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專訪 |「華宇信息」米坤:新一代法律科技,助力法治中國新基建

2020-12-24 鳳凰網

為助力園區企業品牌宣傳、促進企業之間潛在合作,中關村東升科技園特推出以"聚焦成長+賦能品牌"為主題的原創欄目《企業家專訪》。旨在深入了解企業成長曆程、角色定位、企業文化,並深入挖掘企業所需資源支持,提升企業長期良性發展競爭力。

本期人物

米坤

北京華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高度信息化的社會進程,驅使著在線生活的新常態化轉變。用數據說話、數據決策、數據管理、數據創新實現基於數據的科學決策的新型發展態勢,以及移動互聯、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趨勢,都加速了民眾對於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需求,同時,也推動了法治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向智能化、專業化發展。

位於中關村東升科技園的北京華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華宇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以下簡稱"華宇"),作為行業領軍的智慧信息服務專家,以"智慧+行業"為理念,"法律科技+法律服務"為導向,通過"場景連接"與"法律科技賦能創新"相互驅動,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整合優秀產品、解決方案及服務,構建覆蓋法院、檢察院、司法行政、政法委、紀檢監察、公安等法律機關,以及至律師、公司法務等商業法律服務領域和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的法律服務生態。對此,本期《企業家專訪》特別邀請了北京華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米坤,分享行業+專業,傳統+科技的雙向領跑之路。

法律科技生態 創造新基建環境

我國經濟和社會的飛速發展推動著各行業的全面創新和極速前進,隨著智能化、數位化、萬物互聯的時代發展趨勢,智慧金融、智慧農業、智慧能源等線上化、智能化的新興商業模式不斷湧現並逐步成為主流。法律領域也不例外,隨著行業現狀的調整以及法治社會的發展進程,我國法律相關部門和機構逐步部署以信息化的方式加速落地司法改革,用司法改革革新既有國家司法體系和審判能力的模式。為響應國家審判能力和審判體系現代化、司法改革信息化,華宇率先提出了法律科技的概念。通過數位化法律體系的建設,使法律服務智能便捷、業務管理精準高效、工作開展協調有序、響應處置及時迅速,全面提升法治惠民成效。

2009年9月9日,北京華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秉承"持續創新,成就客戶"的使命,專注於電子政務領域的軟體與信息服務。目前,華宇通過法律科技、智慧政務、信息技術應用創新三大業務的打造,以新一代的法律科技推動新時代的法律服務,打通法律應用場景。現擁有200餘項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軟體產品和百餘項司法行業解決方案。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領域,為數百個法律應用場景提供法律AI能力。目前,華宇服務網絡遍布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業務範圍涵蓋法院、檢察院、司法行政、政法委、紀檢監察、公安、各級黨委和政府部門;服務內容覆蓋信息系統的全生命周期,提供信息化頂層設計與規劃諮詢、應用軟體開發、系統集成、運維服務和運營服務等全方位專業服務。

米坤表示,法律科技服務的基礎設施作為新基建的組成部分還是稍顯不足,條塊化、零碎化的模式難以形成涵蓋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相關的完整體系。華宇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融入公共法律服務,全面推動數字法治時代新基建。通過全面的技術沉澱和信息基礎建設,凝聚法律科技動能、連結服務場景、培育行業+專業的人才梯隊、積極打造法律科技新生態。同時,為推動法律科技平臺生態建設,華宇於每年度九月推出法律科技大會,旨在為法律科技賽道搭建平臺,催生法律原生能力、連結法律科技企業、法律機關部門、以及法律高校、科研院所等法律垂直領域的生態建設。

法律AI 賦能新基建

法律行業的政策及業務驅動性,使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更趨向於業務層面。然而,技術能力與法律知識同時具備的複合型人才的稀缺,加劇了華宇信息的人才培養難度。米坤表示,"精尖、跨界的複合型人才相對較少,懂技術的人才也有,懂法律的人才也很多,但是很難融合,這些技能只能夠靠企業去自主培養。"通過一系列新的人才機制以及培養計劃,華宇已經沉澱出一批高精尖專業人士,為打造核心競爭力、不斷推動引領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和保證。

通過三個核心競爭優勢的打造以及自身產業規劃和戰略布局,已經實現了全國省會城市、部分發達地級城市的業務覆蓋。以銷售網絡、服務網絡、業務網絡的全方位觸點,打造綜合性、生態化、智能化的生態服務鏈。米坤表示,"一是產品覆蓋面廣。以法院業務為例,華宇已有100餘項相關產品,覆蓋了法院的全方面業務;二是產品深耕精研。不僅能夠全覆蓋應用場景,而且持續的迭代更新產品性能,以核心的審判辦案系統為例,目前已為成功實現裡程碑式的集AI的第三代智慧生態系統;三是創新。以技術和業務的不斷融合作為創新的核心主線,華宇利用區塊鏈技術助力人民法院構建司法安全可信環境。截至2020年6月,人民法院司法鏈已建立32個節點,包含30家法院及2家外部單位。"

