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收入富可敵省 計劃單列市稅收方面直接與中央分成

2021-01-18 水母網

    深圳以3136.42億元總量及16.8%增速高居全省首位

    2016年,廣東各地市的錢袋子收入如何?記者梳理廣東各地市近期相繼披露的2016年預算執行情況發現,相較於2015年,2016全省16個地市地方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放緩,其中6市同比負增長。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指小口徑財政收入,包括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是一個城市財力的主要組成部分。專家指出,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和增速的變化,實質反映著地方經濟體量、經濟活力與增長質量的變化,通常收入規模和增速越高,經濟體量越大,經濟更有活力。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廣東各地市地方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差距頗大,珠三角九市是粵東西北十二市總和的近7倍,而深圳一地則超過了省內18市之和。

    記者梳理全省20個地市數據發現,有13個市地方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非稅收入佔比高於30%,其中4個高於40%。而由於2016年實施減稅降費改革,多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實行減免,廣東多個地市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出現負增長,且降幅明顯。

    15市地方級一般公共預算正增長

    2016年,廣東全省GDP增速最低的是肇慶,全年僅增長5%,比2016年目標值低了3.5個百分點。而2016年肇慶市預算執行數據顯示,肇慶市2016年地方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91.7億元,比2015年同比減少34.6%,降幅全省最大。

    肇慶市有關預算報告指出,2016年剔除化解超常規收入和「營改增」、免徵涉企收費政策性減收因素後,肇慶市2016年地方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僅增長1.33%,但非稅收入佔比從上年的48.92%大幅下降到30.5%,財政收入質量在全省的排名從第21位大幅躍升到第6位。

    在今年1月召開的肇慶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肇慶市財政局局長劉慶良在所作的報告中坦言,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營改增」政策性減收和歷史積累的收入結構性問題影響,肇慶市財政增收面臨很大壓力,增長持續低迷乏力。

    縱觀2016年廣東全省21個地市,不獨肇慶的地方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出現負增長。2015年,全省僅汕尾地方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負增長,2016年肇慶、陽江、清遠、湛江、潮州、揭陽6市同比負增長,降幅依次為34.6%、11.4%、7.8%、4.9%、3.8%、3.2%。

    除此之外的廣東其餘15個地市,2016年地方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實現正增長,但增速差距頗大。增速最高的是深圳,同比增長16.8%;最低的是雲浮,同比增長0.3%。汕尾、珠海、佛山、惠州4市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分別為13.8%、12.4%、12.3%和10.05%。

    整體而言,相較於2015年,2016年全省16個地市地方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放緩。除了外在的經濟下行壓力,也與減稅降費改革有關。去年開始,各地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後又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改革,在減輕企業運營成本的同時,地方財政收入也相應減少。

    深圳一個頂18,收入「富可敵省」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入增速放緩的形勢下,深圳市財政收入2016年表現搶眼。數據顯示,2016年深圳市地方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首次突破3000億元大關,達3136.42億元,同比增長16.8%,不論是總量還是增速都高居省內首位。

    2016年廣東省除廣州、深圳、珠海之外的18個地市地方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之和才3092.25億元,而深圳一地就超過省內18市之和。深圳從2010年突破1000億元到2014年突破2000億元用了四年時間,再到2016年突破3000億元僅用兩年時間,位居國內各大城市第三,僅低於上海(6406.13億元)、北京(5081.3億元)。

    數據還顯示,2016年來源於深圳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7901億元,比2015年增長9.1%,增速自2014年以來連續三年位居前列。據統計,深圳以全國約萬分之二的國土面積、不到千分之一的人口,貢獻了全國近5%和全省31%的收入份額,對全國地方級和全省收入增長的貢獻分別達8.2%和39.4%。

    深圳市財政委員會主任湯暑葵在今年1月所作的預算報告稱,深圳「收入規模穩步攀升,已具備與經濟大省相當的體量」。深圳地方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大,與財政結構有一定關係,因為深圳是計劃單列市,在稅收方面直接與中央分成,不上繳所在省,但更與深圳經濟有質量的穩定增長有關。

    2016年深圳第三產業稅收佔比突破七成,新興產業稅收快速增長,去年頭11個月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四大未來產業稅收實現1631.4億元,增長21.9%。這凸顯深圳產業升級成果明顯,高成長性企業集聚發展,使得經濟稅收增長後勁足、潛力大。

    而反過來,「深圳又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導向、引領作用,通過財政政策加大穩增長調結構的投入力度,促進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夯實了財政收入增長基礎。」2016年,深圳僅市本級扶持產業經濟發展資金即實現317億元,增長59.4%。

    非稅收入就是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除了稅收以外的其他收入,主要來自各種專項收入、行政性收費、罰沒收入以及國有資本經營收入等。一般而言,在相對規範的稅收體系中,非稅收入佔比過高或增長過快都被認為是財政增長「不健康」的表現。

