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希林,日本國寶級女演員。這位老太太對劇本要求比較挑剔,她的作品都很經典:《步履不停》《比海更深》《東京塔》《小偷家族》《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等等。
而今天要聊的,就是其中之一:《日日是好日》。
這部《日日是好日》,於2018年10月,也就是樹木希林去世後一個月,在日本上映。
電影改編自茶道教授森下典子的《日日是好日——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一書。
雖然講述的是日本茶道,卻蘊藏著許多人生哲理。
故事發生在1993年,日本。
森下典子,一名大三女生,相貌普通,資質平平,在人群中消失最快的那種。
典子也沒什麼特殊興趣愛好,對自己的未來沒有具體的規劃,大學過得糊裡糊塗,周遭的同學都開始討論就業,她還是懵懵懂懂。
那年春天,在表姐的攛掇下,典子和表姐到一位武田老師家裡學起了茶道。
武田老師是位獨居老人,住在一間帶庭園的屋子裡。
榻榻米房內,聞不到一絲家庭中五味雜陳的生活氣息,反倒瀰漫著一股清新的氣味。
一抬頭,可以看到一幅匾額,上面寫著:日日是好日。
什麼意思呢?
兩個20歲的女孩,不明白。
學茶道的第一天,卻不學沏茶。
武田老師先教大家學著折袱紗巾,一塊紅色方巾,在她手裡翻來覆去,一會兒這樣折,一會兒那樣折…
武田說:如果在最開始弄錯了摺疊方式,就會養成壞習慣,你們得看好了。
如此這般瑣瑣碎碎,典子一邊用心記著,一邊心生疑惑:需要搞得這麼複雜嗎?還是武田老師故意折磨人?
剛開始學習時,典子常常被繁複的規矩搞得焦頭爛額:
比如,進茶室時,一定先踏左腳。
絕對不可以踩到門檻和榻榻米縫邊,一張榻榻米要走六步,不能多也不能少。
舀取一瓢熱水,一定要舀茶釜底部的熱水,不可以讓水勺發出撲通聲。
碗裡的水沒有倒完,不能甩,要慢慢等水滴光…
處處留意細節,令典子焦躁不安,她總是忍不住問老師:為什麼?
誰知武田老師答:別問為什麼,照著做就對了。茶道最講究的是「形」,先做出「形」,再在其中放入「心」。
她還說:最重要是多練習,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養成習慣。不要去思考,相信自己的手。
起初典子將信將疑,直到幾個月後,她一邊聽著老師的指示,一邊默默做動作。
她忽然意識到:手不自覺地在做動作。腦子裡根本還沒想到「下一步」,下意識手就動了。
原來,不斷重複的一個個小動作,不知不覺間串成了一條線。
典子終於明白:人們總是花太多時間去想,而不付諸行動,有時候,做比想更重要。
正如有人說想多讀書,那麼就該從今天開始讀,有人說想要好好減肥,那麼就該從今天開始鍛鍊。
唯有這樣,才能讓浮躁的心,安頓下來。
電影中有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情節:
武田老師家裡有一套幹支茶碗,上面印著十二生肖。
當年是狗年,就用小狗圖案的茶碗,用完後收進木櫃深處,直到十二年後,又逢同一幹支年時,才重見天日。
第一次聽到這事,典子驚訝道:不會吧,十二年才用一次?
二十四年之後,典子又用到了小狗茶碗。曾經以為遙遠的十二年,轉眼間,就過去了兩個循環。
她忽然發現:人的一生再長壽,也只不過是六七次這樣的循環而已。
人到中年的典子,此時終於悟出了,匾額上那句「日日是好日」的真意:無論什麼樣的日子,都去珍惜它,盡情玩味其中,這樣,任何日子都能變成「好日子」。
我們的生活大部分時候就同這部電影展現的那樣,簡簡單單、平平淡淡。雲淡風輕的日子裡,我們總馬不停蹄地尋覓幸福,設想著幸福屬於未來,卻在不經意間與幸福擦肩而過。「珍惜眼前人,做好眼前事」這個道理大家都不陌生,卻極少有人真正地去踐行。身處在快節奏的時代的人,胸腔中跳動著一顆浮躁庸俗的心,在你迷失繁華時候,這部電影猶如一股清泉,沁入靈魂,讓你再次擁有精神上的寧靜。
這個六月,捧著西瓜,吹著風扇,欣賞這部禪味十足的日式小清新電影,也是一種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