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日式麻辣燙的東西,叫做關東煮。今天玉米介紹的這種食物可以說隨處可見。你可以在各種頂級日料餐廳中看見它,可以在便利店的收銀臺旁邊找到它,也可以在校門口賣的各種小吃中看見它的身影。玉米認為這是一種在中國十分受歡迎的日料,其普及程度可以說不亞於壽司。那麼今天玉米就和大家捋一捋--關東煮它到底是種什麼樣的食物。
關東煮為什麼叫關東煮嘞?
關東煮它其實有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又不失文雅低調有內涵的名字,叫做御田(おでん)。它被人們稱為關東煮的主要原因是它是一種發源於日本關東地區的小吃。就像烤鴨到了北京就叫北京烤鴨一樣,由關東人發明的這種類似火鍋的東西叫做關東煮也就不難理解了呢。
關東煮是怎樣傳入中國的呢?
我們剛剛講過,這種小吃發源於日本關東。關東煮來到中國,是在上個世紀末,由日資便利店羅森首次引入,根據它的日語名oden把它叫做熬點。不久之後,零售業巨頭7-ELEVEN也將關東煮帶到中國大陸,並稱之為「好燉」。但實際上,在關東煮最先傳入日本關西的時候,關西人把這種小吃叫做關東煮。隨著時間的流逝,中國人顯然更喜歡關東煮這個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關東煮最流行的地方是日本和臺灣。是的,臺灣同胞們比我們想像的更喜歡吃關東煮。在臺灣關東煮又被俗稱作黑輪(臺羅拼音:Oo-lián),這是臺語中帶有齒音性質的邊音導致的類化。
「關東煮」一詞在臺灣的普及是十幾年前便利店賣關東煮開始。近年,因為食材流通價格降低,加上國際化,更多人認識到原來以前吃的黑輪跟關東煮不一樣,於是出現了很多回歸日式關東煮的小店,多半是半開放或居酒屋感覺的店。
所以現如今,臺灣有三種類型的關東煮:黑輪(臺式關東煮)、便利店關東煮和日式關東煮。
關東煮的由來是什麼呢?
關東煮之所以會在日本出現,還要要感謝中國的。
在中國發明的豆腐傳入日本之後,人們對著這種口感爽滑的食材愛不釋口,但美中不足的是豆腐的口味太過寡淡。解決辦法是什麼呢?我們還得再一次感謝祖國。
因為我們同樣把醬油傳入了日本。
所以,關東煮最早的雛形其實就是烤豆腐,後來日本人覺得單一的豆腐口味不夠鮮美,於是在豆腐上加了醬油,用燉煮的方式,改良豆腐的口味。
再後來,經過漫長的時代變遷,關東煮的品種變得更豐富。食材也不僅僅局限於豆腐,。烹煮食材的湯料也更加講究,開始用各種海產製成湯底,比較常見的有昆布(海帶的一種)湯底和木魚花(鰹魚)湯底等。
關東煮的主要食材都有什麼呢?
這個問題就像是—你吃火鍋最喜歡加什麼?—一樣,在不同的地區人們喜歡的關東煮的食材也不盡相同。
在日本關東,湯底味道比較重,以木魚花、濃口醬油為主料,燙煮的食材以各種魚餅、魚條等魚的各個部位為主。而關西口味更加清淡,喜歡用昆布高湯,加上淡口醬油,燙煮的食材也更豐富,像有牛筋、竹輪、信田卷等等。
到了中國關東煮的食材則更加中國化,主要原因是關東煮在傳入臺灣時臺灣的商販就對食材進行了改良,換句話說,國內的關東煮則更加偏向於臺式關東煮黑輪,為了迎合我們的口味,食材由蔬菜海鮮為主變為海鮮製品和肉類並重,比如增加了各種貢丸和香腸等,甚至還有豬血糕這種日式關東煮原本沒有的食材。
臺灣沒有昆布,底湯也就由木魚花昆布湯變成了包括大骨湯在內的濃鬱湯頭,蘸醬則變成了甜辣醬,或就甜甜的紅色醬料。
關東煮中這麼多食材,但人們最愛的還是最經典的那幾樣:蘿蔔、豆腐和雞蛋。因為關東煮的關鍵在湯底,而這三樣食材,剛好能最大程度地感受湯汁的鮮甜。
飽嘗了湯料的蘿蔔塊晶瑩通透,清甜可口軟而不爛。浸染了鮮香湯汁味道的蛋,一口咬下去,給人慾罷不能的滿足感。豆腐吸收高湯入味後,也是異常美味。
順便說一嘴,玉米對於關東煮臺灣化之類的食物的本土化一直保留個人意見,就像我們在中國從來不會吃在美國頗為流行的左宗棠雞一樣,很多食物因為本土化的原因,不臨近發源地就很難吃到最原始的味道。當然,這樣一種現象可能也是一種探索的意義吧。
這裡的顧客經常會點一份「隨意套餐」,店家隨意選給顧客5樣關東煮菜品,附送酒,一共800日元(合人民幣48塊)。吃一口關東煮,再喝一口小酒,簡直是人間美味。
在這一紀錄片中,NHK將鏡頭對準了來店的食客,拍攝72小時間來往的形形色色的小人物,記錄交織於朦朧熱氣中的故事:
回家探望父母的中年女子中途下車前來吃關東煮,為的是這家店「歡迎回來」的招呼聲。在鬧哄哄的店裡,她可以暫時放鬆,忘掉壓力▼
13年前被公司裁員,現在從事著保安工作的大叔,在站崗24小時未休息後的早晨一人沉默地吃一碗關東煮,剩下點酒兌點高湯加五香料暖身子▼
疲憊的打工的年輕人仍然懷著成為職業歌手的夢想,在通宵值班後的早晨吃一碗關東煮當早餐。在記者的要求下,他哼起了自己寫的歌▼
《悲歌》並不是在講述關東煮小店的發展史,而是借關東煮記錄著每個小人物的人生經歷。在咕嚕咕嚕的湯汁聲和熱氣騰騰氤氳上的水汽中的是食客們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煩惱憧憬,治癒而溫暖。
正如片中最後評小店,「讓身體得到片刻溫暖,讓人們找回腳下的路」。
關東煮的存在成為了快節奏都市裡的暖色調,成為了在人們匆忙行走時的駐足之地,對於在各路日劇中怒刷存在感的關東煮,也不僅僅是人們辛苦一天後溫暖腸胃的吃食,也使人們從食物裡得到慰藉,更像是一種溫暖的情懷和撫慰。
關東煮的意義不僅僅是果腹,而且是人情,是交往,是凝聚感情和填補孤獨的最好方式。沒有在寒冷的冬夜吃過一份關東煮,不足以語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