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被忽略的守城神將,蜀漢鐵閘,讓東吳寸步難進

2020-12-23 騰訊網

三國的歷史,按道理來說應該是從魏、蜀(漢)、吳三國建立開始的,但實際上三國歷史最精彩的部分卻是在三國形成前,也就是東漢末這段時間,包括黃巾起義、董卓之亂,諸侯爭霸等,最精彩的人和事都發生在這段時間。

反而三國形成後,卻顯得不那麼好看了,像文鴦這樣的猛將因沒有趕上那個武將爭鋒的時代,而只能獨孤求敗。三國後期還有很多這樣的奇才,都因為這個原因而埋沒了。

蜀漢後期,就曾湧現過一位英勇的守城神將,他在蜀漢滅亡之際,苦守孤城,先後3次粉碎了孫吳的進攻,成為兩國邊境的一道鐵閘,讓孫吳寸步難進,他的名字叫——羅憲。

羅憲出生的時間很晚,於公元218年,這一年,赤壁之戰已經過去了10年,這一年,劉備正在進攻漢中。

羅憲祖籍其實是在荊州,他們家和很多荊州士族一樣,跟著劉備入了蜀,於是成為蜀漢集團荊州派的一員。

羅憲生活的年代基本上就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命喪五丈原,然後蔣琬、費禕繼任為相的年代。但那個時候他還很年輕,沒有上場表現的機會。由於「蜀漢四相」都是荊州人,所以荊州派的人士都受到了重用。

羅憲小時候拜蜀漢名士譙周為師,長大後,入朝做起了太子的宿衛官等,還作為使者出使過孫吳,其才能得到了大家的交相稱讚。

「蜀漢四相」相繼謝世後,宦官黃皓專權,羅憲不願與之同流合汙,於是被黃皓貶到巴東鎮守永安城。

蜀漢被鄧艾、鍾會滅亡後,羅憲不甘就此歸順曹魏,據城固守。孫吳見蜀漢巴東地區還未落入曹魏之手,於是派將軍盛曼以援救蜀漢的名義進軍巴東。

羅憲見孫吳不義,乘人之危,便選擇了投降曹魏,盛曼便不敢亂動。

不過後來「幼麟」姜維出奇計欲圖恢復蜀漢,結果失敗,導致曹魏大將鄧艾、鍾會相繼被殺,蜀中陷入混亂狀態。於是孫吳抓住機會,派步協增兵巴東,和盛曼一起強攻永安。

羅憲一面派人到曹魏告急求援,一面組織軍民積極抵抗。步協引軍來攻城,羅憲大發神威,主動出城與步協接戰,殺了步協一個措手不及,大敗東吳軍,然後又固城自守。這一招很有點當年張遼守合肥、威震逍遙津的味道。

吳主孫休非常氣憤,馬上派「江東四英」陸遜的兒子陸抗親率大軍3萬,前去增援步協。而永安城中的羅憲部隊,只有2千人左右,連日的守城戰已經讓他們疲憊不堪。

然而,關鍵時刻,在名將陸抗面前,羅憲再次大發神威,率領將士苦苦堅守城池6個月之久。這時,曹魏的援軍還沒有來,城中的百姓又一大半染上了瘟疫,於是有人勸羅憲棄城而逃。可是羅憲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了堅貞不屈、英勇無畏的優秀品質,誓與永安共存亡。如果南宋的臣子都像羅憲這樣有血性,蒙古也不會那麼輕易的滅掉中華。

剛好這時,曹魏也有動作了,他們雖然沒有直接救援永安,但卻從荊州方向攻打孫吳的西陵,欲圖切斷吳軍的歸路。這樣,陸抗的西線部隊受到了極大的威脅,於是撤圍而去,永安城才終於逃過一劫。

羅憲的英勇表現贏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司馬炎篡魏後,對羅憲大加讚許,讓他繼續留任巴蜀地方官,其子孫皆得善終。

