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裡的2020年:沒有疫情肆虐,人類已經登陸火星

2020-11-17 騰訊網

2020年6月10日,美國太空人盧克·格雷厄姆將和來自歐洲的太空人,搭乘宇宙飛船前往火星,他們經過6個月時間後會抵達目的地。但半年後,遭遇風暴生死未卜,伍迪、吉姆等四位太空人前往紅色星球營救……

各位這不是新聞預告,也不是穿越人士的爆料,而是科幻電影《火星任務》主要故事線。今年3月10日是該片上映20周年紀念日。巧合的是,今年來到了電影中人類登陸火星的年份,但現實中的人類依舊沒有實現這個目標。

按照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計劃,人類登陸火星最樂觀也要到2030年以後才能實現,馬特·達蒙的《火星救援》設定的就是這一年前後。各位要不等到《火星救援》上映15周年時,檢驗一下勇敢的人類有沒有真的實現目標?

《火星任務》劇照

相比較《火星救援》,中國觀眾顯然對《火星任務》熟悉程度要低一些,一方面當年國內沒有引進,另一方面影片20年前上映,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就都不如意。影片投資1億美元,北美票房為6000萬,全球票房也不過1.2億。

《火星任務》20年前的口碑慘案如何發生的,這部影片是不是真的被低估了?這20年裡,人類在影視劇和現實中火星探險做了哪些嘗試。2030年,人類真的可以登陸火星嗎?

人類對火星的好奇心很早就有,1918年就有關於這個紅色星球的電影。雖然火星類電影是科幻電影重要分支,但影史上火星電影精品並不多,一方面早期人類對這顆星球幾乎一無所知,於是很多火星電影就像是憑空捏造出的神話故事,甚至2012年的《異星戰場》也是。

2000年火星電影迎來第一個高潮,在這一年有兩部火星電影問世:《火星任務》(Mission to Mars)和《紅色星球》(Red Planet)。兩部作品在當時都算是大製作:前者耗資1億美金,後者也貼進了8000萬美金。

《火星任務》盤算著:即使沒法向《2001:太空漫遊》叫板,也要和《阿波羅13號》扳扳手腕,但問題似乎就出在這個野心上。

天有不測風雲,《火星任務》北美的票房為6000萬美金,全球票房也不過1.2億美金。《紅色星球》比《火星任務》晚八個月上映,商業成績比前者更慘,北美的票房僅為1700萬美金,全球票房還不到3400萬美金。

雜糅《阿波羅13號》《2001太空漫遊》被媒體痛批

《火星任務》票房慘澹,口碑更是災難級。

爛番茄新鮮度25%,MTC評分34,IMDb評分5.7,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爛片。在中文網際網路該片口碑好很多,時光網7.5、豆瓣也有7.6,算是優良作品。

20年後回看這部影片,越來越多影迷認為該片被低估。在NASA專家的全程參與下,《火星任務》真實呈現了火星和世界空間站等各種細節,也是《火星救援》之前在這一點上完成的最好的電影。

而影片對有關地球生命起源的大膽假設在眾多太空電影中也非常少見。當然,影片結尾的這個設置一部分影迷看來,是比較違和的。

話說回來,《火星任務》預計人類在2020年登上火星,這倒是明顯高估了人類。

近年來影片在IMDb上的評分從最初的4.8分攀升到現在的5.7,那最初的口碑災難是怎麼來的呢,北美影評人當初為何如此「痛恨」這部影片,問題就出在前文所說的,《火星任務》將《2001太空漫遊》和《阿波羅13號》融合起來的想法被識破了。

史坦利·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在科幻影史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大部分的觀眾第一次觀看很難弄懂影片要表達什麼。

很多人是接觸阿瑟·克拉克的同名小說才醍醐灌頂:電影中啟發人類文明演進的「鋪路石」來自於未知的外星文明。片尾戴夫進入未知空間那段嗑藥一般的視覺奇觀,以及最後年老的戴夫醒來的那個房間,都是外星文明的指引。

更好玩的是,2015年獲得高口碑的《火星救援》的核心故事線和《火星任務》幾乎一樣:一隊人馬去營救孤獨地困在火星的隊友,只不過《火星任務》的末尾更為「異想天開」。

所以說,天下文章一大抄,科幻電影中橋段的使用和借鑑是很常見的事,20年前的影評人對德·帕爾瑪如此嚴格要求,有點苛刻。

現實中,人類到底哪一年會登陸火星?

