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三國東吳將領朱治、朱然、朱桓、朱據、朱異間的關係

2021-02-23 杯中窺史

在三國志、三國群英傳等電腦策略遊戲以及三國殺等棋盤遊戲裡,我們經常會拿到朱治、朱然、朱桓、朱據、朱異等遊戲角色,我們只知道他們都是三國時期東吳陣營的名臣猛將,但對他們之間的關係卻傻傻分不清楚,下面我們就一起穿越來到三顧時期吳國的吳郡,問問當地的耆老,朱治、朱然、朱桓、朱據、朱異之間的關係。

我們一行人來到三國時期吳國的吳郡,在當地人的介紹下,來到了一位姓朱的耆老家,向他打聽朱治、朱然、朱桓、朱據、朱異。這位老人告訴我們:朱治和朱然父子關係,朱治既是朱然的父親,又是朱然的舅舅。因為朱然不是朱治的親生兒子的,而是他的外甥,也就是他姐姐的兒子。朱然本來姓施,在朱然十三歲的時候,因為朱治當時還沒有後代,於是在朱治的請求下,孫策下旨將朱然過繼給了朱治。 

圖—孫堅影視劇照

而朱桓是朱異的父親,朱據是朱桓的堂弟、朱異的堂叔。朱桓、朱據、朱異是土生土長的吳郡吳縣(如今的江蘇蘇州)人,其家族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吳郡四姓(顧、陸、朱、張)之一的吳郡朱氏,在吳郡本地是四大豪族之一。吳郡四姓出現於東漢時期,崛起於三國時期,鼎盛於東晉時期,在歷史上非常的有名氣。而朱治、朱然也算吳郡名人,但出生卻不在吳郡,而在丹楊郡故鄣縣(如今的浙江安吉),算是吳郡的外來人口,他們祖上是沛國(如今的安徽淮北)朱氏。歷史上的沛國朱氏、義陽朱氏、吳郡朱氏、河南朱氏均為一家,並且均是朱氏望族,也可以說朱治、朱然、朱桓、朱據、朱異是一個朱家,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一個本家」,算是一家人。

朱治,字君理,是孫堅麾下大將,是跟隨孫堅起家的最早班底。在孫堅被黃祖部將暗箭射死後,隨孫堅餘部歸附於袁術麾下,後來回歸孫堅之子孫策帳下,跟隨孫策南徵北戰,為東吳政權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因戰功被冊封為吳郡太守(吳郡的最高行政長官)。在孫策被許貢門客刺殺身亡後,與張昭、周瑜等人按照孫策遺命,共同尊奉孫權為新主,保證了權力的平穩過渡,為江東局勢的穩定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因此也得到了孫權的敬重和重用,所以後來每次朱治覲見孫權,孫權都會主動親自迎接,並經常贈送各種厚禮。公元222年,也就是孫權黃武元年,朱治被孫權冊封為封毗陵侯。公元224年,也就是孫權黃武三年,朱治病逝於吳郡,享年六十九歲。

朱然也是東吳的一員猛將,名氣不差於父親朱治。如果說周瑜是孫策的髮小,那麼朱然就是孫權的髮小,和孫權自小玩大,並且在讀書時和孫權友情加深,總之是孫權的鐵桿心腹。朱然原名叫施然,本市朱治的外甥,後來過繼給舅舅朱治,改名為朱然。在孫權繼位後,朱然馬上得到了重用,後來隨大將軍呂蒙白衣渡江,奪回蜀國長期佔據的荊州,朱然因公被提拔為昭武將軍,並被冊封為西安鄉侯。呂蒙在奪取荊州之後,便一病不起,不久便去世。呂蒙去世後,朱然接替了呂蒙的位置,作為一方大員坐鎮江陵。江陵的前身是楚國國都,先後有34代帝王在江陵建都,當時的江陵是荊州的治所,在三國時期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

圖-呂蒙影視劇照

因為孫權奪取荊州、擒殺關羽,所以和劉備結下世仇。公元221年,劉備親自帶兵伐吳,對東吳發動了大規模的戰役,史稱「夷陵之戰」。東吳大將陸遜在朱然、朱桓、潘璋、徐盛等人的通力配合下,大敗劉備,使得蜀國元氣大傷。朱然因此次戰功被任命為徵北將軍,再次進封永安侯。夷陵之戰,魏國趁機攻打東吳,朱然堅守城池,使得曹軍圍攻六個月而無法攻下江陵城,自此朱然名震天下。公元249年,朱然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歲。 

