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的革命——二戰後155毫米火炮的三次進化

2020-11-17 騰訊網

155毫米火炮是現在世界上各國炮兵使用的比較廣泛的大口徑火炮,但實際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155毫米火炮並不是當時世界上壓倒性的主流大口徑火炮,當時除了155毫米之外,還存在152毫米、150毫米等其他規格的大口徑火炮。

比如二戰中德國的150毫米榴彈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冷戰氛圍的逐漸加深,北約和華約的相繼建立,在相應的軍事框架內統一武器和彈藥規格,就成為了美軍的當務之急,既然是作為推動者,美軍自然是推動將155毫米口徑火炮作為北約將來的主流大口徑火炮。

隨著戰爭的結束,美軍開始將自己的M114等155毫米規格火炮以軍事援助的名義提供給北約各國,加上當時包括英國、法國等傳統火炮強國在戰後研發資金的減少,155毫米火炮成為北約主流炮種已經是不可挽回的趨勢。

美制M114榴彈炮

不過,雖然北約內部已經確定將155毫米作為主流壓制火炮的口徑,但是在火炮的倍徑上卻沒有取得統一認識。當時的北約各國在獲得美國援助的各種155毫米火炮後,都紛紛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進行了改裝。比如上文提到的M114榴彈炮,除了23倍徑之外,還有聯邦德國和比利時自己改裝的39倍徑,各國陸軍裝備的155火炮內彈道性能均未統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北約在1963年制定了《第39號基本軍事要求草案》,這也就是後來俗稱的「北約四國彈道協定」。根據這份協定,當時的北約內部制定了全新的39倍徑155毫米榴彈炮技術標準,對火炮的身管倍徑和藥室容積均作出了明確的技術規定,根據「北約四國彈道協定」研製的典型39倍徑155毫米榴彈炮就是後來的M198型155毫米榴彈炮。

M198榴彈炮

值得一提的是,在M198榴彈炮誕生之前,歐美大部分的大口徑榴彈炮性能和蘇聯的152毫米系列榴彈炮相比在性能上並不佔優勢。正是從M198榴彈炮開始,歐美大口徑榴彈炮開始實現了反超。

冷戰期間蘇聯身管火炮一段時間內也處於領先位置

雖然39倍徑155榴彈炮在使用常規彈藥時射程已經有30公裡,但是在進入80年代之後,隨著蘇聯遠程火箭炮的發展,北約炮兵急需提升自己火炮的有效射程。在這種情況下,北約開始了戰後第二次155毫米榴彈炮改革。

第二次155毫米榴彈炮改革最先確定的是藥室容積,為23升。但是在火炮倍徑上,卻有多種方案,從45倍逕到58倍徑都有。在經過反覆測試之後,來自加拿大布爾博士設計的45倍徑的GC-45榴彈炮開始嶄露頭角。

GC-45榴彈炮

雖然美軍最後並沒有採用GC-45榴彈炮,但是GC-45榴彈炮卻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45倍徑榴彈炮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最為典型的就是中國的PLZ-45榴彈炮,成為中國外銷成績最好的155毫米自行榴彈炮。

PLZ-45榴彈炮

45倍徑155毫米榴彈炮未能夠大規模的推廣,在於其內彈道性能在23升藥室的前提下確實是比較均衡的,但並非沒有可以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因此,在上世紀90年代,第三次155毫米火炮革命隨之而來。

第三次155毫米火炮革命最明顯的成果就是52倍徑身管,雖然有其他版本的藥室容積,但是北約各國主要還是用傳統的23升藥室搭配52倍徑身管。在這種搭配之下,23升藥室的火藥能夠得到比較充分的燃燒,在射程方面能夠得到更好的拓展。

pzh2000自行榴彈炮

在進入新世紀之後,雖然各國仍然嘗試發展更高倍徑的155毫米榴彈炮,比如美國的58倍徑155毫米遠程榴彈炮,但是再也沒有出現像前三次155毫米炮革命那樣大規模的改革浪潮出現。

155毫米制導炮彈

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現代彈藥技術的快速發展,棗核彈、火箭增程單等特種彈藥能夠在火炮身管倍徑不變的情況下,讓火炮射程得到進一步的突破和發展。在這種情況下,藥室與倍徑也不再是155火炮性能提升的唯一途徑。

