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後,魏國佔天時,東吳據地利,蜀漢有人和,誰的優勢最大

2020-12-23 鷹小潭的歷史課

說到《三國演義》大家肯定都耳熟能詳了,而再說到赤壁之戰那就更是家喻戶曉了。《三國演義》用了七個章節來描述這場大戰,可以說赤壁之戰是奠定三國鼎立局面的關鍵戰役,此役過後,魏蜀吳三家分立,各自佔據自己的地盤,那麼小潭想問下各位,魏蜀吳三分天下之時,究竟是哪家更佔據優勢呢?亦或是誰更有勝算呢?今天小潭就給大家來分析分析,我們先來看看魏蜀吳三家都各自佔據了什麼優勢。

1、曹操佔據天時優勢,魏國雄踞北方六州

雖然說赤壁之戰,曹操大敗而歸,天下大勢的局面瞬間被扭轉了過來,但是由於曹操前期苦心經營以及後方根基的穩固,使得赤壁之戰並沒有給曹操造成太多的損失,只不過是讓曹操從此喪失了統一的機會而已。而從人口、土地、地盤等來說,曹魏政權毫無疑問是三家之中最為強大的,具備壓倒性的優勢。一方面由於曹操都是北方將領,士兵也都是北方人士,不論是身高還是氣力都是比南方的劉備孫權更高大勇猛;第二官渡之戰後到赤壁之戰,這期間已經有接近10年的時間讓曹操屯田養兵,招賢納士,使得曹魏政權的人才儲備、後勤供應等都是很充裕,只要假以時日積累就可以再次揮軍南下;第三魏國佔得天下十三州的一半,國土面積比起吳蜀兩國加起來還要大,這樣的實力是壓倒性的,有資料顯示當時魏國國土面積為291萬平方公裡,人口近500萬,而吳蜀兩國加起來也不過幾百萬而已。

小潭說曹魏政權佔據當時的天時,那麼何為天時呢?小潭認為,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最大的天時。曹操乃當時雄才,他很清楚漢獻帝對他意味著什麼,即使自己不稱帝也可以行帝王之事,所以對於以漢臣自居的劉備和孫權來說,這就是他們的七寸,曹操大可以以天子之名要求他們去做些事,否則就是不忠於漢。有人肯定要說了,這漢室衰微,天子根本就是個傀儡,有用嗎?當然有用,你要知道漢室衰微惡意,但是並沒有亡啊,天下人依然是認定三國還是漢朝的江山,所以只要曹操一直挾持著天子,那就能號令天下群雄,把持漢室朝政至高無上的權力。

2、孫權佔據地利優勢,東吳盤踞東南

我們再來看看東吳孫權的優勢。雖然東吳在人口、地盤、軍力等綜合國力上是比不上曹魏,但是它能從赤壁之戰中勝出就可見它是有一定的優勢所在,而將優勢轉化為勝勢也就很容易了。東吳之所以能盤踞江東數十年而不倒,期間還經歷數次大戰,並最終成就孫權的帝王之業,有一部分功勞是歸於江東人才輩出,比如周瑜、魯肅等。但是小潭認為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地利——長江天險。眾所周知,長江天險一直是我國南北方的分割線,萬裡長江阻隔了北方鐵騎南下的腳步,而南方多江河湖泊的地形,讓這些不擅長陸戰的士兵們吃盡了苦頭。即使你過了長江天險,江東也不是那麼好攻打的,江東不僅有洞庭、鄱陽兩湖,更有珠江、贛江等一些大江大河,如果你攻破了長江天險,顯然你已經死傷大半了,哪裡還有兵力繼續水戰呢?而東吳的水師是三國之中最為厲害的,再加上這些地利優勢,可謂優勢轉化為勝勢。所以,東吳憑藉這一地利優勢足以在東南稱王。