圖-朱然雕像

朱桓,字休穆,是吳郡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家族是當地豪族。朱桓在孫權剛接手江東時,便投入孫權麾下做事,得到孫權賞識並被任命為餘姚(如今的浙江餘姚)長,後來因為政績顯著被提拔為濡須(如今的安徽無為)督,之後在蜀吳夷陵之戰中立過功勞。朱桓為人心氣高傲,在領兵作戰時很不喜歡被別人指揮,但是朱桓非常團結和體恤下屬,在麾下兵士中的口碑很好。在夷陵之戰後,曹魏大軍開始大規模伐吳,曹仁率領數萬大軍攻打朱桓鎮守的濡須,當時朱桓麾下只有五千多軍隊,面對數倍於己的曹軍,大家都十分恐懼。朱桓通過向大家分析敵我實際狀況,鼓舞了士氣,隨後瞅準曹仁指揮上的破綻大敗曹軍,朱桓因此功被提拔為奮武將軍,並被冊封為嘉興侯。

圖-孫權影視劇照

公元228年,東吳將領周魴詐降曹休,並引誘曹軍大將曹休出兵皖城。吳軍以朱桓陸遜為元帥,全琮和朱桓為左、右都督,各自率軍三萬合擊曹休,大破曹休軍,合計斬獲曹軍上萬人,朱桓因功被提拔為前將軍。公元237年,曹魏的廬江主簿呂習暗通東吳,表示願意作為內應打開城門配合吳軍攻城,於是孫權派遣全琮和朱桓率本部兵馬前往接應呂習。這次出徵孫權任命全琮為大軍統帥,任命偏將軍胡綜為督軍負責傳達命令,但最後因消息走漏,全琮、朱桓被迫率軍退回。朱桓為人高傲,不喜歡被人指揮,在回軍途中,因被全琮和胡綜指揮,狂病發作,於次年病死,享年六十二歲。

朱據,字子範,是朱桓的堂弟,也是孫權的女婿。朱據早年因文武雙全,被孫權任命為建義校尉,率軍鎮守湖熟。公元229年,在孫權稱帝後,朱據娶了孫權的小公主孫魯育,自此朱據開始進入東吳的權力核心,開始飛黃騰達。朱據剛與孫魯育完婚,便被孫權任命為左將軍,並冊封為雲陽侯。公元246年,孫權提拔朱據為驃騎將軍。公元249年,朱據接替步騭成為東吳丞相。公元250年,朱據因在太子孫和和魯王孫霸的皇位之爭擁護孫和,後來孫和因被誣陷而逐漸失勢,朱據也受牽連被貶為新都郡丞,隨後便被魯王黨孫弘(時任中書令)偽造詔書賜死,時年才五十七歲。

朱異,字季文,是朱桓之子,朱據之侄。朱異最開始因父親朱桓的軍功而被朝廷徵為郎官。公元237年,朱桓因狂病發作而無法正常履職,孫權隨即提拔朱異為騎都尉,讓其代替父親朱桓掌管軍隊。第二年,朱桓因病去世,朱異奉詔承襲了嘉興侯的爵位。隨後朱異在東吳與曹魏的一系列戰役中立下大功,累計被提拔為鎮南將軍。公元257年,曹魏大將諸葛誕在壽春舉兵反魏,並派人與東吳聯繫表示願意歸附,東吳君主孫亮隨即派遣朱異率軍馳援諸葛誕,隨後東吳大將軍孫綝也親自帶援軍馳援諸葛誕。同年八月,朱異因軍中缺糧而私自引兵撤退,惹得大將軍孫綝大怒,隨後被大將軍孫綝以貽誤軍機殺害。 

