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裡登陸月球

2020-12-27 新民周刊

閱讀提示:很多電影人也和我們一樣對這樣的故事和傳奇感興趣,於是,從1902年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記》開始,眾多有關月球的電影就紛紛登上了大銀幕,成為影史中的經典。

記者|何映宇


  月亮之上,我在仰望。

  每當眺望夜空,一輪明月就掛在我們眼前。可望而不可即,腦海中不免浮想聯翩。那片陸地上有沒有過人類的蹤跡,有沒有不為人知的故事和傳奇?

  很多電影人也和我們一樣對這樣的故事和傳奇感興趣,於是,從1902年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記》開始,眾多有關月球的電影就紛紛登上了大銀幕,成為影史中的經典。

  就讓我們在電影中登陸月球,去看看那邊的風景,和你想像的是否一樣。


第一部科幻電影:《月球旅行記》



  早在默片時代,月球就成為了電影人拍攝的對象。

  1895年12月,當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放映電影時,喬治·梅裡愛也支付了1法郎走進放映廳。他馬上就被這些「活動的畫面」深深吸引,忍不住要拿出兩萬法郎購買「電影機」,但遭到了婉言回絕。

  34歲的梅裡愛年輕氣盛,立志經營電影,就從倫敦的光學家那兒買來一臺由羅勃特·W.保爾製造的攝影機並開始拍攝電影。他先是模仿盧氏兄弟和愛迪生,所拍的80多部短片都無新意可言。直到1897年,他在自己美麗的莊園用8萬法郎建築了攝影場之後,才開始注意到特技攝影,並逐漸發揮出自己的創造性。

  1902年,他拍攝的《月球旅行記》在一個臨時影棚放映,大受歡迎。這是影史上第一部科幻電影,影片的科幻創作靈感來自儒勒·凡爾納的小說《從地球到月球》和威爾斯的小說《第一個到達月球上的人》。

  開場時由梅裡愛親自扮演的教授試圖說服同事參加一個登月計劃。他的提案得到認同,於是科學家們乘坐太空船向月球進發。這艘飛船其實是一枚炮彈,由大炮發出,因為那時候火箭和宇宙飛船還沒有發明出來,所以導演也無從想像飛船的樣子,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大炮。

  幾位天文學家就這樣乘坐著炮彈飛到了月球,最終停靠在月球的「左眼」。登上月球的科學家其實是一群戴尖帽的霍格沃茨魔法師,他們在月球上遇到了外星人。外星人逮捕了他們,帶他們到外星人的「國王」那兒,但地球人發現這些月球壞蛋經不起雨傘的一碰就消失在一團煙霧中。成功脫險之後,他們返回地球,又掉進了海洋,因禍得福順便探訪了一回海底世界,最終有驚無險地被救回,科學家們也得到嘉獎。

  該片是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影片於1902年發行了黑白版和手繪彩版,全長約14分鐘。就這十幾分鐘片子在當時就耗費了1500金路易「巨資」,在當時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大製作大投資。

  儘管《月球旅行記》在當時十分賣座,但卻未能給梅裡愛帶來多少財富。梅裡愛的明星公司由於經營不力陷入困境,終為法國新崛起的百代公司兼併和擠垮。梅裡愛也因為固步自封,陷於戲劇化程式而失去了廣大的觀眾,最後竟淪落為火車站的露天玩具商販。之後,他在巴黎郊區養老院度過了晚年最後的時光。1938年,他在孤獨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他去世後,《月球旅行記》的結局與彩版一度失傳。1993年,受損嚴重的彩版拷貝被私人收藏家捐贈給西班牙巴塞隆納電影資料館;2002年,結局「凱旋」在法國被重新發現,影片修復計劃則持續十餘年,2011年,影片的彩色完整修復版在坎城電影節首映,人們才重新看到了這部影響深遠的科幻傑作,而此時,梅裡愛已去世73年了。


幸運的阿波羅13號


  阿波羅13號(Apollo 13)是美國航空航天局阿波羅計劃的第七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第三次載人登月任務。

  1995年,根據吉姆·洛威爾、傑弗裡·克魯格創作的回憶錄《失去月球:阿波羅13號的危險之旅》改編的電影《阿波羅13號》公映。1970年發射升空的阿波羅13號飛船在飛往月球的過程中,發生爆炸事故,但三位太空人——詹姆斯·洛威爾、弗萊德·海斯與傑克·斯威格特經歷重重考驗,居然九死一生回到地球,創造了宇航史上的一個奇蹟。

