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探險家對非洲的殖民,維多利亞瀑布的發現者戴維·利文斯頓

2020-12-23 騰訊網

歐洲探險家對非洲的殖民,維多利亞瀑布的發現者戴維·利文斯頓

英國傳教士戴維·利文斯頓(1813—1873年)則開始探查非洲南部。從40年代初,他就致力於開闢傳教與貿易的道路。1849年,他穿越了南非卡拉哈利沙漠,發現了恩加米湖;1851年又發現了贊比西河。1852年開始,利文斯頓從南非出發,先到達贊比西河,然後朝西橫穿非洲大陸,向非洲西海岸前進。1854年5月,到達安哥拉首都羅安達(當時是葡萄牙統治),再折向東,朝東海岸前進。

1855年11月,他到達贊比西河大瀑布,以英國女王的名字將其命名為「維多利亞瀑布」。1856年5月,利文斯頓到達東海岸的克裡馬內(今屬莫三比克)。這是有記載的歐洲人第一次從西到東橫跨非洲大陸。更為難得的是,利文斯頓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壯舉,當然沿途離不開友好的非洲土著人的幫忙。

這一次探險讓利文斯頓成為歐洲的英雄,也是非洲探險的楷模與燈塔。1858年,利文斯頓在英國政府資助下率隊在贊比西河流域探險。這次探險中,充滿宗教熱情的利文斯頓發現了一條黑奴貿易路線,並對黑奴貿易進行了揭露和抨擊。這下得罪了當地的土霸王葡萄牙人:「你個英國佬,探險就探險吧,老子販賣黑奴關你屁事?」在葡萄牙人壓力下,這次探險無疾而終。

1866年,雄心不死的利文斯頓再次到達桑給巴爾,對東非內陸進行第三次探查。這次跟隨他的是數十名東非土著人。利文斯頓橫穿坦尚尼亞之後,就失去了和歐洲的聯繫。但他全無顧忌,在蚊蠅飛舞、疫病流行的非洲大陸上勇往直前,最遠到達剛果河上遊的達盧阿拉巴河。1871年,利文斯頓折回坦尚尼亞的烏吉吉,困病交加,但他無怨無悔。

1871年10月的一天,他正坐在叢林中的一塊空地上休息,看一個30歲上下的男人迎面朝他走來,伸手道:「您就是利文斯頓先生吧?」利文斯頓點點頭。那人道:「我是記者斯坦利,全國人民叫我來找您呢。我還給您帶了不少補給品。咱們一起回去吧。」利文斯頓道:「急什麼?你來得正好,陪我一起再考察考察吧。」斯坦利也是個探險熱愛者,就陪著利文斯頓一起花了4個月的時間探察了坦葛尼喀湖。考察完坦葛尼喀湖,斯坦利道:「先生,現在該走了吧。」利文斯頓笑道:「你自己回去吧,我還要在非洲多考察一下呢。」他拒絕了斯坦利的再三勸告,繼續留在東非,拖著病軀,考察了班韋烏盧湖和賈丹佳等地,並於1873年5月病故在考察途中。利文斯頓可稱得上把一切都獻給了非洲探險事業。

再說找到利文斯頓的這位記者斯坦利(1841—1904年),他從小命運坎坷。他生在英國,是個遭父親拋棄的私生子,6歲進了孤兒院,飽受虐待。後來,他當了水手,被一個美國商人收養。南北戰爭中他先參加南方叛軍,被俘後又轉投北軍。1865年,他開始做記者,多次出入荒原之地和戰場第一線,漸漸小有名氣。在坦尚尼亞見到利文斯頓之後,斯坦利「狐假虎威」,拼命宣揚自己救援利文斯頓的傳奇經歷,頓時成為紅極一時的探險英雄。