相關焦點

  • 除了魏國和蜀漢的守城大將,你知道東吳的守城名將嗎
    在三國中,似乎永遠都是魏國和蜀漢之間的戲份多,東吳的戲份少。對於魏國和蜀漢的名將、名臣,大家都知道的不少,然而吳國的名將相對有感的則少得多。但客觀來說,儘管《三國志》將蜀志放在吳志之前,《三國演義》尊劉貶曹,但都改變不了吳國才是三國中第二強國的事實。
  • 三國中守城最強的四位大將,司馬懿墊底,第二位令諸葛亮無功而返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三國中守城最強的四位大將,司馬懿墊底。4、司馬懿司馬懿是三國中有名的防守大將。諸葛亮後面幾次兵出祁山時,都是司馬懿坐鎮曹魏邊境,防禦諸葛亮。司馬懿也的確防守住了諸葛亮的進攻,諸葛亮每次都是打到糧草不足後退兵,並沒有取得太大的戰功。那為何把司馬懿放在最後一位呢?
  • 東吳被忽略的一位名將,接管交州,最後代替陸遜擔任丞相
    受到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影響,對於魏蜀吳三國的歷史人物來說,往往是蜀漢的人氣最高,也即具有更高的知名度。
  • 司馬昭消滅蜀漢後,為何不趁勢進攻東吳,從而一統天下呢?
    三國(220年-280年)是漢朝與晉朝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國家。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被司馬懿掌控。
  • 三國正史曹仁能否配上曹操手下第一大將,三國第一守城大將名譽?
    曹仁既不是曹操手下第一大將,更談不上三國第一守城大將了。第一,曹仁是曹操麾下可獨當一面的將領之一首先,還是要肯定曹仁有一定的軍事才能。我認為曹操麾下,能獨當一面能成統帥的將領,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夏侯淵,另一個就是曹仁。
  • 赤壁之戰後,魏國佔天時,東吳據地利,蜀漢有人和,誰的優勢最大
    《三國演義》用了七個章節來描述這場大戰,可以說赤壁之戰是奠定三國鼎立局面的關鍵戰役,此役過後,魏蜀吳三家分立,各自佔據自己的地盤,那麼小潭想問下各位,魏蜀吳三分天下之時,究竟是哪家更佔據優勢呢?亦或是誰更有勝算呢?今天小潭就給大家來分析分析,我們先來看看魏蜀吳三家都各自佔據了什麼優勢。
  • 網友製作國產手機三國地圖,魅族是蜀漢?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憑藉名著《三國演義》的膾炙人口,三國成為了中國人最熟悉的一段歷史。
  • 三國殺:神甘寧上線,目前四方勢力進行神將之爭,誰是最大贏家?
    隨著神甘寧上線三國殺移動版,目前的手殺格局又發生了一次大洗牌,從普通的八人經典場中看不出多大區別,但是在八人至尊場中,突變是翻天覆地的。原先的無腦盲劉焉,現在已經變成了無腦盲神甘!管你劉焉什麼手牌,我一個大攻心拆的你害怕!其實這就是神將新上線所必然要面對的,人們對未知的東西總是恐懼的,等過段時間大家熟悉了神甘寧,就會發現:這貨是真的強!
  • 三國時期誰是正統王朝呢?曹魏、蜀漢還是孫吳呢?
    三國時期,說三國誰是正統王朝,有說是曹魏,有說是蜀漢,而東吳從來沒有人去提及,這也體現出正統位置之爭就在曹魏和蜀漢之間,那到底誰是正統呢? 公元220年,曹丕得漢獻帝禪位,成為曹魏的開國皇帝,從這時開始正式進入三國時期,次年劉備稱帝,而東吳的孫權最晚稱帝,在229年才稱帝,此時的華夏大地上有三位皇帝,人們對於誰是正統王朝也存在爭執。
  • 三國時代如果由蜀漢統一會不會避免五胡亂華的發生?
    五胡亂華慘劇的發生和三國時期由哪方勢力一統天下,他們兩者之間並沒有關聯。三國一統和五胡亂華完全是兩個完全獨立的歷史事件。沒有存在因果關係。要正視一個問題,五胡亂華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晉朝的內亂所導致的晉朝國力衰弱,正因為晉朝的國力衰弱,北方胡族才有機會入侵中原。
  • 三國時期兩個馬忠:一個俘虜關羽名傳後世,一個則是蜀漢名將
    歷史不僅是知識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而且還打開了通向其他許多部分的門徑,並為許多科學領域提供了材料——休謨(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2471字,閱讀約5分鐘三國時期的名字大多是一個字的名字我們比較熟悉的重名大概要數"馬忠"了,一個是東吳,或者叫江東集團的馬忠,一個是蜀漢的馬忠。其實,這兩個馬忠在各自政權中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語,蜀漢馬忠要比東吳馬忠高得多,但東吳馬忠做了一件大事,對歷史的影響,甚至超過了蜀漢馬忠的熱度。下面小編要說的這兩個人物,當然主要是蜀漢的馬。
