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問:堂主好,二戰蘇聯如果沒有美國的援助,有能力打敗德國嗎?援助蘇聯對美國有什麼利益,讓他們打的兩敗俱傷對美國不是更有利嗎?
沒有美國援助,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堂主最近翻外文資料的結論就是如此。
之前說過汽油的問題,這就是最關鍵的。蘇聯戰爭期間用了400多萬噸的高辛烷值汽油,這裡面有120萬噸左右是美國直接給的援助,看起來不多是吧?實際上不是,美國人同時還給了80多萬噸的烷烴,蘇聯是拿到這些烷烴,再給自己的70號汽油按照2:3的比例勾兌才能作為95號汽油用。也就是美國援助的汽油有300多萬噸,佔了蘇聯總消耗的四分之三,沒這些汽油,蘇聯空軍咋打仗?
用美國汽油,發動機壓縮比能調到7以上,用自己汽油就只有5點幾了。雅克1用美國汽油能飛500多,自己除了100萬噸左右自產的,其他的汽油也就飛四百多了,那還能打麼?
圖:飛得越慢,就越容易被對手追上壓著打,而自己無法逃脫。雙翼機被單翼機淘汰,就是因為雙翼導致阻力大、速度慢。
而且41年就丟掉自己一大半的鐵礦和全部錳礦,42年油田又丟掉,那沒援助防守還能湊合,進攻就不要指望了。
圖:41到42年蘇聯石油產量跌掉三分之一,這就是德國人的戰果。
美國給援助也是很現實的,41年無論德日都猛的一逼,天知道能打成啥樣,要是美國自己準備好以前,德國在歐洲糊了個清一色咋辦?要知道第八航空隊開始成規模轟炸都是43年了,可用的護航戰鬥機那還是43年中才有的,之前美國就P-40和P-39這樣的水平,比BF109差不少。要不拼命援助英國蘇聯,那美國巨大的工業能力來不及發揮這仗就結束了。
圖:二戰中前期德國幾乎佔領整個歐洲,如果當時蘇德就地停戰,德國整合西歐工業產能,再南下中東,那就是一個匹敵美國的強大帝國。而且美歐距離很近,想躲都躲不開。美國援助蘇聯,就是自己出錢讓蘇聯人出命,給自己當僱傭兵打德國人。
問:帥糖,鷹醬推出了8.6mm這個口徑,也特別強化了遠射性能,大有統一7.62mm和12.7mm的趨勢。帥糖分析下這個8.6和6.8口徑會不會雙劍合璧一統江湖,取代5.56、7.62、12.7mm彈藥,畢竟目前單兵的防護越來越強了。
8.6MM現在看起來是很有希望的,畢竟他對應的7.62毫米子彈也是配備多人使用的武器,而且7.62毫米機槍還是輕裝步兵的火力支柱,問題是現在越來越處於無力狀態。
用8.6MM重量有一些增加,但是實用性大大增強了,射程加遠,而且真打得死人了,這樣效能提升可以很好的彌補重量的略增。大不了以前六隻M240,我換成四隻LWMMG好了。
圖:8.6毫米對於車載機槍、機械化步兵都不是問題,他們負重大、步行少,這單重量增幅根本不在乎。
圖:山地步兵可以指望機械騾之類的東西分擔負重,這樣也就不用擔心膝蓋完蛋。
6.8MM則是處於一個很有想像空間,但是又有很多問題的狀態。美國人現在提出來搞,但是最後到底是取代7.62MM槍械,還是做單兵武器?二者都很難說。
畢竟單兵的負荷能力、站立射擊承受後座的能力都是問題,新的6.8MM雖然口徑是小了,但是尺寸重量完全是全威力步槍彈水平,也就是說相當於M14這樣的全威力步槍,步兵用扛起來困難,也很難連發。
圖:如果只考慮站立設計,可以用這樣的支架,但是士兵的總負重又會增加。現在每個單獨的問題都好解決,湊到一起就太困難了。
圖:西格-紹爾公司展出的6.8毫米口徑步槍和機槍
所以向下很難取代5.56MM子彈,向上又面對8.6MM的競爭,而且6.8MM子彈還是新的,成熟也要很多時間。
圖:美陸軍6.8與7.62、5.56毫米增強性能彈對比
問:堂座,為什麼戰國時期燕國、趙國能夠長期控制河套平原,秦漢時期長城是修在內蒙古草原上的,之後的王朝怎麼就沒這能力了?尤其是明朝,明初時期的將軍們可以達到貝加爾湖,為何不控制河套平原?但是外興安嶺也在明朝版圖之內,西藏為什麼會被能被控制
外興安嶺啥時候在明朝版圖了……西藏啥時候被控制了?