相關焦點

  • 二宮之爭,三國時期一場孫權盡滅東吳四大家族精英的宮鬥大戲!
    二宮之爭,三國時期一場孫權盡滅東吳四大家族精英的宮鬥大戲!而此時陸、顧、朱、張四家作為江東世家大族站到了孫氏的背後,成為了東吳的重要政治與經濟力量。當時四家之中,有著眾多人士跟著孫策及孫權在江東地區創業打天下,各家族的代表人物分別是:朱家:朱桓、朱異、朱治、朱然陸家:陸遜、陸抗顧家:顧雍張家:張昭、張溫
  • 東吳出了八位「驃騎將軍」:第一位是孫權,後面分別是誰?
    不過,大將軍作為武將的最高官職,自然是萬中無一的存在。在漢末三國時期,僅次於大將軍的武將官職,就是驃騎將軍。驃騎將軍,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為之,金印紫綬,位同三公。東漢沿置後,有時加『大』,可稱「驃騎大將軍」。驃騎將軍為二品或從一品,一般低於大將軍,(西漢霍去病任驃騎將軍,俸祿與大將軍等)。在三國時期,不僅蜀漢和曹魏設立了大將軍一職,對於東吳來說,同樣出了多位驃騎將軍。
  •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朱桓篇(下)——名將發瘋之謎
    曹休剛愎自用的勁頭,跟關羽實在太像了,一樣瞧不起東吳,一樣盲目相信自己的強大。結果自然也如關羽,落入東吳的圈套之中。作為曾經大敗曹仁的悍將,朱桓對曹氏宗族將領一貫是看不起的。朱桓向吳王孫權提出建議:「曹休就是因為親戚關係才當上將軍,並沒有多大真本事。如今知道我軍動向還自投羅網,必敗無疑。戰敗就要逃跑,曹休必然會經過夾石、掛車兩地。
  • 東吳大都督背後的影子將軍
    東吳政權中,撇開孫氏本家。最為人所知的,以四大都督為首。其中,末尾的後起之秀,將東吳帶上了政治與國力的高峰。其人曲折複雜的一生,百戰不殆的破敵奇策,在近年更是為人津津樂道,隱約有站上東吳人氣投票第一名的趨勢。
  • 《真三國無雙》系列武將轉正猜想- 安國將軍 朱治
    安國將軍 朱治朱治,字君理。丹楊故鄣人。三國時期吳國武將,東吳名將朱然之嗣父。早年隨從孫堅、孫策徵伐,又輔助孫權,穩定江東,功勳卓著。此後長期居住在吳郡,孫權為吳王,拜其為安國將軍,配金印紫綬,徙封毗陵侯。每次進見,孫權都親自迎接。黃武三年(224年)卒,年六十九。  演義中一共就出場兩回的東吳元老級人物。
  • 朱然迎來界限突破,朱家三廢徹底成為歷史?
    #熟悉三國殺移動版的玩家應該都很清楚,關於遊戲中的「朱」姓武將,有一個很有名的梗,即「朱家三廢」。朱桓前不久經歷重製,一躍成為鬥地主頂級農民;朱治在OL端也已經成為2V2的搶手武將。如今,伴隨著三國殺移動版測試服開服,界朱然也已經準備上線手殺,代表著一代人回憶的朱家三廢,可能將要成為歷史了。遊戲中的界朱然與朱然相同,仍是四勾玉一技能,技能名為膽守。
  • 除了黃蓋、程普、韓當之外還有誰是東吳三代元老,他為何被遺忘?
    記得在初中時候初學《三國演義》,對於東吳方面印象深刻的有黃蓋和程普,他們兩個在書中被著墨不少,另外也很欣賞他倆侍奉三任主公的忠心。長大後閱讀《三國志》,發現韓當也是東吳三任老臣,而他知名度不高的原因,不知是否因為他孩子叛變的緣故。
  • 三國正史曹仁能否配上曹操手下第一大將,三國第一守城大將名譽?
    曹仁既不是曹操手下第一大將,更談不上三國第一守城大將了。第一,曹仁是曹操麾下可獨當一面的將領之一首先,還是要肯定曹仁有一定的軍事才能。我認為曹操麾下,能獨當一面能成統帥的將領,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夏侯淵,另一個就是曹仁。
  • 《三國演義》99個人物簡介,幫助孩子迅速讀懂三國!
    20.曹洪(字子廉),曹氏家族,最早跟隨曹操將領之一,忠心耿耿,曾孤身捨命救曹操。21.樂進(字文謙),五子良將之一,斬殺淳于瓊。屯兵襄陽,擊退關羽、蘇飛等人。22.李典(字曼成),崇尚學習與高貴儒雅,有長者之風。23.于禁(字文則),五子良將之一,後被關羽水淹三軍,投降關羽,魏國早期重要將領。
