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學霸來了!交大頂尖大牛「學術之星」最新出爐

2021-01-18 騰訊網

2019年12月13日,第四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評選活動圓滿落幕。

研究生「學術之星」評選作為交大一項重要品牌活動,自9月下旬啟動以來,通過19個院系推薦、自薦74名高科研工作水平的研究生候選人參評。

經過材料審查後,進入專家通訊評審階段。專家分別從學術成果綜評、學術成果創新性、代表作學術水平三個方面,函評結果返回後通過校內專家會評審議最終確定了25名候選同學入圍現場答辯會。評選通過報名審查、專家通訊評審及會評答辯會等環節最終評選出10位「學術之星」獲獎者

今天,

就讓我們一睹「學術之星」的風採!

王言博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5級直博生

王言博,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師從楊旭東教授,韓禮元教授。

博士期間共發表SCI論文1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影響因子41,A++),Advanced Materials(影響因子22,A+),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影響因子22,A+)等國際頂尖期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6篇,一作論文影響因子破百。

曾獲得四次國家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獎學金;入選交大優秀博士生海外訪學計劃,入選第八屆新加坡全球青年科學家峰會等。

林雲霄

化學化工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

林雲霄,師從陳接勝、李新昊教授,入選致遠榮譽博士計劃。

本科畢業於致遠學院第一屆化學班,並獲致遠最高榮譽致遠傑出畢業生獎學金(3/100)以及優異學士學位論文獎(top1%)。

本科海外研修期間從事有機多孔晶體材料的設計與開發,博士期間研究領域為環境、能源領域相關的小分子富集與催化轉化;柔性聚合物有機電極的加工製備;金屬/半導體複合異質結催化劑的設計應用。

獲得兩次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上海交通大學十大三好學生標兵等榮譽稱號,目前致力於常溫常壓下實現高效電催化還原CO2、N2等環境分子,以產生高經濟價值產物。

王耀

物理與天文學院2016級直博生

王耀,師從金賢敏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拓撲光子學與量子信息的交叉領域,致力於將拓撲保護機制拓展到量子領域並實現對量子的保護。

博士期間獲得2018-2019學年度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三好學生稱號。目前擔任國際期刊Optica審稿人。

博士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高水平論文4篇,其中包括在物理學權威期刊Physical Reviewer Letters 2篇、光學著名期刊Optica 1篇、材料學科著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1篇。作為共同作者發表論文4篇,其中Science Advance 2篇,作為主要完成人提交專利申請1項。

白鵬

物理與天文學院2015級直博生

白鵬,凝聚態物理專業,師從張月蘅副教授。致力於半導體上轉換紅外及太赫茲光探測和成像器件物理研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 近紅外高性能半導體上轉換單光子探測器研究;2. 高性能太赫茲內光發射探測器研究;3. 高性能太赫茲上轉換光子型成像器件研究。

博士期間榮獲優秀博士生入學獎,校優秀博士生獎學金,國家獎學金。

博士期間發表SCI學術論文6篇,其中一作5篇,二作一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JK863計劃重點項目、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共7項。受邀擔任英國IOP旗下Journal of Physics Communications 期刊審稿人。

高秋華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

高秋華,機械工程專業,師從張文明教授。博士期間從事抗磁懸浮檢測力學設計與動態調控方法的研究。

本科畢業於吉林大學,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學進行碩博連讀培養,期間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上海交通大學SMC一等獎學金,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研究生「學術之星」。

博士期間在Mater. Horizons, Sens. Actuator B-Chem., Appl. Phys. Lett., IEEE會刊等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8篇,其中第一作者5篇,會議論文6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已獲授權2項(均為第一發明人);作為學術骨幹參與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和上海市教委重大項目等。

蘇鑫裕

醫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

蘇鑫裕,基礎醫學專業,師從徐天樂教授,研究方向為神經生物學,擔任醫學院研究生兼職輔導員、班長、團支書等職務。

作為第一作者分別在《Neuron》、《Journal of Neuroscience》發表研究論文各一篇。

先後獲得「上海交通大學十大勵志典型人物」、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上海市西南片區高校研究生論壇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博極醫源」研究生論壇「學術報告特等獎」、長三角神經科學「優秀研究論文一等獎」、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第十三屆全國學術會議「優秀牆報獎」、上海交通大學「優秀黨員」、「優秀學生幹部」、 「三好學生」等榮譽。