他以利文斯頓的繼承者自居,開始熱衷於非洲探險。1874年,他帶著一隊人馬從東非出發,在中部非洲探險將近3年,從剛果河的源頭一直走到大西洋的出海口。途中,他拜訪了布幹達國王,說服國王同意基督教教士在這裡傳教。沿途遇上土著人反抗,斯坦利毫不客氣地開槍開炮,進行了一番血洗劫掠。1879年,斯坦利又受僱於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率領一支人馬在剛果地區行進了2000多英裡,和當地酋長籤訂了幾百個條約,建立了幾十個據點,使得剛果成為利奧波德的私人領土。1887年,他受英國政府委託,再次率軍進入蘇丹,救援被蘇丹馬赫迪起義所圍困的省長。在途中,他又威逼利誘土著酋長們籤下了一大批協議。斯坦利的這幾次「探險」,基本是對非洲赤裸裸的殖民侵略了。

相關焦點

  • 這個非洲國家名字叫尚比亞,你知道這個國家嗎?
    莫西奧圖尼亞瀑布莫西奧圖尼亞瀑布莫西奧圖尼亞瀑布舊名「維多利亞瀑布」,位於非洲南部,尚比亞與辛巴威之間,贊比西河上、中遊交界處海拔87米。飛霧和聲響可遠及15公裡,瀑布奔入玄武巖海峽,水霧形成的彩虹遠隔二十公裡以外就能看到。維多利亞瀑布氣勢磅礴、水霧滔天,聲名譽滿人間,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世界七大自然奇觀之一,它每天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國際遊客。
  • 有人說她作秀,有人說她不是傻就是種族歧視,只有江一燕自己才知道她有多麼熱愛非洲
    南部非洲地區一向以盛產鱈魚,鳳尾魚和金槍魚等魚類以及龍蝦河蟹等海洋生物而著稱。本格拉是非洲南部最早的殖民據點之一,擁有400年建成史,這裡的清澈深藍的海水和沙灘也是安哥拉著名的旅遊目的地。▍卡蘭杜拉瀑布(Kalandula Falls)
  • 世界最大瀑布維多利亞
    現在維多利亞瀑布周邊的國家公園是五國卡萬戈-贊比西河跨越邊境保護區的一部分。卡萬戈-贊比西跨邊境保護區沿著贊比西河,橫跨安哥拉、波札那、納米比亞、尚比亞和辛巴威的部分地區。        公園裡有高大的河岸森林,還有大量的野生動物,包括大象、開普水牛、長頸鹿、格蘭特斑馬和各種羚羊。瀑布上方的河流中有大量的河馬和鱷魚。非洲叢林象在旱季會來到河邊飲水。
  • 江一燕流連忘返的靈魂聖地,探險家苦苦追尋的樂園,這個月總算拿下落地籤啦~
    很多時候你去山區或是去非洲,一開始可能是機緣巧合。更重要的是,在走過全世界很多地方之後,你發現你最喜歡的,恰恰是和你性格裡某些東西最契合的,所以你會愛上它,會想要留下來。」想來,看著這些照片,誰都不會質疑,她已經找到了這樣的地方。
  • 非洲一男子瀑布邊拍照失足跌落,24小時後找到成生前最後一張照片
    據英媒《太陽報》1月5日更新報導,非洲辛巴威一名40歲的男子和女友在維多利亞瀑布遊玩時,站在瀑布旁拍下了一張照片幾秒種後就不幸從這處標誌性的風景區跌落,不幸的是,他的屍體最後在辛巴威下遊3英裡(4.83公裡)處被發現。而生命永遠定格在懸崖邊的最後一張照片。
  • 探險家伯頓的驚世傳奇
    誠然,與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和世界上第一位環球航行的麥哲倫相比,伯頓在探險家的名冊上並不算是如雷貫耳,但如果我們在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稍做駐足就會發現,即使在人才輩出的十九世紀,理察·弗朗西斯·伯頓這個名字也如同一顆璀璨的明星,閃爍在歷史的天空中。
  • 世界NO.2的瀑布為何被稱作魔鬼之煙?
    不過第二天我們還是搬到了硬體要差得多的笑龍飯店,因為來自四川的老闆說:我們的早飯有饅頭、花卷、稀飯、餃子以及各種鹹菜,這種誘惑對於已經在非洲晃蕩了兩個多月的人來說,實在太致命了。雖然這頓早餐要價高達3萬5誇查一人。
  • 地理學堂:非洲大陸兩個剛果,哪一個才是盧卡庫他們的「故鄉」?
