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策展人 About Curator
王紹強,1968年出生於廣東汕頭,1994年畢業於上海理工大學美術系,2002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美術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現為廣東美術館館長,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美術館協會常務副會長,廣州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澳門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廣州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2013年被評為廣州美術學院教學名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院長。2017年被評為廣東省宣傳思想文化領軍人物。
關於學術支持 About Academic Support
殷雙喜,1954年生於江蘇泰縣,1991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200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歷史與理論系,獲博士學位。
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國家近現代美術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美術館展覽委員會委員、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研究員、《美術》雜誌編委、《油畫藝術》執行主編、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中國畫學會創會理事、中國油畫學會理事。曾獲中國雕塑史論研究獎(2008)、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首屆中國美術獎 · 理論評論獎」(2009)。
曾擔任第52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澳門專題展評委(2007),第11屆、12屆全國美展評委(2009、2014),第6屆「藝術中國」AAC評委會主席(2011),第55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展覽評委(2013),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評委(2014),第4屆中國油畫雙年展(2018)。
歷年來在國內外專業報刊上發表美術理論及批評文章250多萬字。
出版專著:《永恆的象徵:人民英雄紀念碑研究》(2006,河北美術出版社)(2007年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第一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獎)、《現場:殷雙喜美術評論文集》(2006,河北美術出版社)、《對話:殷雙喜藝術研究文集》(2008,河北美術出版社)。
主編及編著:《穿越世紀 - 中央美術學院校史》(副主編,2001,河北教育出版社)、《吳冠中全集 · 第4卷》(主編,2006,湖南美術出版社)、《走向現代:20世紀中國雕塑大事記》(主編,2008,河北美術出版社)、《當代中國畫文脈研究叢書》(總主編,2009,江西美術出版社)、國家重點圖書《新中國美術60年》(分卷副主編,2009,人民出版社)、《周韶華全集 · 第7卷》(主編,2010,湖北美術出版社)、《黃永玉全集 · 第2卷》(主編,2011,湖南美術出版社)等。
王端廷,1961年出生於湖北蘄春,1983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四次作為國家公派訪問學者分別留學於法國巴黎第一大學藝術史與考古學研究院(1997 - 1998)、義大利羅馬第一大學文學與哲學學院藝術史系(2002, 2003, 2010, 2018)。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外國美術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美術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當代藝術研究中心專家委員委員,歐美同學會會員。
長期從事西方現當代藝術史研究和中國當代藝術批評,發表論文三百多篇。
出版專著:《迷狂的獨行者 - 雷蒙 · 饒可讓的繪畫藝術》(1996,上海文藝出版社)、《人體藝術欣賞》(1997,山西教育出版社)、《百年困惑 - 現代美術》(1999,吉林美術出版社)、《西方美術史》(1999,時事出版社)、《後印象派》(2000,人民美術出版社)、《立體派》(2000,人民美術出版社)、《巴黎畫派》(2000,人民美術出版社)、《靜沐西風 - 西方藝術論說》(2003,人民美術出版社)、《從現代到後現代》(2005,人民大學出版社)、《新現實主義》(2008,人民美術出版社)、《超前衛藝術》(2008,人民美術出版社)、《王端廷自選集》(2015,遼寧大學出版社)、《重建巴別塔 - 全球化時代的中西當代藝術》(2015,北京時代華文書局)等20部。
出版譯著:《抽象繪畫》(2013,金城出版社)、《走進當代藝術》(2017,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彭鋒,1965年生於湖南祁東,199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獲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藝術學院副院長,國際美學協會執行委員,國際美學協會中國代表,從事美學理論研究和教學,藝術批評和策展實踐,以及劇本創作。
發表中英文論文200餘篇,涉及哲學、美學、藝術理論等方面。策劃展覽近百次,包括第54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首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首屆大同國際雕塑雙年展。
出版專著:《回歸:當代美學11個問題》(2009,北京大學)、《美學導論》(2011,復旦大學)、《方案:2011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2012,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美學通史現代卷》(2013,江蘇人民出版社)、《跨界交響 - 美學在藝術中歷險》(2015,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藝術學通論》(2016,北京大學出版社)、《重回在場》(2016,中國文聯出版社)等。
出版譯著:《實用主義美學》(2002,商務印書館)、《美學入門》(2008,南京大學出版社)、《藝術的語言》(2013,北京大學出版社)等。
關於藝術家
楊識宏,1947年出生於臺灣,1968年畢業於臺灣藝專美術科(現臺灣藝術大學),1979年移居美國。他是第一位獲得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P.S.1當代藝術中心「國家工作室」計劃獎助的華人藝術家。1989年獲得「傑出亞裔藝術家獎」。
重要個展:「磅礴 - 楊識宏近作展」(廣東美術館,廣州,2019)、「計白守黑 - 楊識宏意識流系列近作展」(亞洲藝術中心,北京,2017)、「永恆的當下 - 楊識宏近作展」(上野之森美術館,東京,2015)、「復調的詩學 - 楊識宏個展」(亞洲藝術中心,臺北,2014)、「心境 - 楊識宏個展」(亞洲藝術中心,臺北,2012)、「楊識宏的創作基因」(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2011)、「存在的痕跡」(亞洲藝術中心,北京,2011)、「歲月 ‧ 流光 - 楊識宏創作歷程40年」(臺灣美術館,臺中,2010)、「象由心生 - 楊識宏作品展」(歷史博物館,臺北,2004)。
重要群展:「文兮歸來 - 中國當代藝術展」(深圳美術館,深圳,2016)、「1960 - 臺灣現代藝術的濫觴」(亞洲藝術中心,臺北,2016)、「文化.精神.生成」(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威尼斯,2013)、「非形之形 - 臺灣抽象藝術」(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2012)、「新東方精神II - 承啟」(亞洲藝術中心,北京,2010)、「開新 - 80年代臺灣美術發展」(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2004)、「臺北 ‧ 紐約 : 現代藝術的遇合」(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1991)、「當代藝術中的古典神話與意象」(皇后美術館,紐約,1988)、「臺灣當代九人展」(香港藝術中心,香港,1978)、「中華現代繪畫十人展」(東京都美術館,東京,1977)。
公共收藏:阿爾德裡奇當代藝術博物館(美國)、亨廷頓美術館(美國)、阿肯色藝術中心(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美國)、新加坡美術館(新加坡)、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美術館(臺中)、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高雄山美術館(高雄)、廣東美術館(廣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