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五大降將:其中2人勇冠三軍,還有3人曾是關羽部下

2021-02-13 情懷歷史

在漢末三國時期,降將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群體,也即在魏蜀吳三國的武將中,都有不少降將。比如在蜀漢武將中,王平、姜維、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將,其中姜維更是成為蜀國武將之首的大將軍。再比如曹魏五子良將中,張遼曾是呂布的手下,張郃曾是袁紹的手下。因此,對於魏蜀吳三國來說,自然也能接受降將這一群體。而就本文所要說的東吳,也有幾位比較著名的降將。就東吳五大降將來說,其中2人勇冠三軍,還有3人曾是關羽部下。

一、甘寧

首先,不管是在《三國志》等正史,還是在《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中,甘寧都是一位勇冠三軍的猛將。甘寧(?—215年?220年?存疑),字興霸,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三國時期孫吳名將,官至西陵太守,折衝將軍。東漢末年,甘寧曾是益州牧劉焉部下,並在益州任職。興平元年(194年),劉焉病亡,其子劉璋掌權益州。在劉闔的策反下,甘寧與沈彌、婁發等人起兵反叛劉璋,但被趙韙擊敗。甘寧便率領八百多人,去荊州依附劉表,留駐南陽(南陽是甘寧的祖籍)。

不過,因為在荊州牧劉表麾下沒能得到重用,甘寧於公元208年投奔孫權,成為東吳的一位降將。雖然是一位降將,但是,甘寧的戰功完全可以和一些江東老將相提並論。甘寧曾經力勸孫權攻破黃祖佔據楚關,隨周瑜攻曹仁奪取夷陵,隨魯肅鎮益陽對峙關羽,隨孫權攻皖城擒獲朱光。率百餘人夜襲曹營,斬得數十首級而回。在公元215年的逍遙津之戰中,雖然曹魏降將張遼大放異彩,不過,甘寧保護孫權蹴馬趨津,死裡逃生。孫權曾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

正是因為在東吳屢立戰功,《三國志》的佐證陳壽在史書中將他列為「江表之虎臣」。不過,比較遺憾的是,甘寧雖然勇猛,最後卻只是一個雜號將軍。更為關鍵的是,甘寧還沒有獲得封侯的待遇,這無疑和三國時期的名將相去甚遠,也即甘寧沒能獲得和戰功相匹配的待遇。

二、太史慈

對於太史慈來說,同樣是一位媲美趙雲、呂布等猛將的三國人物。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東漢末年名將,官至建昌都尉。在東漢末年,太史慈弓馬熟練,箭法精良。曾為救孔融而單騎突圍向劉備求援。也即太史慈和劉備之間,顯然存在一段交集。當然,比較遺憾的時候,劉備沒能將太史慈招攬到麾下。如果能招攬到太史慈的話,那麼蜀漢五虎上將,很可能就要增加一位了。

太史慈為劉繇[yáo]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pán],孫策就將鎮守南方的重任交給了他。公元200年,孫策去世後,太史慈繼續輔佐孫權。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說道:「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言訖而亡,年四十一歲。對於曾經和孫策交手,並且不落下風的太史慈,因為沒能參加赤壁之戰等戰役,所以沒能獲得更高的知名度。換而言之,英年早逝,無疑限制了太史慈在東吳將領中的成就和地位。

三、麋芳

麋芳,生卒年不詳,字子方,東海郡朐縣(今江蘇省連雲港市)人。在東漢末年,麋芳本為徐州牧陶謙部下,曾被曹操表為彭城相。後來辭官,隨劉備從徐州輾轉至鄴城、汝南、新野、長坂坡、江夏等地,奔波多年。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麋芳後來背叛蜀漢,歸降了東吳。不過,麋芳的前半生,顯然是對劉備忠心耿耿的。彼時,麋芳如果歸降曹操的話,顯然是榮華富貴,但是,面對曹操的招攬,麋芳和他的兄長麋竺,無疑對劉備忠心不二。

公元219年,劉備稱漢中王時,糜芳為南郡太守,但受到關羽的輕慢。後來,因未完成供給糧草物資的任務而被關羽責罵,心中不安。在看到將軍傅士仁投降孫權之後,麋芳也選擇了投降孫權,導致關羽兵敗被殺。此後,糜芳在吳國擔任將軍,並且為吳徵伐。當然,成為東吳的降將之後,糜芳並沒有立下什麼戰功,最終的結局也沒有相關的史料記載。

四、傅士仁

傅士仁,幽州廣陽郡人,劉備手下將領。因為和劉備一樣,都是幽州人士,所以傅士仁應該很早就跟隨劉備了。不過,傅士仁雖然受到劉備的重用,但被關羽輕慢。在呂蒙襲擊荊州時,與麋芳一同不戰而降,間接導致關羽被俘身亡。對於傅士仁這位東吳降將,《三國志》記載為「士仁」,《資治通鑑》記載為傅士仁,《三國演義》繼承《資治通鑑》的說法作「傅士仁」。來到東吳後,傅士仁和糜芳一樣,不僅沒有立下什麼戰功,反而遭到了東吳將士的鄙視和嘲諷。換而言之,相對於蜀漢和曹魏,東吳對於降將的包容程度相對較低的。比如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在關羽被殺後一度來到東吳,同樣遭到了羞辱。

