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一首搖滾上月球》中6位老爸一樣,身心障礙者家庭也有各自的不易、心酸、淚水與苦痛,也有家庭與家庭之間相互扶助的情誼與歡笑。
「愛心同樂日」愈來愈像一條三方紐帶,串聯起「小蝸牛」、「身心障礙兒童及家庭」還有「社會」。
湖裡團區委攜手小蝸牛身心障礙者家庭支持中心及華僑大學華文學院「心向量」支教團隊,在蔡塘首康兒童康復中心開展了《瞭望東南亞》公益課堂;
小蝸牛愛心同樂日組織參與「同學,你好」麥種學堂復活節融合集市義賣活動;
△小蝸牛4月15日「愛心同樂日」麥種學堂復活節義賣
小蝸牛愛心同樂日帶領家庭來到金穗溫泉,體驗溫泉之旅;
△小蝸牛3月18日「愛心同樂日」家庭溫泉體驗
小蝸牛愛心同樂日來到了湖裡萬達西貝筱面村,參與製作筱面;
2017年1月15日,小蝸牛愛心同樂日組織家庭前往園博苑遊覽「恐龍夢公園」;
.
這是小蝸牛的耕耘與堅守,這也是身心障礙家庭的歡樂與希望。
2017年5月6日下午,小蝸牛「愛心同樂日」為身心障礙家庭和孩子帶來了一場「藝術療愈」。
什麼是藝術療愈?早在18世紀,弗洛伊德就注意到,代表著一個人遺忘或者壓抑記憶的表象和象徵,都會從這個人的夢中或者藝術作品中流露出來,許多病人經常會說,他們無法用語言把自己的夢表達出來,但可以畫出來。
同理,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情緒問題,如幼兒園入園的分離焦慮情緒、小學中高年級的學業壓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初入社會人際交往困難等。這個時候,繪畫會給予兒童一處安全的過渡性空間,讓自我得以去試驗,直到獲得整合和控制,「藝術療愈」由此產生。
而這一期的「愛心同樂日」,「小蝸牛」邀請了WABC無障礙藝途的志願者BB老師和蝦米老師。 "WABC"無障礙藝途是一家為腦部殘疾人群提供繪畫潛能開發課程和藝術展覽項目的公益組織,志願者老師們將帶領孩子們進行繪畫練習,再由21個家庭合力打造一幅《港灣》。
△來自WABC無障礙藝途的志願者BB老師和蝦米老師
繪畫練習時,然後再由家長帶著孩子畫,場面十分地溫馨。而後老師下發了21塊畫板,畫板上是老師事先畫上的底畫。21個家庭根據各自畫板的內容,找到自己畫的位置,再由小朋友和家長一起上色。活動時間雖然短暫,但是大家都一絲不苟、全神貫注。
孩子們通過「繪畫藝術治療」在志願者老師的協助下,實現透過藝術創作表達存於內心而未表達出來的思想與情感。
瑞士有個著名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始人榮格,他把藝術家稱為「帶領並且塑造人類之潛意識的心靈生活者」。「小蝸牛」的「愛心同樂日」雖然還達不到藝術家的高度,但是它所做的,也是帶領並且塑造身心障礙兒童潛意識的心靈生活。
如果把「愛心同樂日」單純當成是一個活動,那麼它就是一個能夠幫助到身心障礙兒童及家庭的好活動;如果把「愛心同樂日」當做是一個行動,那麼在往後的道路上,必然會有許許多多的「同道中人」一起為之前行和努力。
「小蝸牛「就是其中之一,他們用愛與身心障礙者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