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2日,「王家增:鐵的事件」在今日美術館2號館開幕,本次展覽由今日美術館主辦、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汪民安擔任學術主持,今日美術館學術副館長晏燕任策展人,是藝術家王家增於今日美術館舉辦的第三次展覽。
藝術家王家增始終圍繞著與個體生命經驗相關的記憶、感知進行藝術表達——代表時代階段發展的鋼鐵工業與他個人的故事,在時間裡不斷發酵、變化與生長,不同的年齡,他以版畫、油畫,特別是近兩年創作的綜合材料繪畫與裝置作品來表達個人感知和反思。在藝術媒介語言拓展的同時,將藝術表達力再次提升——對鋼鐵、手工紙的敲打、揉搓,以身體參與的方式將情感、故事與思考投射於作品之上。
今日美術館學術副館長晏燕致辭
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李象群致辭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汪民安致辭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牛宏寶致辭
藝術家王家增開幕致辭
今日美術館展覽中心方宇辰主持開幕式
王家增的創作有一種情感特質——與家鄉物理空間的遠離,但始終保持與那片土地緊密的精神連接。他繪畫中廢棄的工業景象、被遺棄的物與人,通過畫面色調渲染,以及一系列符號編碼,讓作品充滿隱喻與神秘感。從《工業日記》《城跡》《無名之地》《跡象》,再到當下創作的《物的褶皺》和《縫隙》系列,他創作轉向城市產業轉型過程中,已經消逝的和新興的城市景觀。一面是城市更新的活力,一面是消逝的但留在血脈中的時代印記。二者的混合,轉譯成藝術家當下作品所呈現出的抽象形態。
在此次展覽中,藝術家為公眾建立一條閱讀的時空線索,展出的作品即包含他2000年初《工業日記》系列的代表作,將其連結當下的創作,勾劃出創作主題的延續與生長,與不同媒介表現力的變化。與此同時,將以2019年之後創作的《物的褶皺》《縫隙》《游離》系列作品作為展覽主體,將該系列作品延續對「物性」的觀察與表達,並進一步強調和突出對「物」與「空間」關係,與觀者關係的思考。藝術家關注的主題與選用的「餘下」的材料,進行藝術創作與表達。他將「剩餘」的時間感進一步強化,被時間篩出與剝離後,餘下形式的碎片深藏於藝術家的記憶中和生命體驗中,最終以極為抽象的形態承載下來,並不斷延綿。通過他身體的打磨,敲擊,將這些對他者沒有價值、認知與意義的材料,進行個人化的創作,形成風格化的作品形態。這種扭曲的,擠壓的,剩餘的形態,也表現為社會生存空間中人和人之間的一種抽象的關係。
學術主持汪民安在展覽前言中對本次展覽主題「鐵的事件」闡述道:「鋼鐵這種沉默無語的物質,構成了一個擠壓、凌亂和彎曲的世界。它們充滿著一種秩序難以容忍的災變,充滿著一種拉伸和壓縮反覆拉鋸的飽和褶子。它拒絕中心、焦點、秩序和整飭。無論是紙的摺疊還是鐵的摺疊,都是這種非中心化的彎曲。彎曲就是『事件』(event),就是世界本身。在此,世界不是一個穩定而凝固的實體,它並不能吞沒和消化一切;相反,它是流動的靈活的包含坎坷的不屈不撓的彎曲。也可以說,事件就是彎曲就是世界本身。」
此次展覽是一個跨年展,展覽將持續到2021年2月28日。
作品局部
關於今日美術館
今日美術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CBD核心區域,是中國第一家民營非企業公益性當代美術館,由張寶全先生創建於2002年,於2006年7月成功轉型為非盈利機構。
歷經18年發展,今日美術館於摸索中逐步建立適應於中國本土文化的、具備國際視野與標準的美術館群運營體系,為中國民營美術館探索出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今日」,看未來!今日美術館將持續讓當代藝術發生,以前瞻的態度,研究並呈現藝術與科技、藝術與設計、藝術與未來生活方式的融合,以美育善,讓藝術成為當下美好生活的必需品!
藝術家:王家增
學術主持:汪民安
策展人:晏燕
主辦機構:今日美術館
展期:2020.12.12-2021.02.28
地點:今日美術館2號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