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森落地關東煮再售賣,背後管理是否中日有別?

2021-01-17 i黑馬

羅森落地關東煮再售賣,背後管理是否中日有別?

2021-01-08 11:45 羅森

來源丨商業街探案(ID:bustanan) 作者丨梅新豪 

元旦剛過,羅森便利店「喜提」熱搜:

北京高碑店羅森便利店的關東煮被曝「掉在地上衝水後接著賣」。—則發布於1月4日的視頻顯示,一位工作人員為消費者夾關東煮時掉落了一根,卻趁顧客轉身的時候把關東煮撿起來衝了衝,又放回鍋裡。

消費者質疑時,工作人員卻稱「我們地面每天都擦」、「衝乾淨了」,同時有店長稱,按照正常流程不能繼續賣了,這是新入職的,不太懂。

1月6日晚,羅森北京官微「京津冀羅森」稱:涉事員工的確存在違法操作規定行為,已經對門店進行停業整頓。同時,該員工主動離職,涉事門店店長資被撤銷格、總部負責該門店的相關負責人被警告處分。

看上去,羅森的反應不可謂不迅速,態度似乎也算誠懇,但今天,輿論不會放過。

拼多多員工猝死事件中,知乎熱搜曾出現過一個問題:「如何看待拼多多事件中,供應商成為繼臨時工、實習生後的又一個背鍋俠代名詞?」可見大家對大企業出事,拿底層員工祭天的行為已經有了辨別力和反感。

所以回到羅森的事件,我們也應該好好看看:對這樣一個嚴重的食品衛生事故,最底層的員工「主動離職」,客觀上成為被處罰最重的人,到底算是總部為消費者食品安全痛下重手呢?還是甩鍋自身嚴重的管理問題呢?

底層員工的肩,扛得住總部管理的鍋嗎?

羅森關東煮事件曝光後,輿論立即人聲鼎沸,眾多評論裡有個有趣的細節:

多數聲音都是在痛斥羅森的管理漏洞,但對直接涉事的員工,諷刺挖苦的言論有,卻並未集火。可見多數人清醒的知道,員工不是問題的根源。

從該員工的操作分析她的行為動因,存在理論上的三種可能性:

1、本能反應。

有些網友對該員工的行為表示出了一定的理解,認為她只是覺得東西掉到自認為乾淨的地上,撿起來衝衝繼續賣,不要浪費,固然是缺乏職業道德的表現,但未必有什麼壞心思。

2、逃避懲戒。

作為新人,可能了解店面管理比較嚴格,擔心自己的操作導致食材報廢后,影響自己的收入,甚至影響到自己的工作,所以選擇了趁消費者不注意,企圖瞞天過海。

3、習慣使然。

店裡平時暗地裡就有一些被默許、節約成本的「擦邊球」行為,店員耳渲目染,身體力行,結果在面對顧客時不夠警惕,被抓了現行。

我們不好對三種可能性的概率妄加揣測,但不論哪種動因,都指向了一個問題:店員的食品安全紅線意識不夠,或者說,羅森沒能讓店員具有足夠的食品安全紅線意識。

急速處理涉事店面除了在公關層面可能暫時性討好消費者外,並不見得有助於對根本問題的解決。

比如如果是「本能反應」,那麼更大的鍋應該在總部到店鋪相關管理人員身上,讓底層員工背鍋是否合適?

如果是「逃避懲戒」,那麼便利店的考核機制是否可以理解為更側重成本而不是食品安全,是否有必要從制度上進行改進以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是「習慣使然」,那麼顯然就不是解決一個底層員工、對一個店長撤職就能解決的問題。

遺憾的是,隨著涉事員工的離職和店長的降職,以及羅森繼續加強管理的表態,對問題本質的探究可能就到底為止了。甚至可以說,業界可能也失去了一次迭代傳統便利店模式的機會。

羅森中日有別?

