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當益壯的105口徑火炮:各國軍工設計師連連垂青,魅力不減當年

2021-01-18 君清觀察視頻

目前各國主戰坦克普遍裝備的都是120毫米口徑的滑膛炮,這個發展是必然趨勢,因為火力與防護總是相輔相成共同進步。

可是被120「擠掉」工作的105炮卻並沒有退出舞臺,而是繼續發揮光熱。那麼105毫米口徑火炮究竟有什麼魅力,讓各國軍工設計師連連垂青呢?

一、曾經的王者

20世紀50、60年代,105毫米口徑火炮曾是西方主戰坦克火炮的主流選擇。其代表作有英國研發的L7/M68 56倍徑線膛炮,和法國研製的CN105 56倍徑線膛炮。

兩者都是有效射程達到兩公裡級別的高初速火炮,發射APFSDS翼穩脫殼穿甲彈時,炮口初速達到了每秒1300米以上,能夠穿透150毫米左右的主戰坦克裝甲。

70年代後,各國都選擇裝備複合裝甲,105炮自然被穿透能力更強的120毫米口徑滑膛炮所代替。到了90年代,105炮已逐漸淪為二線坦克的裝備,風光不再。

不過相比於120炮,105炮還是有自身的優勢。 初期的120炮重點使用穿甲彈和高爆彈,通過高初速穿透敵方裝甲防禦。

其中穿甲彈彈尖內無炸藥,高爆彈以爆炸後形成的集中噴焰為主。兩者均對軟性目標的殺傷效果有限,對半硬性掩體建築物的摧毀能力更差。這個問題直到2000年後持續出現幾款高爆彈的變種型號才得以解決。

105炮的優勢在於,由於所使用的炮彈旋轉穩定、沒有結構限制、裝藥空間寬裕等優點,可以裝備高爆彈、榴彈、磷類燃燒彈、煙霧彈等各式彈種,種類齊全。而且由於105炮炮彈的體積相對較小,攜彈量更多,運用便利、後勤補給壓力小。

120炮的威力雖然很大,但後坐力和後座距離也相對較大,因此炮塔座圈是105炮的兩倍。這個長度對火炮的俯仰角產生了嚴重的限制,而且炮塔結構的強度要求也相對較嚴,這決定了輕型坦克幾乎無法裝備120炮。這也是現代輕型坦克種類越來越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105炮則可以對輕、中、重型坦克通吃,甚至裝備在輪式裝甲車上也能夠發揮本來的威力。由此可以看出,105炮遲遲沒有退出歷史舞臺是有原因的。

二、各國的設計

對於105炮來說,比較有發言權的還是歐美系國家。比如法國AMX系列使用的F2半自動105線膛炮。

這款火炮為48倍徑,配有雙板衝擊式炮口制退器和鋁合金隔熱套筒。日常配備4種彈藥,射擊初速達到每秒鐘1400米,能夠穿透兩公裡外的裝甲。

歐陸另一個大國德國反而沒有大面積裝備本國生產的火炮,而是採用南非LIW公司生產的GT7 105線膛炮。

GT7安裝了1組設計巧妙的集中式液氣壓制退器,結構緊湊,機能強大。系統核心由1臺液壓復進機與1具氣囊式液壓緩衝機構成,平時復進機維持恆壓,令炮身(在任何俯仰角)固定於炮架前端。

射擊時炮身後退,擠壓緩衝器,該緩衝器有1具兩端直徑逐漸收縮的活塞套筒,會擠壓液壓進入復進機,使氣囊增壓。炮的後座距離越長,復進機增加的緩衝力量就越大,最後將炮身推回原位,本身恢復恆壓狀態。

義大利在火炮設計方面也是頗有建樹,奧託·梅萊拉公司生產的艦炮被很多國家的海軍採用。這家公司生產的車載105火炮性能也十分突出。

義大利製造的「人馬座」8×8輪式裝甲車,全部裝備奧託·梅萊拉公司生產的105車載火炮。意式火炮配有垂直滑楔式炮閂,半自動開鎖和拋殼結構,炮口另設有柵式炮口制退器,能夠抵消掉23%的後座能量。全炮重2100公斤,能夠在1500米的距離穿透250毫米厚的勻質裝甲。

美國構建的「未來戰鬥系統」中,在「史崔克」和「斯特賴克」輕型裝甲車基礎型上衍生出來了加強地面部隊火力強度的火炮支援車。美國同樣沒有採用本國生產的火炮,而是購買了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生產的51倍徑105毫米口徑的滑膛炮。

萊茵金屬專門設計了兩組,型號為105RH20和105RH30,分別裝備於輪式裝甲車和履帶裝甲車上。前者的炮膛容量8.71,配備有柵式炮口制退器;後者的炮膛容量達到了9.61,威力與前者相比較大,因此只能裝備在履帶車上。

