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國家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個敵對陣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東方紅色陣營,兩大陣營瘋狂的開展軍備競賽,歐洲大陸一時間劍拔弩張。
然而,在政治版圖劃分涇渭分明的歐洲大陸,有一個國家卻成為了非常「特殊」的存在。它的軍隊曾和蘇軍並肩作戰解放國土,它在戰後一度進入蘇聯陣營。但好景不長,原本和蘇聯關係好的它卻在1950年代購買美國的F84噴氣式戰鬥機,並積極地發展本國航空工業。這個國家就是離開蘇聯陣營的「另類國家」南斯拉夫。
那麼,南斯拉夫是如何與蘇聯鬧翻,以至於在1950年代的冷戰時期從美國購買噴氣式戰鬥機呢?
上圖_ 標註處為 南斯拉夫 位置所在
南斯拉夫解放戰爭,蘇軍幫忙並不多
1941年4月6日,德軍實施「第25號計劃」,集中兵力進攻南斯拉夫。經過10天激戰,南斯拉夫王國政府於4月17日在投降書上簽字,南斯拉夫成為了被德軍佔領的第12個歐洲主權國家。
政府向法西斯投降了,人民的抵抗不會消失。以狄托為首的南斯拉夫共產黨屹立於民族解放戰爭的最前沿,國內迅速爆發了反對德軍的武裝起義。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狄托在烏日策建立了第一個解放區。1941年12月,狄托建立了第一支正規軍武裝——無產者第1旅。1942年,德軍集中兵力進攻解放區,狄托在沒有任何外援的情況下孤軍奮戰。1942年11月,狄托將全國的遊擊隊集中起來,成立統一的全國武裝——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
上圖_ 約瑟普·布羅茲·狄托(1892.5.25-1980.5.4)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的誕生讓法西斯大為震驚!從1943年春季開始,德軍集中兵力猛烈攻擊南軍的解放區。同年6月,南軍和德軍在蘇捷斯卡河谷展開惡戰。南軍陣亡官兵6000多人,狄托本人差點喪命。
蘇捷斯卡戰役成為了南斯拉夫戰爭的重要轉折點。儘管南軍在蘇捷斯卡戰役中損失慘重,但狄托和南軍官兵逐漸掌握了戰場主動權。這一點可以從解放區面積找到答案——1942年,南軍佔領的解放區有5萬平方公裡。1943年,南軍的解放區面積達到13萬平方公裡。
1943年11月29日到30日,南軍高層在亞伊策召開會議。會議宣布成立具有臨時政府性質的南斯拉夫全國解放委員會。1944年1月到6月,南軍粉碎了德軍的第6次和第7次圍剿。同年8月,狄托以南斯拉夫軍隊總司令的身份發出號令:解放首都貝爾格勒。
上圖_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遊擊隊員
南軍向德軍展開戰略大反攻!而狄托本人也在戰場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於9月19日飛赴莫斯科,和史達林商討蘇南兩國軍隊共同作戰的事宜。蘇聯派出託爾布欣元帥的烏克蘭第3方面軍和南軍並肩作戰。1944年10月,南軍在蘇軍的配合下解放首都貝爾格勒。此後,蘇軍離開南斯拉夫,南軍繼續作戰,於1945年5月收復全部國土。1945年3月7日,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誕生。
縱觀南斯拉夫解放戰爭的過程,我們就會發現:狄托是在幾乎沒有外援的前提下,領導南軍積極抗戰取得最後勝利,而蘇軍僅僅在收復貝爾格勒的戰役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換句話說,蘇軍並沒有對南斯拉夫民族解放戰爭的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
上圖_ 南斯拉夫遊擊隊與蘇聯軍官合影
南斯拉夫和其他東歐國家的不同
同為東歐國家,南斯拉夫的解放和其他東歐國家大不相同。當時,蘇軍解放東歐的方式有四種:
第一種,本國反法西斯軍隊趕跑德軍,蘇軍僅僅起到配合作用。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屬於這種類型。
第二種:本國合法的親德政府被直接推翻,新政府對德國宣戰。蘇軍及時進入本國境內,支持新政府對德宣戰,並讓新政府倒向蘇聯。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就是這種類型。
第三種:本國沒有太多的反法西斯武裝,其基本依靠蘇軍的坦克大炮趕走德軍,獲得獨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就是這種類型。
第四種,蘇軍佔領德國東部後,建立親蘇國家民主德國。
這四種方式產生的4類東歐紅色國家對蘇聯的態度也不完全相同: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主要依靠自己的軍隊趕走德軍解放國土,他們自然不會像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波蘭、民主德國和蘇聯之間走得特別近。(阿爾巴尼亞曾加入華沙條約組織,但1968年又退出華約)。對於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波蘭和民主德國而言,蘇聯是他們的救命恩人,他們必須在外交和軍事上和蘇聯站在一起。蘇聯說一,他們就不能說二。
上圖_ 約瑟夫·維薩裡奧諾維奇·史達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
而南斯拉夫卻是一個和可以和蘇聯對著幹的國家。由於狄托領導本國軍民獨立自主解放了國土,他們自然不需要像匈牙利和波蘭那樣對蘇聯感恩戴德。剛開始,蘇聯和南斯拉夫的關係還不錯。但史達林希望南斯拉夫作為蘇聯經濟建設的原料產地,這就觸及到狄托的底線。
在狄托看來,南斯拉夫軍民用自己的雙手解放了國土,蘇軍僅僅起了配合作用。現在,蘇聯想把南斯拉夫變成其經濟建設的原料產地,並強制移植「蘇聯模式」,這不符合南斯拉夫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在狄托拒絕史達林的無理要求後,南斯拉夫和蘇聯的矛盾越來越大。再加上兩國在巴爾幹問題、希臘問題上有一系列分歧,蘇南關係全面破裂。1948年6月,蘇聯將南斯拉夫開除出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蘇軍還在蘇南邊境線部署重兵,企圖顛覆南斯拉夫政權。但狄托依舊不予理睬,他對史達林強硬的表示「我們的每一寸土地都滲透了鮮血,但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們決心再次用鮮血來浸透它。而它將仍然屬於我們。」這就挑明了:如果蘇聯真的敢入侵南斯拉夫,南軍決心和蘇軍血戰到底。
上圖_ F-84戰鬥機
當然,蘇聯最後沒有做出入侵南斯拉夫的舉動,但南斯拉夫和蘇聯的關係是徹底決裂了。這也直接影響到南斯拉夫空軍戰機的更新換代。
戰後,世界空軍發展進入噴氣時代。由於當時能大規模生產並出口噴氣式戰鬥機的國家只有美蘇兩國,南斯拉夫買不了蘇聯的米格15戰機,其只能向美國購買F84戰鬥機,建立起本國空軍的噴氣式戰鬥機部隊。
但我們必須注意到一個問題:南斯拉夫購買美國戰機不等於倒向美國,狄托在美國和蘇聯的夾縫中求生存,他在外交上積極倡導第三世界獨立自主,走不結盟外交道路,而南斯拉夫在戰後成為不結盟運動的重要發起國。
作者:軍事帥哥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狄托傳》 弗拉吉米爾.傑吉耶爾 三聯書店
【2】《1941年-1945年南斯拉夫的民族解放戰爭》 張椿年 《歷史教學(下半月刊)》 1979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