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區域的朱氏文化遺存

2021-02-12 邂逅鎮江

 馬阿林 王鐵牛

鎮江地區是朱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後裔的重要聚居地。今年是朱熹誕辰890周年,歷史上留存的眾多文物遺蹟,給我們研究朱子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土壤。

鎮江現有

朱姓11萬餘人

朱熹育有三子五女,後發展成為中國龐大的宗族之一,人口達1500餘萬,主要分布在江浙皖地區,約佔全國人口的1.2%。據《人民日報》1992年6月10日報導,朱熹後裔遍布全世界15個國家和地區,總人數在數十萬之上,其中僅韓國就有14萬,朝鮮有6萬,美國30多個州都有朱子後裔。

根據市公安局提供的數據,截至2019年,鎮江市269萬戶籍人口中,朱姓人口達112738人,佔人口總數的4.2%,位列鎮江十大姓氏第四位,其中丹陽的朱姓人口是全國縣級市中最多的,為32557人,佔其總人口的4.1%。佔比最高的是鎮江新區,朱姓佔總人口的6.5%。揚中市佔5.7%,丹徒區佔4.2%,句容市佔3.5%,京口、潤州均佔3.6%。

根據現存鎮江的35部朱氏家譜考證:朱熹長子朱塾的後裔,在鎮江就有兩支,分布於丹陽司徒曹巷和丹徒辛豐河達。朱熹次子朱埜在鎮江分布較廣,其後裔在鎮江的始遷祖共計有29支(包括跨縣區遷移的分始祖),在丹陽、揚中、句容、丹徒、京口、新區大港均有分布,以丹陽為最多,有11支之多。三子朱在後裔主要有兩支,分布在丹徒辛豐和丹陽呂城。

據《鎮江府志》《丹徒縣誌》《丹陽縣誌》《句容縣誌》記載,僅明清兩代鎮江就有朱氏進士十多人,有著作的朱氏文人約30人,著作不下數百種,而書、畫、琴、弈之能者也代有其人。

內容豐富的

朱氏文化遺存

鎮江數量眾多的朱氏家族,千百年來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開枝散葉,留下了數量十分豐富的朱氏文化遺存,如古村落、民居、祠堂、牌坊、古井、墓葬、譜牒等。這些文化遺存,較好地展示了地方建築特色和地域文化底蘊,成為朱氏宗親祭祖、議事的場所,還吸引了眾多遊客以及外地前來尋根問祖的遊子,成為文化遊、尋根遊的新亮點,有的被列為省、市(縣)文物保護單位、鎮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祭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北固山上的朱文公祠 據清光緒三十年《京口三山志》記載:朱文公祠由雷音堂故址改建,原稱「文昌祠」,在北固山後峰腰。清雍正乙巳年(1725)由儒裡朱懷慶、朱敏億籌建,清鹹豐中毀。其裔孫朱開基、朱紹基重建。幸運的是,朱文公祠有照片留存。現只遺存東側門額一堵牆,後被毀無記載。

鎮江新區朱氏始遷祖墓及祠堂 儒裡有朱氏始遷祖、朱熹8世孫亨三公之墓及朱氏宗祠。朱亨三為山東提刑官,在押解江洋大盜充軍途中,因其父避元徵兵逃至鎮江,此後遂棄官在此事親,於江灘圍堤造田,成家立業,繁衍子孫。朱氏宗祠始建於元末明初,為朱亨三後裔所建。原為三開間兩進雙包廂四合院,清康熙年間,朱氏後人擴建,佔地面積1400平方米。2004年6月公布為鎮江市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12月鎮江市人民政府公布、鎮江市文化局頒布《儒裡朱氏祭祀》為鎮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祠內設鎮江市朱熹文化研究會新區分會;2011年6月,中共鎮江市委宣傳部命名為鎮江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12月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揚中的朱氏家譜和古銀杏 長江中的第二大島揚中,居住著一大批朱氏後裔。朱熹第8世孫朱嘉昌,元至正年間以孝廉待選,在遊覽天下名山大川時,見潤東當江沙土沃風淳,遂卜吉挈家而居於小西岸,後名朱秀巷。朱嘉昌是揚中的朱氏始遷祖,現存有紫陽堂《朱氏族譜》。揚中的普濟村原有朱氏宗祠,後祠堂被毀,僅存100多年的銀杏一株。

