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三國演義》大家肯定都耳熟能詳了,而再說到赤壁之戰那就更是家喻戶曉了。《三國演義》用了七個章節來描述這場大戰,可以說赤壁之戰是奠定三國鼎立局面的關鍵戰役,此役過後,魏蜀吳三家分立,各自佔據自己的地盤,那麼小潭想問下各位,魏蜀吳三分天下之時,究竟是哪家更佔據優勢呢?亦或是誰更有勝算呢?今天小潭就給大家來分析分析,我們先來看看魏蜀吳三家都各自佔據了什麼優勢。
1、曹操佔據天時優勢,魏國雄踞北方六州
雖然說赤壁之戰,曹操大敗而歸,天下大勢的局面瞬間被扭轉了過來,但是由於曹操前期苦心經營以及後方根基的穩固,使得赤壁之戰並沒有給曹操造成太多的損失,只不過是讓曹操從此喪失了統一的機會而已。而從人口、土地、地盤等來說,曹魏政權毫無疑問是三家之中最為強大的,具備壓倒性的優勢。一方面由於曹操都是北方將領,士兵也都是北方人士,不論是身高還是氣力都是比南方的劉備孫權更高大勇猛;第二官渡之戰後到赤壁之戰,這期間已經有接近10年的時間讓曹操屯田養兵,招賢納士,使得曹魏政權的人才儲備、後勤供應等都是很充裕,只要假以時日積累就可以再次揮軍南下;第三魏國佔得天下十三州的一半,國土面積比起吳蜀兩國加起來還要大,這樣的實力是壓倒性的,有資料顯示當時魏國國土面積為291萬平方公裡,人口近500萬,而吳蜀兩國加起來也不過幾百萬而已。
小潭說曹魏政權佔據當時的天時,那麼何為天時呢?小潭認為,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最大的天時。曹操乃當時雄才,他很清楚漢獻帝對他意味著什麼,即使自己不稱帝也可以行帝王之事,所以對於以漢臣自居的劉備和孫權來說,這就是他們的七寸,曹操大可以以天子之名要求他們去做些事,否則就是不忠於漢。有人肯定要說了,這漢室衰微,天子根本就是個傀儡,有用嗎?當然有用,你要知道漢室衰微惡意,但是並沒有亡啊,天下人依然是認定三國還是漢朝的江山,所以只要曹操一直挾持著天子,那就能號令天下群雄,把持漢室朝政至高無上的權力。
2、孫權佔據地利優勢,東吳盤踞東南
我們再來看看東吳孫權的優勢。雖然東吳在人口、地盤、軍力等綜合國力上是比不上曹魏,但是它能從赤壁之戰中勝出就可見它是有一定的優勢所在,而將優勢轉化為勝勢也就很容易了。東吳之所以能盤踞江東數十年而不倒,期間還經歷數次大戰,並最終成就孫權的帝王之業,有一部分功勞是歸於江東人才輩出,比如周瑜、魯肅等。但是小潭認為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地利——長江天險。眾所周知,長江天險一直是我國南北方的分割線,萬裡長江阻隔了北方鐵騎南下的腳步,而南方多江河湖泊的地形,讓這些不擅長陸戰的士兵們吃盡了苦頭。即使你過了長江天險,江東也不是那麼好攻打的,江東不僅有洞庭、鄱陽兩湖,更有珠江、贛江等一些大江大河,如果你攻破了長江天險,顯然你已經死傷大半了,哪裡還有兵力繼續水戰呢?而東吳的水師是三國之中最為厲害的,再加上這些地利優勢,可謂優勢轉化為勝勢。所以,東吳憑藉這一地利優勢足以在東南稱王。
3、劉備佔據人和優勢,蜀漢佔據西南伺機而動
最後我們來說說劉備的蜀漢政權。劉備戎馬一生,從一個織靴販履的底層人士,走到皇帝的位置,是逆襲的典範。所以對於蜀漢來說,建國已經是不容易了,要發展可謂更加艱難。先不說劉備是借著東吳荊州為根據地,再來圖謀西川的。雖然最終劉備拿下了益州川蜀之地,但是不管是從人口、地盤等來看,川蜀仍是三國之中最為弱小的國家,即便四川號稱「天府之國」。但是當時蜀漢的地盤為107萬平方公裡,人口才100萬,所以蜀漢只能佔據西南,伺機而動。
蜀漢的建立肯定要從劉備的身份說起了,劉備出道就號稱中山靖王之後,是皇族後裔,也就是當朝皇帝的叔叔,而當時的漢獻帝也是親口承認和認證的,所以劉備之後被世人稱為劉皇叔。有了這個身份,劉備就可以高舉匡扶漢室的大旗,雖然當時的漢室衰微,但是天下人心仍是向漢,當時的每一個軍閥都想要割據漢王朝的土地,而劉備這樣的舉義就顯得彌足珍貴了。具體到劉備的人和優勢小潭認為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赤壁之戰後,很多荊州的有識之士都投靠了劉備,這裡面當然有之前出山的諸葛亮功勞,而後面號稱鳳雛的龐統也投靠了劉備,臥龍鳳雛這樣的驚世大才都來了,其他人才更是聞風而來。這就給劉備準備了智囊團,文官方面沒問題了;第二個方面就是武將方面,關張趙是劉備的心腹愛將,而隨著魏延、黃忠又投到帳下,劉備武將實力更是大增。這文武雙翼都有了,那就可以展翅翱翔,所以劉備從這時候開始真正做到了人和。
分析完了三國各自的優勢所在後,我們再回到今天的主題內容,這三個國家各自有優勢,那麼究竟是誰佔據這更大優勢呢?小潭個人以為,當時的劉備應該是佔據了最大優勢,原因有兩點。
第一:孟子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句話是有道理的,魏國雖然擁有那麼多的土地和人口,但是架不住東吳的長江天險,你人再多,地盤再大也有可能首尾不顧,而當時的劉備文武兩翼齊飛,文有諸葛亮、龐統等軍師,武有關羽、張飛等猛將,地盤雖然不大,但是夠用,他已經具備了問鼎天下的實力,等待的只是時機而已。比如在後面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而攻打東吳,差點就把東吳給滅了,那時候蜀漢才剛建國幾年啊,而孫權的東吳已經經營了數十年了,再比如諸葛亮六出祁山,哪一次不是把魏國嚇得半死,所以雖然蜀漢兵馬少,土地也小。但是將士和謀士一心為國就足以彌補這些缺點,人心齊,泰山移。
第二:所為得民心者,得天下。劉備以仁義自居,在他心裡百姓才是他最為關切的,所以劉備在群眾心中形象非常好,深得人心。當初劉表就是聽說了百姓對劉備的稱讚,才主動將荊州讓與劉備,而劉備卻不忍心所以拒絕了劉表,這樣宅心仁厚的君主真是天下少有啊。而曹操、孫權哪一個不是對荊州垂涎三尺,動不動就是想要霸佔,這一點劉備就可以不費一兵一卒拿到荊州,可見他的本事。所以,劉備這種人和不是魏國和吳國遠遠做不到的,就如同毛澤東說過,「讓敵人陷入到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中,無法自拔」。所以蜀國人和優勢是其他兩方無法比擬的。
以上就是今天小潭給大家帶來的話題,如果小夥伴們有自己的想法,那麼可以在評論區留下你精彩的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