3、劉備佔據人和優勢,蜀漢佔據西南伺機而動

最後我們來說說劉備的蜀漢政權。劉備戎馬一生,從一個織靴販履的底層人士,走到皇帝的位置,是逆襲的典範。所以對於蜀漢來說,建國已經是不容易了,要發展可謂更加艱難。先不說劉備是借著東吳荊州為根據地,再來圖謀西川的。雖然最終劉備拿下了益州川蜀之地,但是不管是從人口、地盤等來看,川蜀仍是三國之中最為弱小的國家,即便四川號稱「天府之國」。但是當時蜀漢的地盤為107萬平方公裡,人口才100萬,所以蜀漢只能佔據西南,伺機而動。

蜀漢的建立肯定要從劉備的身份說起了,劉備出道就號稱中山靖王之後,是皇族後裔,也就是當朝皇帝的叔叔,而當時的漢獻帝也是親口承認和認證的,所以劉備之後被世人稱為劉皇叔。有了這個身份,劉備就可以高舉匡扶漢室的大旗,雖然當時的漢室衰微,但是天下人心仍是向漢,當時的每一個軍閥都想要割據漢王朝的土地,而劉備這樣的舉義就顯得彌足珍貴了。具體到劉備的人和優勢小潭認為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赤壁之戰後,很多荊州的有識之士都投靠了劉備,這裡面當然有之前出山的諸葛亮功勞,而後面號稱鳳雛的龐統也投靠了劉備,臥龍鳳雛這樣的驚世大才都來了,其他人才更是聞風而來。這就給劉備準備了智囊團,文官方面沒問題了;第二個方面就是武將方面,關張趙是劉備的心腹愛將,而隨著魏延、黃忠又投到帳下,劉備武將實力更是大增。這文武雙翼都有了,那就可以展翅翱翔,所以劉備從這時候開始真正做到了人和。

分析完了三國各自的優勢所在後,我們再回到今天的主題內容,這三個國家各自有優勢,那麼究竟是誰佔據這更大優勢呢?小潭個人以為,當時的劉備應該是佔據了最大優勢,原因有兩點。

第一:孟子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句話是有道理的,魏國雖然擁有那麼多的土地和人口,但是架不住東吳的長江天險,你人再多,地盤再大也有可能首尾不顧,而當時的劉備文武兩翼齊飛,文有諸葛亮、龐統等軍師,武有關羽、張飛等猛將,地盤雖然不大,但是夠用,他已經具備了問鼎天下的實力,等待的只是時機而已。比如在後面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而攻打東吳,差點就把東吳給滅了,那時候蜀漢才剛建國幾年啊,而孫權的東吳已經經營了數十年了,再比如諸葛亮六出祁山,哪一次不是把魏國嚇得半死,所以雖然蜀漢兵馬少,土地也小。但是將士和謀士一心為國就足以彌補這些缺點,人心齊,泰山移。

第二:所為得民心者,得天下。劉備以仁義自居,在他心裡百姓才是他最為關切的,所以劉備在群眾心中形象非常好,深得人心。當初劉表就是聽說了百姓對劉備的稱讚,才主動將荊州讓與劉備,而劉備卻不忍心所以拒絕了劉表,這樣宅心仁厚的君主真是天下少有啊。而曹操、孫權哪一個不是對荊州垂涎三尺,動不動就是想要霸佔,這一點劉備就可以不費一兵一卒拿到荊州,可見他的本事。所以,劉備這種人和不是魏國和吳國遠遠做不到的,就如同毛澤東說過,「讓敵人陷入到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中,無法自拔」。所以蜀國人和優勢是其他兩方無法比擬的。

以上就是今天小潭給大家帶來的話題,如果小夥伴們有自己的想法,那麼可以在評論區留下你精彩的評論哦!

