚,灑脫地離開。
修子追求的是超凡脫俗的純粹愛情,不依附不幹擾,即使相愛也各自保持獨立。相比之下,遠野的愛情觀就要世俗很多,他愛修子,也想徵服和佔有修子,冷靜氣派的表象之下隱藏著粗魯莽撞的大男子主義。愛情觀的不同,佔有和自由的碰撞,決定了修子與遠野的愛情只能止步於情人關係。
原生家庭裡的情感流失,促成了婚外戀的開始和終結
修子為什麼會選擇給大自己十七歲的遠野做情人?我認為這與她在原生家庭裡的情感缺失是有關的。
修子幼時父親在外面亂找女人,自懂事起就很少見父親回家,父親對母親的態度也很惡劣。修子從小缺乏完整的父愛,沒有完整的家庭,而在遠野身上她找到了這種類似父親的安全感。同時從父母冷漠的夫妻關係中,修子也領悟到,男人和女人不是整天廝守在一起才幸福,沒有共同的理想,沒有各自獨立的能力,男女關係是很難長期維繫下去的。原生家庭帶給修子的思考,更堅定了她與遠野保持情人關係的決心。
修子對父親是有幾分理解的,母親的過分依賴讓他反感,促使他在外面尋找精神寄託。但同時她同情母親的遭遇,一生沒有得到丈夫的愛,辛苦養大了幾個孩子,到頭來卻孤獨終老。所以,在修子見到遠野的妻子後,對母親的同情和對遠野妻子的愧疚交織在一起,敦促她不得不重新審視和遠野的情人關係。
修子從未想過要破壞遠野的家庭,取代他妻子的位置,但是遠野的妻子卻清楚地了解到了修子的名字以及住所,並擲地有聲地稱修子為「偷別人家東西的賊」。自這次在寓所撞見了有備而來的遠野妻子,修子的腦海中就不時地浮現出她的樣子來,這個影子橫亙在她和遠野中間。
之後遠野出車禍在大阪住院,修子特意請假過去陪護,卻在病房門口遇到了遠野的女兒,最終修子沒有勇氣走進病房,只得悻悻而歸。
修子曾以為她和遠野的愛情只存在於他們兩個人的時空裡,她也只在意和她在一起時的遠野,除此之外她對遠野的事情並不關注。可是現實並非如此,無論她是否有意,她的出現已經對遠野的妻子和孩子造成了傷害。遠野的妻子就像多年前被丈夫拋棄的修子母親,而遠野的女兒則像曾經那個盼著父親回家的修子自己。所以,當遠野自作主張要與妻子離婚和修子在一起時,修子沒有高興,只有破壞別人家庭的罪惡感。
修子的愛情選擇和對婚姻的恐懼,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她想要找回在原生家庭裡缺失的情感,而在原生家庭裡遭受的痛苦也引導著她不能去傷害其他無辜的人。
保持精神獨立,才有全身而退的魄力和勇氣
這段時間的熱播劇《三十而已》裡的林有有是一個段位很高的「第三者」,她的目的性很強,要取代顧佳成為許幻山的妻子。她抓住許幻山的弱點,變著花樣示好,終於讓意志薄弱的許幻山深陷溫柔之鄉。當林有有以為快要得逞時,不料許幻山不肯為了她與顧佳離婚。林有有之所以步步緊逼,也在於她經濟和精神的雙重不獨立。她需要許幻山為她付酒店房費,租房子,她對未來生活的期待也需要依靠許幻山來實現,她把所有的賭注都壓在許幻山身上,一旦感情出現危機,面臨的結局就是全面崩塌。
與林有有完全不同,修子是個相當清醒的「第三者」。
修子就喜歡在這種氣氛下悠然地享受人生,不管怎麼愛著這個男人,也不想失去自己一個人時的清靜,自己有屬於自己的時間,這是最重要的。
無論關係多麼親密,依然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這是修子的明智之處,也是她的自我保護。
修子和遠野五年的情人關係能夠順利延續,也得益於修子的精神獨立,能清醒地處理她和遠野的關係。
修子有自己的工作、朋友和社交圈子,她無需像其他的「第三者」一樣依仗男人來謀得較好的物質生活,更不會不擇手段地去佔有男人。遠野對修子來說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也正是從未想過要依附於遠野,所以當修子不認同遠野的做法和決定時,可以果斷轉身離開。
正如舒婷在《致橡樹》中所寫: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一段好的感情的背後,一定是兩個彼此獨立的靈魂。修子雖然與遠野沒有廝守終身,但是在一起時她享受到了高質量的感情,沒有怨言和遺憾。一旦感情的走向偏離了心中所向,及時退出保全自由,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高曉松在《奇葩說》裡談到,好的感情,讓我們都成為了更好的自己,這是最重要的。什麼是更好的自己?就是純良的自己,誠懇的自己,磊落的自己,這個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無論是一段還是一生,兩個自由的靈魂相愛,才是最好的愛情。
修子就是如此。有人說,修子最愛的是自己,才不願意困頓於婚姻的桎梏中。其實,修子也是深愛遠野的,只不過她對愛情沒有那麼多的奢求,她不追求一生一世,只在意一時一刻。相比婚姻的名分,她更需要真正的自由自在。
結婚與否是個人的選擇,無關對錯,每種選擇都各有利弊。好的感情的內核是更好的自己,在得失間始終保持清醒和獨立,這是以修子為代表的現代獨立女性帶給我們的思想和啟發。
作者簡介:我是@Song的雜話鋪,將自己的讀書心得與生活感悟分享在這間小小雜話鋪裡,歡迎大家來到我的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