日企一直以注重細節、嚴控質量著稱。羅森中國投資公司董事長三宅示修曾公開強調:在羅森,不管什麼事情都不會重於食品的安心和安全。

從公開報導看,羅森宣稱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統非常全面而嚴格,比如對供應商,三宅示修曾表示「在國家的標準必須百分百滿足的前提下,80分是羅森安全標準的基準值。」一供應商曾因為得分為70分被責令停產改善。

至於門店管理,羅森也採取了打分制度,通過羅森中國投資公司及其子公司專門檢查人員的現場檢查、第三方公司機構以「神秘顧客」的形式檢查、質管理部門人員對門店包括後倉在內的每周目標店鋪的檢查,加上每周的質量抽檢,24小時投訴中心,理論上對門店的管理應該是到位的。

但除去本次的關東煮事件外,羅森中國便利店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實際上並沒像宣傳的那麼萬無一失。「某企業信息查詢平臺」顯示:

上海羅森便利有限公司龍陽路店就曾因「食品案件」被罰,而上海羅森便利有限公司虹橋機場四店也曾因「不標明價格、不按照規定的內容和方式明碼標價、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或者收取未標明的費用」等行為被行政處罰:

羅森(北京)有限公司關聯公司所受行政處罰也有。

不止羅森,7-11中國的便利店也曝出過工作人員在餐具衝洗池洗衣服、掉落豆腐直接拿起來用的新聞,甚至網上還出現過一個「深圳一家7-11出現活老鼠」的視頻。

而去過日本的消費者,應該對羅森、7-11的服務設施和食物品質有過體驗,那麼為什麼在日本的便利店就是「便利店該有的樣子」,而中國的日資便利店就頻發安全事故呢?是日資操盤方中日有別嗎?

有一種觀點認為:日系便利店在國內擴張太快,加盟店過多,導致品質下降、管控難度提升。

就拿羅森來說,公開報導顯示,羅森2019年1月,中國便利店數量就達到2000家,到2020年10月突破3000家,而羅森在2019年的自營便利店數量與加盟便利店的數量接近1比1,也就意味著至少超過1000家加盟商需要管理。

那麼加盟商素質參差不齊,為了經營利潤偷工減料,導致了總部管理難度的提升,造成了食品安全問題,似乎就成了順理成章的解釋。

像漢堡王在今年7月16日,被315晚會曝光偷工減料,銷售過期食材。漢堡王指出涉事門店是加盟商,和企業顧客為王的宗旨嚴重背離,已經責令餐廳停業整頓調查。

但是問題在於,難道外企就是「顧客為王」、「不管什麼事情都不會重於食品的安心和安全」,中國的加盟商就是天生靠損害顧客利益換取利潤的壞人嗎?實際上,如果深入了解加盟商的生存狀態,就會發現,他們(給總部)交很多的錢,幹最重的活兒,最後可能還要背上最黑的鍋。

加強管控?節流不如開源

在羅森、7-11、全家這些日資企業大談食品安全,嚴控供應鏈和加盟商時,我們或許該看看事情的另一面。

上海羅森的官微顯示,目前有兩種加盟方案:一種叫特許經營方案,一種叫委託經營方案,前期投入都在20萬以上。前者要求自帶店鋪和正副店長,那就意味著前期投入成本可能回到30萬以上。

至於幾十萬砸進去,加盟商能否回本甚至致富,探案曾在《開家全家便利店,攢小錢可以,賺大錢別想》一文中算過一筆帳,簡單來說,一家正常經營的日資便利店在扣掉各項支出(包括報廢)後,應該能賺9000元左右,對比經營過程裡的勞心勞力,這個回報並不算高。

這裡並不是要為加盟商的一些食品安全事故開脫,只是對品牌來說,不出事時坐收加盟費,出事了嚴懲加盟商,這不是有些穩賺不賠的味道了?