雲間助力抗疫,2G到2C場景連接

為推進新一代法律服務,以法律科技助力新時代法律服務建設,華宇特推出雲間網際網路視頻一體化法律服務平臺,通過雲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AR等前沿技術,解決特定場景下的各類法律服務問題。全面滿足法院、檢察院、司法行政、政法委、公安、政府等多類法律場景需求,包括法律諮詢、調解、公證、鑑定、仲裁、庭審、信訪等業務。米坤表示,在雲間應用期間,不斷湧現的問題和需求,又會形成新的生產動力和創新模式,結合2G到2B再到2C的場景連接,能夠大幅加速法律服務的生態建設。

疫情期間,雲間助力線上調解,減少人員聚集流動,實現足不出戶處理糾紛等問題。截至到2020年7月,僅僅在法院方面,華宇雲間支持全國法院累計開庭次數超過29W+,開庭時長超過29W+小時。開通服務的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及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517家法院13837間法庭(數據截至7月31日)。雲間充分發揮了信息化建設的技術優勢,有效避免人員聚集可能引發的安全和健康隱患,確保庭審工作和疫情防控兩不誤。

米坤表示:"在法律科技戰略引導之下,華宇將持續引領、創新技術,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服務和體驗,創造客戶價值,用新一代的法律科技,助力法治中國新基建發展。"

《企業家專訪》

陪您身無觸感、心有觸動地

品讀園區企業奮鬥歷程

剖析企業家個性魅力與真知灼見

指導單位

北京東升博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主辦單位

中關村東升科技園

中關村東升國際科學園

承辦單位

北京東升博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執行單位

北京東晟合創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

北京東升科技企業加速器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

北京東升博展雲計算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眾智融匯投資顧問有限公司

北京博源鼎誠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北京東升博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博眾泰科分公司

