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美國FOX電視臺的著名女主播Jessica Starr在家上吊自殺,拋下丈夫和一雙兒女,結束了自己原本絢爛的生命。
雖然警方未公布她的自殺原因,但網友根據Jessica Starr近日發布在社交媒體上的信息,推測可能是因為她在今年10月做了新型雷射近視糾正手術,留下後遺症,導致其事業和生活被徹底摧毀,失去了生存的意願。
兩個月前,Jessica Starr決定嘗試美國FDA於2016年通過的新型雷射近視糾正手術——SMILE,這種手術與傳統的Lasik原理一樣,但手術造成的創口更小,相對更加安全。
剛做完手術不久,Jessica Starr就在臉書上發布了一張照片,是她帶著術後眼鏡的自拍,還附帶著一句話:「手術很成功,雖然現在看東西還有點模糊,但是我能看見!」
大家一度以為她很快就能恢復,誰知道,一個月後(11月13日),Jessica開始上班的第一天,她又發了一條視頻,然而這一次傳達的信息並不是想像中那麼理想。
她表示自己已經開始工作了,不過眼睛還在恢復中,希望大家為她鼓鼓勁兒,眼睛早日恢復正常。
第二天,Jessica再次更新臉書:雖然她很想重回屏幕前,然而她的眼睛非常難受,讓她無法工作,而眼睛也需要更多的時間恢復正常,希望網友們繼續為她鼓勁,她也會及時更新自己的最新狀況。
可惜事實卻非常殘酷,距離她最後一條臉書信息已經一個月了,網友們等來的不是她最新的康復狀態,而是令人惋惜的自殺新聞。有人懷疑她是無法忍受SMILE手術產生的後遺症——乾眼症帶來的疼痛感,以及後遺症之一的畏光。
這兩天,朋友圈不少人在轉發這則新聞,搜狐、新浪等一些網絡媒體也進行了轉載。
事實的真相到底如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看完這個新聞後小編心情很複雜
首先,此條新聞中所說的因近視手術失敗引發後遺症導致女主播自殺只是網友推測,並且,女主播自殺跟近視手術失敗引發後遺症是否有必然關係有待商榷。
第二,是因何原因引起的後遺症還有待調查。
第三,這條消息的最早來源是一個名為北美報告的網頁,並非權威媒體。
網絡援引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雷射近視治療中心主任鍾敬祥教授:「我不知道報導所說的十多年前的手術是哪一種。最早國內做的是PRK手術(準分子雷射角膜切削術),是在角膜表面切缺,而現在做的是LASIK手術(準分子雷射原位角膜磨鑲術),是在角膜層間切缺。」目前採用的LASIK手術安全性、穩定性非常不錯,併發症概率極低,但要嚴格篩選病人。
事實上,作為一名在醫療圈摸爬滾打這麼久的,我必須負責任地指出:任何手術,包括任何藥品,任何矯正方式,都有一定的適應症、禁忌症,以及併發症、後遺症。就好比開車也有出車禍的概率,坐飛機也可能掉下來(據統計這個概率小於中500萬的概率),你能因為這樣就不坐車不坐飛機了嗎?顯然不會。
從新媒體的角度,這則新聞引起大家恐慌的點在於它利用了網際網路上的情緒,大家對於生命失去的恐懼,本身美女主播也是受眾關注的熱點,美女主播自殺這種新聞自然博得了不少人的眼球。
那麼,拋開娛樂的元素,我們抽絲剝繭,來客觀中立地分析下,到底近視雷射手術的安全性如何。
近視雷射手術,就是通過雷射改變角膜前表面的彎曲度,來達到矯正目的,相當於在角膜上製作一副眼鏡。這個手術在1985年就開始在全球開展,發展了30多年,幫全球3000多萬患者擺脫了對眼鏡的依賴。
在近視雷射手術中會用到2種雷射:一種是準分子雷射消融組織,切削非常精準,無接觸,患者舒適度高;另外一種是飛秒雷射分離組織,新的全飛秒手術方式可以在角膜中間分離出兩層的層面,構成一個透鏡,把透鏡取出來,就達到了矯正的目的。
現在,雷射手術已經進入了全雷射模式,也就是「無刀手術」,刀的比例越來越低。按照兩種雷射的搭配,分為「飛秒+準分子手術」、「單純準分子手術」、「單純飛秒手術」3類,陳世豪教授通過一張圖和大家比較了這3種方式的不同。