  美國東部時間1970年4月11日下午2:13,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甘迺迪航天中心39A號發射複合體前,代號為SA-508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點火升空,箭上搭載了阿波羅13號飛船,以及它的三位太空人。一開始,一切都很正常。

  在阿波羅13號升空的第三天,地面指揮中心發出一條指令,他們希望太空人傑克·斯威格特能夠攪動氧氣罐,以確保氧氣均勻分布,按鈕按下的一剎那,服務艙發生爆炸,傑克·斯威格特檢查完儀表後,說到:「休斯頓,剛剛我們這裡有麻煩了。」吉姆·洛弗爾稍後回報了一句類似的話:「休斯頓,我們剛剛有麻煩了。」

  艙內三位太空人也都驚呆了。在地面指揮中心的指導下,太空人迅速地檢查了服務艙。原來服務艙裡的二號氧氣槽突然發生爆炸,把該艙炸破了一個大洞,由於還在不斷地漏氣,使飛船失去了穩定而翻滾起來。情況萬分險惡!

  載著3名太空人的阿波羅13號,距離地球32萬公裡,宇宙飛船無法繼續執行登陸月球的任務,這一瞬間,三位太空人要面對前所未有的考驗,就算立刻返回地球也需要四天行程,但是登月艙的氧氣、水電和食物,只夠兩名航天員維持兩天。三位太空人先將指揮艙裡的空氣清潔器連接到登月艙裡的空氣系統,以解決氧氣不足的問題,同時儘可能關閉電源,減少進食。另外,經過地面控制中心的引導,航天員將登月艙當作救生艇,同時改變原來飛行路線,也就是先飛到月球作繞月飛行,然後再飛回地球。在繞月飛行2小時後,航天員將火箭點火5分鐘,以便提高速度,讓飛船提前9小時返回地球。

  在返回的過程中,太空人們需要手動點燃引擎,修正受損飛船的運行軌道,以便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一旦進入大氣層的軌道發生偏差,便是滅頂之災,飛船將被大氣層反彈回太空,或是因為摩擦力增大導致完全燒毀。而控制軌道的關鍵,在於發動引擎以調整飛船方位的精確時間,最終在電子設備全部失靈的情況下,太空人使用他們佩戴的超霸腕錶,成功進行了14秒的點火計時,令人欣慰的是,飛船經歷了142小時40分於4月17日降落在太平洋海面,三位太空人安全返回地球。

  經過7天的折騰,1970年4月17日,「阿波羅13號」終於降落在太平洋海平面上,雖然登月的任務失敗,但是太空人全部獲救。阿波羅13號的機組成員是幸運的,16年後,美國挑戰者飛船在空中爆炸解體,七名太空人全部遇難,成為美國宇航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他們就沒有那麼走運了。


月球:世界上最極致的孤獨


  當阿波羅13號的三位太空人在宇宙中掙扎的時候,你能想像他們的孤獨。

  鄧肯·瓊斯(也就是《魔獸》的導演)執導的科幻懸疑影片《月球》表現的就是這種孤獨。和那些特效絢麗的科幻巨作比起來,這部直接以「月球」命名的電影就顯得多少有些簡陋寒酸了。然而,和《阿波羅13號》比起來,《月球》的孤獨更極致。主演就一個人,山姆·洛克威爾不僅要演自己,還要演自己的複製人,還要和自己搏鬥。整部影片也幾乎都是發生在一個「攝影棚裡搭建起來的月球基地「中。這部電影沒有大製作、大卡司,投資只有500萬美元,33天就完成了製作。然而這部小成本科幻片卻得到了眾多科幻迷、影迷和評論人的交口稱讚。

  未來世界,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地球的汙染也越來越嚴重。為了遏制這種現狀,一家名為月能工業有限公司的企業應運而生。該公司致力於月球能源的開發,通過採集氦-3來滿足地球對能源的需求。月能公司在月球設有基地,山姆·貝爾正是該基地上唯一的工作人員。山姆是公司聘用的合同工,他已在月球孤零零地生活3年,陪伴他的只有智慧機器人戈蒂。枯燥乏味的生活令山姆歸心似箭,在還有兩周就離開月球的時候,山姆偶然遭遇一起事故。醒來後的他發現戈蒂似乎對其有所隱瞞,公司高層也拒絕他的回程請求。山姆藉機逃出基地,卻在事故發生地點發現另一個自己……