    2016年,廣東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關口,完成額達10390.33億元,同比增長10.3%。其中,非稅收入完成2291.7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22.06%,同比增長7.6%,低於稅收收入增速(11.1%)。

    記者梳理數據就發現,除江門市外,其餘20個地市披露的預算執行情況均列出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佔比情況。分地市來看,除東莞、珠海、深圳三市外,其餘17市非稅收入佔比均高於全省。

    數據顯示,各地市地方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非稅收入佔比最高的是雲浮,達42.35%;最低的是深圳,為20.63%。整體而言,經濟越不發達的地區,非稅收入佔比越高,像全省非稅收入佔比前五的地市,均為粵東西北地區。粵東西北非稅收入佔比達37.10%,高出珠三角地區14.23個百分點。

    中山大學林江教授曾指出,財政支出是剛性的,在稅收拉動財政收入增長乏力的形勢下,非稅收入佔比過高意味著地方經濟不樂觀。「非稅收入佔財政收入超過20%,就應該引起政府重視。」林江說。

    不過,記者注意到,因政府推行對企業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政策的影響,廣東多個地市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出現負增長。像廣州推行普遍性降費, 減免5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2016年行政事業性收費僅為25.78億元,比2015年的42.05億元同比減少了38.69%。 (金羊網記者 陳強)