哪怕明初,東北邊牆以外都不要說外興安嶺了,撫順關外當地也是部落自治,只是明朝對他們進行了羈糜統治,也就是給他們發個官位,時不時賞點錢,有使者來的時候他們也會自稱自己是明臣。不然最後哪兒來的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家好歹李成梁還會經常帶兵去,外興安嶺連這都沒有。
圖:明代地圖裡有奴兒幹都司,地圖上一直畫到外興安嶺。洪武年間,黑龍江下遊奴兒幹地區的元代故臣多歸降明政府。永樂九年(1411)正式開設奴兒幹都司,為明政府管轄黑龍江口、烏蘇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機構。都司的主要官員初為流官,後為世襲。
至於西藏,清代準噶爾戰爭是怎麼開頭的?其實開頭就是明末厄魯特的盟主和碩特部進入西藏,空出來西域的空間,使準噶爾部坐大。在和碩特部進去之前,也是拉藏汗之類的政權,跟明沒啥關係。
圖:拉藏汗是和碩特汗國最後一任汗王,1703年到西藏,1705年恢復了顧實汗以來在西藏的統治,重立第六世達賴。1717年,準噶爾汗國以護送拉藏汗兩個子女歸藏為名,攻入拉薩殺死了拉藏汗,和碩特汗國滅亡。
明初還是控制了河套的,但是之後靖難戰爭對北方的破壞,還有軍事能力和財政能力的整體衰退,導致永樂到宣德時期放棄了整個北方前沿陣地。
圖:明初地圖還具有河套,洪武3年(公元1370年)明軍奪取東勝州,今鄂爾多斯的東勝區。洪武6年(1373年),明朝開始有計劃的收縮防線,內遷東勝等州民眾於內地。靖難之役後,明朝撤東勝衛和大寧都司,後內撤獨石堡,徹底丟掉了河套。
實際上唐代一直到滅亡都還控制了河套方向,設置了振武節度使,耶律阿保機在916年也就是後梁都要滅亡的時候才打下來。
圖:要說原因,那就是2700年來的全球變冷導致的。氣候越冷,我國北方、西北的降水越少,導致當地荒漠化,比如漢代的西域諸國變廢墟。現在嚷嚷什麼全球變暖,不過是回歸歷史常態。
問:堂主,我在網上看到一張表格,比較了VT-4和T-80堡壘,從表格看T-80各項指標都優於或不遜於VT-4,主要幾個指標裡,火力相當(還是芒果彈),防護更強(重量更輕的情況下防穿相當,防破更強),越野速度更強,還說T-80是比T-90要強的,請堂主分析一下真實性。
既然都是芒果彈了,那怎麼可能火力相當?當然吹毛子穿甲彈是需要發明天賦的,比如說打均質鋼裝甲用鋼芯彈比用鎢芯好,從而論證3BM17之類不比DM23差,我也是沒辦法的……
芒果系列哪怕是3BM42M,最多也就是比我國第一代出口彈強一點,500左右穿透力,彈型在那裡擺著,跟第二代出口彈超過600的穿透力根本沒法比,遇到複合裝甲拉胯還更厲害。
圖:3BM44芒果穿甲彈芯,印度引進後用於取代3VBM8型穿甲彈。這明顯是鋼套彈,如果足夠好,其他國家也不至於發展更貴的全鎢彈。
至於防護?這個……99年毛子自己做過測試,正面裝甲哪怕掛了K5爆反都擋不住105毫米口徑的RPG29,這防破能力能看麼?當時測試的T-90裡面塞的還是薄鋼板還不是陶瓷,防破性能完全碾壓T-80,才贏得了競標。毛子又不傻,T-80更好反而不用。
圖:堡壘坦克。俄制坦克只要出門就掛著附加裝甲,如果對防護足夠有信心何必如此。
T-80的所謂複合裝甲就是固定安裝的陶瓷,沒有喬巴姆那樣的動態剪切功能,只是用鋼量非常巨大,所以同等厚度下比80年代的喬巴姆防穿能力強。但是鋼是有極限的,所以這樣的結構不可能靠內部夾層提升來增強性能,對穿甲彈做到500左右就是極限了,畢竟不可能無限制加鋼,而對破甲彈也只有500上下,慘不忍睹。
圖:2018年俄軍第61坦克裝甲車修理廠。90年代初我國常規武器方面從俄國可以任意買,如果T-80能做到比我國20多年後的新坦克還好,那當年也不會一輛都不買。