丹徒區辛豐鎮的文公祠、始遷祖墓碑和朱氏祠堂 丹徒區辛豐鎮東彪村朱氏始遷祖,為朱熹第7世孫朱埭(行萬十)。朱埭原居浙江湖州安吉,為逃避元廷徵招為官,藉故到鎮江悼念鶴林坊摯友,羨慕潤東山水,隱居於此。現有大理石陰刻「文公祠」匾額及始遷祖萬十公墓碑。辛豐鎮河達村的朱氏祠堂——世德堂,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河達朱氏是朱熹長子朱塾的後裔,朱熹第8世孫壽九公於元代末年從江西鄱陽遷居於此。祠堂建築原有三進,門堂、中廳和寢室各一進,後中廳毀於火災,其餘兩進也破敗不堪。河達朱氏於2016年集資先將其中一進修繕,用於供奉始遷祖和教化子孫的場所。

《句容縣誌》裡的朱元璋祖籍地記載 朱熹與朱元璋,是中華朱氏的兩座高山。一個是我國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一個是大明王朝建立者。這兩位聖人之間,有無宗族關係?有無血緣關係?正史中沒有明確記載。鼎盛時期的朱元璋曾探討過,但沒說清楚。北宋末年,金人南犯中原,朱元璋的祖先原居沛縣南渡長江,遷徙到金陵句容通德鄉的朱家巷落戶。朱元璋親撰《朱氏世德碑》開門見山地寫道:「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家巷,在通德鄉」。《乾隆句容縣誌》載:「通德鄉,(乾道志)雲舊名:同德鄉,在縣西20裡,即明高祖祖鄉也,內有13裡、20村。今朱家巷故地。相傳有龍爪樹一株尚存。旁有井,西去有臥龍崗朱家冢,百姓不敢樵牧,皆呼為皇陵」。

丹陽各地的朱氏文化遺存 朱熹第29世孫朱陸根,收藏有儒裡分派掛譜,名為《徽國文公支派世系之圖》。該譜長240釐米,寬175釐米,製作年代為光緒十九年(1893)。譜上記載了朱熹的第二子野以下28世在潤東、丹陽、丹徒的繁衍發展的世系。

丹北鎮堯巷村朱氏,傳說是從河南開封朱仙鎮遷居到此。原朱姓村民居住在前七進、後七進,現繁衍有1000多人。前七進在上世紀70年代拆毀,後七進尚存5進,有「紫陽世澤」磚雕大門匾額、照壁牆等尚存。

丹北鎮九靈山村朱公祠,始建於明萬曆九年(1581),朱棟隆等合族建。該祠原有3進,每進3楹,大門朝西,門外西南有一株古銀杏樹。第一進門額正中有「明亞中大夫進階三品江西兵備副使朱公之祠」,兩邊有附言。第二進中屋有匾「敘倫堂」,左有「進士」、右有「清白高風」。第三進為享堂,現已毀。1999年公布為丹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朱氏先塋牌坊位於雲陽鎮太陽城居委會朱家自然村。建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5),南北向,單門式,青石質地,面寬3.26米,地表以上高度2.87米,有部分埋入地下。坊梁上刻有「朱氏先塋」四字,上款刻有「萬曆甲寅孟冬吉旦」,下款刻有「孝孫文高立」,柱頂部刻有祥雲紋及仙鶴,梁下有「雙獅戲球」。據說朱姓墓主人為明代進士。

此外,訪仙九曲河獨山段西側榨溝橋村有朱氏宗祠。

為進一步繼承和弘揚朱子理學思想,天工集團董事長朱小坤積極籌劃、其他朱氏後人共同努力,2016年建成了儒雅古樸的鎮江市「朱子文化館」。朱子文化館的享堂裡面,供奉著朱熹坐姿漢白玉雕像。康熙皇帝題寫的「學達性天」匾額掛其上。兩側分別擺放著朱氏東分、前分、西分、中分的始遷後巷區域的始遷祖畫像。

文博園坐落在朱子文化館西側,裡面豎立著十多塊石碑。其中有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問渡禪院碑、清雍正十一年(1733)雲陽馬嘶橋鳳鳴庵起因碑、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丹陽知縣徐學翰撰寫的《挑河碑記》、清光緒十九年(1893)丹陽知縣洪衍慶出示的諭禁告示碑、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丹陽知縣趙以煥出示的諭禁告示碑、嘉慶五年吳氏孺人墓碑等。

文萃苑坐落在朱子文化館東側,裡面展陳著朱熹及其後裔的資料。其中有匾額、楹聯、《朱氏家訓》、朱氏源流和事跡圖。每年暑假期間,免費為前巷村的少年兒童,進行書法輔導和培訓。