  我從何處來,要到何處去?《月球》不僅僅是一部思考未來科技與人類關係的複製人電影,而且充滿了懸念和對未來技術下人道主義的思考。整部影片看似慢條斯理,其實處處玄機。這部電影大部分篇幅都在探討幾個人類的終極命題,如生命的尊嚴。它對科技的反思深深觸動了人們的靈魂,在營造孤獨荒涼的氛圍方面也極為成功。

  在月球,鄧肯·瓊斯講述著寂寞到骨子裡的故事,是這樣的蝕心徹骨。


哆啦A夢也要上月球



  和鄧肯·瓊斯的孤獨絕望相比,《哆啦A夢》系列的這一部就快樂太多了。

  1969年7月,人類首度登陸月球,2019年是50周年。與此同時,1979年4月在日本朝日電視臺播出的《哆啦A夢》動畫,到2019年也是哆啦A夢動畫播出40周年。於是,哆啦A夢製作委員會決定製作這部《哆啦A夢:大雄的月球探險記》。

  大雄在電視上看到新聞報導,日本發射到月球上的月球探測器鬼傘,用照相機捕捉到了神秘的白色影子,專家們認為這是太陽耀斑造成的磁暴,而大雄堅定相信大人口頭相傳的「月球上有兔子」的神話,惹來胖虎他們的恥笑。於是,於是,哆啦A夢、大雄、靜香、胖虎、小夫……攜《哆啦A夢:大雄的月球探險記》再出發,帶著小夥伴們一起去登月探險!大雄的萬能夥伴哆啦A夢為了幫大雄扳回一城,利用了「異說俱樂部勳章」,在月球上建立了一個「月兔王國」。

  和西方的科幻電影不太一樣的是,日本動畫片很明顯受到中國神話傳說的影響。他們幻想中的月球,是一個由月兔組成的王國。月亮上為什麼會有隻兔子?顧兔,也作「顧菟」,就是月中搗藥的玉兔,最早出現在屈原的《楚辭·天問》:「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王逸註:「言月中有菟,何所貪利;居月之腹,而顧望乎?」聞一多說顧菟是蟾蜍,但現在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應做月兔來解。顧,也就是看、回望,地下的雌兔望月而孕,所以月中的這隻兔子,才是世間唯一的一隻雄兔,這可能和我們以前的認識,有一點衝突。嫦娥身邊那只可愛的兔子,能和嫦娥在一起,我們常常誤以為這是一隻雌兔,這樣的認識與神話中的邏輯,有一點偏差。

  所以,按照這一邏輯,現在所有的兔子,都是這隻月兔的子孫,而我們在元宵節要看兔子燈,也是因為正月十五月圓之夜,那是月中玉兔的天下。

  在《哆啦A夢:大雄的月球探險記》編劇特輯中,直木獎作家辻村深月動情講述了哆啦A夢對自己創作的深刻影響,他說:「如果沒有哆啦A夢的話,恐怕我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創作小說。」可見哆啦A夢一直以來都在守護大家的想像力,為更多人帶來力量,帶來更多可能。辻村深月表示,作為哆啦A夢忠實粉絲的自己,受到藤子·F·不二雄老師「享受漫畫」的感染,自己也要「快樂地創作哆啦A夢的劇本」,並且「也把這份快樂傳達給觀眾」,讓這份快樂能夠繼續陪伴更多人。

  事實上,動畫片中的月球,因為哆啦A夢的到來而帶來了不少歡樂。但在歡樂之餘,我們也會發現,這部劇場版的《哆啦A夢》和我們之前看的TV版還是不太一樣,腦洞更大,製作更精良,在關於月球的電影譜系佔據了一席之地。那是快樂的月球,孩子們都喜歡的月球,希望這樣的月球,能在未來成為現實,讓每個人,都變得像哆啦A夢和大雄一樣快樂。(記者 何映宇)

