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仙法訣廣集玄華注·上篇》44、何為小還丹

2021-03-03 陳全林

《玉仙法訣廣集玄華注·上篇》44、何為小還丹

44、何為小還丹

 

小丹還珠自身閒,還道回天看宮闕。

牧士拉馬過舟楫,花開四季各有限。

 

大小還丹,一般都以大小周天來劃分,在體內行小周天功夫,就是小還丹,在天地間行大周天功夫就是大還丹,小還丹得小藥,大還丹得大藥,雖然有大小之分,只是定力有深淺,故所得不同,作用不同。

 

還丹一詞,最早出現是在《周易參同契》裡,有兩處,一是「巨勝尚延年,還丹可入口」,巨勝是草藥,有很多種類,比如胡麻,黃精等,吃下去可延年。

 

我們自身也有長生延年之藥,就是精氣神,能把精氣神不向外耗散,迴轉凝聚起來,返本歸元,就叫還丹。道家認為還丹入口,就能長生。還丹這個丹就是金丹大藥。如《悟真篇》所說:「一粒金丹吞入腹,方知我命不由天」。

《周易參同契》中還有一處是:「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還丹,不外水火之性情,通俗講,就是後天自己的性情。我們的生命,不外兩個部分,一個是性,就是本性,人性;一個是情,就是人的七情六慾。可以說明白了性與情,就明白了如何做功夫。

 

性,靜態的,不動的,寧靜的那個是性,性是先天,是體。情,包括情緒,喜怒哀樂愛惡欲,妄想,妄念都是屬於情,是後天的,是用。對普通人來說,一輩子都是被情牽著走,絲毫做不了自己的主。

 

還丹,就是金來歸性,金是流動之氣,就是情念完全清淨了,呼吸之氣沒了,就是一念不生氣住脈停,回到本性,沒有後天的雜念了。這個金,是本有的,因為念頭不動了,清淨了,氣也住了,它就回來了,也是呂祖《百字銘》裡的「性住氣自回,氣回丹自結」,就是還丹之意。

 

呂祖還有個名句是「金為浮來方見性,木因沉後始知心」,金性喜歡流動,為氣;木為情,就是雜念妄情不起了,本心顯現。

 

還有紫陽真人的「金鼎欲留朱裡汞,玉池先下水中銀。」也是講這個金氣跟性情相合的作用。所以,千說萬說,還丹不離身心,性情,性命。

 

小丹還珠自身閒,

 

小丹還珠,小還丹屬於煉化真氣,自身築基階段,氣在五臟間循環,元神性體初成。小丹的這個「小」字,也指小藥。小藥主要是從體內生理的變化,後天的精氣中煉出的真精,更是要在胎息功夫的前提下說小藥。小藥得之,陽氣復,元精產,可補漏健體,還精補腦。

此句的「閒」字,也是小周天之後的火候與玄機。小還丹後,丹道術語是「以鉛見汞,名曰華池。」元神神體初步培成,要慧而不用。

一個「閒」字,談何容易,儒家有句話叫「人非有品不能閒」,生活中你注意觀察就能發現,很多人忙慣了,一閒下來,心裡像長了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有的人是感到非常寂寞,思想無所寄託,心裡空落落,以至於悲悲切切,百無聊賴。

而修道者,則是反其道而行,比如宋朝曹文逸真人的《靈源大道歌》就有:「閒閒只要養元神」。一個人,能享受寂寞,體會過那種「空山夜雨,萬籟無聲」的孤寂與美妙,就能更加認識人生,能體會到人生更高遠一層的境界,才能真正閒下心。

當然,這個閒,也不是不做事,而是於事無心,忙歸忙,可心中無事;於心無事,事來則應,事過不留。心念隨時空。有了如此「閒」之境界才能在自身體內修煉丹珠。

從丹道角度講,《玉溪子丹訣》裡說:「元神凝則思慮之神泰定」,反過來也就是說,人的思慮之神能泰定,則元神自然凝聚不散。後天的念頭能止住,心能清淨下來,元神自然就會主宰生命,進行金丹的修煉。

