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克》是《社交網絡》後大衛·芬奇最好的電影」

2021-02-22 陀螺電影

上周,很多人等了一年的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 新作《曼克》(Mank)在外媒影評人和記者面前揭開了面紗。

甚至不久前的奧斯卡盲注大猜想最佳影片大盤,也提到了還未上映的《曼克》。

大衛·芬奇在Netflix開臺初期主創的劇集《紙牌屋》紅遍全球,後來操盤的《心靈獵人》也是口碑極佳,由他監製的破圈動畫短片影集《愛 x 死亡 x 機器人》(Love, Death & Robots) 更是大獲好評。

《紙牌屋》《心靈獵人》

《愛 x 死亡 x 機器人》海報

接連幾番與Netflix的成功合作,加上大衛芬奇往年創作積累的《搏擊俱樂部》《班傑明·巴頓奇事》《七宗罪》等片,讓《曼克》成為了一艘火箭,把大衛芬奇送上了奧斯卡的主賽場。

最近,此片評論解禁,隔著華麗的網絡,我們迎來了《曼克》的第一波口碑評價。

這部電影是大衛·芬奇的第11部故事片,也是繼《消失的愛人》後,睽違 6 年再出擊的劇情長片。

《曼克》的劇本是大衛·芬奇的父親生前完成的劇本。

他的父親年輕時擔任報社記者,當時熱愛看電影的他當年將好萊塢傳奇編劇赫爾曼·曼凱維奇 (Herman J. Mankiewicz) 的故事寫成電影劇本,講述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公民凱恩》的幕後創作,也講述了其編劇「曼克」——赫爾曼·曼凱維奇的生活。

《公民凱恩》被認為是一部在影史上有崇高地位的經典電影,但在1941年上映之路坎坷。

雖然影片得到了評論界一致認可,它唯一拿到的奧斯卡小金人卻只有最佳原創劇本獎。

這部頗受爭議的作品是曼克和奧森·威爾斯共同完成。曼克是一個奢酒如命的酒鬼兼賭鬼。威爾斯是著名的天才導演不假,但也是眾所共知的影壇暴君。

這麼兩個人湊在了一起,合作了這樣一部片子,必然有很多火花十足的精彩時刻。

本來,大衛·芬奇在1997年拍完《心理遊戲》之後就有計劃要把父親的劇本拍成電影,但一直沒有成行。

如今,時機成熟,《曼克》來了!

但《曼克》不僅僅展示了這部《公民凱恩》的戲劇化幕後時刻,也不止審視了影片幕後的爭議,也更是借這一對編劇的過往故事帶大家深入了彼時好萊塢真實的樣貌。

以下,我們來看看國外各大媒體、影評人們對它的評價:

Thrillist 資深娛樂作者Esther Zuckerman表示:

《曼克》所描述的故事不只是《公民凱恩》(Citizen Kane)的幕後製作過程,而是一部受資本主義逐漸腐敗形成蕭條環境的現狀所激發而成的電影。

Thrillist 資深娛樂作者Esther Zuckerman

追蹤和預測奧斯卡/艾美獎/金球獎/SAG等獎項的KOL Erik Anderson也如是說:

《曼克》並不是真的講《公民凱恩》的製作,它其實聚焦的是好萊塢彼時如何扶搖直上,又如何迅速瓦解。

劇本一流,結構精湛,技術精緻,造就了如今的《曼克》。

追蹤和預測奧斯卡/艾美獎/金球獎/SAG

等獎項的KOL Erik Anderson

爛番茄認證影評人Courtney Howard如此評價這部《曼克》:

大衛·芬奇在《曼克》的狀態很好,它令人眼花繚亂,是拍給影迷們的禮物。影片對於好萊塢的黃金年代作出了尖銳又高明的批判,也同時喚起了像夢一般的完美致敬。

VanityFair影評人Anthony Breznican用一種散文詩的描繪意象地表達了自己對於《曼克》的感受:

我覺得《曼克》美麗而鼓舞人心。

《曼克》說的是這樣的故事:當你意識到面前一切是多麼錯誤的時候,你決定遠離你所知道的一切,遠離那些支撐著你的一切。

把一切全部燒毀是一回事;但當你在身處其中,一切會更困難。

VanityFair的影評人Anthony Breznican

《曼克》以黑白影像製作,可以說將懷舊氣氛打造得精緻絕倫。

很多人在這部《曼克》上看到了一些復古的影子,可更多的人成為了這種復古範的新影迷——

Fandango 總編輯Erik Davis對《曼克》的描述是這樣的:

這部電影的每一個鏡頭都精心打造而成,在這樣的非凡景象中,你會想要按下暫停來凝視一切。它是經典電影迷會喜歡的既狂熱又真實的復古風格。而若你是喜歡具有挑釁意味的好萊塢故事,那這部電影就是為你所量身定做的。

MTV 記者Josh Horowitz直接嗷嗷表達出自己的喜愛:

《曼克》是如此的浪漫又帶著那麼一絲別而不同的憤世嫉俗。它充滿挑釁意味,還有滿滿的懷舊氛圍。

總之這完全是我所期待,還超出意料之外的一部作品,也是一部相當華麗的電影。我需要再看一次。芬奇父子萬歲!

slashfilm的影評人Chris Evangelista形容《曼克》是宏偉的,又有些時髦、華麗、有趣,且放肆地指涉政治。

影片看起來和聽起來就像老電影院裡的老電影,它的聲音似乎從牆上反射出來,其實並不存在。

slashfilm的影評人Chris Evangelista

多家媒體知名影評人Fico肯定了《曼克》是一部偉大的作品。

這是對一個逝去時代的一次聰明而又引人入勝的逆流旅行,帶著我們探索了30年代的好萊塢,回顧了彼時的政治和理想。

加裡·奧德曼(Gary Oldman)的完美演繹,湯姆·佩爾弗瑞(Tom Pelphrey)也令人印象深刻,阿曼達·塞弗裡德(Amanda Seyfried)的亮相也很特別。

在華麗的攝影,和唯美的音樂中,我想這是大衛·芬奇獻給這個時代的一封情書。

洛杉磯時報Latimes和 Fresh Air的評論家Justin Chang表示,我知道現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但(還是要說):對於《曼克》和愛它的人們來說,這一天太棒了!

對於那些愛大衛·芬奇的人來說,或許《曼克》實在是讓他們久等了!

以至於很多人已經亟不可待的把這部《曼克》列為了年度最佳、大衛·芬奇影片最佳、以及影史上的濃墨一筆——

IndieWire的執行編輯和首席評論家 Eric Kohn直接表態,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我們現在需要的電影,但這絕對是你一直想要的大衛·芬奇電影。

IndieWire的執行編輯和首席評論家 Eric Kohn

《曼克》是一部電影的奇特迷宮,它用自己的語言,以一種驚心動魄和不可預知的方式解構出好萊塢歷史。

這不是一個《公民凱恩》的背景故事,反而是一扇非凡的窗戶,讓你可以從另一角度了解它的意義。

IndieWire的執行編輯和首席評論家 Eric Kohn

每日電訊報Telegraph 影評人Robbie Collin更是直接開始評分:《曼克》是大衛·芬奇自《社交網絡》後最好的電影,是《十二宮》後最有十二宮感覺的電影,是2020最好的新片。

每日電訊報Telegraph 影評人Robbie Collin

諸多人就大為芬奇穩定的導演功力,主演加裡·奧德曼(Gary Oldman)毋庸置疑的演技,給出了相當正面的評價。

也有不少提到電影中阿曼達·塞弗裡德(Amanda Seyfried)亮眼的表現,認為她獻出了演藝生涯有史以來最棒的演出——

The Playlist 電影網站特約編輯Gregory Ellwood在看完《曼克》後便信誓旦旦確定加裡·奧德曼與大衛·芬奇是相當有機會獲得奧斯卡提名的組合,但更讓人驚喜的是阿曼達·塞弗裡德的表現。