版權作品,未經新民周刊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10部登陸月球科幻驚悚電影!
    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我們藉此機會一起回顧一下有關月球的科幻探險電影,希望有你喜歡的!
  • 《哆啦A夢:大雄的月球探險記》首次登陸月球背面,向人類登月50周年致敬
    利用道具「異說俱樂部徽章」,在月球背面製造了一個兔子王國。動畫電影《哆啦A夢:大雄的月球探險記》發布定檔預告及海報,宣布定檔6月1日。在本次故事中,哆啦A夢和小夥伴們將攜手登陸月球展開充滿想像力的浪漫冒險。
  • 月球上有什麼?太空人在登陸月球後,為何出現了「怪病」?
    曾經登陸月球的阿波羅太空人都反映過這樣的問題,他們在月球進行完勘測後,進入登月艙發現都有不舒服的症狀雖然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體,但由於月球的上空並沒有任何大氣,月球的環境還是十分惡劣的。有人認為月球的環境如此惡劣,本來也不適合生命生存,為什麼太空人從月球回來後要進行檢查呢?這難道不是多此一舉嗎?
  • 中國第一個登陸月球背面!揭開永恆的恐怖黑暗面!
    很多人看不到所以產生了各種猜測,特別是科幻電影,科幻小說更是興奮到極點,我們都知道的一部片子,變形金剛有一集就說月球背面是一個外星人的基地。    因為月亮本身的體積和角度位置,我們從地球發送上去的各類通訊波傳不到月球背面。    而各種登錄器是需要地面控制的,否則你怎麼登陸?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點,全世界都沒想到,第一個人類登陸月球背面的國家竟然是中國!    今天全世界頭版頭條都報導了這個足以燃爆全世界的事情:
  • 中美或不再重返月球,俄方無力登陸月球
    中美或不再重返月球,俄方無力登陸月球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各國對於探索宇宙更加的具有信心,從二戰結束後就已經有了探月計劃的出現,而美俄兩國更是為了實現此目標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之所以會從探月開始,主要就在於這顆星球是圍繞著地球旋轉的,自然是會對其好奇更大一些,從而希望可以通過對這顆星球的探索,從而找到更多適合於人類的資源。
  • 嫦娥五號奔月「挖土」,我們在電影中擁抱月球
    本期華誼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文章,就帶大家一起探索電影與月球的故事。幻想,對月球的浪漫描繪電影對月球的關注,離不開根植於人類文明中對月球的嚮往,電影在誕生後不久,就將鏡頭對準了月球。1902年,最早期的電影大師喬治·梅裡愛拍攝的《月球旅行記》在一個臨時影棚放映,大受歡迎。
  • 巴茲·奧爾德林:我們登陸月球那一天的真實情況
    就算出了什麼差錯,他們也無法中止登陸月球了。「當時,我得確定我們是否獲得了足夠的信息,從而決定是繼續還是中止,要不要繼續下降至月球。」克蘭茲說。就在計劃推動登月艙下降至月球表面原定時間的前5分鐘,無線電通訊還是時有時無。於是,克蘭茲要求飛行管制人員根據他們看到的最後一幀數據來告訴他應該繼續任務還是中止任務。他們都說「繼續」。然後,事情就從糟糕演變成了一場災難。
  • 電影裡的2020年:沒有疫情肆虐,人類已經登陸火星
    但半年後,遭遇風暴生死未卜,伍迪、吉姆等四位太空人前往紅色星球營救…… 各位這不是新聞預告,也不是穿越人士的爆料,而是科幻電影《火星任務》主要故事線。今年3月10日是該片上映20周年紀念日。巧合的是,今年來到了電影中人類登陸火星的年份,但現實中的人類依舊沒有實現這個目標。
  • 神秘的月球背面,可能隱藏了大量致命元素。或許是沒有再登陸原因
    現今世界,我們的天文學已經發達到探索太陽系,甚至到觀測銀河系的地步,但是有一個難以想像的事實,就是離我們最近的月球,我們地球的唯一衛星,每天都幾乎可以看見的月亮(除了陰雨天),我們卻對它不甚了解,我們人類甚至登陸去過。但是對它了解還是停留在表面,而且。
  • 仰觀宇宙之大,116年以來,電影中的月球之旅(上)
    直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宇宙技術的成型,1969年人類首次成功登上月球,世人才悄然發現,浪漫的月亮,其真實面目是荒涼的月亮。既有影像,又有電影,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已經開始。有史以來第一部關於月亮的科幻電影。1902年,最早期的電影導演喬治?
  • 若3000年後人類仍無法登陸月球,這意味著什麼?