 

還道回天看宮闕。

還道回天,古人認為,人之初生,元性從虛空而來,虛空為乾卦,也是圓滿無虧損的先天面目,元性也是乾卦。

元性進入身體後,分化為元神和元精,元神居於心為性,元精在腎為命,元性的乾元之體就分化了,元神是乾失中爻而成,為離卦;元精是坤得中爻而成,為坎卦。

坎卦中的那一陽就是來自元性的真陽,是真金,把此陽爻返還到離卦中,取坎填離,則離得陽爻又回復乾卦本來面目,這就是還道回天的含義,乾者,天也,道也。這也恰是小還丹的作用。

由此也可見靈應之精準,不得不讚嘆張玉仙老師。

看宮闕,這裡,看宮闕有兩層含義,一是龍宮之宮闕,指元神下海擒得元精,得元精之養靈性大增。另一層含義是天界之宮闕,元神健復如初,成為乾健體,可以進入虛空,到天界宮闕修煉,也是神修的開始。

 

牧士拉馬過舟楫,

 

牧士,指修煉者,馬是修煉者的神氣,放牧者一般都是在牧場,草地裡放牧,憑的是馬自己的腳力,而牧士拉馬在船上時,船在水上漂流,藉助水流的速度,人馬兩閒,就像神修丹法,自然修煉。

此句中舟楫之意,也頗有含義,舟楫行於水面,水載舟而行,水為坎卦,好比精氣。《悟真篇》中有:「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如果沒有修成胎息,,沒有開關展竅,真陽未生,元精未產,就急於運轉周天,後天識神妄為,其實是空玩感覺,這叫無水行火,必燒灼一身。

《脈望》中說:「日用功夫,以元神為主,何為元神?內念不萌,外想不入,獨我自主,謂之元神」。當欲神靜定無為之後,先天的生命之主元神才能獨立自主。

修道者要體究紫陽真人《悟真篇》那句「饒他為主我為賓」的法要,要讓元神為主(他),識神為賓(我),才能煉神成丹,變化無窮,使修持力大增。

 

花開四季各有限。

 

四季輪迴,每一種花都有自己獨屬的花開的季節,比如春有梅花,杏花,桃花;夏有薔薇,石榴,荷花;秋有桂花,菊花,冬有臘梅。每一種花都做不到在四季任意開放,這是大自然和花自身的局限。

 

花開一季,各有花期,且花期也是有限的。春天剛從冬天裡甦醒,轉眼就滿地落紅,故有詩人感慨:「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花開之時,是一種生機萌發之象,《周易參同契》中有:「陰陽之始,玄含黃芽」,這裡的「玄」為天,「黃」為地,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太極始判,無極而太極,虛無的能量運化之中,已經有了孕育萬物生長的生機。

 

很多人在修煉中,會有一種內景就是,百花盛開,綠草盈盈的等的景象,我鍊氣脈手訣時,或在黑暗中,有時候心一靜下來,就「看見」陽光明媚,翠黃的草地,各色花開搖擺的樣子,如在眼前,很美的景色。

 

這些也是元氣氣化之象,景有生就有滅,不可迷於內景。此陽氣生發之時,心性德性如水,要以水制火,以求水火既濟,此時,性要定,不可起妄念妄情,則性住氣自回,就是還丹。

但只是小還丹,還不足以打破後天生命的局限,只有凡胎可脫,元神出體,在虛空中立番事業,才能化凡身為金身,返本還原,終得大自在。

 

 