  • 東吳將士怪——三國漆木屐
    一部文學作品《三國演義》太成功了,讓三國這個「小時代」在整個東亞都魅力無限。但是也是因為它太有名了,讓大家對於這一時期的映像變得單一。很多人讀三國帶入的都是帝王、軍閥、猛將、統帥、軍師甚至是女間諜。但是歷史比這些大人物的權力遊戲要複雜且有趣得多。1984年,在長江中下遊有一個叫馬鞍山的地方發現了一座「名人」的墓葬。他就是:朱然。
  • 三國改姓人物大全,曹魏7人,蜀漢東吳各5人,其中一人被誤會很久
    但首倡「屯田」一事,便足以讓他在歷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因為他的倡導,曹操治下的農業得以快速恢復,軍中儲備也得到有效的補充。就在曹操採納棗祗和韓浩的建議,在許昌屯田的當年,便獲得谷百萬斛,大大改變了此前嚴重缺糧的窘境。
  • 地緣三國——詳解「司馬懿卻吳」與「高平陵之變」
    這件事一公布,那些原本還在猶豫的山越也陸續出山。三年期滿,東吳一下多了十幾萬在冊人口,包括四萬壯丁。諸葛恪自己留下一萬人,另外三萬則分給其他將領統治。這樣處理顯得情商非常高,雖然在東吳一個人能帶多少兵,主要靠的是自己的本事,但以諸葛恪現下的資歷來說,將萬人是比較恰當的。如果據此要求四萬人都歸自己統屬,反而會遭人猜忌。諸葛恪去做丹陽太守時是公元234年,時年三十二歲。
  • 除了魏國和蜀漢的守城大將,你知道東吳的守城名將嗎
    在三國中,似乎永遠都是魏國和蜀漢之間的戲份多,東吳的戲份少。對於魏國和蜀漢的名將、名臣,大家都知道的不少,然而吳國的名將相對有感的則少得多。但客觀來說,儘管《三國志》將蜀志放在吳志之前,《三國演義》尊劉貶曹,但都改變不了吳國才是三國中第二強國的事實。
  • 【三國】聲震曹魏,名譽東吳的神勇猛將—無雙朱然
    朱然,字義封,丹陽故鄣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毗陵侯朱治的外甥。烈火掠穿:自身普通攻擊燃燒的敵人時,會釋放一條火舌攻擊該敵人及其身後一排敵人,火舌造成183%+183傷害,並將身後的敵人點燃紅炎墜效果,每8秒可觸發一次分析:
  • 走近東吳的政治鬥爭(一):四大勢力介紹
    了解三國歷史,繞不開東吳;了解東吳歷史,就不能無視東吳的政治鬥爭。我將嘗試用一個系列的文章為大家解析波瀾詭譎、明爭暗鬥的東吳政局。可以說,東吳的歷史就是一本政治鬥爭史,殘酷而複雜,血腥而黑暗。淮泗將領集團他們包括三大部分:早期跟隨孫堅徵戰的老將、隨孫策平定江東的將領、以及孫權一手提拔的少壯派武將,這些人共同組成了東吳的軍事力量。代表人物是周瑜、魯肅、呂蒙、程普、韓當、黃蓋等。
  • 一文讀懂曹操、曹仁、曹純、曹洪、曹休、曹真、曹爽七人間的關係
    下面我們就一起穿越來到三國時期魏國的譙郡,問問當地的耆老,曹操、曹仁、曹純、曹洪、曹休、曹真、曹爽之間的關係。這裡需要解釋一下:三國時期的譙郡是曹操的老家,在東漢末年曹操掌權以前叫沛國譙縣(如今的安徽亳州),曹操掌權後將譙縣改名為譙郡,周圍各縣全部都納入其管轄範圍,沛國(沛郡)自此不復存在。
  • 此人是曹魏名將,不懼周瑜,不怕關羽,卻死在東吳小將之手
    此人是曹魏名將,不懼周瑜,不怕關羽,卻死在東吳小將之手 導語:三國時期魏蜀吳各國都有自己的王牌將領,比如蜀漢的關羽,他是劉備的義弟,年輕時候就已經跟隨劉備南徵北戰,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千裡走單騎就是他的代表作。
  • 如何評價歷史上的朱治?
    中平五年(188年),朱治被拜為司馬,隨軍討伐長沙、零陵、桂陽等三郡的周朝、蘇馬等賊軍,立有戰功,孫堅表他行都尉。初平二年(191年),關東聯軍討伐董卓,朱治隨孫堅大破董卓於陽人,進入洛陽,被表行督軍校尉,特許將領步騎,往徐州幫助陶謙討伐黃巾軍。《三國志·朱治傳》:朱治字君理,丹楊故鄣人也。初為縣吏,後察孝廉,州闢從事,隨孫堅徵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