包文博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2014級博士研究生

包文博,師從高志勇教授,研究領域為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和視頻圖像處理、光流估計、場景深度估計等,對視頻幀率變換進行了深入的理論和實驗研究。

2017年9月赴美國加州大學Merced分校訪問交流,師從IEEE Fellow楊明玄教授,研究課題為低層次視覺相關研究。

博士期間共發表論文8篇,其中SCI論文3篇,中國計算機協會(CCF)A類期刊3篇、A類會議1篇,上海交通大學A類重要國際會議4篇。

高嬌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

高嬌,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師從王麗偉教授。研究方向為多滷化物複合吸附循環及其在煙氣餘熱回收中的應用。

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9月推免到上海交通大學碩博連讀,期間獲得「挑戰杯」特等獎,節能減排大賽特等獎,「創青春」銀獎,上海交通大學「優秀學生黨員標兵」等榮譽。目前已籤約2020屆上海市高校0000001號就業協議,畢業去向為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目前累計發表SCI期刊論文9篇,以第一發明人身份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其中兩次學術報告獲得最高獎。

薛中華

化學化工學院2016級博士研究生

薛中華,師從李新昊教授。

博士期間獲得研究生優秀獎學金,趙朱木蘭博士獎學金(一等)以及海外校友博士生獎學金。

博士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3篇,其中包括能源材料類頂級期刊Adv. Energy Mater.(IF=24.884)一篇(ESI高被引論文),化學類頂級期刊Angew. Chem. Int. Ed. (IF=12.257)與J. Am. Chem. Soc.(IF=14.695)各一篇,累計影響因子達51.8,單篇最高被引161次。

周昕毅

船建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系2018級博士研究生

周昕毅,師從李鐵教授,研究方向主要涵蓋柴油機噴霧燃燒相似性理論與實驗驗證、高壓強瞬態噴霧測試及建模、新型智能絕熱塗層在發動機中的應用。

2016年以專業第一推免碩博連讀,2018年轉入博士階段。曾蟬聯本碩博國家獎學金(4次專業第一),獲第三十屆全國部分地區大學生物理競賽一等獎,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唐立新獎學金,受邀參加「2020年新加坡全球青年科學家峰會」。

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10篇,在國際學術會議做口頭報告2次,曾榮獲中國內燃機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公開國家發明專利11項。

本次「學術之星」評選共囊括了理科類、工科類、人文社科類以及醫學類四大學科門類。

擁有最權威的評審陣容,根據申請方向將候選人分為18個小組,每個小組評審專家最少4位,94名通訊評審專家均來自申請人所推薦的行業專家名單。

執行最嚴格的評審程序,每位專家評審份數不等的參評材料(2-6份),在申請人所提供的匿名通訊評審材料中,從學術成果評價、學術成果創新性以及代表作的學術水平三個方面給予A/B/C評級,匿名評審的分數統計均在「學術之星」評選組委會的監督下進行。評選結果公示期為2019年12月13日至2019年12月20日。