相關焦點

  •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老師,您說錯了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的天時不如有利的地勢,有利的地勢不如眾人齊心協力。)孟子「天時」則指用兵作戰的時機、氣候等;「地利」是指山川險要、城池堅固等;「人和」指人心所向、內部團結等。孟子認為戰爭的勝負首先在於人心,其次在地利,最後才是天時。
  • 赤壁之戰後,最有可能統一三國的不是曹魏,也不是東吳,而是蜀漢
    必然的只有統一是必然的,誰統不好說。赤壁之戰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攜官渡之戰餘威,可以說一路勢如破竹,佛擋殺佛,神擋殺神,大有天下已盡入吾囊中的牛掰派頭。但赤壁一戰把他打回姥姥家,知道自己原來姓夏侯,不姓曹。這就出現了三國最大的怪事,三國最大最關鍵性的三次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無不如此,都是誰發動誰失敗,誰弱小誰勝利,誰跳的高誰摔得狠。
  • 預測與天時地利人和神助
    關於天時地利人和神助的理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大體上是相同的。天時,就是時間因素,地理就是地域因素,人和就是人與人的因素,那麼神助呢?很多時候,這個神助就是一個容易誤解的地方,什麼是神?我的理解民族影響就是神,當然神一般都說的是已經去世的人。
  • 把正妹的三要素:天時、地利、人和
    孟子告訴我們:「打勝仗需要具備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把妹,那今天kimi老師就從實戰的角度去給大家一一講解。 天時: 小白:「微信上聊得好好的,妹紙不回我了,怎麼破?」
  • 天時地利人和缺少了什麼?(情感散文)
    想想自己愛的人和愛自己的人,一個字解釋:苦。不過既然是問題就一定有答案,靜下心來想想這個問題的答案,忽然覺得無非是很簡單而已。相愛的人為什麼不能夠在一起答案一:你們相愛雖然是天意可是沒有地利人和。國人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一說,就算是天時給了你們(此處天時可做天意理解)可是相隔的地理距離太遙遠,你說能在一起嗎?就算是前兩條都成全了你還有人和呢。
  • 孫楠退賽事件,汪涵救場的兵法策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只有當你的行為符合天時地利人和,你才能通過這個行為得到你想要的結果。天時地利人和為成功三要素。天時是正確的時間、機遇,地利是正確的環境、條件,人和是自利利他的角度和身份定位,即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天時地利人和」通俗的解釋就是:正確的人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環境做正確的事。
  • 國產作業系統已失天時 地利人和優勢被揮霍
    在此,我們不妨引用業內常用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時、地利、人和」之說看看我們的國產作業系統勝算幾何或者佔有了其中多少可能成功的因素。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62468.htm  所謂天時,我們認為具體到一個產業,無非是這個產業當今的發展和競爭態勢及未來的發展。首先看看倪光南老師所言的桌面作業系統市場。
  • 赤壁之戰後,劉備3萬兵馬,為何能擊敗擁兵10萬的劉璋?_益州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原標題:赤壁之戰後,劉備3萬兵馬,為何能擊敗擁兵10萬的劉璋?
  • 《鬼谷子》: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配合的時候,才能取得成功
    《鬼谷子》: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配合的時候,才能取得成功。凡事都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配合才能夠成功,缺一不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這三者,每一個都取決都決定著成功與否的關鍵。在《鬼谷子》中有揣摩之術這樣的一篇智慧,其中就講述了以合適的謹慎周密的方式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故謀莫難於周密,說莫難於悉聽,事莫難於必成。此三者,唯聖人然後能之。故謀必欲其密,必擇其所與通者說也,故曰或結而無隙也。夫事成必合於數,故曰道數與時相偶也。