五、潘濬

潘濬(一作潘浚)(?-239年),字承明。武陵郡漢壽縣(今湖南漢壽)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蜀漢大司馬蔣琬的表弟。建安十六年(211年),潘濬被劉備任命為荊州治中從事,與守臣關羽不睦。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關羽是漢末三國時期的頂級名將,但是,高傲的性格,無疑讓關羽和部下之間離心離德,這也是關羽最終敗亡的重要原因。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得荊州,拜潘濬為輔軍中郎將。又遷奮威將軍,封常遷亭侯。

作為東吳降將,潘濬受到了孫權的信任和重用,這和傅士仁、糜芳形成了比較明顯的區別。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後,拜潘濬為少府,進封劉陽侯,又改太常。黃龍三年(231年),授假節,與呂岱率軍五萬平五溪蠻夷叛亂,經三年而斬獲數萬,使得一方寧靜。潘濬為人剛正不阿,在呂壹弄權時,屢請孫權將其誅殺。甚至想親手擊殺呂壹,使呂壹對他非常畏懼。赤烏二年(239年),潘濬去世。對此,在筆者看來,在東吳的降將之中,潘濬的地位和官職應該是最高的。在潘濬擔任太常期間,甚至擁有了陸遜平起平坐的地位。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三國改姓人物大全,曹魏7人,蜀漢東吳各5人,其中一人被誤會很久
    在寫文章之前,僅憑自己有限的三國知識捋了一遍,發現也不過10人,卻沒想到在把整本《三國志》檢索完畢後,卻足足多了7人。不知諸君讀罷下文,是不是也會猛然發現,原來還有這麼好改姓的人物。同時特別說明一下,為了行文簡便,下文的陣營所屬按照史書中所處的位置進行劃分。
  • 三國著名降將關羽和于禁,如果都留在曹操營中,誰的地位會更高?
    但是我們一看那些名將的履歷,就會發現其中絕大部分是降將——曹魏五子良將中有四位換過主公,蜀漢五虎上將中有三位換過主公,真正從一而終的,是在《三國演義》裡打醬油的江表十二虎臣。讀者諸君都知道,《三國演義》尊劉貶曹,對孫權集團是帶搭不理,所謂的江表十二虎臣倆人一夥,也未必能打過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中的任意一個。
  • 3.5(2)東吳出色丞相顧雍(下)
    (2)東吳出色丞相顧雍(下)在孫權稱王之後的群臣僚屬中,顧雍應是極有處政經驗並深得君主欣賞的高級官員,他225
  • 東吳四大權臣:諸葛恪不算啥,其中一個比董卓還殘暴!
    我想說的是東吳不但有權臣,而且東吳的權臣玩的比司馬懿、曹爽這樣的權臣還誇張,甚至一度比董卓都要殘暴!東吳和蜀漢曹魏一樣,在開國大帝孫權還活著的時候,沒有人敢當權臣,這是要命的事情,但是等孫權一死,年幼的新帝孫亮繼位的時候,東吳可以說權臣誕生的頻率和數量都是三國時期最高的。
  • 東吳東吳,人中鸞鳳 | 傑出校友——謝曉宇
    謝曉宇 Michael :SM商業城(蘇州)有限公司,商場經理(Mall Manager),2006年畢業與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管理科學系,曾擔任管科班長一職東吳東吳,人中鸞鳳,世界同推重。山負海涵,春華秋實,聲教暨寰中。皇皇母校,共被光榮,羨我羽毛豐。同門兄弟,暮雲春樹,記取古吳東。東吳東吳,人中鸞鳳,世界同推重。山負海涵,春華秋實,聲教暨寰中。天涯兄弟,一旦相逢,話舊故鄉同。相期努力,敬教勸學,分校遍西東。
  • 三軍女子儀仗隊裡有咱瀋陽的姑娘(圖)
    在這些瀋陽人中,即有解放軍聯合軍樂團團長鄒銳、也有首次亮相閱兵式三軍女子儀仗隊隊員張斌,還有曾兩次參加閱兵式的解放軍軍樂團隊員李想。三軍女子儀仗隊裡的瀋陽姑娘在即將到來的9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將使用207名儀仗隊員組成史上最大陣容亮相勝利日大閱兵。
  • 他曾力挽江東危局,卻在後人眼中卻籍籍無名!東吳孫氏帳下99純金真智囊:張紘
    東吳孫氏帳下99純金真智囊:張紘歷史上隨著三國題材的小說,演義問世,「貶曹重劉」似乎已成司空見慣的話題,再加上現代三國題材的影視劇上線,蜀漢劉備似乎成了三國最大贏家。可是在三國中,有一個國家,總是被人忽略,它就是江東的吳國。江東的吳國可以說一直被後人當作三國中的陪襯角色,在東吳國內,除了孫策,孫權,周瑜等寥寥幾位名氣大外,就連夷陵之戰大破劉備的大都督陸遜名氣似乎也不怎麼大。
  • 東吳國際廣場樓盤簡介
    東吳·國際廣場業態非常豐富,包含湖州銀泰城、湖州開元名都酒店、288米湖州最高城市觀光層、東吳麗池會所、5A甲級寫字樓、空中公館等。各業態業績在全城也都名列前茅,為湖州打造繁華豐盛的不夜城。  目前,項目5A甲級寫字樓產品正在火熱租售中,其位於西塔8-25F,總規模約3萬方,面積約200-2000平米。其擁有4大核心優勢,為企業打造未來發展的最佳生意平臺。