能體現出最具代表性的學術水平,遴選學術典型,發揮朋輩效應。

來源:研究生院 學生工作指導委員會 研究生會

值班編輯:尹靜一

責任編輯:金雪 祁潔

相關焦點

  • 交大第五屆研究生「學術之星」答辯會圓滿落幕!
    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徐學敏、研究生院院長王亞光、研究生院副院長歸琳、學生處副處長龔強等21名評審嘉賓以及24位「學術之星」候選人參加了本次會評答辯會。 活動回顧 徐學敏在致辭中向入圍答辯的同學們表示祝賀,同時向參與本屆學術之星的專家評委表示感謝。
  • 最新出爐!交大2019-2020學年「三好學生標兵」來了!
    經過百人評審團的現場投票,上海交通大學2019-2020學年「三好學生標兵」正式出爐! 百人評審團投票結果前十名 按得票數從高到低分布 他們之中,有門門滿績,蟬聯多次年級第一的全能學霸;有科研成果突出,專利論文競賽樣樣出色的學術大牛;也有社工活動豐富,社會實踐亮眼的公益使者…… 現在,就讓我們走近這15位候選人,近距離感受榜樣的光芒與魅力吧!
  • 第四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分享會舉行
    龔強首先介紹了本屆「學術之星」的評選開展情況,作為交大一項重要品牌活動,研究生「學術之星」評選在推動「學在交大」建設、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本屆評選工作於2019年9月下旬正式啟動,歷經通訊評審、會評審議及會評答辯,最終評選出10位「學術之星」和10位「學術之星提名獎」。
  • 「學術大牛」絕對權威當休矣!
    因為沒有「學術大牛」的首肯,客觀上大多數科研人員的確難有良好發展。高度集中和強化「學術大牛」的絕對權威,已經嚴重影響了國家創新科研人才的成長和創新科研成果的產出,這樣的局面亟待改變。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當下的年輕科研人員普遍認為,傍上「學術大牛」是事業起步和成功的先決條件。
  • 「學術大牛」絕對權威當休矣!
    因為沒有「學術大牛」的首肯,客觀上大多數科研人員的確難有良好發展。高度集中和強化「學術大牛」的絕對權威,已經嚴重影響了國家創新科研人才的成長和創新科研成果的產出,這樣的局面亟待改變。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當下的年輕科研人員普遍認為,傍上「學術大牛」是事業起步和成功的先決條件。
  • 【身邊交大人】李星:萬裡逐夢,為生命之光
    追逐夢想,放飛自我李星(JOHN BOSCO RUGANZU)來自盧安達,母親強韌頑強的一生,給了他精神上的指引,使他堅信自己能實現任何夢想。從小到大,他努力使自己變得優秀,希望母親能看到他的成就。高中畢業後,李星成為了盧安達唯一一所頂尖醫學院的學生,在校期間極其優秀的表現使他獲得了臨床醫學系助理講師的職位。
  • 頂尖211也能穩超清華大學?西南交大這個專業絕對有實力
    學校辦學底蘊十足,專業水平高,屬於我國頂尖211(非985)大學之一。因此,西南交大可謂是底蘊深厚,且算是名副其實的百年名校。2、綜合實力排名四川省第三(頂尖211)目前,西南交通大學是四川省僅次於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的大學(後兩者均為985),同時也是四川省五所211大學之一,併入選了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為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典型領跑|來了,望江法院「辦案之星」「進步之星」新鮮出爐!
    典型領跑|來了,望江法院「辦案之星」「進步之星」新鮮出爐!為營造爭先創優氛圍,不斷增強隊伍凝聚力和戰鬥力,望江法院緊扣審判一線,自本年度九月起,開展「辦案之星」、「進步之星」評選活動
  • 來了!深度解析上海交大「2+6+7+X」2020年本科招生政策
    實施十年來,獲得國內外高等教育界廣泛好評,在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實施十年評估中更是喜獲全國第一全優的好成績,今年致遠榮譽計劃將繼續在校內進行二次選拔,使更多有天賦的學子脫穎而出。今年是強基計劃實施元年,上海交大著力打造「厚植基礎+使命推動+好奇心驅動」的強基人才培養體系。強基計劃的招生專業涵蓋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生物醫學科學、工程力學六個優勢學科。
  • 西安交大獲第十一屆中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特等獎
    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澳門大學等62所高校的63支代表隊參加本次比賽,參賽規模創歷史之最,另有中國科學院大學等9所高校全程觀摩比賽。
  • 年度|2020年「光華未來學術之星」培養計劃
    學術之星 「光華未來學術之星」培養計劃於2014年啟動,是為具有學術興趣的優秀本科學生定製的學術訓練計劃,先後邀請近60位光華教師作為學術導師,為學生提供最優的學術資源和系統性支持(如研究導師、「學術啟航」系列講座、學術研討、出國交流等),旨在達到激發研究興趣、培養批判思維、提升研究能力、積累研究經驗、樹立學術理想、助力學術發展的目的,為學生成為未來學術之星創造條件。
  • 西安交大全球尋找「未來文創之星」!