或許她會在女配角獎項輾壓眾對手。至於最佳影片呢?肯定也是會入圍的。

The Playlist 電影網站

特約編輯Gregory Ellwood

《綜藝》雜誌副主編Jenelle Riley發現了芬奇在演員上的高光點:人們總是談論大衛芬奇的技術天賦,但實際上他對調教演員也很有一套。

《曼克》是加裡•奧德曼(Gary Oldman)的電影,但每個角色的演員陣容都很完美。

在這一次之後,阿曼達•塞弗裡德(Amanda Seyfried)會得到應得的關注。

湯姆·佩爾弗瑞和莉莉·柯林斯也充分利用了他們在熒幕上的時間,一展光芒。

Deadline's AwardsLine magazine編輯Joe Utichi認為《曼克》是我們今年給電影界的一封情書。

加裡·奧德曼的又一次精彩演繹和阿曼達·塞弗裡德的新穎表演將為這部影片打下夯實的基調。

我很驚訝阿曼達·塞弗裡德的表演極富啟示性,她會當之無愧地在未來贏得所有的表演獎。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

Deadline's AwardsLine magazine

編輯Joe Utichi

除此之外,很多人為《曼克》的幕後製作所驚嘆。

從特別的聲音,到唯美的鏡頭,似乎每一個元素都有人為之喜愛——

《綜藝》的編輯Jazz Tangcay發現了《曼克》中的鏡頭之美,表示埃裡克·梅塞施密特(Erik Messerschmidt)的攝影技術精湛華麗,崔西·薩默維爾(Trish Summerville)的服裝也很棒,簡直是是一場技藝盛宴。特倫特·雷茲諾(Trent Reznor)和阿提克斯·羅斯(Atticus Ross)的配樂更是非常精彩。

總之,《曼克》製作精良,讓人在視覺上十分愉悅。

Collider 電影網站主編Steven Weintraub表示,《曼克》是一部傑出的作品。

從出色的聲音設計到精湛的表演,影片的一切元素都即將讓它成為 2020 年最棒的電影之一。我相信,影迷們屆時會大愛這部電影。

Collider 電影網站主編Steven Weintraub

《綜藝》的編輯Clayton Davis一邊肯定了《曼克》的出色,又一邊對其大眾化有些擔憂。

他寫道,《曼克》在技術上有很多值得欣賞的地方。

製作,攝影,音響和配樂是它最強的元素,也是奧斯卡的主要選擇。

這部電影更像是專為影迷開設的AP電影史課程,也因此可能會疏遠一些熱愛爆米花的普通觀眾。

看完了這些外媒的第一手評價,關於這部來勢洶洶,野心勃勃的《曼克》能否鎖定奧斯卡的小金人,你怎麼看?