* 需要請購陳全林老師的鑲名詩、丹訣、羅漢、仙人、山水畫、書法以及張玉仙老師書法的朋友,請到孔夫子舊書網:陳全林益生文化書店下單、預訂,掃描上圖的二維碼可進店。

相關焦點

  • ​《玉仙法訣廣集玄華注·上篇·79、何謂「修仙須帶俠氣」》
    《玉仙法訣廣集玄華注·上篇·79、何謂「修仙須帶俠氣」》 人生志氣俠入朝,背靠山脈入上圖。
  • ​《玉仙法訣廣集興南子注·中篇·18、師》
    《玉仙法訣廣集興南子注·中篇·18、師》尊師重教儒文化,敬愛宗族傳聖言。
  • 《玉仙法訣廣集岸燈注》上篇·29、如何煉神還虛
    煉神還虛,指聖胎下丹田溫養純熟,移爐換鼎,進入上丹田,進而出體入虛空的過來,是煉神還虛。
  • 證真篇~易道參同丹法真傳法訣
    證真篇   易道參同丹法證真篇口訣 不知道人撰總綱修道證真不二門,性命雙修心為君
  • 玉仙女丹引今來全集(六)
    但《玄珠心鏡》的內容,卻是丹家心法,不雜禪語。更巧妙的是,《西遊記》第八十八回《禪到玉華施法會,心猿木土授門人》裡,「玉華」和「禪」連在一起,而我們的崔少玄就是「玉華君」。劉一明真人《西遊原旨》裡解這一回書,說:「唐僧師徒到玉華州,是已明心見性,了得玉液還丹之道……玉華者,柔淨之花,性之謂。……了性為玉液還丹,了命為金液還丹。唐僧到玉華州,是已得玉液還丹。
  • 還丹金液歌注
    還丹金液歌注經名:還丹金液歌注。
  • 陰真君還丹歌注
    陰真君還丹歌注經名:陰真君還丹歌注。
  • 發真問答卷金液還丹第五
    著有《金丹大要》十六卷,《金丹大要圖》一卷,《修煉須知》一卷,《金丹大要仙派》一卷,《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註解》三卷,《參同契分章注》三卷,《悟真篇注》若干卷。後人將其後一著作與薛道光(實為翁葆光)、陸墅注合為一書,稱《悟真篇三注》。金液還丹第五弟子再拜以進曰:「金丹之謂也,是先天地之道。弟子謹受教矣。
  • 玉仙修道百訣(七)
    以前武當派名家裴錫榮老先生傳有武當丹法「九轉還丹功」,《九轉還丹功》此書公開出版過,我三十年前讀過。也許,張老師此句是說,南宗丹法的很多精要在張三丰一脈的著作、功法、法脈裡。至少,張三丰真人留下了很多具體的實修法門。所以,應該研究、關注武當派的功夫。當代武當派的關亨久、李兆生等,都是非常精通丹道的前輩宗師。
  • 胡孚琛教授:《參同契》一書,參天地造化之體,資同類造化之用,契合造化生成之功,將三家四派法訣皆隱於書中
    ,被後世丹家奉為丹經之祖,故凡研習丹道者,莫不深究此二書。道學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靈魂和根基,我們要破解道學文化的上述五部經典,就必須認真釐清中華文明史上的種種謎團。       實際上世界各地的文明,都是從一萬年前新石器時代的同一個起點起跑的。中華之古文明,號稱源自三皇五帝。三皇依次為伏犧、神農、黃帝,五帝依次為少昊、顓頊、高辛(帝嚳)、唐堯、虞舜。
  • 薛道光《還丹復命篇》
    薛道光《還丹復命篇》
  • 古今內丹學派各家 | 丹法簡述 女丹法 南北宗
    (《重陽教化集》卷三第十二)丘處機在《大丹直指》中進一步說:「金丹之秘,在於一性一命而已。」仔細分析北宗,「先性後命」修持法,理論上確為優秀。因為人一旦能明心見性,得丹結丹易如反掌。但在實踐上,這種修持法不具有唯一性。因為修性煉性對於每一個內丹實踐者來說,都是一件異常艱巨的心靈解放工程。
  • 西派丹法奧秘:汪東亭祖師答覆孟養吾問道函