所以,復盤陸續出現的食品安全事件,在看到羅森、漢堡王、7-11這些甩鍋給中國的加盟商、新員工,同時總部以高高在上的姿態表示將加強管控這些常規操作時,我們應該思考這是否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比如日本7-11在業績不好,需要關閉門店,招收加盟商快速回籠資金的時候,也知道給出一些如允許特許經營加盟店縮短營業時間、減免加盟費等政策當甜棗。

而對中國的加盟商、如果只知道加強管控、懲罰,但收加盟費時毫不手軟,既不公平,也無助於食品衛生問題的根本解決和高質量發展。

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本質上還是日資企業不要中日有別,要研究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辦法:堵不如疏,梳理好品牌和員工、加盟商的利益關係才是關鍵。

就比如根據公開報導,三宅示修曾在採訪中提到,羅森已經培訓員工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甚至把這些良好的衛生習慣融入到公司的文化裡。

但是,由於門店員工的流動性非常強,仍然會有員工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忽視一些細節,比如口罩佩戴過程中頻繁地取下來等。因此,羅森希望能不斷加強門店的培訓和監管。

從中可以看出,如果門店員工流動性非常強,那麼即便加強培訓和管控,也難以完全避免衛生問題,所以,如何降低門店員工的流動性是不是才是治本?

對加盟商也是如此。

在羅森事件爆發後,知乎上有個答主講述了自己的經歷,他提到:自己曾經想加盟過大連羅森,但是算了算帳,50萬剛夠開業,同時選址也有難題:自己看好的地方要麼貴,要麼有迴避原則。

算過帳後,這位答主對日後經營沒信心,他提到,大連沒有夜生活,夜班的員工工資支出夥食補助都是白支出,尤其是冬天。而自己當店長,從凌晨幹到晚上,省出來2個人的工資,一年撐死賺20萬。

最後,該答主說:「為啥關東煮撿起來還能賣?大概率那是加盟店的老闆,那就是錢吶。」

因此,如何改變過去標準化的經營業態,利用現代科技、大數據真正幫助店面精準選品、降低人工作業以降本增效,又是梳理好品牌和員工、加盟商利益關係的關鍵,只是,這些日資便利店還有這麼做的動力和能力嗎?

[本文作者商業街探案,i黑馬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ID:bust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相關焦點