本片將於12月4日上架Netflix,到時又會是一番評價的風暴了。

-END-

相關焦點

  • 《曼克》是《社交網絡》後大衛·芬奇最好的電影
    《搏擊俱樂部》《班傑明·巴頓奇事》《七宗罪》等片,讓《曼克》成為了一艘火箭,把大衛芬奇送上了奧斯卡的主賽場。這部電影是大衛·芬奇的第11部故事片,也是繼《消失的愛人》後,睽違 6 年再出擊的劇情長片。你一直想要的大衛·芬奇電影。
  • 大衛·芬奇替父還願拍《曼克》,奈飛明年衝奧看它了丨揭秘
    《羅馬》《愛爾蘭人》《婚姻故事》等都沒有為奈飛拿到奧斯卡最佳影片,《曼克》很可能幫奈飛達成這個願望。這個由大衛·芬奇已故父親傑克·芬奇執筆的故事,也很可能成為自西德尼·霍華德1940年憑藉《亂世佳人》獲得最佳編劇獎以來,第一個去世後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的人。《曼克》上線後,受到媒體的一致好評,爛番茄新鮮度88%,是明年奧斯卡的有力競爭對手。
  • 《曼克》大衛芬奇的「從前有個好萊塢」
    除了《曼克》是一部較難被主流觀眾接受的黑白電影之外,原因就在於片中內容涉及了主角曼克當年,還有導演大衛芬奇與父親傑克芬奇現在對於好萊塢生態體制的諷刺與批判。讓我們回到《曼克》整部電影矛盾衝突的導火線。雖然當時好萊塢正值有聲電影帶來變革、產業蓬勃發展的黃金時代,但 1928 年開始「經濟大蕭條」也對整個美國社會帶來巨大的衝擊,好萊塢當然也不例外。
  • 「曼克」:大衛·芬奇的電影情書
    最近流行「電影情書」一詞。《曼克》也被稱作大衛·芬奇的電影情書,原因是片中出現了大量的30年代好萊塢的電影人,而且影片色彩還特地做成黑白。不禁讓人想到,張藝謀的《一秒鐘》,就算是客觀條件限制,無法用膠片來拍攝,要是後期能做成膠片質感,應該也能增加一些情書屬性吧。
  • 與大衛·芬奇一起發呆:暢談其新作《曼克》
    對芬奇來說,《曼克》是一部非同尋常的個人電影,不僅因為它追憶了他與父親的合作,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延續了芬奇年少時開始的他們兩人之間關於電影的激情對話。它的歷史也跨越了芬奇的整個電影生涯:最初的劇本草稿就在他執導第一部電影之前寫成的。在一個漫長周末的兩次採訪中,導演暢談了將其搬上銀幕的過程。
  • 好萊塢往事裡的「一秒鐘」-大衛芬奇《曼克》影評
    大衛芬奇對於電影的迷戀自然不逞多讓,這部貫穿美國好萊塢30年代的影片,聚焦在美國大蕭條中公司與員工的關係,奧遜威爾斯《公民凱恩》劇本的始末還有政治與電影永遠無法分割的關係云云。就像電影中說的那樣,你無法在兩個小時之內講完一個人的一生,於是觀眾看完電影,只會留下對主角的印象,《曼克》或許想做到這樣的效果,但是看完電影後,加裡奧德曼飾演的曼克,所表現出來的,也真的就是赫爾曼·曼凱維奇生平的一角而已。
  • 大衛芬奇談單聲道黑白電影《曼克》的聲音製作
    《曼克Mank》海報宣傳預告片:奈飛電影《曼克》具有電影觀眾所需要的一切好奇,大衛芬奇,好萊塢黃金時代,Netflix,在新冠期間製作以及網絡播出。聲音方面也同樣如此,甚至是用單聲道格式混音的。可能唯一的遺憾就是至少目前很難在大屏幕上看到它。
  • 大衛·芬奇聯手《七宗罪》編劇拍新片
    據外媒報導,大衛·芬奇在《曼克》之後將回到犯罪片領域,他將執導漫改電影《殺手》,"萬磁王"麥可·法斯賓德正在商談主演。
  • 趙婷將與大衛·芬奇、艾倫·索金 PK 三項金球獎
    其中,《曼克》的劇本提名還是傑克·芬奇,也就是大衛·芬奇的父親。大衛·芬奇更是藉助流媒體的注資,任性了一把,還願了自己父親當年的原創劇本。不過《曼克》某種程度上也讓芬奇突破了以往的創作模式,從類型、選角和風格上都有全新的嘗試,沒有重複自己,也非常值得讚許。
  • 《消失的愛人》時隔六年後,大衛芬奇攜新作回歸,女神阿曼達加盟
    今日,大衛·芬奇導演的電影《曼克》發布了劇照。這部電影由加裡·奧德曼、阿曼達·塞弗裡德、莉莉·柯林斯等主演,是一部黑白電影,計劃今年10月登陸Netflix。這部電影的劇本來歷也不簡單,它是根據大衛·芬奇導演已故的父親傑克·芬奇撰寫的劇本改編而來。
  • 當我們談論大衛·芬奇時