  • 赤壁之戰後,最有可能統一三國的不是曹魏,也不是東吳,而是蜀漢
    成王敗寇,原沒什麼好講的,三國歸晉,這是歷史事實,但不是必然。必然的只有統一是必然的,誰統不好說。赤壁之戰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攜官渡之戰餘威,可以說一路勢如破竹,佛擋殺佛,神擋殺神,大有天下已盡入吾囊中的牛掰派頭。但赤壁一戰把他打回姥姥家,知道自己原來姓夏侯,不姓曹。
  • 關於三國時期的守城大將,你對他們了解多少?
    相對應的,守城的兵力就會減弱,因為兵力有限,要想擴張自己的領土必須這樣做。所以歷史上往往出現了很多善於攻城的將軍,他們的傳奇故事也大多發生在攻城時。今天我們就另闢蹊徑,看看三國歷史上有哪些將軍更善於守城。說到守城大將,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張遼。他本是呂布的部下,後來投靠到了曹操的帳下,是曹操眾多手下中打仗比較勇猛的一位。面對敵人的進攻,曹操派張遼帶領8000人馬鎮守合肥。
  • 三國有兩個「馬忠」:一個為蜀漢效力,另一個斬殺關羽!
    在漢末三國時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單字,比如劉備、張飛、趙雲、關羽、馬超、黃忠等。在此基礎上,重名,也即同名同姓的情況,自然是難以避免了。比如在漢末三國時期,存在三個名為「李豐」的歷史人物。其中,第一位李豐袁術的部將,在東漢末年被曹操擊殺;第二位李豐是魏國大臣,在高平陵之變後,李豐參與了廢黜司馬師的謀劃,因為事情敗露,所以被司馬師除掉;第三位李豐是蜀漢大臣李嚴的兒子,也即為蜀漢效力。同時,就筆者今天要說的馬忠,也出現了重名的情況。在漢末三國時期,存在兩個名為馬忠的將領。其中,東吳的馬忠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因為他俘獲並斬殺了關羽、關平父子。
  • 三國後期最有可能實現統一的竟然是蜀漢?!最後那畫面你想不到!
    魏蜀吳三國,世人無不說魏國多麼強大,吳國多麼遼闊,最狹窄最弱小的蜀漢無論如何掙扎都擺脫不了滅亡的命運。似乎劉備、諸葛亮和姜維的努力還不如劉禪投降來的痛快。但是筆者卻認為恰恰相反,魏蜀吳三國,最有可能統一三國的恰恰就是蜀漢。
  • 蜀漢最被忽略的名將,統帥蜀漢最精銳的野戰兵團,預言堪比諸葛亮
    提起蜀漢的名將,我們總是能想到關羽、張飛、趙雲等等,沒辦法,他們實在太有名了,尤其是《三國演義》的推波助瀾,讓他們更是如雷貫耳。
  • 三國被封神的四大名將,蜀漢獨佔三人,東吳有一人,曹魏無人上榜
    尤其是漢末三國時期,有四位名將雖然各有缺點,卻依舊受一方百姓愛戴,於是最終封神。這四個人中,有三人出自於劉備陣營,一人是孫權麾下,曹魏方面的名將,卻無一人上榜。那麼這四位名將,分別是誰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盤點一下。
  • 三國殺:「神將設計大賽」開幕,馬超夙願將償,「成神」呼聲最高
    本期話題:#三國殺移動版#「神將設計大賽」將於8月15日正式開幕,在16位候選武將中,誰的人氣最高呢?前言:從「一將成名」擴展包,到最近更新的「星系列」武將,官方提供武將立繪,玩家設計技能及臺詞,這種結合誕生出不少優秀的作品。
  • 三國殺:東吳四大都督為何只有魯肅沒封神?資深玩家:他就是神!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若是英雄,應該各有所愛。對於魏蜀吳三國,有人因為奸雄曹操愛上魏國,有人會因為運籌帷幄的諸葛亮愛上蜀國,但小野卻愛上了人傑地靈的東吳! 東吳一點也不像關羽說的那樣全是鼠輩,相反,從孫權到四大都督,都是千年難遇的奇才!
  • 東吳將士怪——三國漆木屐
    就像朱然在《三國演義》中被邊緣化一樣,東吳相對於大書特書的劉關張三兄弟、諸葛亮司馬懿大戰來說,也是很邊緣的。但對東吳的研究對於認識三國時代來說,太重要了。相對於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中原地區,江東的環境顯然更加溫和。有利於文明的保存與發展。孫策在自己孫氏一族的難得的團結氣氛下,把今天的江蘇省南部、浙江省、福建省以及江西省的大部分穩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