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雲集 李政道研究所物理新興前沿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交大舉行

2021-01-18 新民晚報

圖說:專場專題討論環節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易蓉)五位諾獎得主與十餘位國內外頂級院士出席,聚焦信息與腦科學、量子物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粒子物理等領域,這兩天李政道研究所大咖雲集。10月31日至11月2日,李政道研究所物理新興前沿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交大閔行校區舉行,國內外的頂尖科學家們圍繞科學前沿問題碰撞智慧火花。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理事會理事長林忠欽今天上午在致辭中提到,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重點建設了物理與天文學等基礎學科,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前沿成果,實現了學校相關學科的跨越式發展。希望此次研討會能夠對李政道研究所未來的發展以及上海交大相關學科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張江李所實驗樓緊鑼密鼓建設的同時,李政道研究所的科研工作也活躍推進。今天的會議無疑是李所近來的一場盛事。作為東道主,4場重要專場會議「派出」物理與天文學院金賢敏教授,李所副所長、量子研究部主任顧威教授,李所天文研究部賴東教授,李政道研究所粒子研究部主任何小剛教授,分別主持信息與腦科學、量子物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粒子物理專場,開展前言對話。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研究所所長弗蘭克·維爾切克(Frank Wilczek)教授表示,會議中的三個專場是李政道研究所的粒子與核物理、天文與天體物理、量子基礎科學三大研究方向,而特別加設的信息與腦科學專場也是李所正在推動的跨領域研究。李所已引進了一批國際知名學者,隨著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的加盟,也可實現跨領域的合作。希望能夠通過關注物理和人腦研究的融合,推動材料科學、量子計算和人工智慧的發展。

圖說:李政道研究所物理新興前沿國際學術研討會

本次會議共邀請五位諾獎得主與十餘位國內外頂級院士出席並發表主題演講。諾獎得主包括:波士頓大學謝爾頓·格拉肖(Sheldon Glashow)教授、加州理工學院巴裡·巴裡什(Barry Barish)教授、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大衛·格羅斯(David Gross)教授,普林斯頓大學鄧肯·霍爾丹(Duncan Haldane)教授,以及弗蘭克教授。

這是一場國際前沿的學術對話。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王立平研究員課題組獼猴序列學習中原創的研究思路和實驗範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宇翱教授關於目前我國量子通信網絡骨架的基本框架和建設進展、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教授從實驗物理視角分享發現反常量子霍爾效應的歷程、中國科學院物理所丁洪研究員課題組在鐵基超導體中發現了馬約拉納零能模強烈又清晰的證據等中國科研團隊前沿研究逐一呈現。而德國腦科學領域前沿實驗技術、美國量子材料物理研究、俄羅斯科學家關於微波宇宙學和X射線及SRG空間天文臺相關工作、英國團隊關於黑洞吸積盤和潮汐力拉扯方面的研究,等國際團隊研究亦通過會議向中國研究者展現。

圖說:李政道先生賀信

會議還特別設置聯合專場和公眾報告專場。會議期間共包含18場主題報告,諸位頂尖科學家對各自的前沿工作進行全方位的解讀,包含發展歷史、現階段工作以及未來可能有所突破的方向等。若干專題討論環節,更為科學家們的自由交流,尤其是各領域間的交叉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平臺。對於年輕的科研工作者來說,此次會議的收穫除了前沿知識的汲取以外,更重要的是研究思路的啟迪以及理想信念的夯實。李政道研究所的青年科學家們表示:科研工作者既要有專注的心態,也要有開放的思路,這將是挑戰,更是樂趣。前輩們的樂觀和堅持,讓我們堅信,我們現在處於隨時都會有新發現的年代。