相關焦點

  • 7240億元 深圳財政收入創8年新高
    【深圳商報訊】(記者 陳發清)2015年,深圳財稅收入呈現速度與質量的雙提升。記者昨日從市財政委獲悉,2015年,來源於深圳的公共財政收入達到7240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30.2%。其中:中央級收入實現4512億元,增長29.7%;我市地方級收入實現2728億元,增長31%。地方級公共財政支出實現3587億元,增長65.6%。
  • 財政部答覆關於5個計劃單列市向省級財政上繳地稅的建議
    &nbsp&nbsp&nbsp&nbsp10月15日,財政部網站公開發布《財政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1115號建議的答覆》,就全國人大代表朱列玉提出的「關於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大連五個計劃單列市向省級財政上繳地稅的建議」作出答覆。
  • 五大計劃單列市人均GDP排名,四座城市在本省排名第一
    國家社會與經濟發展計劃單列市,簡稱「計劃單列市」。各國家計劃單列市的管理受中央和所在省的雙重領導,但以省領導為主,財政與中央掛鈎,但不一定就與所在省財政完全脫鉤。 TOP5大連,2018年GDP總量7668.5億元,常住人口698.70萬,人均GDP109574元,在遼寧省中排名第一。
  • 計劃單列市和副省級城市有什麼區別?
    計劃單列市目前我國共有五個計劃單列市,均位於沿海地區,分別為:深圳市、廈門市、寧波市、青島市以及大連市,五個的行政級別均為副部級,其亦為副省級城市的構成部分之一。其中深圳、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是計劃單列市,其它都是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與副省級城市其實沒有什麼區別,之所以稱之為計劃單列市,主要還是因為其是享有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的非省級行政中心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全稱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單列市,是省級單位對所轄大城市下放部分經濟管理權限的城市。
  • 國內5大「計劃單列市」你可知?享有省一級經濟權限,全部在沿海
    不過小編這裡要說的則是「計劃單列市」,也不算一個新名詞了,大概也有20多年了,不過很多人對於「計劃單列市」的概念還不是很理解。「計劃單列市」就是是什麼意思呢?又有哪些城市是它的一員呢?簡單點解釋就是單列市的財政和中央掛鈎,但是又不會完全脫離所在省份,還是以一定的比例對上屬省份繳納一定的財政收入。
  • 河源會不會出深圳下一塊飛地?不要急,先讓子彈飛一會兒
    在這十二年中,成績可謂斐然,一座「新深圳」在粵東的紅海灣拔地而起。從最初的產業轉移,到2011年正式設立深汕特別合作區,再到2018年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管委會調整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一塊深度的「深圳飛地」已經成型。在深圳東進計劃中,最初進入候選名單的除了汕尾,還有粵東的另一個地級市河源。和汕尾一樣,河源的經濟總量在省內也居於倒數第幾名,人均GDP甚至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 中央和地方政府財政關係的新趨勢
    在近年來政府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的特殊背景下,此方案的直接目的是要「支持地方政府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緩解財政運行困難」,達到「理順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關係」的長遠目標。由於我國的增值稅收入約佔稅收收入總額的三分之一(2018年和2017年國內增值稅收入佔當年稅收收入的比例都已達到39%),因此《方案》將增值稅收入「五五分享」的劃分比例,從原來臨時性的過渡安排明確為長期性的制度安排,對於構建穩定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意義重大,而且影響深遠。特別是,這一基礎性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體制安排,必將進一步影響省以下各級地方政府的財政關係。
  • 廣東省深圳市的地位是副省級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並不會成為直轄市
    在地級市的基礎上,深圳還有兩個附加的身份:副省級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廣東省深圳市是計劃單列市中國一共有十五個副省級城市和五個計劃單列市,計劃單列市都是副省級城市,副省級城市裡面其實包括了十個省會城市和五個計劃單列市。
  • 深圳比上海:碰碰更健康
    深圳和上海在一起比劃比劃,碰一碰,撞一撞,更有利於兩座城市經濟的健康發展。自從2012年,深圳的GDP總量超過廣州並逐漸拉大差距以後,深圳和廣州之間的PK就消停了許多。特別是在稅收、財政總收入、個稅總量、存貸款餘額等剛性經濟指標大幅拋離廣州以後,廣州在經濟實力方面與深圳已經不在同一個層面上了。
  • 2017年全國稅務部門組織稅收收入情況是怎樣的?
    亮眼帳單 稅收收入與經濟協調增長據稅務總局收入規劃核算司副司長鄭小英介紹,2017年稅務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在組織收入工作中努力做到堅決依法收好稅、堅決不收「過頭稅」、堅決落實減免稅、堅決打擊偷騙稅,實現了稅收收入平穩較快增長。稅收收入與經濟協調增長。
  • 同為計劃單列市的寧波,為什麼不如其它四座城市在省內有名氣?
    在我國有五個計劃單列市,這五個計劃單列市,從某種意義來說,他們在省內的地位和省會城市有的一拼,甚至有些計劃單列市他的地位比省會城市還要高,比如青島和廈門等等。而在這五個計劃單列市中,經濟發展得最好的,非深圳和青島莫屬了,這兩個城市,一個已經是我國的一線城市,另外一個則也突破了萬億。
  •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稅收協定有關條款執行問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揚州稅務進修學院:  近接廣東省地方稅務局函,反映《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執行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507號)執行中的一些問題。
  • 財政部:1-11月全國稅收收入144227億元 下降3.7%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8173億元,同比下降9.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91316億元,同比下降1.7%。全國稅收收入144227億元,同比下降3.7%;非稅收入25262億元,同比下降13.7%。主要稅收收入項目情況如下:1.國內增值稅52051億元,同比下降10.2%。
  • 國家稅務局、文化部關於印發《演出市場個人收入調節稅徵收管理...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局,文化廳(局),各計劃單列市稅務局、文化局:  為進一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關於加強演出市場管理報告的通知》(國辦發〔1991〕12號)精神,加強演出市場的稅收管理,我們共同研究制定了《演出市場個人收入調節稅徵收管理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地方稅務局為「稅收管理和信息共享」保障制定法規
    2020年11月20日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發布《關於徵求<深圳經濟特區稅收管理和信息共享保障條例(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告》,並且該保障條例列入了深圳市人大常委會2020年度立法計劃,為此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牽頭起草了《深圳經濟特區稅收管理和信息共享保障條例(徵求意見稿)》
  • 臺媒:深圳稅收竟超過全臺灣!
    而根據臺灣「財政部」此前公布的資料,臺灣2015年的財政收入為26623億新臺幣,折合人民幣約5740億,也就說明,深圳在財政收入方面早就超越了臺灣。 深圳蔡英文最近的麻煩有點多,先是愛將賴清德一番「親中愛臺」將其拖下水被狠批,再是日前一次會議上被曝連發三次火。
  • 西遊票房分成陷羅生門 比高華誼均稱獲70%分成
    周一午間,華誼兄弟(300027,收盤價18.67元)宣布《西遊降魔篇》票房達到9.9億元,獲得的分帳收入稅前利潤大約為1.95億元。但當日晚間,投資方之一的比高集團 (08220,收盤價0.21港元)也刊發了一則看似「含糊」的公告,表示投資方在內地發行可取得70%「分成收益」。
  • 馬洪智庫視角 | 李羅力:一個偉大的歷史跨越 ——深度解讀「深圳...
    一是深圳改革過程中「凡涉及調整現行法律或行政法規的」,深圳都可以提出來,而且不須經過任何中間程序,直接就可報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或國務院授權後實施。二是凡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或國務院授權後調整修改的法律法規事項,無論哪個「有關方面」,都要加強指導和服務,都要「做好與相關法律法規立改廢釋的銜接」工作。那麼什麼是「立改廢釋」呢?
  • 抖音網紅真實收入多少 直播收入怎麼分成?
    抖音直播收入怎麼分成? 抖音目前個人在平臺直播有50%的基礎分成,主播加入直播公會的根據最新政策可得固定分成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