同樣重量的喬巴姆設計,在80年代可能是400多防穿700防破,現在做到700防穿1000防破都很正常,兩者完全都不是一個等級了。VT4正面少說也有600防穿,900以上防破,完全沒法比。
至于越野?兩側行星變速箱談越野?那不跟瞎子談美術一樣麼。
圖:按照俄國人的說法,T-80的燃機在高溫環境還不如T-90的柴油機,而且不只是功率下降幅度大,甚至加速性都不如柴油機好。
問:樓主你好,有一個言論是這麼說的:坦克最好的剋星是坦克,潛艇最好的剋星是潛艇。據說是從美國那邊傳過來的,對於這個結論樓主怎麼看?為什麼沒有航母最好的剋星是航母這個言論呢,希望堂主解惑。
圖:所謂同類相剋,就是坦克能到達的戰場,別的兵種很難以相同速度到達,而且坦克同時結合機動防護和火力,到了就能打,比起步兵慢騰騰的架反坦克炮機動性強得多。
因為在以前,全世界就美國一家有正經航母,剩下幾個小玩意不值一提,那說反航母都是說的沒有航母的情況下怎麼對抗美國航母,這就是一種窮人樂或者兔子蹬鷹。
回過頭來看,被擊毀的航空母艦,大部分都是被對手航母擊毀的,還有少數是命不好低速航行被潛艇蒙到,從這個角度來說,最好的反航母武器不就是航母麼?
圖:珊瑚海海戰中爆炸傾斜的列剋星頓號航母,此前它和約克城號擊沉了日軍祥鳳號航母。
航母的價值在廣闊的海洋上,堂主也說過,航母是唯一能在大洋提供信息獲取能力,以及保護自己信息獲取能力的武器,所以其他武器在海上跟航母比起來都是睜眼瞎,睜眼瞎怎麼跟耳聰目明的人打?明顯不可能嘛。在衛星技術大發展以前,反航母武器比殲-8槍挑F-22要好一點,但是也好不到哪兒去,都是沒辦法才搞的。
圖:遠程偵察機可以搜索海區,但沒法應對敵方戰鬥機的攔截,因此戰時無法有效突防,只能看運氣。
問:二戰時期西方空軍都有專門的夜間戰鬥機分類,請問在當時夜視儀算尖端科技,機載雷達也並不普及的時候,夜間戰鬥機是怎樣和普通二戰飛機區別的?求科普
二戰的夜間戰鬥機之所以叫夜間戰鬥機,當然是因為他們有夜間防空作戰能力了。早期的一些就是配備比較好的無線電導航設備,這樣起飛返航不至於找不到機場,然後飛機上配探照燈,或者靠地面探照燈指引來攔截。蘇聯和日本的所謂夜間戰鬥機大部分是這種類型。
圖:德國空軍的JU-88G夜間戰鬥機
到了41年後,德英美的電子技術已經支持在雙發戰鬥機上安裝機載雷達了,所以你看當時德國那些夜間戰鬥機腦袋上都裝著些叉子,那就是雷達天線。
圖:機頭加裝雷達天線的JU-88G
靠地面雷達引導,他們可以在夜間找到並且攻擊敵機,這戰術跟現在的全天候作戰也沒啥區別了,只是這些夜間戰鬥機機動性渣渣,放到白天就是被單發戰鬥機屠殺的命。
普通戰鬥機一般是單發單座的,追求機動性,而夜間戰鬥機不需要考慮空戰問題,又要背笨重的雷達,還要多一個雷達操作員,所以往往都是雙座,甚至三座,發動機也要雙發,德國人甚至直接用高速轟炸機改成戰鬥機。
圖:Bf-110G 4夜間戰鬥機,在1940年英倫空戰中就證明了自己在白天是個廢物,但還是可以當夜間戰鬥機用。夜間戰鬥機主要攔截轟炸機,也不需要考慮敵人的戰鬥機攔截,因此需要重炮以提高對大型飛機的摧毀能力。加上雷達和導航設備也很重,因此多用雙髮結構。
圖:英國人用蚊式轟炸機改裝的夜間戰鬥機。
迷你踢館
問:堂主,突然有了這麼一個腦洞,未來航發能否像相控陣雷達一樣,由很多個微小發動機組成陣列,這樣個別模塊出故障也不會嚴重影響整體性能,從而提高發動機組的整體抗損毀能力;而且也可以分別調節航發模塊的推力來實現推力矢量,從而省去結構複雜且不耐用的矢量噴管。
未來的脈衝爆震發動機還真有可能,用很多小的爆震燃燒室拼起來。
圖:2013年11月30日,日本筑波大學成功進行了「TODOROKI II」系統驗證機的垂直飛行試驗。通過該飛行試驗在世界上首次驗證了6自由度下的PDRE(脈衝爆震火箭發動機)操作,可見它至少有4臺發動機組成。
問:堂主安康,最近決戰中途島又看了一遍,感覺俯衝轟炸機在槍林彈雨下想沉著冷靜的擊中航母實在太難了,損失率又太高,美軍怎麼能接受得了啊?