    又,王重陽系鍾呂二祖嫡傳,為北真之首,著《全真集》,以「活死人」三字為引,作詩數十首,吾抄十首,足下可細細參悟。最奇者,前一二月每次來信,問我要景象、要證驗、要明白。吾再告之:夫金丹之道,上古皆稱之「學混沌。」蓋混沌,是未開闢之前也。及至周末,老子曰:「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故又皆稱之曰「學道」。
  • 修真十書卷之還丹
    所謂精、氣、神乃三田之寶,如何可得而常在於上、中、下三宮也?」鍾曰:「腎中生氣,氣中有真一之水。使水復還於下丹。則精養靈根,氣自生矣。心中生液,液中有正陽之氣。使氣復還於中丹,則氣養靈源,神自生矣。集靈為神,合神入道,以還上丹,而後脫。」呂曰:「丹田有上、中、下,還者既往而有所歸曰還丹。還丹之理,奧旨深微,敢告細說。」
  • 玉仙女丹引今來全集(五)
    玄妙降中華,九天玄女在中華大地上的降生,也包括她的故事之神化,都是很玄妙的,因為,神話故事的背後都有法界、玄界的密妙信息。我給一位跟我學道的女士取名「玄華」,這句詩的第一個字與最後一個字,就是「玄華」。玄中精華。人的元神、真神、元性、元氣,都是玄中精華。格格入上妙,九天玄女的品格、性格、格局都是能夠進入上乘妙境的。
  • 丹經《悟真篇》作者及其時代背景
    《悟真篇》作者及其時代《悟真篇》是道教內丹丹法主要經典,著錄於《文獻通考》、《宋史·藝文志》及《四庫全書》之中,著者為北宋張伯端,是繼《周易參同契》之後的丹經。宋熙寧二年,隨陸詵入成都,佐機要,遇劉海蟾授以丹訣,遂改名「用成」,作《悟真篇》傳世。清仇兆鰲《悟真篇集注》卷首有「陸彥孚記」一篇,記張伯端的身世較為具體。彥孚為陸詵之孫,名思誠,幼年曾詳聞平叔事跡。他說:「張平叔,少業進士,坐累謫嶺南兵籍。治平(1064~1067)中,先大父龍圖公詵帥桂林,引置帳下,典機事。
  • 最新小說愛你是心魔南宮玥玄華免費閱讀
    寒涼的祭臺上,南宮玥已經待了三天三夜。眉睫已結成了冰霜,可她卻一直睜著眼,倔強望著西方。 她在等一個人。等她的心上人,玄華。可如今噬心咒發作,南宮玥疼的意識渙散,喉嚨沒忍住發出一聲痛吟。「玄華,好久不見。」玄華沒有答,只冷冷注視著她。南宮玥想起三年前,她忐忑期許對他說出「我喜歡你」後的寂靜。這場景,何其相似。「舍利子在哪?」他終於開口。
  • 女丹功法有何特色?
    但此時的內丹諸派,都只是為男性說法,只有男丹修煉法,沒有關於女丹修煉的專論。道教歷史上也頗出現過幾位著名的女性習道者,例如上清派的始祖魏華存夫人、全真七子中的孫不二散人等,但她們都沒有專門講述過女丹的修煉,女丹論著也沒有見載於包括明《正統道藏》在內的歷代權威道經之中。
  • 內丹術中的「丹」
    道教全真教創始人,內丹北宗之祖王重陽在其(五篇靈文注》中詳備地論述了內丹的這一特徵:  「金丹在內,藥從外來,實由內孕,何也?蓋神依形生,即有此物,一點先夭在人身,個個不無,人人本有。世人迷真順情,情境既熟,愛河流浪,慾海波深。實觀覺悟之者,得遇真師指示;這先天一氣,藥從外來,依形而生。
  • 《論語》自集注本第十四篇「憲問」 - 雜篇上(品評人物+格言集,孔子的法家精神)
    本章直稱名,古人說或為原憲自記,但很可能不是這樣,有可能是編撰《論語》的弟子們的一種表態,比如說原憲真的在無道之邦出仕或者投靠了無道之人混口飯吃,又或者和編撰《論語》的曾參弟子這一派鬧得不和諧,所以把原憲放在十四篇的標題來點一下,而且還直接和「恥」這個字聯繫在一起,頗有春秋筆法之意。你想「顏淵問仁,子路問政」你聽了啥感覺,肯定都是好人啊,問這麼高大上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