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東吳出色丞相顧雍(下)
在孫權稱王之後的群臣僚屬中,顧雍應是極有處政經驗並深得君主欣賞的高級官員,他225年接替孫劭為丞相,在任職處政中展現了異於凡常的行事風格。《三國志﹒吳書﹒顧雍傳》及其引注中還記述了顧雍家庭生活方面的事跡,表現了他處家處政的一致性原則;同時記述了他兒子顧邵等數人的職場成就,把一位德性才具完美、善於齊家治國並達到了人生圓滿成功的先賢形象展現了出來。
顧雍的家教如何,史書上沒有做過多敘述,只是記錄了一些點滴事實:有次孫權出嫁侄女,該女是顧氏的外甥,所以請顧雍父子及孫子顧譚參加婚宴。當時顧譚擔任朝廷選曹尚書,掌管官吏選拔事務,職位貴重。當天君臣們非常高興,孫權極歡,顧譚也喝醉了,他連續起舞,竟停不下來,顧雍心中很憤怒。第二天他在家中叫來顧譚,嚴厲斥責說:「君王以包含容人為德,臣下以恭敬謹慎為節。當年蕭何、吳漢都立有大功,但蕭何每次見到高帝劉邦時都像不會說話一樣;吳漢侍奉光武皇帝劉秀也是謹慎勤懇。你對國家有什麼汗馬功勞可言嗎?只不過是靠著門第的資格而受寵用而已,如何舞得得意忘形?雖說是酒醉之後,其實還是恃恩忘敬、謙虛不足,看來敗毀家族的人必是你了。」說罷轉身向壁而臥,不再理會,顧譚站立一旁超過一個時辰才被打發離開。這裡能看到顧雍家庭教育的內容、重點及其滲透著的價值觀,能夠看到他施教中毫無情面的嚴厲與態度的嚴肅性,也能看到顧雍在特殊場合的忍耐以及他對家教方式的選擇。
《世說新語﹒雅量篇》記有一事:顧雍的長子顧邵在豫章太守任上去世,顧雍當時正邀請同僚下圍棋,外面稟報說豫章有信送到,卻沒有他兒子的書信。顧雍雖然神態不變,心裡已明白其中的緣故。他用指甲緊掐手掌,以致血流出來,沾溼了座褥。直到賓客散去以後,顧雍才嘆氣說:「我沒有延陵季子那樣的高尚,難道要哭瞎眼睛受責備嗎!」於是放開胸懷,驅散哀痛之情,表現得神色自若。這裡表達出的信息是:身任豫章太守的顧邵是一位敬愛父親、尊崇孝道的兒子,沒有按時致信父親屬於一種極不正常的情況,以致顧雍由此推斷出了兒子已經病逝;顧雍深沉地愛著自己的兒子,一定場合下的情緒掩飾是必須的,而失子的巨大悲痛甚至需要輔助以最特殊的自傷手段作忍耐。春秋時吳國的延陵季子在出使齊國的途中長子病逝,他就地薄葬,哭祭了三天,事後孔子稱讚他知禮;當時孔子的學生子夏因喪子哭瞎了眼睛,曾子看見後認為因哭子而失明是子夏的罪過。顧雍的感嘆和採取的行為,表明了他在複雜問題上始終堅守著對傳統儒家價值觀的理解,並樂於選取更加切合自身實際的積極態度。從對家人的態度上能夠看到顧雍治家與治政的一致性理念。
顧雍任相十九年時患病,孫權令太醫趙泉診斷,又拜顧雍的小兒子顧濟為騎都尉。顧雍聽說後悲傷地說:「趙泉善於鑑別人的死生,我一定起不來了,所以陛下想要我活著見到顧濟任職啊!」他的猜測是正確的。顧雍始終感受著君主的信任,理解了這是君主要給他以臨終的關愛,因而做出了正確判斷。243年十一月,顧雍去世,享年七十六歲。孫權身著孝服前往祭弔,諡他為肅侯。顧雍的長子顧邵已經去世,次子顧裕重病在身,少子顧濟承襲了父爵。顧濟無後,所以在他去世後國嗣斷絕。258年吳景帝孫休下詔,以顧裕嗣爵醴陵侯。
顧雍的長子顧邵,子孝則,約生於184年,他博覽群書,善於評鑑人物。少年時與舅舅陸績齊名,而陸遜、張敦、卜靜等人都趕不上。從本州郡或各地前來吳郡的人都慕名拜見他,有的甚至結為朋友才告別。他交友只看各人的品德與才情,並不計較對方的出身,所結識的人中,有役武出身的錢塘人丁諝,生於平民的陽羨(治今江蘇宜興南)人張秉,也有出身卑賤的烏程人吳粲和雲陽(治今江蘇丹陽)人殷禮等。顧邵當時因識人和交友而名聲傳揚,遠近聞名,孫權把孫策的女兒許配給他。
顧邵二十七歲時離開家鄉前往豫章郡(治今江西南昌)擔任太守。他一到豫章,後先祭祀當地文化名人徐孺子之墓,優待其後人,禁止不正當的祭祀。而發現低等吏員中有才能的,就安排令其就讀學習;他選擇優秀的人提拔到高位,選擇學識良好人的從事教育,於是當地社會風氣發生很大改善。年輕郡守顧邵上任後,把主要精力放在當地社會風尚的治理與選拔培養年輕人才兩個方面,這與他的學識特長是相一致的,他以地方政府的力量為有才氣的年輕吏員提供學習提高的機會,這在古代的地方職場上更是很少見到的新穎舉措。從長遠的意義上看,這都是地方治理中應該始終予以重視的根本方面。
當初,張秉家中遭遇大喪,顧邵穿戴著喪服參加。後來顧邵要去豫章赴任時,送別他的有一百多人,而張秉正好生病了。顧邵對賓客說:「張仲節生病了,苦於無法前來相送,我也遺憾沒到他,我先回去同他告別,諸君請稍等片刻。」他留心善待人物,就是這樣誠摯的態度。他交往的朋友後來多位有不凡成就,丁諝任典軍中郎;張秉為雲陽太守;吳粲擔任太子少傅;殷禮為尚書戶曹郎,升任零陵太守。這些人物後期的發展都表明了顧邵識人辯才的鑑賞能力,而這一點也得到了當世人們的認可。
《三國志﹒龐統傳》引注西晉人張勃所著《吳錄》中有一段記錄:210年龐統送周瑜靈柩至吳,吳國陸績、全綜與顧邵等人都來會面,他們朋友間互相議論人物。顧邵晚上與龐統一塊休息,其間詢問龐統說:「您以知人而出名,那麼我與您誰更強一些?」龐統回答說:「改變世俗,甄別人物,我不如您;識用帝王的秘策,抓住事情變化的要害,我似乎更有特長。」顧邵覺得龐統說的合乎實情,於是與龐統更加親近。《世說新語﹒品藻篇》也有幾乎如上相同的記述。龐統在這裡所指顧邵的所長,看來極合於顧邵本人在豫章的治理實際。214年,顧邵在豫章郡任職五年後不幸去世,年僅三十一歲。
顧邵的個人才具及其治政成就,是他個人長期修養和努力的結果,也從一個側面表現了顧雍家庭教育的某種成功。顧雍的家族人物尚多,還有孫子顧譚、顧承,以及弟弟顧徽、族人顧悌等,了解認識了史書上其他後續的相關記錄,就更能看到東吳丞相顧雍齊家治國上很難企及的出色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