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國內稻米市場漸進入平穩期,產區稻米價格波動幅度縮小。市場方面,本月原糧採購進度放緩,目前廠家備貨量較為充足,逐漸消化庫存。大米購銷市場清淡,米市難有明顯波動。政策方面,黑龍江省啟動2020年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2018—2019年最低收購中晚秈稻拍賣重啟,同時帶來託底及降溫效果,目前國內稻米價格整體運行在合理區間內。
據統計,截至11月16日,全國稻米均價為4052元/噸,月環比上漲0.72%,同比上漲7.17%。2020年新季中晚熟稻穀上市行情較往年有所不同。其中,中晚秈稻市場從持續上揚至小幅回落,粳稻市場則先跌後漲,有所分化。截至11月,國內各產區市場波動空間逐漸縮小,多數地區價格趨於穩定。今年新稻米整體價格同比穩中提升,市場化購銷活躍度提升,政策託底效應顯現。
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11月12日起黑龍江省內符合條件地區啟動2020年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目前,國內主產區稻穀市場價格多數已超過最低收購價,整體以市場化收購為主。黑龍江省啟動收購,對粳稻市場帶來託底效應,利於農戶售糧進度加快。截至11月17日,黑龍江米廠收購圓粒稻穀到廠主流價為1.30—1.36元/斤,江蘇普通粳稻到廠主流價為1.39—1.43元/斤,國內優質粳稻到廠主流價為1.45—1.60元/斤。目前粳稻產區農戶平均售糧進度多在兩至三成。
中晚秈稻市場方面,自11月6日開始,最低收購價中晚秈稻2018—2019年糧源重啟拍賣,並增加投拍量至周度100萬噸,帶來充足的市場供應。受此影響,中晚秈稻市場降溫,均價小幅回落0.02—0.03元/斤。截至11月17日,國內普通中晚秈稻到廠主流價回落至1.36—1.43元/斤,優質黃華佔稻穀到廠主流價略回落至1.45—1.52元/斤,個別地區有高價。目前秈稻產區米廠消化庫存為主,供應老客戶生產,少部分按需隨採隨銷,農戶平均售糧進度約五成。
展望後市,影響稻米走勢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三方面:
一是政策,主要對普通稻市場產生影響。目前多數產區已持平或高於稻穀最低收購價,黑龍江作為目前唯一啟動中晚稻最低收購價產區,對粳稻行情帶來託底效應。而自2018—2019年中晚秈稻投拍以來,一方面,對持續上漲的市場帶來降溫。另一方面,稻穀主流成交價同樣帶來託底效果,預計短期內2020年普通中晚秈稻市場主流價或徘徊在1.37—1.40元/斤。
二是米市需求。目前全國米廠平均開機率為24%,較上月同期下降1個百分點。本月大米購銷市場清淡,下遊採購積極性不高,以隨採隨銷為主。國內大米價格總體趨於穩定,局部小幅波動。據統計,截至11月17日,普通新粳米出廠主流價為1.85—1.95元/斤,優質粳米出廠主流價為2.00—2.40元/斤。普通中晚秈米出廠主流價為2.02—2.15元/斤,優質黃華佔精米出廠主流價為2.35—2.45元/斤。
三是市場心態。隨著政策調控和市場主體庫存量的增加,本月國內產區市場採購心態趨於理性,消化庫存、按需採購為主。農戶惜售心理有所減弱,加之中晚秈稻重啟周度投拍,購銷市場趨於寬鬆。
綜上所述,受政策及市場綜合因素影響,預計短期國內稻米市場漸趨平穩,局部波動空間較小。
來源:期貨日報
黑龍江眾農聯,打造農業產業網際網路平臺型總部經濟體。運用產業網際網路平臺型共享模式,聯合農業產業重點龍頭企業優勢互補、抱團發展,形成新的產業價值鏈生態系統,提高供應鏈物流效率、打通特色農產品產區和中心城市銷售渠道、建立農產品質量監督和溯源體系、提供專門面向「三農」的定製式供應鏈金融服務。通過打造「千億級產業、百億級平臺」,進一步提升黑龍江省糧食、畜牧、北藥、林下經濟產業的集約化、品牌化和產業化水平,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拉動農業精準扶貧工作,進而助力實現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