  • 三國受侮辱最多之人,于禁被東吳嘴炮戰神瘋狂諷刺,死於職場霸凌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正因為有龐德作對比,更顯得于禁的選擇很尷尬。曹操一世人龍,沒有難為于禁家人,還封于禁之子為亭侯。曹操不難為于禁,不代表所有人都不難為他。于禁先是投降關羽,東吳偷襲荊州後,他又輾轉到了東吳。于禁在吳國的日子堪稱狗屎糊臉,主要是因為有一個人總給他穿小鞋,這人就是東吳槓精戰神虞翻。
  • 西陵,堪稱東吳的「七寸」;陸抗於此大敗8萬晉軍,延續東吳國祚
    三國後期蜀漢被滅後,西晉對東吳形成了包夾的態勢,至此東吳已經沒有翻盤的希望了,西晉統一天下只是時間問題,但是東吳在亡國前7年,吳鳳凰元年,晉泰始八年,也就是公元272年,雙方爆發了西陵之戰,西晉本可通過打贏此戰提前實現一統天下的,可是奈何吳國還有最後的名將,陸抗,愣是以3萬兵力對抗西晉8萬大軍,擊敗了名將羊祜,挫敗了西晉,延續了東吳的國祚。
  • 讓人淚奔!三軍儀仗隊第一次接受父母的檢閱
    就是這支隊伍,用忠誠和熱血鑄就儀仗方陣,把共和國的風採和尊嚴展現在五洲四海賓朋面前。如果說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部厚重的史書,那麼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就是開啟這部史書的精美扉頁。 點擊視頻,三軍儀仗隊接受父母檢閱,讓人淚奔↓↓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集「顏值、氣質、
  • 東吳大都督,江東四英將: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孫權一生經歷了四任大都督,而這四位大都督也成為東吳的護國柱石。周瑜周瑜(175-210),字公瑾,東吳四英將第一位,廬江舒城人。幼年與孫策相識,結為生死之交。孫策死後,受命輔佐孫權。208年,曹操南下,目標直指江東,孫權戰和未定。周瑜及時從鄱陽湖趕回,正確分析了曹操遠來的種種弊端,使孫權決定與曹操一戰。周瑜身為水軍大都督,用火攻之計大破曹操,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戰。
  • 張紘作為東吳齊名於張昭的名臣 為什麼沒有太大的名氣
    可是在三國中,有一個國家,總是被人忽略,它就是江東的吳國。江東的吳國可以說一直被後人當作三國中的陪襯角色,在東吳國內,除了孫策,孫權,周瑜等寥寥幾位名氣大外,就連夷陵之戰大破劉備的大都督陸遜名氣似乎也不怎麼大。可熟悉三國的朋友都知道,東吳在三國中也是人才濟濟,不然也不可能鼎足於三國。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位東吳牛人!
  • 曾紅極一時又突然消失的五大組合,其中一個組合已有兩位成員離世
    娛樂圈作為一個眾星雲集的圈子,身處其中的明星藝人之間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而他們事業的浮浮沉沉也不是誰能說得準的。縱觀娛樂圈,能夠一直保持熱度的明星少之又少,隨著新生代明星的不斷加入,也極大地加快了娛樂圈更新迭代的速度。即便是曾經爆火的明星也有可能會被新人取代,繼而被大眾遺忘。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些曾紅極一時但後來卻又突然消失的五大組合吧!
  • 水泊梁山:山頭和派系林立,朝廷降將實力強悍
    晁蓋派系:曾頭市,晁蓋被史文恭箭射身亡,本人並未進入108將,但智取生辰綱以後,為躲避官府的追殺,隨晁蓋上山的有吳用、公孫勝、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是劫取生辰綱七人小團夥,外加將白酒內灑入蒙汗藥,麻翻楊志等押運人員的白勝。
  • 關羽是豪氣雲天的人物,但是他太自負了,最終的下場也讓人惋惜!
    因此無論是前期戰黃巾軍、討董卓、絕不與曹操共事,還是後期的鬥東吳、戰曹魏,無一不是顯示了對蜀漢、對劉備的忠誠,即使中間有曹操、袁術等許以優厚條件納降,關羽絲毫不為所動。關羽守信:關羽是個信守承諾之人,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三人盟誓同生共死,關羽很好地踐行了這一承諾。在劉備戰敗、兄弟失散,關羽在不得已的形勢下暫時委身曹操之處時,仍時時刻刻掛念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