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志、三國群英傳等電腦策略遊戲以及三國殺等棋盤遊戲裡,我們經常會拿到朱治、朱然、朱桓、朱據、朱異等遊戲角色,我們只知道他們都是三國時期東吳陣營的名臣猛將,但對他們之間的關係卻傻傻分不清楚,下面我們就一起穿越來到三顧時期吳國的吳郡,問問當地的耆老,朱治、朱然、朱桓、朱據、朱異之間的關係。
我們一行人來到三國時期吳國的吳郡,在當地人的介紹下,來到了一位姓朱的耆老家,向他打聽朱治、朱然、朱桓、朱據、朱異。這位老人告訴我們:朱治和朱然父子關係,朱治既是朱然的父親,又是朱然的舅舅。因為朱然不是朱治的親生兒子的,而是他的外甥,也就是他姐姐的兒子。朱然本來姓施,在朱然十三歲的時候,因為朱治當時還沒有後代,於是在朱治的請求下,孫策下旨將朱然過繼給了朱治。
圖—孫堅影視劇照
而朱桓是朱異的父親,朱據是朱桓的堂弟、朱異的堂叔。朱桓、朱據、朱異是土生土長的吳郡吳縣(如今的江蘇蘇州)人,其家族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吳郡四姓(顧、陸、朱、張)之一的吳郡朱氏,在吳郡本地是四大豪族之一。吳郡四姓出現於東漢時期,崛起於三國時期,鼎盛於東晉時期,在歷史上非常的有名氣。而朱治、朱然也算吳郡名人,但出生卻不在吳郡,而在丹楊郡故鄣縣(如今的浙江安吉),算是吳郡的外來人口,他們祖上是沛國(如今的安徽淮北)朱氏。歷史上的沛國朱氏、義陽朱氏、吳郡朱氏、河南朱氏均為一家,並且均是朱氏望族,也可以說朱治、朱然、朱桓、朱據、朱異是一個朱家,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一個本家」,算是一家人。
朱治,字君理,是孫堅麾下大將,是跟隨孫堅起家的最早班底。在孫堅被黃祖部將暗箭射死後,隨孫堅餘部歸附於袁術麾下,後來回歸孫堅之子孫策帳下,跟隨孫策南徵北戰,為東吳政權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因戰功被冊封為吳郡太守(吳郡的最高行政長官)。在孫策被許貢門客刺殺身亡後,與張昭、周瑜等人按照孫策遺命,共同尊奉孫權為新主,保證了權力的平穩過渡,為江東局勢的穩定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因此也得到了孫權的敬重和重用,所以後來每次朱治覲見孫權,孫權都會主動親自迎接,並經常贈送各種厚禮。公元222年,也就是孫權黃武元年,朱治被孫權冊封為封毗陵侯。公元224年,也就是孫權黃武三年,朱治病逝於吳郡,享年六十九歲。
朱然也是東吳的一員猛將,名氣不差於父親朱治。如果說周瑜是孫策的髮小,那麼朱然就是孫權的髮小,和孫權自小玩大,並且在讀書時和孫權友情加深,總之是孫權的鐵桿心腹。朱然原名叫施然,本市朱治的外甥,後來過繼給舅舅朱治,改名為朱然。在孫權繼位後,朱然馬上得到了重用,後來隨大將軍呂蒙白衣渡江,奪回蜀國長期佔據的荊州,朱然因公被提拔為昭武將軍,並被冊封為西安鄉侯。呂蒙在奪取荊州之後,便一病不起,不久便去世。呂蒙去世後,朱然接替了呂蒙的位置,作為一方大員坐鎮江陵。江陵的前身是楚國國都,先後有34代帝王在江陵建都,當時的江陵是荊州的治所,在三國時期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