  • 天時地利人和指的是什麼
    天時,指的是時機,時間,具有有型和無形倆種變化。如果有件事情做的不成功,很多人就會說是時機不對。每個人都有命運,命是先天的,運是後天的。出生的時間蘊含著無窮的玄機,這就是 時、 地利,指的是,地點,方位。大家都知道開店要選址,辦公桌要擺一擺,這就是俗稱的風水。
  • 匯聚天時、地利、人和 南方消費升級揚帆新藍海
    據公告,南方消費升級屬偏股混合型基金,該基金股票投資佔基金資產的比例範圍為60%-95%,投資於南方消費升級定義的「消費升級」範疇內的證券資產佔非現金基金資產的比例不低於80%。南方消費升級限額50億發售,如果基金募集過程中募集規模達到50億元,將提前結束募集,並啟動末日比例配售。
  • 一位過來人告訴你,天時地利人和的愛情,你值得擁有!
    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家庭,從小的生活環境都不盡相同,生活經歷不同,所以對於同一個事物的理解也會有不同。在我們的認知裡,愛情,是需要有開花結果的,怎樣才能開花結果呢,少不了灌溉,那又應該怎樣灌溉呢,答案是用心,用愛去澆灌屬於彼此那脆弱而又彌足珍貴的愛的嫩芽!所以,愛情真的不是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真正的愛情,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素,還需要兩顆相互赤誠的愛著彼此的心。
  • 是沒有殺掉此人,蜀漢就是不能復興,但至少還能多撐上幾年.
    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公元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公元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公元263年,蜀漢後主劉禪投降,蜀漢被魏所滅 對於蜀漢之亡,有四個比較流行的觀點。其一是蜀漢後期人才凋零,其二是諸葛亮的北伐耗盡國力,其三是蜀漢沒有得到士族門閥的支持。其四劉禪能力不足,才最終會落得亡國下場。
  • 「《拆彈2》勝在天時地利人和」
    《拆彈專家2》有著港產片中動作、視效等一貫優勢,而且還做到了故事本身足夠紮實,有嚼勁,符合觀眾預期。南都記者日前專訪了中影南方新幹線總經理張海燕,獨家分析《拆彈專家2》的票房優勢與粵港合拍片的走勢前景。採寫:南都記者 蔡麗怡 實習生 陳家榆《拆彈專家2》粵語版助推廣東票房全國第一南方都市報:《拆彈專家2》票房已達8.94億元,你看好它的總票房有望漲至?張海燕:我認為十多億左右。
  • 廣告場景選取三要素:天時、地利、人和
    一個優秀的廣告場景必須具備的三點要素:天時、地利、人和。接下來我們會從這三個方面分別講述廣告場景的選取。1.選取地利的唯一標準,就是廣告能否得到充分時間、充分被注意到的曝光。3. 人和:廣告也可以成為藝術品廣告也要注重用戶體驗,即使基本上廣告需求都屬於反向需求。這一層往往是大部分產品或忽略或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的。
  • 大宅門原著:香秀贏過楊九紅,除了天時地利人和,另有一個殺手鐧
    白家幾十年興衰更迭、波詭雲翳、起起伏伏,但是誰也想不到白家最後的勝利者,竟然是李香秀。李香秀原是白家花錢買來的丫頭,專門給白景琦的母親二老太太抱狗的。二老太太去世後,白景琦娶了香秀做正房。一個花錢買來的抱狗丫頭,在等級森嚴的封建意識中,做妾室已經是高攀。
  • 《三國志14威力加強版》新增核心機制「地利玩法攻略」搶先知
    核心改動:地利 欲成王霸之道需天時、地利、人和!如果按照歷史角度來看,漢末群雄爭霸,皇室衰弱即為天時,所據之地即為地利,手下英才即為人和。從玩家角度來說,天時就是歷史進程,人和就是手下武將,但地利好像一直沒什麼用。
  • 《祖國》成功背後:天時地利人和,一刻也不能分離
    再加上各行政事業單位組織的包場活動,《祖國》集齊了天時、地利和人和,成為爆款毫不稀奇。 對從業者而言,《祖國》的成功雖有其特殊性,但它創新的拼盤模式,以小人物為切口、拍類型故事的創作思路,以及藉助時政熱點、瞄準年輕受眾的宣發策略,都為影視公司生產主旋律作品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 司馬昭消滅蜀漢後,為何不趁勢進攻東吳,從而一統天下呢?
    三國(220年-280年)是漢朝與晉朝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國家。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被司馬懿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