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是冬季,風並不凜冽,不時溫柔地搖下道路兩旁金黃的樹葉。落葉要麼恰到好處地在我肩頭輕輕一啄,要麼毫無防備地在我臉頰順勢一吻,轉瞬又旋著它的舞步撲向大地。 走在去坐忘茶居的路上,我要奔赴一場期待已久的茶之約。今天,坐忘茶居的孫靜老師,特地為我和國風社的眾位老師開設一個專場:賞析兩部與茶有關的日本電影。
剛走進茶室,便望見立在茶桌前的孫靜老師,依然神清氣爽,笑容滿面,只是不知是寶島臺灣海洋氣候的溫暖溼潤,還是自家茶園空氣日復一日的清新爽潔,亦或是日常生活中烏龍好茶的滋養,感覺比之前在張院見到的孫靜更清透、更灑脫。皮膚也是南方美女才有的水潤白皙,滿含笑意的雙眸清澈貞定,一點也看不出是三個孩子的媽媽。
茶香氤氳中,淮北國風社的老師們身著漢服落座整齊,孫靜老師親自為大家逐一斟上茶水後便進入了今天的主題。 第一部電影—《尋訪千利休》,千利休是日本戰國時代著名的茶道宗師,地位等同於中國茶界膜拜的陸羽。
故事從他被勒命切腹自殺的早上開始,利用時間逆行的倒敘手法,通過一個個事件描畫出只肯為「美麗的事物」低頭、寧願死也不臣服於權貴的千利休。影片除了用漆盤中水中月來表現千利休對美的領悟之外,茶室花瓣飄落到茶碗、為妻子用光影製作出動態的小鳥......都從側面表現出他對美的感知和執著。 在影片中千利休的妻子是他生命過程的一個見證者,同時也是一個具有相當審美能力的獨立個體。在千利休對美的追尋中,她是一個支持者,與千利休一樣把對死的態度看作「生死都是幻」,同時也是一位舉止優雅,讓心停留在玄幻之上的女人。
觀影中,孫靜老師對片中美的鏡頭做了詳細且恰到好處的定格和分解,充分詮釋了影片無盡的禪意與至美的茶道精神達成的禪茶一味的境界。 第二部電影《日日是好日》,電影改編自日本茶道教授森下典子《日日是好日—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一書。
二十歲的女大學生典子對前途充滿迷茫,經母親推薦和表姐一起去學習茶道,初到教室,一抬頭看到一副匾額,上面寫著:日日是好日。 初學茶道卻不沏茶,卻被瑣瑣碎碎的疊茶巾和繁複的規矩搞得焦躁不安,總是忍不住問老師:為什麼呢? 直到幾個月後她突然意識到不斷重複的一個個小動作不知不覺串成了一條線,才體會到「負重若輕、先行後心」的道理。
人到中年,典子與表姐再次出現在伴她們度過二十四年的茶室裡,長年的習茶經歷讓她們褪去年輕時的浮躁,嘴角眉梢都流露著一份歷盡世事後的恬淡與從容。這時她們終於悟出額匾上那幾個字的真意,無論什麼樣的日子都要去珍惜它,盡情玩味其中,這樣任何日子都能變成好日子。 呷著滋味醇厚的烏龍茶,聽靜靜如甘泉般清澈靈動的解析,久久瀰漫的茶香伴著淡淡的禪意沁入靈魂。
不覺窗外已是華燈初上,大家仍然談興正濃,意猶未盡。正是應了這間茶室的名字:坐忘。坐著坐著就忘了世間煩惱、忘了時間、忘了與美好無關的一切。 茶為滌煩子,幾杯清茶下肚,只覺肌骨清、通仙靈、兩腋習習清風生,恨不得乘此清風欲歸去。
如果你想靜下來,我覺得一定需要一杯茶,一杯溫和的、熨貼人心的茶。帶著一縷幽香,靜靜品,其心其味,其味其心。 大家走出坐忘茶居,告別孫靜,意猶未盡,手中不覺都挽起同一款阿哲家的烏龍茶,一群愛茶的人,家中想必都不缺茶,想要珍藏的理由不僅僅是這裡的茶最純淨、滋味濃鬱、喝後齒頰生津,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茶香裡重溫一段靜謐的時光,重新體會一份對美的感悟。
有茶的日子,有一種愜意,蘊隱於茶水中,有一種靜雅,產生於沉浮間。有茶相伴,如此,便可,日日是好日。
責編: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