各國都為105炮進行了「現代化」開發,可以發射炮射飛彈。其中以色列和法國的設計最為突出,飛彈不僅可以攻擊地面的裝甲目標和低空飛行目標,而且還能充當迫擊炮使用,在射擊準線完全看不到目標的情況下,具備7公裡的射程。不過射擊制導方式使用毫米波還是感測器還是個秘密。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各國火炮裝備介紹德軍二戰時期系列火炮最為強勁且實用
    說到了二戰時期各國裝備火炮裝備,首先要必須介紹兩個國家火炮,那就是瑞典和捷克這兩個國家是火炮裝備雖然在二戰中性能不是最突出的但卻是裝備在各國裝備中火炮中最廣泛和實用的,瑞典的福博斯火炮,曾經在二戰中一共裝備了超過50個國家,其中包括福克斯75毫米步兵炮35倍徑和40毫米的福克斯通用高射炮
  • 火力才是王道:從M7到M41,二戰美軍中小口逕自行火炮進化之路
    於是在這種思想下美國基於已有的坦克平臺研製出了各式各樣的自行火炮,其種類之繁多堪稱二戰一絕,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二戰美軍中小口逕自行火炮的進化史。 ▲基於M1戰鬥裝甲車設計的T3型75毫米自行火炮,該車整體的作戰效率極低,只配備有1名裝填手,在極其狹小的車體空間內完全不夠用,這就導致了其射速遠遠不如同口徑的牽引式火炮,此外在
  • 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長盛不衰的老兵,志願軍手中的利器
    因此,各國普遍重視炮兵建設,尤其是大口徑的重型火炮,然而機動性強、攻堅效果相對較差的中口徑野戰火炮卻不太受重視。以至於,一戰結束後,各國的師屬野戰炮,仍停留在75毫米口徑這個級別上。美國也未能例外。一戰的時候,美軍師屬火炮,是大名鼎鼎的法制M1897式75毫米野戰炮。隨著時間推移,該炮越發難以勝任未來高強度戰爭的需求。
  • 105毫米榴彈炮發展的過往和春天
    扁擔偏要扁擔綁在板凳上……作為目前各國壓制火炮中堅的155毫米榴彈炮,一直沒有忘記「下放」統一身管壓制火炮口徑的終極目標。而被155毫米榴彈炮光芒遮蔽的105毫米榴彈炮卻並沒有放棄努力,阻止被155毫米榴彈炮兼併的命運。
  • 東北軍的三大王牌火炮:口徑100毫米以上,連日軍都垂涎三尺
    當時東北軍的裝備在各大軍閥部隊中內數一數二,尤其手裡的火炮,絕對是不可多得的硬貨,連中央軍都垂涎三尺。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下東北軍的三大王牌火炮。150毫米重迫擊炮。作為東北軍的王牌武器,150毫米迫擊炮在當時絕對屬於重火力,比75毫米山炮火力都猛,屬於比較強大的戰場火力支援武器。東北軍每個國防旅都有一個重迫擊炮連,裝備6門150毫米迫擊炮。
  • 德軍的重錘;詳解二戰德軍大口徑火炮陣地
    導語:本文提到的火炮陣地是指德軍步兵師的師屬炮兵陣地和集團軍屬的炮兵陣地。德軍步兵師師屬炮兵陣地德軍步兵師裝備的榴彈炮有兩種一種是105mm口徑的Le.FH18,一種是150mm口徑的sFH18。火炮陣地的正後面是一個斜坡通道,供火炮進出使用的,通道的寬度根據火炮的尺寸來定。炮組成員的遮蔽部,通常都在火炮發射陣地後面的內壁處,從內牆處向下挖掘出來一個階梯式通道,通道底部是一個矩形的防空洞,這個防空洞的大小示人員多少來定,一般每個遮蔽部有6人。
  • 火力才是王道:從M12到T92,二戰美軍大口逕自行火炮進化之路
    ,他們更加傾向於同口徑的牽引式火炮,這樣就能省更多的錢。毫米重型榴彈炮,只不過對於M12單薄的底盤來說,240毫米榴彈炮實在是太重了,設計師只能將M12自行火炮和M30彈藥運載車連接起來,一起來承受240毫米榴彈炮巨大的重量和後坐力(如下圖),後來該方案因為不切實際而被放棄
  • 二戰美軍火炮支柱,M101式105毫米榴彈炮,沒想到還有德國血統
    二戰美軍運用較多的支援型榴彈炮就是M2式105毫米榴彈炮,戰後更名為M101式。這款火炮的服役時間跨度相當大,它的研製可以追述到一戰時期,至今仍在部分國家或地區服役,是不折不扣的老爺級裝備。
  • 世界上口徑最大的火炮,德國卡爾重型臼炮
    要說世界上最大的火炮肯定是德國的古斯塔夫巨炮,這個炮有多大呢?大到它只能通過鐵路運輸。當然古斯塔夫巨炮,是指它的體積,要說世界上口徑最大的火炮,那就得說一說德國的另一門巨炮,卡爾臼炮。卡爾臼炮的口徑有多大呢?
  • 口徑即是正義!火炮口徑排名:古斯塔夫列車炮第三,毛子沒進前十…
    久而久之,大家對迫擊炮的潛意識印象也就基本形成了,但實際上迫擊炮的口徑遠非兩位數而已,其體格也有超級之大的。不過,說起口徑最大的迫擊炮,其實還真不是240毫米口徑的,而是別有他炮。,因此西方各國之後也就沒有在超級迫擊炮上下過功夫。