    西安交通大學未來文創之星:向獲得金銀銅獎的西安交大在校生頒發「西安交通大學未來文創之星」獲獎證書。5.優秀獎:15名,進入終評未獲得金銀銅獎的作品,將根據得分排序獲得優秀獎,每名獎金1000元及獲獎證書。6.
  • 還能說啥,上海財經大學2020年「學術之星」:把優秀打在公屏上!
    2020年研究生「學術之星」奮鬥的我,立學術志業承博學之志最美的國,聚育人初心寫奮進之筆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旨在通過評選工作,發揮朋輩引領的作用那麼,今天就先跟隨小編的介紹,粗略的了解下SUFE「學術之星」們的風採吧! 更多精彩敬請期待12月17日的2020年「學術之星」頒獎典禮哦,歡迎大家現場參與或通過直播觀看,將大牛學霸們的寶貴經驗收入囊中!
  • 大咖雲集 李政道研究所物理新興前沿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交大舉行
    10月31日至11月2日,李政道研究所物理新興前沿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交大閔行校區舉行,國內外的頂尖科學家們圍繞科學前沿問題碰撞智慧火花。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理事會理事長林忠欽今天上午在致辭中提到,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重點建設了物理與天文學等基礎學科,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前沿成果,實現了學校相關學科的跨越式發展。
  • 上海交通大學變革性分子前沿科學中心舉行首屆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
    上海交大化學化工學院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021年1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變革性分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屆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暨首次會議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閔行校區霞光樓220號會議室舉行。
  • 《三十而已》爆火,Old Money家庭青睞頂尖高中門檻究竟有多高?
    如果是真的,頂尖學校也太難進了吧,孩子和家長都不容易。作為一名教育諮詢師,我肯定的告訴大家,讓Old Money青睞的頂尖學校入學門檻是真的高!真的,一點也不誇張。一年又一年,我們都帶領著國內各地的計劃申請美國初高中生家庭,研究孩子活動和選校、模擬面試、細心挑選推薦老師、精心審核每一份申請和文書、和招辦進行會談...
  • 交大這15位博士畢業生給你答案!
    在畢業之際,這15位獲獎者滿懷科研理想,畢業後選擇到世界一流大學(研究機構)繼續科學研究,積極投身到學術前沿和科學探索中。他們始終謹記「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校訓,踐行「選擇交大,就選擇了責任」的精神,立志以學報國,將用科學技術助力民族偉大復興,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踐行交大人應肩負的責任。一直以來,學校大力推進就業引導工程,培養學生崇尚學術、科研報國的情懷。
  • 《明日之子》水晶時代首次小考 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大牛成功晉級...
    近日,由騰訊視頻推出,孫燕姿、華晨宇、宋丹丹、龍丹妮、毛不易、孟美岐六位擔任星推官的打造未來音樂榜樣類節目《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火熱播出中。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流行演唱學院畢業生大牛成功晉級全國38強。在最新一期的節目中,明妹們迎來了首次聲樂小考,大牛憑藉歌曲《我們的愛》的精彩演唱,徵服五位星推官,成功保持五星的好成績,獲得個人舞臺表演。「面對舞臺的我絲毫沒有壓力,一起來感受我強大的power吧!」自信如大牛,樂觀如大牛,希望接下來的她,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上海交通大學打造「學在交大」新模式
    為服務全校來自30多個院系的數萬名學生,各機關單位、院(系)和學生組織集思廣益、協同並進,通過一系列蘊含學科特色、融合線上特點的創新舉措,讓宅家的交大學子也能夠360度全方位「雲」學習、「雲」成長,延續學習的激情和動力,弘揚「學在交大」的紮實學風。自開展線上教學以來,學校通過談心談話、問卷調研等方式傾聽學生訴求,實現「精準幫扶」,為不同院系、不同專業的學生量身打造學習秘籍。
  • 做學術不建議報考中科院,用數據來感受親歷者們的金玉良言!
    其實在親歷者們的金玉良言中,不僅僅是就業這類問題,而且中科院並不適合做學術,而是偏重於應用項目的開發。高被引學者數據的證言把導師稱作老闆,最早流傳於中科院研究生院,因為中科院很多大牛研究員導師都是很多大項目的總工,研究生進入課題組就直接學習現有的項目,然後領高額的工資,有時一年都很難見到這些忙碌的大牛導師一面,這樣的研究生培養,根本不可能在學術上有進步,就拿最新一期的全球高被引學者的數據為例,2020年5月7日,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