  • 羅森落地關東煮再售賣 背後管理是否中日有別?
    而去過日本的消費者,應該對羅森、7-11的服務設施和食物品質有過體驗,那麼為什麼在日本的便利店就是「便利店該有的樣子」,而中國的日資便利店就頻發安全事故呢?是日資操盤方中日有別嗎?  有一種觀點認為:日系便利店在國內擴張太快,加盟店過多,導致品質下降、管控難度提升。
  • 羅森將徹查整改「關東煮」事件!連鎖餐飲「醜聞」不斷!哪裡吃...
    掉在地上的關東煮,用水衝一下再扔回鍋裡繼續售賣。近日,網友爆料北京一羅森便利店便發生這樣的事情。該爆料還一度登上熱搜榜,並引來社會持續關注。對此,羅森也接連發布數條官方聲明進行澄清。然而,這場輿論風波卻顯然愈演愈烈。
  • 羅森「關東煮」事件真的這麼過去了嗎?食品安全真的可以忽視?
    說起一些上班族,沒空點外賣去便利店吃一頓也是常有的,羅森,711,十足,全家這些想必都想必都耳熟能詳,方便的同時,食品安全問題也不能忽視!前段時間羅森就因為食品安全上了微博熱搜,事件被稱為羅森「關東煮」,關東煮掉在地上接著售賣,就因為是「地面每天都擦」!!!食品安全似乎在這裡變成了一句空話,也因為羅森店員的一句話,熱搜第一,網友驚呆!
  • 羅森「關東煮」涉事門店停業整頓 食品安全漏洞待補
    北京商報訊(記者 趙述評 趙馳)1月5日,羅森(北京)有限公司針對「關東煮掉地上衝水接著賣」事件發布聲明表示,已對涉事門店進行停業整頓,並成立專項小組進行調查。羅森將對門店銷售各項環節展開自查並嚴格落實相關規定。
  • 哪家關東煮最好吃?日本羅森/全家/7-11關東煮真實測評……
    而在冬日裡,便利店裡熱騰騰的關東煮是最吸引人眼球的美味! 但日本的便利店這麼多,該怎麼選擇一款真正合你口味的關東煮呢? 眾所周知,7-11、羅森、全家是日本便利店行業的三巨頭,本期就來為大家測試這三家的關東煮,比出哪一款才是「便利店關東煮TOP1」。
  • 羅森涉事門店停業整頓 「關東煮事件」暗藏食安漏洞
    北京商報訊(記者 趙述評 趙馳)1月5日,羅森(北京)有限公司針對「關東煮掉地上衝水接著賣」事件發布聲明表示,已對涉事門店進行停業整頓,並成立專項小組進行調查。羅森將對門店銷售各項環節展開自查並嚴格落實相關規定。食品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紅線,企業頻出紕漏將給品牌形象帶來負面影響。
  • 711的關東煮排第1?全家羅森不服!
    究竟哪家便利店的關東煮最好吃?小編本次就挑出4家便利店代表,全家、羅森、711和好德,以個人口味角度出發,為大家做一次不正經的關東煮測評。 尤其是羅森的便當,即使是在上海幾千家便利店中,也敢稱得上「頭牌」。那麼羅森的關東煮究竟如何呢?
  • 日本便利店的關東煮,變了
    很快就有人發現,把原本用來烤的豆腐、魔芋放到木魚花高湯裡煮,再加上醬油、白糖和料酒調味,既能下酒又能當飯,簡直不能更贊。  當代日劇裡所出現的,下班了到關東煮小攤喝上一圈燒酒的情節,就是從那時興起的。
  • 揭秘五大便利店關東煮供應商
    怎麼樣在家就能做出來一鍋既實惠又美味的關東煮,今天就帶大家來揭秘五大國內關東煮供應商,趕緊收藏一起在家製作吧(為保證不打廣告,省去連結了哈,各位自己百度搜索啵~)。我們吃關東煮的話大部分都是在便利店和日料店,所以就誤認為便利店的關東煮是最正宗的,其實也是比較快捷與方便的食用關東煮的地點。而反觀日料店,售賣的關東煮就會比較少,但其實都是供應商供的貨,如果有心,湯底+丸子都是可以在網上買到哦,就能在家製作一模一樣的美味。本期搜羅了五大關東煮大牌供應商,趕緊跟隨阿飛的腳步來看看吧。
  • 羅森便利店,衝上熱搜第一!網友驚呆:關東煮就這樣賣?
    昨天(1月4日)晚上,一條#羅森便利店關東煮掉地上衝水接著賣#的消息登上了熱搜第一,截至目前,該話題引發了1.3萬討論。據北京時間視頻號網友爆料,北京高碑店羅森便利店員工,把之前掉在地上的關東煮撿起來,用水衝一衝後又放回鍋裡。
  • 日本美食:關東煮竟近千年歷史,不被淘汰更成防災食品首選?
    把材料串著的蒟蒻放進昆布湯裡煮,之後再加上甜味噌就完成了。這種用木棒串著的關東煮其實源自田樂。而這種突然出現的水煮田樂湯亦不是無跡可尋-其實從室町時代開始,人們已經開始喝味噌湯,並會用醬油調味;在安士桃山時代,人們開始在湯中放入不同的配料,做成了「綜合湯」。而江戸時代「綜合湯」和田樂的結合就成為了關東煮的雛形。
  • 為什麼便利店都愛關東煮?