  • 二戰105leFH18B2自行火炮,它為什麼造型如此獨特?
    105leFH18B2自行火炮是二戰德軍裝備的武器,是以法蘭西戰役期間繳獲自法軍的夏爾B1重型坦克改裝而來,雖說二戰時德軍使用了很多改裝武器,不過這一款的造型算是最獨特的,跟德軍一向堅持的帥氣幾乎不沾邊。
  • 新中國生產的第一種大口徑火炮——54式122毫米榴彈炮
    這款54式122毫米榴彈炮真正被世人所認知還是在一九七九年的對越自衛還擊戰中,當時中國人民解放據威力最大的壓制火炮還是軍屬和預備炮兵的66式152加榴炮,而在師屬火炮中,以及支援步兵,壓制越軍表面陣地和摧毀越軍工事的大口徑火炮,還是這款54式122毫米榴彈炮。
  • 二戰日軍10釐米野炮,真實口徑105毫米,日軍最好的野戰炮系列
    38式105毫米野戰炮10釐米野戰炮的發展經歷雖然日軍稱其為10釐米野戰炮,但是火炮的真實口徑是105毫米,或許日軍也不在乎那克虜伯原版105毫米野戰炮這種火炮被日軍為三八式10釐米野戰炮,火炮全重2594千克,運輸重量3214千克,高低射界-2°~15°,方向射界6°,炮口初速度540米每秒,最大射程10
  • 我軍裝備的第一種大口徑火炮:54式122榴彈炮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孫曉文在接受採訪時介紹,我軍裝備的第一種大口徑火炮是新中國軍工部門在1954年仿製生產的122毫米榴彈炮,簡稱54式122榴彈炮。這一榴彈炮於上世紀50年代中後期開始大量生產並裝備部隊,曾是解放軍火炮中的骨幹,是步兵師、軍(集團軍)屬炮兵團裝備的基本火炮。新中國成立初期,我軍武器裝備大多是從敵人繳獲而來,品種繁多,維護使用十分不便。
  • 繳獲的法國最強坦克 配備105毫米榴彈炮 德軍B2自行炮到底有多皮實
    得益於德國強悍的軍事工業,出名於國際的不光光是虎式、豹式這些外形霸氣的主戰坦克們,這種看起來賊頭賊腦怪裡怪氣的105 leFH18B2t自行火炮也因為B1重型坦克和105毫米口徑榴彈炮的特殊組合,而吸引了無數軍事愛好者的目光。
  • 主戰坦克、超級火炮成歐美新寵,被誰刺激的
    在火炮方面,大口徑身管火炮從52倍口徑開始向58倍口徑拓展,美國陸軍更是提出了震驚世界的1000海裡戰略火炮。美國陸軍還全面啟動了新一代無人戰車家族的研發,多年的技術積累終於結出果實,採用各種殺傷以及幹擾體制的反無人機系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裝甲戰車上。
  • 二戰德國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大口逕自行反坦克炮的先驅
    ,在1939年9月,使用現成裝甲底盤搭載105或者128毫米口徑火炮的坦克殲擊車思路就已經提出,當時二戰才剛剛爆發幾天。安裝超大口徑火炮,一是考慮到未來裝甲升級的需要,另一個則是當成突擊炮,為步兵掃清進攻的障礙。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在二戰初期,德軍手中可以承載重炮的裝甲底盤稀缺,用於反坦克的加農炮和支援步兵的步兵炮有很大差異,一號、二號坦克的小身板根本扛不起,用來安裝76.2毫米炮都有點勉強。
  • M101式105毫米榴彈炮,美軍裝備數量最多的榴彈炮!
    它身管較短,彈道比較彎曲,適合於打擊隱蔽目標和地面目標,是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種之一,而今天兵哥要講的是M101式105MM榴彈炮,它從一戰到二戰被廣泛使用,就算是現在也深受很多國家喜愛。M101式105MM榴彈炮是美國生產的一種105毫米牽引式榴彈炮,也是世界上一種十分有名的輕型野戰牽引火炮。
  • M109的前輩,二戰後研發的M108火炮,曇花一現但意義重大
    都屬於"師出同門",對於M109來說是前輩一樣的存在,它就是冷戰後美軍首款新式自行火炮——M108 105mm自行火炮。一、全新探索的產物上世紀50年代初,美軍高層決定研發一款新式的自行火炮,以滿足西方軍用載具機械化、現代化的總體發展理念。
  • 炮兵的革命——二戰後155毫米火炮的三次進化
    155毫米火炮是現在世界上各國炮兵使用的比較廣泛的大口徑火炮,但實際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155毫米火炮並不是當時世界上壓倒性的主流大口徑火炮,當時除了155毫米之外,還存在152毫米、150毫米等其他規格的大口徑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