相關焦點

  • 志願軍的武器:美制155毫米榴彈炮,直接從敵人手裡繳獲
    軍博陳列的美制M1式155毫米榴彈炮這次我們來講講當時志願軍炮兵口徑最大的火炮——美制M1式155毫米榴彈炮。必須說明的是,這款火炮是在朝鮮繳獲的。在此之前,美國在二戰時期曾援助中國國民黨軍隊一批M1918式155毫米榴彈炮,該炮為仿製法制施耐德M1917榴彈炮而來,國民黨軍隊只得到了36門,在遼瀋戰役中全部被解放軍繳獲。不過M1918沒有參加抗美援朝。
  • 志願軍繳獲的美制M1式155毫米榴彈炮
    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這門美制M1式155毫米榴彈炮,就是當時志願軍將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豪情的見證者之一。功勳火炮背後站著一支功勳連隊從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南門進入,沿著長長的西側扶梯緩緩下行,迎面而來的展品與牆上的油畫很快會讓人的思緒穿梭回那段槍林彈雨、硝煙瀰漫的戰爭歲月。
  • 火力才是王道:從M7到M41,二戰美軍中小口逕自行火炮進化之路
    於是在這種思想下美國基於已有的坦克平臺研製出了各式各樣的自行火炮,其種類之繁多堪稱二戰一絕,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二戰美軍中小口逕自行火炮的進化史。 M1戰鬥裝甲車的基礎上美軍還計劃發展一款名為T17的75毫米自行火炮,但M1戰鬥裝甲車過於狹小的內部空間並沒有多大的改造價值 大獲成功的M7自行火炮 在二戰前期德軍的作戰中,各種由二線輕型坦克改造而來的自行火炮大獲成功,這些能夠快速支援步兵作戰的武器自然也受到了美國的高度重視,1941年秋美軍開始組建裝甲炮兵,隨後便開始了各種自行火炮的研製工作
  • 二戰系列之美軍火炮
    今天咱們盤一下【二戰系列之美軍火炮】,下面咱們就探討一下。沒有看過前期精彩文章的朋友,希望點讚+關注,精彩節目不迷路!望軍迷朋友們及時關注,精彩內容不容錯過!M40「遠程湯姆」自行火炮M40式155毫米自行火炮(英語:155 mm Gun Motor Carriage M40
  • 火力才是王道:從M12到T92,二戰美軍大口逕自行火炮進化之路
    ▔▔▔▔▔ 1941年秋天美軍組建裝甲炮兵的時候,就已經對把155毫米榴彈炮搬到中型坦克底盤上的設計方案開始了論證,有趣的是當時美國的國會是大力反對自行火炮的
  • 二戰美軍火炮支柱,M101式105毫米榴彈炮,沒想到還有德國血統
    二戰美軍步兵的主力支援火炮M2在二戰中總共生產了8000多門,是美軍步兵的重要火力支援,還被援助給部分盟友使用,加上戰後生產的,總共有約1萬輛的產量。該炮屬於拖曳式中口徑榴彈炮,口徑105毫米,火炮全重2030千克。炮架採用焊接鋼、開式結構,內有加強筋加固;炮管採用高強度鋼,使用壽命在5000~7500發之間。
  • 火力為王:二戰美國自行火炮的科技樹,失敗者才是未來發展趨勢
    文:桌面戰爭兵棋|賣萌的磚頭火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當時絕大多數炮兵裝備的是牽引式火炮,牽引式火炮的缺點在於展開和轉移所需準備時間較長、越野性能較差。隨著坦克技術的發展,履帶式底盤生產的普及,火炮安裝到坦克底盤上形成自行火炮的想法得以實現。
  • 志願軍的武器:用美國炮打美國兵②——美制105毫米榴彈炮
    說到美制105毫米榴彈炮(以下簡稱美制105榴),很多朋友並不陌生。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是二戰期間美軍裝備最多的火炮,為美軍師屬火炮。該炮最早來到中國,是二戰期間美國通過租借法案援助中國的,起初裝備給中國駐印軍,後逐漸裝備給國民黨軍隊的美械部隊。解放戰爭時期,該炮被解放軍繳獲,是各野戰軍炮兵部隊的主力火炮。
  • 志願軍的武器:蘇聯152毫米榴彈炮,火炮太重需要用拖拉機牽引
    志願軍炮兵使用過的口徑超過150毫米(含150毫米)的重型火炮,除了美制155毫米榴彈炮和日制150毫米榴彈炮外,就是本期我們要講的蘇制152毫米榴彈炮(大家熟悉的「152神教」)了。1951年起,志願軍炮兵陸續接收進口自前蘇聯的火炮裝備,其中威力最大的身管火炮,便是ML-20型152毫米榴彈炮(又稱M1937式榴彈炮)。
  • 究竟是75毫米,還是76毫米?謝爾曼坦克的火炮口徑一毫米之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坦克的火炮口徑和倍徑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從戰爭開始前的37毫米到50毫米,迅速進化到後來超過100毫米。可以說在漫長的戰爭中,坦克的火炮口徑,隨著交戰雙方對防護的提升,而不斷的進化著。然而在這其中也有一些不符合規律的,比如說美國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可以說在設計之初,美國陸軍就圍繞著一毫米在爭鬥。