圖-呂蒙影視劇照
因為孫權奪取荊州、擒殺關羽,所以和劉備結下世仇。公元221年,劉備親自帶兵伐吳,對東吳發動了大規模的戰役,史稱「夷陵之戰」。東吳大將陸遜在朱然、朱桓、潘璋、徐盛等人的通力配合下,大敗劉備,使得蜀國元氣大傷。朱然因此次戰功被任命為徵北將軍,再次進封永安侯。夷陵之戰,魏國趁機攻打東吳,朱然堅守城池,使得曹軍圍攻六個月而無法攻下江陵城,自此朱然名震天下。公元249年,朱然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歲。
圖-朱然雕像
朱桓,字休穆,是吳郡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家族是當地豪族。朱桓在孫權剛接手江東時,便投入孫權麾下做事,得到孫權賞識並被任命為餘姚(如今的浙江餘姚)長,後來因為政績顯著被提拔為濡須(如今的安徽無為)督,之後在蜀吳夷陵之戰中立過功勞。朱桓為人心氣高傲,在領兵作戰時很不喜歡被別人指揮,但是朱桓非常團結和體恤下屬,在麾下兵士中的口碑很好。在夷陵之戰後,曹魏大軍開始大規模伐吳,曹仁率領數萬大軍攻打朱桓鎮守的濡須,當時朱桓麾下只有五千多軍隊,面對數倍於己的曹軍,大家都十分恐懼。朱桓通過向大家分析敵我實際狀況,鼓舞了士氣,隨後瞅準曹仁指揮上的破綻大敗曹軍,朱桓因此功被提拔為奮武將軍,並被冊封為嘉興侯。
圖-孫權影視劇照
公元228年,東吳將領周魴詐降曹休,並引誘曹軍大將曹休出兵皖城。吳軍以朱桓陸遜為元帥,全琮和朱桓為左、右都督,各自率軍三萬合擊曹休,大破曹休軍,合計斬獲曹軍上萬人,朱桓因功被提拔為前將軍。公元237年,曹魏的廬江主簿呂習暗通東吳,表示願意作為內應打開城門配合吳軍攻城,於是孫權派遣全琮和朱桓率本部兵馬前往接應呂習。這次出徵孫權任命全琮為大軍統帥,任命偏將軍胡綜為督軍負責傳達命令,但最後因消息走漏,全琮、朱桓被迫率軍退回。朱桓為人高傲,不喜歡被人指揮,在回軍途中,因被全琮和胡綜指揮,狂病發作,於次年病死,享年六十二歲。
朱據,字子範,是朱桓的堂弟,也是孫權的女婿。朱據早年因文武雙全,被孫權任命為建義校尉,率軍鎮守湖熟。公元229年,在孫權稱帝後,朱據娶了孫權的小公主孫魯育,自此朱據開始進入東吳的權力核心,開始飛黃騰達。朱據剛與孫魯育完婚,便被孫權任命為左將軍,並冊封為雲陽侯。公元246年,孫權提拔朱據為驃騎將軍。公元249年,朱據接替步騭成為東吳丞相。公元250年,朱據因在太子孫和和魯王孫霸的皇位之爭擁護孫和,後來孫和因被誣陷而逐漸失勢,朱據也受牽連被貶為新都郡丞,隨後便被魯王黨孫弘(時任中書令)偽造詔書賜死,時年才五十七歲。
朱異,字季文,是朱桓之子,朱據之侄。朱異最開始因父親朱桓的軍功而被朝廷徵為郎官。公元237年,朱桓因狂病發作而無法正常履職,孫權隨即提拔朱異為騎都尉,讓其代替父親朱桓掌管軍隊。第二年,朱桓因病去世,朱異奉詔承襲了嘉興侯的爵位。隨後朱異在東吳與曹魏的一系列戰役中立下大功,累計被提拔為鎮南將軍。公元257年,曹魏大將諸葛誕在壽春舉兵反魏,並派人與東吳聯繫表示願意歸附,東吳君主孫亮隨即派遣朱異率軍馳援諸葛誕,隨後東吳大將軍孫綝也親自帶援軍馳援諸葛誕。同年八月,朱異因軍中缺糧而私自引兵撤退,惹得大將軍孫綝大怒,隨後被大將軍孫綝以貽誤軍機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