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往前面在撥個十幾年,其實那個時候很多人的童年影響大部分都是受香港與臺灣,那個時候無論是臺灣也好,香港也好,在影視方面還有音樂方面都是比較前衛,很多人都是受港臺的影視劇或者音樂的影響,而後來大陸經濟的開始慢慢發展,很多娛樂重心才開始向大陸發展,大陸的很多歌手開始慢慢的浮現在我們的面前,而現在很多音樂節目中常常會看見很多臺灣歌手與大陸歌手同臺,大家的水平都是不分高下,比如那英、崔健這些優秀的歌手,但是多多少少還是有差別的,究竟是差在哪裡呢?袁惟仁其實在以前的有一期節目中就這樣評價過。
其實提起袁惟仁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他是臺灣的一名歌手,曾經與莫凡成立過一個組合,他是非常知名的音樂製作人,曾經為那英、鄭秀文、陶晶瑩等著名的藝人擔任過製作人,那英的《徵服》《夢醒了》等他很多歌曲都是他寫的,而且多次擔任過音樂選秀的評委,而對於大陸歌手與臺灣歌手之間的區別袁惟仁曾經只用兩個字評價,那就是2個字細節。
而袁惟仁說大陸的歌手都是很會唱的,都是一些力量型的歌手,在唱歌上都是一些大嗓門,沒有什麼辨識度,但是臺灣歌手就不一樣,他們很多的東西跟大陸歌手不一樣,很多細節都是無法粘貼複製的,比如在情感上或者說是唱法上就比大陸的細膩很多,不會一味的吊著嗓子喊,聽到這裡主持人吳宗憲更是大讚臺灣歌手簡直就是零缺點,簡直就是完美的。
但是有的網友覺得大陸歌手其實也有很多唱歌非常細膩的歌手,並不是一味的用嗓子吼,說起吊著嗓子唱歌其實之前就有音樂人在網上批評過,批評某些歌手只是用高音來比拼誰的唱歌實力,誰唱的高誰的唱歌水平就比較好,以至於很多時候我們在看節目的時候,特別是音樂之類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大顯自己的大嗓子,仿佛唱的越高你的書評就越高,越高觀眾們給的掌聲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