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訊 6月12日,由中國電影基金會、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福建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共同主辦的「臺灣閩南語電影之夜」在廈門廣播電視集團一千平米演播廳舉辦,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副局長、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以及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主任委員、著名導演李行等出席活動。作為第六屆海峽論壇.海峽影視季的序幕活動,「臺灣閩南語電影之夜」充分體現了「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促進兩岸影視繁榮」的主題;現場短片回顧了臺灣閩南語電影的發展歷程,而臺灣「陣頭」代表「電音三太子」、廈門本地的「杖頭木偶」等精彩的兩岸民俗表演則凸顯了閩臺傳統文化的魅力。
三部臺灣閩南語電影《阿嬤的夢中情人》、《陣頭》、《鐵獅玉玲瓏》的導演蕭力修、馮凱、澎恰恰攜其主創團隊亮相,現場分享影片創作心得及對臺灣傳統的看法;臺灣藝人兼劇中主演安心亞、王彩樺助陣表演。
首屆閩南語電影之夜 臺版《藝術家》主演安心亞獻閩南金曲
海峽影視季自2009年第一次成功舉辦以來,已成為兩岸影視綜合性交流合作的平臺。第六屆海峽影視季除海峽影視季頒獎典禮、兩岸電影展——臺灣影展、新片發布會、影視展映展播周等4大板塊傳統活動外,首次推出臺灣閩南語電影之夜。諸多為兩岸影視業和海峽影視交流發展做出不懈努力和傑出貢獻的嘉賓出席現場,感受閩南語電影的魅力。
臺灣閩南語電影歷史源遠流長,第一部閩南語電影《六才子西廂記》誕生於1955年,之後發展跌宕起伏——從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黃金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低潮時期,直至近年再放光彩,《海角七號》、《艋鉀》、《賽德克巴萊》等臺灣閩南語電影紅遍兩岸,引人入勝的故事、別有風味的表現形式以及熟悉的鄉音和共通的文化,使閩南語電影再次在兩岸掀起強烈反響。
說到臺灣閩南語電影的歷史,有部影片可謂是對其的致敬和反思,那便是被譽為臺灣版《藝術家》的《阿嬤的夢中情人》。這部由蕭力修執導、藍正龍和安心亞等主演的影片講述了一段「臺灣好萊塢」的崢嶸歲月。安心亞現場獻唱影片插曲《思慕的人》,臺灣味道撲面而來。
《陣頭》思考傳統與變革 杖頭木偶《梁祝》展廈門民俗
由馮凱導演、柯有倫等主演的影片《陣頭》是一部展現「臺灣廟會文化」的影片。作為《雞排英雄》後臺灣人情系列第二部,該片講述一群年輕人憑著執著信念和滿腔熱情踏上環島之路,為臺灣的陣頭文化闖出一片新天地。2012年1月20日該片在臺灣上映12天全臺票房高達1.03億元。
影片中出現的「電音三太子」是臺灣「陣頭」表演的代表。作為臺灣民間廟會的民俗曲藝,「陣頭」曾有過十分輝煌的歷史;可是隨著時代發展,古老的民俗傳統也面臨著生存與革新的問題。臺灣著名導演馮凱帶著對這個問題的探索,完成了電影《陣頭》的創作。他在現場分享了他對「陣頭」和「電音三太子」這些傳統的理解以及傳統遭遇變革如何發展的思考。作為一部盛滿臺灣傳統風味的影片,《陣頭》讓觀眾品味到正港的臺灣民俗文化。而現場精彩的杖頭木偶表演則讓人感受到地道的閩南民俗文化。
澎恰恰王彩樺同臺 舞獅電音三太子熱鬧全場
《鐵獅玉玲瓏》作為上世紀90年代紅遍海峽的閩南語脫口秀節目,為兩岸觀眾所熟悉,主持人澎恰恰和許效舜的機智幽默讓人叫絕。2014年1月這兩位黃金搭檔再次合作的賀歲電影《鐵獅玉玲瓏》在臺灣上映,首周就奪得臺北周末票房冠軍。這部帶著濃濃臺灣味和人情味的電影,讓觀眾在感受兩人幽默風趣的同時,體味了一把南臺灣的傳統和時尚。
《鐵獅玉玲瓏》帶來的現場舞獅表演讓人感受到臺灣廟會的熱鬧。首次觸電當導演的澎恰恰同樣分享了他對「臺灣廟會文化」的看法以及與老搭檔許效舜再度聯手飾演冤家對頭的趣事。臺灣知名藝人王彩樺在片中助陣演出,雖戲份不多卻讓人印象深刻。當晚她與臺灣「陣頭」表演代表——電音三太子一起出席表演,一曲《保庇》為首屆臺灣閩南語電影之夜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臺灣閩南語電影之夜」將於廈門衛視6月15日(周日)20:40播出,歡迎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