來源:京江晚報

相關焦點

  • 【朱氏文化】義烏朱氏十八派人物錄——朱雲
    《金海派》您關注的是最受歡迎的文藝公眾號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
  • 山西呂梁山中段新發現史前文化遺存點97處
    來源: 山西經濟日報3月22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公布呂梁山中段史前考古調查最新收穫:我省考古人員在汾河上遊古交市鎮城底鎮至河口鎮段兩岸調查時,新發現史前文化遺存點97處。其中舊石器地點95個、新石器遺址2處,該發現填補了獅子河流域史前遺存發現的空白。呂梁山中段是我國重要的第四紀黃土發育區之一,涵蓋範圍廣闊。從河流流域看,屬汾河上遊及其支流(天池河、獅子河、屯蘭河、原平河、大川河等)流經區域,地貌形態既有溝壑縱橫的黃土堆積區,也有汾河衝積形成的河谷地帶。從行政區劃上來講,囊括了太原市西部和北部區域及整個呂梁市。
  • 朱氏家族總譜、朱氏字輩(2021更新)
    朱氏字輩排行新編朱氏統一字輩:紫閣書弘文博學富經綸陽光照寰宇雲高錦長春世家建奇秀國泰運昌隆澤惠祿榮祚廣益啟明侯萬載慶豐碩克成功永存古訓勤守繼雄豪振乾坤流暉煥玉彩新景展鴻圖芳名標青史德業傳千秋」。《中華朱氏通志》訂《中華朱氏新行輩》:沛國人興旺,中華民富強,九州丹鳳展,環宇大鵬翔。
  • 鎮江人無醋不歡:中國醋文化博物館參觀記
    鎮江香醋的歷史鎮江香醋以糯米為原料,是一種典型的米醋。梁代陶弘景《本草經集注》中就有關於米醋的用法記載。陶弘景,自號華陽隱居,南北朝時齊、梁丹陽秣陵(今南京)人。隱居句曲山(今茅山),梁武帝曾想禮聘為相不從,但願意擔任朝廷諮詢,古人稱「山中宰相」。
  • 略論平樂的西甌文化遺存
    導讀 西甌是先秦時期嶺南的一支重要越人支系,其活動區域涵蓋平樂縣區域,至今平樂境內仍保留許多西甌越人的文化遺俗,包括語言、民間風俗等方面。
  • 朱氏家族總譜、朱氏字輩(2021最新更新)
    朱氏字輩排行新編朱氏統一字輩:紫閣書弘文博學富經綸陽光照寰宇雲高錦長春世家建奇秀國泰運昌隆澤惠祿榮祚廣益啟明侯萬載慶豐碩克成功永存古訓勤守繼雄豪振乾坤流暉煥玉彩新景展鴻圖芳名標青史德業傳千秋」。《中華朱氏通志》訂《中華朱氏新行輩》:沛國人興旺,中華民富強,九州丹鳳展,環宇大鵬翔。
  • 他山之石丨區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赴揚州市學習考察歷史文化遺存...
    他山之石丨區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赴揚州市學習考察歷史文化遺存保護開發工作 2020-09-18 21: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東:嚴重損壞紅色文化遺存可罰款五十萬元
    11月27日下午,山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於明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全國第一部全面規範紅色遺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條例中規定,損壞紅色文化遺存等行為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 非物質文化遺產——常州朱氏骨傷科
    朱普生骨傷科療法:  自民國九年(1920年)起,朱普生創朱氏傷骨科,歷代相傳,歷經近百年,迄今已有4代,分布於常武地區,名滿大江南北,聚世繁衍,盡有醫名。創始人朱普生研修傷骨科的同時兼修針灸,開創了獨特的針傷療法,長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脫位、筋傷骨痛等。
  • 鎮江東鄉人文記憶
    鎮江大港,以其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在鎮江乃至江南的歷史進程中都有著重要的地位。
  • 河南固始縣朱氏源流概述
    不管您是誰 ,只要您姓【朱】,我們都應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做一名正大光明、知書明理、生活嚴謹、寬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從現存的《朱氏族譜》.《朱氏支譜》及考研「朱花門樓」古宅中均可清晰的記載著家族的起源,發展,遷徒,定居地域等來龍去脈,都斑斑可 查。 固始朱氏有祖傳的完整家譜(包括:榮恩祿、像讚,族規家法,族產記事,祠堂墳塋等)。雖經千年之久但部分精華也得己以保留下耒,不幸卻在一九三八年九月固 始被日本攻陷時,曾代表著固始朱氏一族歷史文化的朱家千年古宅(朱花門樓)被炸毀,罕有的族氏史料也被付之一炬。