北京東升銳智信息諮詢服務有限公司

總監製丨代慶

監製丨何進、施軍波、王麗娜

撰稿丨王一涵

編輯丨黃娜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企業家專訪|第15期·「RWS中國公司」王華偉:全球專利戰略布局...
    為助力園區企業品牌宣傳、促進企業之間潛在合作,中關村東升科技園特推出以「聚焦成長+賦能品牌」為主題的原創欄目《企業家專訪》。  王華偉  RWS(如文思)中國公司  CEO  數位化、線上化、智能化的新基建浪潮下,新場景、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不斷加速推動著全球化全場景智慧生態的建設。
  • 普渡科技榮登36氪「中國新基建之王TOP50企業」榜單
    7月21日,36氪公布了「新基建之王人工智慧領域TOP50企業」名單,深入梳理了華為、阿里巴巴、騰訊、大疆等50家實力雄厚的優秀企業。其中,普渡科技憑藉著強勁的資本價值力、研發與創新力、產業影響力榮登此榜單。
  • 新基建,澎湃中國經濟新動能
    新基建,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其涵蓋但不限於5G、雲計算、數據中心等眾多「新概念」,正「一業帶百業」,助力產業升級、帶動創業就業,為中國經濟增添澎湃新動能。
  • 新基建 新標杆 博觀智能榮登雷鋒網「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
    近日,雷鋒網「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揭曉,博觀智能作為全景AI「1+2」落地戰略踐行者,憑藉在多領域、多層次的AI落地標杆應用榮登榜單,並在智慧城市新基建領域榮獲 「最佳城市計算解決方案」。2020年是「新基建」政策元年,也是人工智慧產業化升級的關鍵一年。雷鋒網作為國內人工智慧領域頭部媒體,以期通過此次評選嘉獎2020年在新基建政策引導下致力於產業智能化升級的領航企業。此次評選吸引了15大行業的1000餘家企業報名,經過四個月深入調研和訪談,雷鋒網最終篩選出89家新基建領航企業及其新基建標杆項目。
  • 新基建元年,聯想大寫的「轉型智慧」
    如果給 2020 年的科技關鍵詞做個盤點,「新基建」一詞必然入榜。自 2020 年 4 月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了「新基建」的範圍之後,新基建成為各大企業轉型布局的主要方向。在企業紛紛轉型的同時,聯想也在輸出著賦能千行百業的轉型智慧,覆蓋了「新基建」核心技術,並且在政府、教育、金融、製造、能源等各個細分行業與夥伴攜手,推進落地。
  • 代表委員聚焦新基建 頂層規劃配套政策呼之欲出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 代表委員聚焦新基建頂層規劃配套政策呼之欲出⊙記者 於祥明 ○編輯 林堅新基建發展的重點領域: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 「遲來」的《三體》、網盤的「無限戰爭」、新基建遭遇老齡化
    23 年的網易發了內部令,希望大家不要用「哥姐」或者「總」這樣的稱呼,改為花名制。本次融資由快手領投,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金浦科技基金、高瓴創投及中金資本旗下中電中金基金跟投,勢能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當疫後「新基建
  • ...國家科技部原副部長吳忠澤:新基建 新科技 引領中國數據中心...
    在主論壇上午場,國家科技部原副部長吳忠澤先生發表了題為《新基建 新科技 引領中國數據中心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精彩演講。在數字經濟強勢崛起的這個時代大背景下,作為國家重大部署的新基建正在加速推進,成為新的投資和發展方向。新基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被寄予厚望。當前,中央和地方政府相關政策密集出臺,市場已經掀起了一股新基建的熱潮。「新基建」的實質是數字基建,它更能體現數字經濟特徵。正由於「新基建」發跡於科技端,所以建設「新基建」需要高強度的科技研發創新能力。
  • 百度聯合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智能經濟白皮書 BATH領銜科技新基建
    、區塊鏈、混合現實(MR)、量子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為支撐,通過智能技術產業化和傳統產業智能化,推動生產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智能化變革的經濟形態。 中國科技公司AI助力疫情防控生態圖譜 而在社會治理方面,智能經濟則為社會治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例如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智能經濟更是發揮了極為重要的抗疫作用。
  • 海南安邁雲網絡入圍36氪「新基建創業榜」最具成長性創業公司
    無論是中央推動經濟復甦發展的 頂層設計,還是政府未來重大投資項目的布局計劃,新基建關鍵詞已經頻繁出現,並已成為 當下應對疫情、推動科技創新最強勁的動力,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新基建以信息技術和數位技術為骨幹,將助推生產方式智能化和產業組織平臺化。
  • 「遲來」的《三體》、網盤的「無限戰爭」、新基建遭遇老齡化|極客...
    至少在中國網際網路行業,剩者不一定為王,遊戲要繼續,總有新玩家入場。這一次無線遊戲輪到了個人網盤賽道。最近,「阿里雲網盤」內測成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非會員用戶 1 TB 存儲空間、最重要的是非會員不僅能在線瀏覽視頻文件,而且下載速度能飈到 11MB/秒。雖然阿里並沒有對產品透露任何官方信息,但是人們明白,阿里雲網盤每個特性,對標的都是目前國內網盤業務的霸主,百度網盤。
  • 90年代美國新基建讓美國崛起,今天,中國新基建將帶領中華強盛
    面對2020年的全球變局,中國再次殺出基建狂魔的大招,這一回是全球的新基建概念,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七大領域。可以看出,科技是這一輪國家基建的重頭戲。
  • 海南安邁雲網絡入圍 36 氪第二期「新基建創業榜」最具成長性創業...
    無論是中央推動經濟復甦發展的頂層設計,還是政府未來重大投資項目的布局計劃,新基建關鍵詞已經頻繁出現,並已成為當下應對疫情、推動科技創新最強勁的動力,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新基建以信息技術和數位技術為骨幹,將助推生產方式智能化和產業組織平臺化。
  • 禾賽科技榮登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 斬獲最佳雷射雷達獎
    自「新基建」概念提出以來,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諸多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日漸加快。在此大背景下,雷鋒網緊抓AI市場化急速前進節點,重磅啟動「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並於近日發布榜單。其中,禾賽科技從諸多參選企業及產品中脫穎而出,榮獲智能駕駛新基建·最佳雷達獎。
  • 新基建,是什麼?
    但隨著社會生產生活模式的不斷進化升級,原有基礎設施開始難以滿足社會高效運作的需求,新一代基礎設施建設的呼聲越來越高。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時提出「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新基建首次出現在中央層面的會議中。
  • 擁抱風口,布局未來——科技獨角獸「新基建」行業觀察
    央廣網北京6月1日消息 2020年,信息加速的快車道已打開,以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為核心的「新基建」時代即將駛來。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 ...一文看懂新基建七大關鍵領域有哪些發展機會|新基建深度研究報告
    文檔來源:未來智庫一、新基建新內涵2018 年 12 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提法由此產生。此後,2019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要求「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 工博會上訪臺企:「尋機」新基建 發力數位化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餘曉暉表示,預計2020年至2025年大陸新基建投資規模將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發展空間巨大。他建議臺資企業積極參與新基建,搶抓配套產業發展機會,利用新型基礎設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這與臺達集團持續拓展大陸市場的思路不謀而合。
  • 新基建對網絡安全提出新要求 專家:築牢防護網絡「安全底座」
    今年以來,我國強調以科技產業為突破口,加快推動5G網絡、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日前開幕的第八屆網際網路安全大會上,如何築牢新基建時代的網絡安全防線,成為與會專家熱議的話題。業內人士認為,網絡安全行業需要考慮建立新的網絡安全體系框架。2020年,伴隨一系列新基建政策的落地,各行各業都加快了數位化轉型的步伐。
  • 東營市「十校百企」科技成果直通車活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
    12月15日,東營市「十校百企」科技成果直通車活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成果專場推介會在我市成功舉辦。此次活動是我市「十校百企」科技成果直通車活動的第二個專場推介會,由東營市科技局、東營經濟技術開區、中國石油大學科技園管委會辦公室共同主辦,旨在結合我市特別是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實際,圍繞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兩新」產業開展科技成果推介洽談,進一步推動產學研精準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