    最新一期的國家隊排名,歐洲紅魔比利時國家隊高居世界第一位。這支國家隊歷史上80年代是歐洲勁旅,但因為隊內的兩個民族弗拉芒人(主要居住在北部,說荷蘭語)和瓦隆人(說法語)的矛盾,始終與冠軍無緣。
  • 【綜藝】花樣青春非洲篇預告
    雙門洞四兄弟花樣青春非洲篇預告翻譯:「你對非洲一點也不了解」觀看花樣青春非洲篇前,先了解一下這些
  • 南非的「先民紀念館」紀念的不是非洲原住民,而是歐洲一民族?
    許多人對於非洲的印象都是黑黝黝皮膚的人民、貧窮落後,以及有許多動物奔跑生活著的荒原和熾熱的沙漠。非洲的全名為阿非利加州,接下來跟隨筆者來看看對於非洲你所不知道的另一面。(一) 慘澹的歷史,黑暗的殖民南非有一「先民紀念館」,然而這個紀念館卻不是紀念非洲原住民科伊桑人,而是紀念來自歐洲荷蘭的殖民者布爾人的。甚至,「南非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都是從歐洲人的到來時算起的。」原住民的家園淪喪,連帶歷史也被殘忍地抹去。荷蘭人對原住民稱呼都是霍屯督人(意為「笨嘴笨舌者」)這類帶有侮辱性的名字。
  • 加拿大新星喬納森·戴維成為歐洲豪門的又一目標
    加拿大新星喬納森·戴維成為歐洲豪門的又一目標 ​這位20歲的根特明星僅在27場國內比賽中就以18個進球率領球隊在比利時聯賽贏得了頭把交椅,同時在13場歐羅巴聯賽中打入5球。
  • 葡萄牙探險家的第一個腳印
    葡萄牙探險家的第一個腳印 文·圖/葉永烈 歐洲給我的印象是,青銅雕像比比皆是。雖說南非也有青銅雕像,卻遠沒有歐洲那麼多。
  • 恩古吉的非洲困境:在後殖民的世界中尋找本土與全球化的平衡
    恩古吉瓦提安哥,如今是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比較文學系和英語系的傑出教授中文世界以「詹姆士·恩古吉」為名出版的《孩子,你別哭》、《一粒麥種》兩個恩古吉136年前,1884年11月15日,14個歐洲國家在柏林舉行會議,歷時104天,討論籤訂了殖民非洲的遊戲規則
  • 非洲一隻黑猩猩,是怎麼把愛滋病傳給非洲黑人,再傳到全世界的
    自第一例人類患者被發現以來,越來越多的愛滋病患者陸陸續續地在世界各大洲的國度上被發現,膚色不同,民族不一,這些患者之間唯一的共通性就是一旦被發現感染愛滋病,就正式地進入了生命的倒計時。
  • 地理大發現對近代自然科學的影響
    但是,地理大發現和文藝復興運動打破了這個局面,下面我從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隨著指南針傳入歐洲以及馬可波羅寫的遊記,使西方人對東方充滿了好奇,西方各國的航海探險開始。1486年,哥倫布企圖向西航行,到達印度,他找到了西班牙國王,而當時西班牙忙於同阿拉伯人的戰爭,並沒有支持他的計劃;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經過非洲最後到達好望角,發現了非洲;1492年義大利人哥倫比亞發現「新大陸」美洲;1497年葡萄牙國王派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最後麥哲倫完成航球旅行。準備一次航海等各種活動,這是需要大量的航海人才的。
  • 旅行即強權 殖民時代的發現者寇松
    年輕時的寇松評選最偉大的外來統治者這個話題
  • 非洲電影:重塑非洲文化形象
    儘管如此,非洲的電影活動在獨立前一直為歐洲的宗主國所控制,直至20世紀60年代非洲大陸掀起民族獨立浪潮,其本土電影正式發端。弔詭的是,由於文化霸權的存在,告別了殖民統治之後,有關非洲的電影形塑仍為好萊塢統治,並在長期的文化灌輸下成為全球觀眾想像非洲的主要資源。於是,真實的非洲往往被屏蔽。因此,從事非洲電影研究,既是從批評意義上為非洲正名,也是從跨文化視角重新理解當今非洲的文化藝術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