  • 《江蘇地方文化史·鎮江卷》首發
    5日上午,我市召開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暨《江蘇地方文化史·鎮江卷》首發式,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對鎮江的文化建設和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曉南出席會議並講話,副市長殷敏主持會議。
  • 細說鎮江的民俗文化_中國鎮江金山網 國家一類新聞網站
    漫步於鎮江的民俗文化長廊,你會被躍動在其中的鄉情民風所感染。節俗文化春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初一,鎮江人除夕的年夜飯裡必有三道菜餚:一是魚,寓意年年有餘、代代有餘;二是糖醋安豆頭,有身體安康之意;三是水芹菜,又稱「路路通」,有幸福道路長久,錦繡前程暢通之意。另外,在除夕夜,鎮江人有到金山寺燒香祈福撞鐘之習俗。
  • 陝西省白水縣杜康溝發現4500多年前龍山時期文化遺存
    根據調查發現的文化遺存,初步判斷杜康溝遺址的年代為龍山時期晚期,距今4500多年。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隨後對該遺址進行了實地勘察,根據發現的陶器殘片、房屋基址特徵,初步判斷該遺址為龍山時期晚期遺存,本次調查中還發現了少量仰韶時期文化遺存,年代距今約5500年以上。
  • 「鎮江百花酒」,《鏡花緣》裡的全國名酒
    我答道:目前查到最早的「鎮江百花酒」,是清朝李汝珍的《鏡花緣》,時間大約是1797年(嘉慶二年)到1805年(稿成),1818年在蘇州出版。小說裡面的「鎮江百花酒」記載,比1840年恆順創始人朱兆懷開「恆順糟坊」要早至少45年,也就是說,乾隆和嘉慶年間,鎮江百花酒在全國範圍內就很出名了。
  • 朱氏家族總譜(2021)
    朱氏字輩排行新編朱氏統一字輩:紫閣書弘文博學富經綸陽光照寰宇雲高錦長春世家建奇秀國泰運昌隆澤惠祿榮祚廣益啟明侯萬載慶豐碩克成功永存古訓勤守繼雄豪振乾坤流暉煥玉彩新景展鴻圖芳名標青史德業傳千秋」。紫陽朱氏一支字輩:「殿衍宗德允錫為光汝其茂覺怡順斯仰敬承立達育化元英安懷致信世保治平」。紫陽朱氏一支字輩:「芳紹先儒道延來世永振人文為家之式詩書澤遠禮樂源長祖功宗德孫子其昌」。
  • 讓文藝點燃鎮江2020金山文化藝術節開幕
    8月30日晚,鎮江南山北入口廣場燈火璀璨,2020金山文化藝術節在這裡開幕,與往年不同的是,為配合疫情常態化防控要求,今年的金山文化藝術節開幕式放在戶外,精緻而豐盛。開幕式以「演出+文化夜市+雲分享」的形式,現場設立多個舞臺,你方唱罷我登場,廣場上還有趣味橫生的文藝集市,開幕式全程5G直播,鎮江市民足不出戶也能通過雲分享感受現場超燃氛圍。
  • 千年古堤之上,石刻遺存有了守護者
    6塊清朝年間的石刻被盜 洪澤湖大堤始建於東漢,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人工堤壩,全長約70公裡,與都江堰並稱「堰中雙雄」,並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在大堤上,散落分布著石碑、石刻遺存近400處,具有很高的文學、藝術、史料價值。 今年8月6日,洪澤區的文物愛好者裴先生在文物市場上發現了疑似洪澤湖大堤石刻,立即向公安部門報案。
  • 朱氏一世祖朱明武所創建:搶孤習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點上面「朱氏宗親總會
  • 古單朱氏家族2020年新春團拜會
    雖然她是朱家嫁出去的姑娘,心裡一直對朱氏家族文化的傳承事業念念不忘,在朱家樓院重修之初,她與相關單位多次協調,保留了朱家樓院的名稱不被更換,並主動捐獻了自己收藏的明代雕花床。她與朱瑞貞先生等人多次溝通,籌劃成立朱氏家族理事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理事會成立了,做了許多有意義的事情,比如,重修家譜、每年清明節的祭祖活動、聯繫外地族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