北京協和醫院李瑩教授表示:從1993年3月到現在,我們國家開展近視雷射手術已經達24年,從全國最初開展手術的幾家到現在的上千家,通過蓬勃發展,從規模上側面印證了手術的安全性。
從安全性上來說,有數據證實,每年有200萬人接受近視雷射手術。國外的平均手術年齡是27歲,我國是24歲。我們北京協和醫院20多年來做了20多萬人的手術,到現在來說沒有一位患者影響生活質量。
但是,既然是手術,就有風險,所以一定要做好術前檢查,排除可能有問題的病人,術後對於併發症的控制也要非常嚴格。這些需要通過醫生培訓、患者教育、手術期用藥等各個方面共同保障。目前,我們近視雷射手術患者的滿意度達到97%以上。
作為國內最早開展LASIK手術的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也透露,該院自1994年開展準分子雷射手術治療近視,至今累計手術人數約8萬例,手術併發症極少,只有極少數的病例出現近視度數的欠矯或過矯。該中心專家認為,評價一個治療方法的療效和安全性,應在世界範圍內進行多中心臨床評價,做出科學的論斷。
現有的雷射角膜手術可分為3大類:準分子雷射手術、飛秒雷射聯合準分子雷射手術、全飛秒雷射手術。
全飛秒微創SMILE手術是一種更為先進的技術,是只採用飛秒雷射的特殊方式,該方式完全不同於LASIK技術,不用製作角膜瓣,術后角膜生物力學更加穩定、乾眼更少等優點,SMILE術後臨床結果的長期效果是:這種手術方式獲得支持並被廣泛應用的重要科學依據。所以,全飛秒微創SMILE手術是目前屈光手術發展的大方向和趨勢。也成了很多人的選擇,包括眼科醫生自己:
案例一:愛爾眼科綿陽醫院王曉莉院長為兒子譚笑,在愛爾眼科綿陽醫院選擇了smile全飛秒雷射近視手術,讓兒子成功擺脫了眼鏡。
案例二:青島眼科醫院黃鈺森教授,也進行了全飛秒SMILE手術。
任何事都有兩面,SMILE手術也不例外。
其實跟其他的雷射手術相比,全飛秒雷射SMILE手術更安全,有自己的優勢:
1.它能大幅降低手術風險。
2.具有較高的精確度,不受角膜曲率影響,矯正範圍更廣泛。
3.術後視覺質量更完美。精確定位到所需的切割深度,並且預測性極高。
4.獨特的角膜手術系統,能夠調整各種切削參數,預測性極高,角膜厚度誤差大大縮小。因此治療變得更安全。接觸鏡面設計獨特,不同規格大小適合不同眼睛,還能避免在負壓吸引過程中眼壓升高帶來的不適,術中配合更好。手術的全過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微創化,保證了手術後「無切口」狀態。
但任何的手術都不是100%的安全,都存在一定風險,並且可能會出現併發症、後遺症。SMILE的主要併發症是:
其中,最主要和最常見的是乾眼、炫光和畏光。
乾眼?
會的。首先,術前檢查後有嚴重乾眼症者是不能做近視眼手術的,這類患者做了手術後勢必會造成乾眼病情進一步發展。術後遵醫囑補充人工淚液大部分人都會好轉。
炫光?
無論是否進行過近視眼手術,夜間眼睛隨著光線的變化,瞳孔放大,因此夜間視力會比白天差,這是正常的。對於接受近視眼手術的患者來說,瞳孔越大,術後出現眩光的可能性就越大。眩光和夜視質量下降是術後早期最主要主訴,會隨時間減輕,個別視力恢復慢一些。
畏光?
畏光的出現是因為近視眼手術后角膜未完全恢復造成的,根據每位患者的眼部敏感程度不同,患者自覺畏光感覺不同,一定程度的畏光屬於正常現象,一般一周後消失。術後一個月白天出門如果紫外線較強,建議佩戴偏光鏡或專門的術後防護鏡保護眼睛。
最後,必須強調,近視雷射手術有自己的適應症範圍,對此,溫州醫科大學陳世豪教授給出的建議是:
還是那句話,首先,我們要不傳謠,不信謠。其次,要科學看待近視雷射手術,既然是手術,就有風險,所以一定要做好術前檢查,排除可能有問題的病人,術後對於併發症的控制也要非常嚴格。
資料來源 | 北美報告、《關於近視雷射手術、乾眼症、OK鏡,國際眼視光名醫大講壇的精彩觀點搶鮮看》、《李瑩教授親授」秘籍」——SMILE併發症及其處理》、《SMILE角膜屈光手術專家共識的臨床解讀》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