    著7-11便利店在中國的鋪開,人們對新型便利店開始有了初步認知,其售賣的關東煮不僅一躍變為年輕人熱寵的夜宵,也成了多數人對「鮮食」二字最早的啟蒙。在新零售領域,鮮食多指食品製造商為便利店量身訂做的即食性產品。譬如你所見的飯糰、包子和三明治,它們都是便利店鮮食的典型代表。
  • 騰訊創業:一杯關東煮,給便利店帶來的億萬經濟帳
    常在便利店買早午餐的朋友們或有觀察到,店內關東煮、飯糰、便當等即食產品的種類變得越來越豐富。這不禁令人遐想,售賣這些鮮食對整個店鋪收入結構有多大促進?它們又在便利店的商業模式中扮演怎樣的角色?本文從鮮食視角切入,探討消費升級背景下,便利店行業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及投資邏輯。本文綱要:詳解供應鏈哲學: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中外消費者對鮮食的信任度有多高?
  • 因「地面每天都擦」,羅森便利店就可以關東煮掉地上衝水接著賣?
    有網友爆料,高碑店羅森便利店員工把掉在地上的關東煮撿起來,用水衝一衝後又放回鍋裡。面對顧客質疑,店員稱地面每天都擦。當顧客表示要結帳把東西帶走時,店員稱怕毒死顧客,拒絕結帳。對此,該羅森便利店店長回應稱:沒有掉在地上,是掉在了小桌上。對於掉出來的食物按流程都應直接扔掉,該店員剛來不太了解,目前已經將整鍋關東煮扔掉。01 究竟誰的問題?
  • 羅森回應「關東煮掉地上衝水接著賣」,食品安全問題亟需解決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便利店關東煮掉地上衝水放回鍋裡#1月4日晚,有網友發視頻稱北京一羅森便利店店員當著顧客的面,把掉在地上的關東煮撿起來重新用水衝了一下放回鍋裡繼續售賣。店長隨後回應對於掉出來的食物按流程應該直接扔掉,該店員剛來不久還不是很了解,目前已經將整鍋關東煮扔掉。
  • 日本各大便利店改良關東煮出售方式
    日本放送協會(NHK)9月8日消息,「關東煮」是每年秋冬季節日本各家大型連鎖便利店推出的固定食品。現在暑意未減,不過關東煮已經上市了。為防止新冠疫情擴散,各家便利店對於關東煮的出售方式進行了改良。在羅森的店鋪中,裝有關東煮的大鍋前設置了一塊高70多釐米的透明塑料隔離板。只有當顧客購買關東煮時,店員才會取下大鍋上的蓋子。此外,為了縮短服務時間,提高效率,店家還推出了將蘿蔔、雞蛋等頗受歡迎的食品提前組合到一起的套餐。
  • 日本網友真實評測:關東煮最好吃的原來是這家!
    而在冬日裡,便利店裡熱騰騰的關東煮是最吸引人眼球的美味!但日本的便利店這麼多,該怎麼選擇呢? 全家(左下)/羅森(中)/7-11(右下) 作為關東煮的靈魂,湯底可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 人人都愛關東煮
    那麼今天玉米就和大家捋一捋--關東煮它到底是種什麼樣的食物。關東煮為什麼叫關東煮嘞?關東煮它其實有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又不失文雅低調有內涵的名字,叫做御田(おでん)。它被人們稱為關東煮的主要原因是它是一種發源於日本關東地區的小吃。就像烤鴨到了北京就叫北京烤鴨一樣,由關東人發明的這種類似火鍋的東西叫做關東煮也就不難理解了呢。
  • 什麼是關東煮,便利店關東煮製作
    本篇文章你會獲得:1,到底什麼是關東煮2,關東煮的原輔料介紹製作3,製作關東煮需要的設備,器具,耗材4,如何製作關東煮5,哪些商圈的便利店適合銷售關東煮像串串香起源於成都以紅湯湯底為主一樣,關東煮就是起源於日本關東地區的一種小吃。本名御田,是一種源自日本關東地區的料理。明治時代東京就出現了關東煮的路邊攤。冬天,吃關東煮是很多日本人的溫暖記憶。
  • 關東煮掉地上衝水接著賣!對此羅森終於有回應了
    1月4日,有網友發視頻爆料稱,北京高碑店羅森便利店員工竟然把掉在地上的關東煮撿起來用水衝刷後又放回了鍋裡,該行為立即引起了網友強烈的震驚與氣憤。從網友提供視頻來看,當時該男子發現掉在地上的關東煮最後又被放回鍋裡時,對此員工的行為表示極為不滿,並對該行為產生質疑,然而員工聲稱店鋪的地面每天都有在擦,再加上已用水衝刷過,言下之意是該食物並未被「弄髒」,還可以吃。視頻中雙方言語都十分激動,在爭論未果後,男子想要結帳並把食物帶走時,被店員拒絕,最終空手而歸,此結果使爭論進一步惡化,並使網友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