  • 「灰燼戰線」從M7牧師到M40GMC,二戰美軍自行火炮發展史
    這個時候炮兵(而不是裝甲兵,這點值得注意,M12和M40都是由軍械局負責研發的)絕大多數重炮都是牽引式的,而且他們對一款自行式重炮興趣缺乏。在軍械局與炮兵的長時間談判後,炮兵勉強接受了研製一款大口逕自行火炮原型車的協定。該車採用了155毫米M1918M1型大口徑加農炮及其復進機還有炮上其他零碎一起架在了M3中型坦克底盤上。
  • 為啥我軍還保留122毫米榴彈炮?口徑統一為155毫米不好嗎?
    這些火炮自動化水平高,射程遠,可以輕易得將122毫米榴彈發射到18千米外,如果使用底排火箭增程彈可以達到27千米,已經不低於美國的155毫米火炮。現役的155毫米榴彈炮和152毫米榴彈炮型號,除了某些自行火炮和直升機掛載的超輕型火炮外,重量都遠遠超過122毫米榴彈炮。
  • 05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平射開火,能將M1A2重型坦克炸成零件麼?
    近日,第73集團軍炮兵旅在閩南地區展開了一次自行火炮直射打坦克的實戰演練,在演練中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對運動的坦克靶進行了直瞄射擊。很多網友關心,在察打一體無人機和遠程反坦克飛彈的年代,為何我軍的炮兵旅還要進行直瞄射擊打坦克呢?
  • M1式155榴彈炮:美式重炮的開山之作,志願軍取之於敵,用之於敵
    但是,當美軍進行改裝時卻發現不僅改動量太大,而且改進後火炮的火力性能也難以達到未來戰爭的要求。於是美軍只得另起爐灶,開始研發國產的155毫米榴彈炮。新炮的研製交給了美國的老牌火炮生產企業——巖島兵工廠。
  • 中國155毫米牽引式榴彈炮,為何現在只有39倍徑一種?其他的呢?
    中國火炮,無論是自用型號還是外貿型號,目前在世界範圍內都享有一定的聲譽。但是,縱觀中國現代炮兵裝備的科技樹,我們可以發現,在中國炮兵的155毫米炮裝備序列中,155毫米級別的牽引式榴彈炮,除了39倍徑,沒有再裝備45倍徑、52倍徑的155毫米榴彈炮,為什麼呢?
  • 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長盛不衰的老兵,志願軍手中的利器
    因此,各國普遍重視炮兵建設,尤其是大口徑的重型火炮,然而機動性強、攻堅效果相對較差的中口徑野戰火炮卻不太受重視。以至於,一戰結束後,各國的師屬野戰炮,仍停留在75毫米口徑這個級別上。美國也未能例外。一戰的時候,美軍師屬火炮,是大名鼎鼎的法制M1897式75毫米野戰炮。隨著時間推移,該炮越發難以勝任未來高強度戰爭的需求。
  • 中國AH4型155毫米超輕型火炮在阿聯經歷戰火考驗
    中國外貿型AH4155毫米超輕型火炮自2018年首批交付阿聯後,已完成在戰場上的實戰考驗。據稱,有2門AH4超輕型火炮被阿聯運往前線,對胡塞武裝目標進行了火力壓制和打擊,共發射了數百至上千枚彈藥。阿聯軍方對AH4的表現給予高度評價。目前,中方正在根據實戰獲得的信息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
  • 二戰蘇聯最著名火炮,德軍叫它「咻碰炮」
    1942年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期間,蘇聯炮兵曾出動17000門各型火炮,鋼鐵巨獸怒吼著噴射出復仇的彈藥,砸向法西斯侵略者。第二年的7月,庫爾斯克會戰中,蘇聯炮兵出動了火炮20000門參與對德國的火力打擊。
  • 國產155毫米卡車炮:又有新「貨」到位,重量輕火力猛
    【話說軍世】作為國產新型裝備,122毫米和155毫米卡車炮都已經亮相許久了,尤其是駐紮在重要地域的部隊已經完成換裝,最近,又有陸軍莫旅接收了新型155毫米車載加榴炮,滿滿一大片,看起來就很猛。
  • 都有05自行火炮了,解放軍為何還裝備卡車炮?一優勢05火炮比不了
    《軍武次位面》作者:機甲888▲去年閱兵上展示的PCL181型155毫米車載加榴炮(圖片來源於:網絡)對於如今的中國陸軍炮兵部隊來說,隨著各類新型火炮的逐批次列裝部隊,其戰鬥力可以說早已今非昔比。那眾所周知的是,對於現階段的中國陸軍炮兵部隊來說,要說到先進的155毫米口徑的加榴炮,在此前一段時間大家更多了解的是型號為PLZ05/PLZ05A的履帶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