    時隔六年,繼《消失的愛人》後,大衛·芬奇攜新片《曼克》回歸。這部影片以好萊塢編劇赫爾曼·曼凱維奇為主角,講述《公民凱恩》的幕後製作故事。劇本先由芬奇的父親傑克·芬奇撰寫,從構思至今耗費近 30 年。父親是第一個帶他看《公民凱恩》的人,順道為他打開了電影之門。《曼克》中沒有懸疑、驚悚、犯罪等典型大衛·芬奇元素,但不耽誤影評人們對這部龐雜繁複電影喜愛有加。
  • 拋開「大片」模式,大衛·芬奇新作《曼克》講述好萊塢電影幕後的...
    ▲大衛·芬奇新作《曼克》劇照。 《曼克》的確不像大衛·芬奇過去拍攝的任何一部作品。電影劇本首先由芬奇的父親傑克·芬奇撰寫,從構思到上線一共耗費近30年。芬奇回憶,父親「不但是第一個帶我觀看《公民凱恩》的人,更是帶我進入電影世界的人」。《曼克》中沒有懸疑、驚悚、犯罪、謀殺或復仇等大衛·芬奇經典作品裡多見的元素,卻不妨礙它獲得影評人的喜愛。
  • 不可說|大衛.芬奇六年磨一劍,揭秘真正的好萊塢往事!
    令無數影迷痴迷的大衛.芬奇終於拍攝了他的新作,這便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曼克》。 《曼克》的劇本是由大衛芬奇導演的父親傑克芬奇完成的,傑克芬奇早年是記者出身,同時也是一個影迷,當他在1990年退休後一直想寫一個劇本,芬奇建議父親可以從赫爾曼撰寫《公民凱恩》的故事入手,傑克接受了這個提議,並開始著手創作《曼克》的劇本,與此同時芬奇開始在好萊塢大放異彩,從長片處女座《異形3》到《七宗罪》,他慢慢奠定了自己的作品風格和擴大了影響力。
  • 大衛·芬奇將已故父親寫的劇本拍成電影
    信息時報訊(記者 馬澤望)大導演大衛·芬奇自從2014年拍完《消失的愛人》後,一直沒有新的電影作品。直到去年他才宣布會與流媒體平臺網飛合作,拍攝一部名叫《曼克》的電影。昨日,該片的製片人埃裡克·羅斯透露,《曼克》將於今年10月在網飛上線,「這是部非常棒的電影,1930年代風格的黑白片,視覺和氛圍都很30年代。」
  • 從《七宗罪》到《曼克》,這裡有關於大衛·芬奇的一切
    芬奇此前在好萊塢工作了很長時間,所以對這一點相對比較從容。他知道這門生意的不可預測性,更不用說它的唯利是圖了。然而近年來,製片公司對大片的渴望越來越強烈,對芬奇擅長的中等預算電影的投資也越來越少,比如他的傑作《十二宮》(2007)(Zodiac, 2007)和《社交網絡》(2010)(The Social Network, 2010)。
  • 拋開大片模式,大衛·芬奇新作《曼克》講述好萊塢幕後的現實
    ▲大衛·芬奇新作《曼克》劇照。《曼克》的確不像大衛·芬奇過去拍攝的任何一部作品。電影劇本首先由芬奇的父親傑克·芬奇撰寫,從構思到上線一共耗費近30年。芬奇回憶,父親「不但是第一個帶我觀看《公民凱恩》的人,更是帶我進入電影世界的人」。《曼克》中沒有懸疑、驚悚、犯罪、謀殺或復仇等大衛·芬奇經典作品裡多見的元素,卻不妨礙它獲得影評人的喜愛。
  • 大衛·芬奇和Netflix籤了未來4年的獨家合約
    《消失的愛人》這位曾執導《搏擊俱樂部》《社交網絡》《消失的愛人》的知名導演已經為Netflix執導了熱門劇集據悉大衛·芬奇的最新電影《芒克》將於11月13日在影院上映,然後再於12月4日上線Netflix。
  • 《七宗罪》、《社交網絡》大衛·芬奇執導的10部大片
    他的電影,幾乎部部經典,鮮有爛片。他的水準,一直都在傳統好萊塢之上,不論影史前列的《七宗罪》還是風靡全球的美劇《紙牌屋》,幕後導演都指向了一個人:大衛·芬奇。單從電影來說,隨便拿出一部來都夠別人炫耀半天,而他卻低調的令人驚訝。所以奧斯卡從不青睞大衛·芬奇,這真是一個有趣的諷刺。
  • 昆汀心中2010年代最佳電影 大衛芬奇的《社交網絡》排第一
    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心目中的2010年代「十年最佳電影」是什麼?日前,他在接受法國雜誌《Premiere》的專訪時,透露2010年代排在他心目中第一位的影片是大衛·芬奇的《社交網絡》。「《社交網絡》是2010年代最好的影片,毫無疑問……它排第一,因為它就是最好的,僅此而已。
  • 大衛芬奇新片《曼克》曝預告定檔12.4 講述《公民凱恩》編劇故事 加裡奧德曼主演
    大衛·芬奇執導,加裡·奧德曼、阿曼達·塞弗裡德、湯姆·伯克主演的《曼克》曝光先導預告,影片將於11月在美國部分影院上映,12月4日上線Netflix。這是大衛·芬奇自2014年《消失的愛人》後首部長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