為什麼1969年就登陸月球,人類在50年之後都沒完成登陸火星?

這個問題上說法很多,首先地球到火星的距離遠遠大於到月球的距離。到月球才38萬公裡,1969年人類來回一趟大概是7天。地球與火星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裡。目前推力最大的火箭可以讓飛船在8個月左右到達火星。

關鍵的是,地球和火星之間的近距離接觸大約每15年出現一次,因此人類必須選擇好最佳窗口,不然就會浪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

其二,太空人需要在密閉的飛船裡呆8個月,長期的低重力的環境、長期處於昏暗環境下的物理影響,遠離地球、缺乏與地球社會間的聯繫所造成的心理影響,還有船艙內醫療設備缺乏……

其三,現在的科技是可以支持飛船去火星,但從火星返回卻沒有把握。一項到火星旅行的航天計劃,來回的行程需要三個地球年,其中裡面還包括在火星上停留449個地球天。

由於太空人從火星地表返回地球是任務中最困難的環節,科學家曾在1998年國際太空發展會議中提出單程載人火星任務 ,也就是太空人到達火星後建立基地,不再返回地球。阿波羅11號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巴斯光年原型)就支持人類在火星上居住的這個想法。

其四,目前人類製造的探測器,可以完成很大一部分工作,了解火星的信息可以通過這些機器人來完成,機器人完不成的,可以返回樣品來地球上研究。這樣的話,就沒必要著急把人類送上去,等重返研究好火星後,有著成熟的技術,送人上去也不知,畢竟風險大得很啊。

文章來源:時光網

愛上電影,

愛上生活,

從星輝電影公園開始。

2020

3月30日

宜:

看電影

忌:

電視劇

點擊在看證明你還愛我

相關焦點

  • 《火星任務》20年了 人類仍未登陸火星
    但半年後,遭遇風暴生死未卜,伍迪、吉姆等四位太空人前往紅色星球營救……  各位這不是新聞預告,也不是穿越人士的爆料,而是科幻電影《火星任務》主要故事線。今年3月10日是該片上映20周年紀念日。巧合的是,今年來到了電影中人類登陸火星的年份,但現實中的人類依舊沒有實現這個目標。
  • 我希望死後葬在火星,馬斯克表態,2026年首批人類登陸火星
    至少可以說,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火星上建立城市的計劃是有爭議的。德國知名的電影製片人維爾納·赫爾佐格(Werner Herzog)前日裡,將該想法比喻為聖經裡提到的瘟疫,但是作為火星移民計劃的倡導者、執行者——SpaceX公司的執行長對此嗤之以鼻。
  • 2020年的新冠疫情和火星男孩的預言有沒有關聯?
    火星男孩名叫波力斯卡,1996年出生在俄羅斯的沃爾茲斯基鎮,現今已有24歲左右,顯然已經長成了大小夥,目前應該稱其為火星男人。波力斯卡目前已經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傳聞說其被俄羅斯政府保護起來,現在任何外人接觸不到,也有人說他和他的母親隱居在特別偏僻的鄉村,現已經結婚生子。不過具體的細節沒人知曉。
  • 為什麼人類到現在還沒登陸火星?
    在電影《火星救援》中,NASA的太空人馬克·沃特尼獨自一人在火星上存活了一個火星年。圖片來源:二十世紀福斯但有一件事情我沒好意思說出來:今天的NASA拿到的錢並沒有少很多。除了建立初期和太空競賽初期之外,年預算一直是折合今天200億美元左右。譬如2015年,NASA的預算為180.1億美元。
  • 科幻電影中的2020年,預言實現了多少?
    1984年《終結者》(The Terminator)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主演:阿諾·施瓦辛格 / 麥可·比恩 / 琳達·漢密爾頓在卡梅隆的這部成名作裡,2020年的人類已經快被機器人趕盡殺絕了。這部科幻片雖然沒有先進的技術和大規模特效,卻用一系列驚悚而扣人心弦的故事,使它成為那個時代裡最讓人難忘的電影之一。不過,比電影本身更令人恐懼的是,當人工智慧技術越來越成熟時,電影裡預測的未來,會真的出現嗎?
  • 來看科幻電影中的2020年 預言都實現了嗎?
    但你可知道,對電影來說,這一年也是一個神奇的年份,因為許多科幻片都愛以它作為一個時間設定。有人統計,至少有90部科幻片的故事是發生在2020年,包括不少經典之作。科幻片裡的2020年是什麼樣子?影片是準確的先知還是離譜的奇想呢?
  • 2020年了,人類竟然還沒有學會瞬間移動
    在小編小時候的規劃中,2020年的現在應該是漫天會飛的汽車:去年我確實見識到汽車上天了,不過被「放風箏」放起來的:我也想過2020年能有機器人遍地走,電影《機械公敵》的故事背景也就發生在15年後:emmm,如果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我更傾向於再過16年,人類可以通過量子糾纏進食。汽車飛天這個腦洞在1982年的電影《銀翼殺手》中也出現過,而它的故事背景也恰好就是現在這個時間段。
  • 即將上映的《火星救援》告訴我們,NASA一直在準備登陸火星……
    《火星救援》結合了虛構和真實兩種敘事元素,這兩種元素來自於NASA和其他機構已經完成的和未來在21世紀30年代的探索任務。屆時,NASA的太空人將登陸火星並在火星表面生活和開展探索任務。雖然這項行動在未來20年才會發生,但是NASA已經研發出多項在電影中展示的科學技術。
  • 火星電影編年史
    電影將時間設定在2020年,美國實現了首次載人火星登陸,但是卻遭遇火星風暴,三名太空人喪生,一名失蹤。為了尋找失蹤的太空人盧克,也是為了尋找真相,另一支救援隊克服種種困難,做出巨大犧牲,再次登陸火星,並最終發現了火星和地球之間的秘密關聯。救援登陸之前,太空人吉姆回看去世的妻子瑪姬留下的視頻。瑪姬在視頻中說,「在每一種人類文化中,火星總是具有特殊的吸引力。這是否意味著什麼?
  • 火星疑似發現「廢墟」?未來太空人登陸火星,如果無法返回怎麼辦
    現在已經是2020年7月中旬,意味著今年的火星發射窗口即將到來,在今年7、8月,將會有3個探測器擇機發射升空,開「奔火」之旅。在沒意外的情況下,火星將會在明年迎來這3個新的火星探測器。「奔火」的飛行時間長達半年多,主要是因為火星離我們地球的距離比較遠。
  • 2024年載人登月或延期?新法案或改變時間表,將研究載人登陸火星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說到登陸月球,很多朋友想到1969年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的場景,我們人類首次登陸到了月球表面。似乎,在2024年實施載人登陸月球項目,已經箭在弦上了。不過,眾議院的新法案可能會改變這一時間表,但是該法案距離成為法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目前暫時還不確認是否會改變載人重返月球的計劃,只能說有可能。
