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演員高以翔在錄製節目過程中突逝的消息,引發了大家的關注。昨天中午,高以翔的經紀公司發布了官方通告,確認了其不幸離世的消息。
今天,徐崢也在其官方微博發文悼念高以翔,並斥責《追我吧》節目組安全防範意識太差,引發網友強烈共鳴。
據高以翔經紀公司傑星傳播官方聲明,高以翔在11月27日凌晨,於節目的錄製過程中突然暈厥,經近三小時的急救後,不幸離世。經紀公司表示,經紀人及團隊人員一直陪伴在側,家人已緊急趕往當地。公司呼籲媒體諒解家人,勿過度打擾,公司會陪同家人低調處理相關後事。
對於高以翔突逝的原因,今日午間,相關節目《追我吧》官方也給出了回應。據其聲明,醫院最終宣布高以翔心源性猝死。
高以翔的突然離世讓其合作夥伴及親友都感到無法接受。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高以翔的臺灣經紀公司老闆丘秀珠表示,自己凌晨兩點多獲知的消息,對於這樣的結果萬萬想不到,她說:「本來以為只是一般的昏倒,怎麼會最後發生這種事情,我到現在還不能接受。」
據高以翔的好友透露,其在周一(11月25日)出席活動時,身體已有一些狀況,患上了感冒,但高以翔沒有休息第二天就到寧波錄製節目,從8點30分一直到次日凌晨1時發生意外,生前連續工作17個小時。
△節目錄製現場照片。目擊者供圖
現場觀眾透露,意外發生時,高以翔正在被節目中素人嘉賓追逐,他在跑步過程中一度喊出「我不行了」,並突然倒地。現場粉絲和工作人員一度以為是節目效果,但很快其他明星嘉賓跑來關心情況,黃景瑜、陳偉霆等更大喊「快點救命」。
而在搶救過程中,不斷有人哭喊「沒心跳了」「有心跳了」。近15分鐘的心臟復甦搶救後,高以翔被送上救護車前往寧波東部新城的醫院繼續搶救。
△節目錄製現場照片。目擊者供圖
記者隨後了解到,該期節目從11月26日晚間8點半左右開始在寧波錄製,事件發生時,節目嘉賓已經參與了5個小時左右。同時,當天寧波最低氣溫僅為8℃,深夜錄製的條件可以說是非常嚴酷。
有醫學方面專家就表示,心臟驟停在醫學上常見的原因是長時間熬夜或者過度勞累,造成身體極大壓力,當腎上腺素過度分泌,會導致心律不齊。
據了解,高以翔並非節目常駐嘉賓,作為飛行嘉賓錄製最新一集。《追我吧》固定嘉賓包括範丞丞、陳偉霆、黃景瑜和宋祖兒等。據臺灣媒體中時電子報,此前就曾傳出藝人難以承受該節目體能要求的報導。
規模非常大,很好玩也蠻危險!——這是蕭敬騰對綜藝節目《追我吧》的評價。
《追我吧》於11月8日開播,是一檔極其考驗嘉賓體能的節目。在浙江衛視的官方推介中,這是一檔都市夜景追跑競技秀,「一檔只在深夜城市CBD錄製的節目」。常駐明星組成「追我家族」與體能出眾的「超能素人」共同突破自我、挑戰極限。有網友吐槽,節目強度太大。
從下面這幾個場景不難看出
節目對身體素質的挑戰非常大
從轉動的多邊形滾筒過去對面
↓↓
飛簷走壁
↓↓
從高樓滑下去
↓↓
還有粉絲爆料,在《追我吧》之前的錄製中,就曾出現過明星跑到嘔吐、抽筋,以及需要吸氧的情況。
據臺媒報導,此前在錄製節目時,固定嘉賓陳偉霆和黃景瑜都傳出過在高強度、極耗體能的情況下,累到跪倒抽筋。而節目請來過的臨時嘉賓,拳擊奧運冠軍鄒市明和體操奧運冠軍李小鵬也表示「撐不住」。
據悉,當時鄒市明跑到體力不支掉落球池,腳抽筋需要工作人員將他扶起;而李小鵬雖然最後獲勝,但也喊跑不動。此外,範丞丞等明星也曾被曝多次嘔吐,李振寧還被曝送上救護車吸氧。
△《追我吧》節目截圖
當然,以上情節是否因宣傳需要有所誇大尚不得而知。記者注意到,網友評論稱包括高以翔、陳偉霆等藝人,平時都有健身鍛鍊,發生這樣的悲劇是否和節目安排在深夜錄製有關尚不清楚。
那麼,在高以翔事件中,《追我吧》節目組究竟有無法律責任呢?記者採訪到了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的範辰律師和上海茸誠偉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高佳文。
範辰律師介紹,一般演藝公司在與節目組籤訂合同時,都會考慮到一些意外情況,尤其是野外節目,因此此事主要看高以翔所屬公司與《追我吧》節目組的相關合同條例。
高佳文律師表示,如果高以翔確實是在這次節目的錄製中因為太高強度的活動量導致猝死的話,(節目組)肯定有一部分責任不可避免,因為活動是節目組組織的,理應考慮到參加錄製藝人的體力。雖然不會涉及刑事責任,但會產生民事賠償。
高佳文補充道,這其實是兩個平等的法律主體之間的關係,很多時候這個關係取決於哪個主體更加大牌、更加強勢,往往強勢的一方會把責任推給對方,(節目組)會有一定的免責條約。
範辰律師還提及,如果節目組與演藝公司的相關合同中沒有考慮到意外發生的情況,就應該去認定這是否可以構成工傷。
在憂心高以翔情況的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近年綜藝節目已成為藝人受傷的「高危地帶」:
2016年5月,陳楚河在錄製《非凡搭檔》最後一期節目時,在「高空跳躍貨櫃」的環節中護具脫落,膝蓋直接著地,造成右膝十字韌帶斷裂及半月板損傷,不得不退出正在拍攝的電視劇《上古情歌》,演藝工作停擺兩年之久。
2018年3月,張杰參與錄製《王牌對王牌》第三季,在「玻璃管吹桌球」環節時因缺氧暈倒,頭砸在凳子上,造成面部擦傷。所幸暈倒後,張杰很快就醒來並前往醫院就醫。
2018年4月,鄧超在山西大學錄製《奔跑吧》第二季時,肩膀不慎受傷,當時,鄧超手扶受傷的手臂堅持完成了錄製,並在次日返回北京治療。此後兩個多月的時間,鄧超也是打著繃帶參與錄製。
同樣是在2018年《奔跑吧》的錄製中,李晨在拋學士帽的環節中被帽子砸傷,額頭留下了一道傷口。他在前往醫院縫合傷口時還發微博感謝節目組「及時的處理和照顧」。
事實上,那也不是李晨在該系列的第一次受傷,早在2015年錄製《奔跑吧兄弟》時,他在與金鐘國的對抗的過程中撞上左眼眉骨,縫了二十多針。尋找以上事件的共通點,不難發現,很多綜藝節目的錄製存在「疲勞作戰」的情況,連續七八小時的錄製幾乎是家常便飯。同時,高難度、強對抗的節目設計,也讓參與者身體承受了極大的壓力。
以記者親身參與的錄製來說,如今棚內綜藝的錄製,最快在3-4小時,部分歌唱類選秀節目有過12個小時連軸轉,從中午一直錄製到凌晨三四點的現場。相比之下,戶外錄製的綜藝節目更存在不少不可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