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文章之前,僅憑自己有限的三國知識捋了一遍,發現也不過10人,卻沒想到在把整本《三國志》檢索完畢後,卻足足多了7人。不知諸君讀罷下文,是不是也會猛然發現,原來還有這麼好改姓的人物。同時特別說明一下,為了行文簡便,下文的陣營所屬按照史書中所處的位置進行劃分。
一、曹魏(7人)
1、 張燕
著名的黑山賊老大張燕,本姓褚,和趙子龍是老鄉,同為常山真定人。他自黃巾起義開始聚合了一群少年為盜,後來一步步壯大,與張牛角兵合一處。張牛角臨終前將大帥之位傳於褚燕,為了紀念這位老大哥,褚燕改姓為張,因為行動敏捷所以被稱為「飛燕」。
2、 曹真
其實曹真是否改姓是存疑的。因為在陳壽的筆下,他是曹操族子,是正兒八經的曹氏族人。但在魚豢的《魏略》中,則說他的父親本姓秦,演義中則採用了魚豢的說法,因此曹真被廣大的三國愛好者認定為改姓人物。但是,按照陳壽作史的嚴謹態度,如果曹真確實是改姓的,不太可能不被他記錄,所以曹真的姓氏問題只好存疑了。
3、 李孚
這個人恐怕很多人都不太熟,他本姓馮,改姓為李,是今天河北邢臺人。袁紹死後袁尚繼位,任命李孚為主簿。袁譚戰死南皮城後,李孚剛好在城中。南皮雖然已經必降,但因為主帥戰死,城中亂作一團,很多人恃強凌弱。於是李孚面見曹操,將城中情況講明後代替曹操入城宣教,南皮於是歸於平定。他後來官至司隸校尉,卒於陽平太守任上。
4、 棗祗
棗祗(zhī),家族原本姓棘(jí),因為避難改姓了棗。棗祗因為英年早逝,所以對於他的事跡流傳很少。但首倡「屯田」一事,便足以讓他在歷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因為他的倡導,曹操治下的農業得以快速恢復,軍中儲備也得到有效的補充。就在曹操採納棗祗和韓浩的建議,在許昌屯田的當年,便獲得谷百萬斛,大大改變了此前嚴重缺糧的窘境。
5、 張遼
張遼本是漢武帝時期的聶壹之後,因為那場開啟了近半個世紀的馬邑之謀草草結束,聶壹為了避禍改姓為張。其實把張遼放到這個組合裡是很牽強的,因為從聶壹時代到張遼時代,前後已經超過了200年,以這麼長的跨度來看,保不齊還有多少人家改了姓的。但畢竟張遼是留下了記載的,姑且就記錄在這裡吧。
6、嵇康
「竹林七賢」之一的嵇(jī)康,根據東晉著名歷史學家虞預所著《晉書》記載,嵇康家本姓奚,是會稽人。他的曾祖父為了躲避仇家,便舉家搬遷到了譙國的銍縣,並改為嵇氏。
7、陳矯
曹魏名臣陳矯,原本姓劉,因為過繼給了舅舅所以改姓為陳。他歷侍曹氏三代,在曹叡時代離世,官至司徒;他為人耿直,曾因為曹叡想要查看尚書臺的文書而加以嚴厲的回絕。在曹叡以司馬懿忠誠正直為理由詢問他是否可以託付社稷時,陳矯回答道:「他是朝廷重臣不假,但是否能夠託付社稷,臣就不知道了。」可惜,曹叡沒能聽得進去。
二、蜀漢(5人)
1、 劉封
頭一個勢必便是劉封了。他本是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的外甥,因為劉備到達荊州的時候沒有子嗣,於是將他認養為義子。可惜,劉封因為沒有援救關羽,加上諸葛亮擔心他為人剛猛,劉備去世後難以控制,於是被賜死。臨終悔恨不早聽孟達的建議。
2、 徐庶
這裡要替徐庶正名,他本就姓徐,在魚豢《魏略》中的記載是「庶先名福,本單家子」,結果到了演義裡成了姓單名福。單家子指的是孤單清寒的家庭,如果徐庶本姓單,在那個時代,表述上會用「單氏子」。
3、 射援
不知道對他了解的人有多少,因為關於射援的個人記錄實在是太少。他祖上本姓謝,始祖謝服為將軍出徵,皇帝因為謝服二字並非好的名稱,於是改為射。在勸劉備進位漢中王的表文中,射援的姓名排在了第四位,位於馬超、許靖和龐羲之後,還要高於諸葛亮、關張等人。
4、 簡雍
簡雍的改姓說來還是個笑話。他本姓耿,因為幽州人稱呼耿為簡,於是便根據讀音而改了姓氏。估計這也就是簡雍這樣性格灑脫的人了,否則還真不一定能改成。
5、 王平
這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王平因為小時候養在姥爺家,於是改姓為何,因此也被人稱為何平,長大後又改回了原姓。
三、東吳(5人)
1、 孫韶
孫韶的伯父孫河,本來姓俞,因為頗受孫策的喜愛,於是賜姓為孫,並將他列入了孫氏家族之中。而在《吳書》中的說法則是,孫河本來就是孫堅的族子,因為過繼給了姑姑俞氏才改了姓氏,孫策後來不過是幫他改回了原姓而已。孫韶在東吳官至鎮北將軍、幽州牧、假節,長期鎮守北疆。因為善養士卒能得其死力,又因為注重偵查,對於曹魏方面的所有情況了如指掌,所以一生鮮有敗績。
2、 徵崇
一個不太出名的人物,本姓李,因為遭亂於是改姓,像諸葛亮一樣躬耕於會稽。後來被尚書令嚴畯推薦,官至中書郎。他是三國時期少有的高壽之人,活了70歲。
3、朱然
東吳名將朱然,本是朱治的外甥,姓施,因為朱治起初沒有兒子,於是在向孫策請求後,將年已13的施然收養為子嗣。朱然作為名將,不到20歲的年紀便領著2000士兵在一個月內便平定了山賊作亂。他先後跟隨呂蒙、陸遜參與了襲殺關羽和夷陵之戰,並在223年曹魏大舉進攻江陵時只憑城中5000士兵硬生生守了半年之久,從此威震曹魏。
4、 賀齊
東吳名將賀齊,本姓慶,因為伯父慶純避漢安帝生父劉慶的名諱,於是改姓賀。他在代理剡(shàn)縣長時便大破縣吏斯從(人名)糾集的千餘賊寇,從此威震山越。在歸附孫氏之後,身經百戰頗有戰功,深得孫權器重。他官至後將軍、徐州牧,在東吳武將的行列中與程普、甘寧、凌統、朱然等人齊名。
5、是儀
是儀本來姓「氏」,因為遭受郡相孔融的嘲笑,說「氏」這個字,是「民」字沒有腦袋,不如改為「是」,於是改姓。這也是眾多人物中改姓理由最特殊的一個了。是儀從被孫權徵辟為官以來就頗受信重,才一入職就執掌機要事務。呂蒙提議襲取關羽後,孫權還專門詢問是儀的意見。因為為人正直,於是被孫權任命掌管訴訟事宜,官至尚書僕射。他去世時高壽81歲,是三國時期罕見的80高齡人物。
以上這17人,有哪些是你以前也不知道的呢?不妨留言討論。
往期推薦:關羽看不起馬超和黃忠,卻為何對趙雲沒意見?真實的答案並不簡單
文章圖片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作者,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