  • 火星男孩揭秘火星,可探測器登陸後,發現火星並不是他形容的樣子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火星男孩,原名波力斯卡,於1996年1月11日出生在俄羅斯沃爾茲斯基鎮一個偏遠的鄉村醫院之內。對于波力斯卡的出生,並沒有太多的人加以在意,可是僅僅7年之後,這位看似普通的小男孩卻語出驚人,繼而成為了被全世界廣泛關注的小男孩。
  • 8歲男孩自稱來自火星,預言2020年世界將有大災難,現在他如何了
    其實在世界範圍內這樣的孩子並不少,但真正靠預言火遍全球的只有波力斯卡,2004年的波力斯卡僅僅8歲,但他談起這些事物時表現完全不像個小孩。 波力斯卡出生於俄羅斯,他因各種神秘莫測的「預言」備受關注。當年波力斯卡的故事不斷在世界各國的報紙上出現,引得科學界與神學界都密切追蹤他的一言一行。而波力斯卡說過的話裡,最吸引人的莫過於2020年世界將有大災難。
  • 星辰大海,天上人間——2020年人類科技徵程高光回眸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新媒體專電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世界,但科技發展的腳步沒有停滯,人類的科學探索步伐邁向了天上、人間和虛擬空間。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020年12月30日刊文盤點2020年科技大事,全文摘編如下:奔向宇宙·競赴火星火星年,火星和地球距離最短、最適宜發射火星探測器的一個時間窗口開啟。
  • 「火星叔叔」鄭永春萬字科普貼:人類探索火星之路,走了多遠了?
    (圖自:NASA)「索傑娜」是一輛小型火星車,僅10.6千克,是美國火星探路者號(Mars Pathfinder)計劃的一部分。登陸火星前,它與著陸器合為一體。為了裝進著陸器內,它把搖臂轉向架懸掛系統安裝在車身側面。兩側的主轉向架放倒、摺疊後放進火星車的肚子裡。摺疊之後的車身高度只有18釐米,也就1個足球直徑那麼高。
  • 8歲男孩自稱來自火星,預言2020年世界將有大災難?
    而波莉斯卡說的那句話,最吸引人的就是2020年世界將有一場大災難。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波力斯卡的話似乎正在變成現實。據他介紹,地球上將有三大災難,一是從2006年到2011年,戰爭將影響許多人類的生存;一個是2020年,一個是2050年。
  • 盤點與火星有關的科幻電影|火星|火星救援|布萊恩·考克斯|bbc|...
    盤點與火星有關的科幻電影「九天之際,安放安屬?」一首《天問》,表達了華夏兒女千年來對自然宇宙和真理的追問和求索。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之際,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正式公布。
  • 2020年,我們終於走進了這些科幻片裡的未來世界
    」……記得在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中,人類已經在 2020 年前後實現了可控核聚變。而電影中的機器人桑尼,已經明顯產生了人類的情感。《鐵甲鋼拳》2011根據電影的設定,拳擊這項運動在2020年已經被全面禁止;取而代之的,是機器人接受專業訓練後,走上擂臺取悅人類。
  • 關於NASA火星車即將登陸火星的7件事
    在南加州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潔淨室中,工程師於2019年12月17日觀察到NASA 2020年火星恆心漫遊者的首次駕駛測試。 NASA的火星2020恆心漫遊車僅剩約5,000萬英裡(8000萬公裡)可進行2.93億英裡(4.71億公裡)的旅程,正在接近其新的行星之家。該太空飛行器已開始接近紅色星球,並在43天後(即2021年2月18日)以約12,100 mph(19,500 kph)的速度在火星大氣層中燃燒,大約7分鐘後輕輕降落在火星表面。
  • 科學新知|星辰大海,天上人間——2020年人類科技徵程高光回眸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世界,但科技發展的腳步沒有停滯,人類的科學探索步伐邁向了天上、人間和虛擬空間。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020年12月30日刊文盤點2020年科技大事,全文摘編如下:奔向宇宙·競赴火星火星年,火星和地球距離最短、最適宜發射火星探測器的一個時間窗口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