相關焦點

  • 「深地液氙暗物質、中微子探測」 國際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四川...
    2020年12月1日-2日,由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李政道研究所主辦,上海交通大學四川研究院承辦的「深地液氙暗物質、中微子探測」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dark matter detection and neutrino physics with deep underground
  • [版面頭條]希望物理學重大突破在上海產生
    昨天,李政道研究所所長、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弗朗克·維爾切克接受記者採訪,而他寄予厚望能夠為全世界帶來物理學研究重大突破的李政道研究所的暗物質與中微子、實驗室天體物理、拓撲超導量子計算三大實驗平臺昨天也在張江科學城啟動建設。
  • 中國為何沒有諾獎級大師研究所?90歲李政道在交大辦了一所!
    李政道先生是開創華人獲諾貝爾獎的物理巨擘,是滿懷熱忱推動中國科教事業發展的炎黃赤子,是倡導科學與藝術相交融的智慧使者。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院士與李政道先生多年前就因為物理而結緣,多次得到李先生的指點與提攜,並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在李政道先生開創並起始於1979年的中美高能物理合項目中,張杰院士曾擔任過3屆中美高能物理合作聯合委員會會議的中方代表團團長。
  • 2020年爆轟前沿與熱點學術研討會成功召開
    2020年爆轟前沿與熱點學術研討會成功召開 2020-11-02 16: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建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系列訪談 上海交大校長林忠欽院士...
    在高等學府雲集的上海,高校又如何交上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就此接受了採訪。 答:作為誕生在甲午硝煙中的上海交通大學,一直以改革創新服務國家為使命,產生了很多「中國第一」的重大成果和一大批傑出科技人才。近年來,上海交大不斷對接國家戰略,加強創新策源能力。為推動「從0到1」的原始創新,上海交通大學越來越強化基礎前沿策源能力。
  • 上海交通大學變革性分子前沿科學中心舉行首屆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
    上海交大化學化工學院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021年1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變革性分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屆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暨首次會議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閔行校區霞光樓220號會議室舉行。
  • 上海交大李政道研究所葛韶鋒團隊提出宇宙遺蹟中微子的手徵振蕩...
    中微子振蕩是超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第一個新物理現象,已經得到大量實驗的明確驗證。在標準模型中,中微子只有左手分量,無法擁有可重整的質量項;而中微子振蕩的存在,說明了中微子具有質量,而且三個中微子的質量非簡併。這意味著必然存在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以解釋中微子振蕩,這為粒子物理的研究指明了進一步探索的方向。
  •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紀念建院90周年
    10月20日上午,「回歸、凝聚、傳承」物理與天文學院建院90周年紀念大會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陳瑞球樓舉行。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上海交通大學原校長謝繩武,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原校長、現上海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杰,上海交通大學原黨委副書記、現上海交通大學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蔣秀明,上海交通大學原黨委副書記陶愛珠,中國科學院院士雷嘯霖,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國楨,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頎,中國科學院院士龔新高,物理與天文學院歷屆主任陳益新、龐乾駿、鄭杭、季向東、王孝群,歷屆書記朱美華、葉慶好,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創始人裘維裕之子裘兆泰
  • 2020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舉行 科學家...
    李政道先生為本屆科藝活動寄來賀信,基於其主導的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而設立的「CUSPEA之家」當日正式揭牌落戶上海交大。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教授、集成光學專家陳益新受邀以科學家身份創作主題畫,通過繪畫形式構築未來光子科技新時代藍圖,最小參賽者、14歲俄羅斯少女索菲亞·捷列申科獲本屆科藝大獎賽三等獎。
  • 交大二附院成功承辦國際消化內鏡診療技術研討會
    5月26日至27日,由陝西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主辦、西安交大二附院消化內科承辦的陝西省第十四屆國際消化內鏡診療技術研討會在華山國際酒店召開,省內外二百餘名消化內科醫生與會聆聽精彩講座、觀看最新前沿診療技術演示並交流工作經驗。我院院長賀西京教授參加開幕式並向大會致辭,大會由省消化內鏡學會副主任、交大二院消化內科王進海教授主持。
  • 這場特殊的展覽李政道寫來了賀信,上海交大新成立的這個中心也與他...
    那麼,藝術家們將會用怎樣天馬行空的想像,來詮這一釋晦澀抽象的物理概念?11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簡稱科藝活動)如期開幕,這是科學界與藝術界一年一度的盛會,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代表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
  • 2020國際結構完整性學術研討會在蘇州舉行
    10月22日-24日,由中國結構完整性聯盟主辦,蘇州熱工研究院承辦的2020年國際結構完整性學術研討會(以下簡稱「ISSI」)。大會主題為「面向可靠性製造的結構完整性」(Reliability-centered Manufacturing on the Basis of Structural Integrity)。
  • 第四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分享會舉行
    9月25日下午,第四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分享會在閔行校區李政道圖書館報告廳舉行。學生處處長侯士兵,校團委副書記周琳琰,學指委研工辦主任張碧菱出席。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特聘教授張文明、物理與天文學院長聘教授金賢敏作為導師代表參加活動並分享。活動由學生處副處長龔強主持。
  • 這場靈芝人的學術研討會大咖雲集
    為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靈芝科研學者的學術思想和科學精神,推動中國靈芝產業的高質量發展,10月31日,由仙芝樓大力承辦的林志彬教授從事靈芝研究50周年學術研討會暨新書發布會在福州隆重召  開。50年來,林志彬教授一直引領靈芝研究的發展方向,極大地推動了中國乃至世界對靈芝的藥理作用研究和臨床應用,帶動了相關產品和產業的發展,並培養了一批靈芝領域學界和業界的人才,讓靈芝在大健康領域大放異彩。
  • 李政道:中國網際網路誕生的真正推手|中國網際網路25周年紀念
    他們決定不申請專利,於1974年發表相關論文使它成為開放的公共知識,1978年該協議成為OSI國際標準,接下來該構架和協議陸續被各國政府採用為基礎網絡通訊技術。世界各地的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和大學的計算機也慢慢互聯互通起來成為一個科教網際網路(Internet),這是科學家們的一個「大工具」和「大玩具」。
  • 作家葉梅做客上海交大 展現文學與高能物理的精彩「對撞」
    今天(11月24日)恰逢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創建者之一—李政道先生94歲華誕。作家葉梅女士做客上海交通大學,在李政道圖書館講述創作報告文學作品《粲然》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帶領交大師生透過文字感受祖國大型科技裝置建造背後的歷史故事。
  • 段玉裁與清代學術國際研討會在江蘇金壇舉行
    值我國清代訓詁學家段玉裁先生誕辰275周年之際,6月12日,由江蘇省金壇市人民政府與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主辦的段玉裁與清代學術國際研討會,在素有「江東福地」、「魚米之鄉」美譽的金壇舉行。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著名語言文字學家許嘉璐,江蘇省政協主席張連珍分別為大會專門發來賀信。
  • 李政道研究所青年學者葛韶鋒博士提出中微子振蕩的新物理效應
    2019年5月29日,李政道研究所新引進的青年學者葛韶鋒博士在國際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以「Scalar Nonstandard Interactions in Neutrino Oscillation」為題發表最新研究成果(Phys.Rev.Lett. 122 (2019) no.21, 211801),指出中微子可以有標量形式的非標準相互作用
  • 西安交大獲第十一屆中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特等獎
    10月16日至10月18日,第十一屆中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China Undergraduate Physics Tournament,簡稱CUPT)在浙江大學舉行,西安交通大學代表隊以全國第二名成績獲大賽特等獎,創歷史最好成績。
  •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2020年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慧眼尋光」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報名通知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生培養單位之一,2020年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慧眼尋光」大學生暑期夏令營將於2020年7月23日至25日線上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