    近年來,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些話:地球上的科技發展開始倒退了,人類未來可能再也無法登陸月球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落差感」呢?其實,早在20世紀時,科學家們就對21世紀充滿了無限的期望,隨著1969年人類成功登月後,更是讓科學家們覺得未來可期。
  • 這幾部關於月球的好電影,你都看過嗎?
    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11號實現了人類首次載人登月,相繼阿波羅-12、14、15、16和17號實現載人登月,一共有12名美國太空人登上月球,迄今為止人類也只有這12名美國太空人登上了地球以外的天體。此外我們國家有關於月球的節日——中秋節,節日裡有吃月餅賞月的風俗。在電影裡,也有很多有關月球的場景,比如《獨立日2》、《2001太空漫遊》等等。
  • 就是她,寫出了讓阿姆斯壯成功登陸月球的代碼!
    這是張 1969 年拍攝的照片,當中的人影是數學與電腦科學先鋒— Margaret Hamilton,旁邊一大疊則是阿波羅 11 號所必要的軟體清單。阿姆斯壯他們能在月球上踏出人類的一大步,全都要感謝她所作出的貢獻。
  • 精選6部月球電影,最早的1902年就拍出來了
    直到科學科技的發展,航天技術的成型,1969年人類首度成功登月,世人才悄然發現,浪漫的月亮,其真面目是荒涼的月球。其實自從有了影像,有了電影,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就已經開始了。有史以來以來的第一部科幻電影,就是關於月球。1902年,最早期的電影大師喬治·梅裡愛拍攝的《月球旅行記》在一個臨時影棚放映,大受歡迎。
  • 嫦娥4號從月球背面登陸,檢測到超2000噸神秘物體,它們是什麼?
    1969年的時候,人類成功登陸月球,這是人類邁向月球的第1步,從此以後開始了對月球的研究探索,進入月球後才發現,它和我們想像中的有很大出入,沒有神話傳說中的神仙,同時它的環境也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嫦娥4號曾經在月球上發現大量的神秘物體,它們是什麼?
  • 50年前,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留下足跡和一面國旗,如今這國旗怎樣
    我們今天所講的這個故事,就是50年前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留下人類足跡和一面國旗,而現如今這個國旗怎麼樣了呢?一、人類首次登錄月球雖然我們人類生活在這個地球上,但是對於宇宙星系的其他星球,我們一直都是充滿著好奇。所以在1969年的時候,美國的「土星五號」就帶著「阿波羅11號」升空了。這次登月計劃是美國全新策劃的一場登陸月球表面的計劃。
  • 《獨行月球》電影!
    《獨行月球》怎麼能辨別我電影投資被騙?電影眾籌騙局防不勝防!《獨行月球》是電影投資分紅被騙?《獨行月球》電影真的能如期上映嗎?
  • 哆啦A夢:大雄的月球探險記》 和哆啦A夢一起開啟月球奇幻之旅
    作為《哆啦A夢》系列劇場版,《哆啦A夢:大雄的月球探險記》首次登陸月球背面,同時也是向人類登月50周年致敬,頗有意義。該片是《哆啦A夢》劇場版首次抵達月球背面,在日本公映後票房口碑成績均不俗。每年陪伴我們歡度兒童節的哆啦A夢此次如約歸來,更有「兒時最熟悉的哆啦A夢聲音」陳美貞鼎力加盟,配音出演。為了拯救來自月球的神秘朋友與地、月之間跨越46億年的友誼,哆啦A夢與夥伴們懷揣愛與勇氣在星空下集結,將攜手登陸月球背面,展開充滿想像力的浪漫冒險。
  • Fly to the moon,科幻電影中的月球故事
    月球,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自古與人類的文化藝術建立了無盡淵源。世界上最早的科幻電影,便是梅裡愛拍攝於1902年的《月球旅行記》,天文學家乘坐炮彈飛到月球的童話,成為後世火箭升空的伏筆。《大都會》導演弗裡茨·朗拍攝於1929年的《月裡嫦娥》,1964年的英國電影《最先登上月球的人》,延續著月球探險的暢想。
  • 美國人登陸月球之後是怎麼把人送回地球的?
    這是50年前地球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說的話。1969年阿波羅11號首次載人登陸月球,此舉轟動了全世界,但時至今日,很多人都對載人登月持懷疑態度,人們認為憑藉當時的技術,即便是現在的美國也是難以做到登月的,就算當時登上了月球,那麼阿波羅飛船上的太空人是怎麼返回地球的呢?一、如何實現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