因為俯衝轟炸機攻擊的是最有價值的目標,哪怕損失100架能命中也是能血賺的,所以這肯定能接受了。
圖:和俯衝轟炸對應的是水平轟炸,最早是發現俯衝轟炸的命中精度高於水平轟炸,才有的俯衝轟炸這種戰術,水平轟炸不論是投魚雷還是投炸彈,都要飛機保持平飛,這個損失率就更高了,命中率還沒優勢.
問:蘇-27雷達太落後被我們用新式雷達替換了,因為比原雷達輕太多,機頭還加了配重塊。為什麼不研究一種與原雷達一樣體積重量的新式雷達,這樣把原來巨大的機頭空間充分利用,技術水平也能充分發揮,探測距離成倍提高?
體積要一樣這太難了,現在哪兒還有能造長度那麼大的雷達,都是相控陣雷達,厚度很小了。
圖:颱風的新雷達天線尺寸遠小於雷達罩容許範圍,為什麼這麼做不要問,問就是沒錢。相控陣雷達天線的尺寸和T/R數量直接相關,越大越貴。
問:中國已經有了DF-21D、DF-26飛彈的情況下,我們是不是可以弄一款衛星,上面帶著視頻相機和一臺雷射(可見光譜段,比如紅色雷射)裝置,從500km軌道上用雷射照射一下美軍航母,讓他們知道有衛星在盯著他們看,相當於我們用一把帶雷射瞄準的步槍把雷射瞄準點釘在美軍航母身上一樣?這種情況下,美軍會有怎樣的反應?
你衛星達到這個水平了,那美國人自然知道你在看著他,不需要雷射紅點啊。
衛星過頂就默認發現的,所以難度在如何確保連續衛星過頂,而不是怎麼被對方發現過頂了。
問:印度也推出五代機計劃了,看模型簡直就是完全照抄FC-31,韓國、土耳其甚至伊朗和日本的五代機方案都與FC-31神似,到底是大家都抄了FC-31還是巧合?要是抄了,幹嘛不抄殲-20?
就這幾個貨色,除了日本以外誰搞得定高水平飛控?當然低水平飛控他們也搞不定。至於日本,心神這個項目實際上最早開始搞比殲-20恐怕都早。
圖:印度MCA戰鬥機模型。抄襲不是有照片就能抄,準確的外形、內部結構、大致工藝都得有才行,不然不過是仿製。他們抄都很困難,仿製自然就更不行了。
問:帥氣的攤主,NBC防護服有沒有保質期,看許多化工廠目前還在使用非常老舊的防毒面具,目前的疫情嚴重,面對發生越來越頻發的疫情,擁有一套NBC防護服會不會比疫情發生後購買各種口罩划算,求科普。
NBC防護服也有保質期問題,而且你穿上不熱不悶麼?
問:堂兄看問題角度果然與眾不同,請問紅外空對空飛彈的導引頭是如何工作的?聽說工作前需要冷卻,那冷卻設備和冷卻劑裝在哪裡,飛機上還是飛彈上,是只需要一次的嗎?如果鎖定隱形機對方逃脫了,還需要二次冷卻嗎?
以前設計很多是在掛架上裝一個冷氣瓶,發射前飛彈加電的時候通氣製冷。至於二次冷卻?加電的飛彈必須打出去,是不允許繼續掛載的。
圖:AIM-9L的冷卻氣瓶。
問:堂哥哥帶帶我,首先祝哥哥新年快樂。兩年前我問過但沒結果,我要再問一次。我們的周邊海域對我們的核潛艇堪稱是地獄級生存難度,我們能不能用現代技術造一膄颱風級大小的核潛艇,帶48枚以上核飛彈仍有空間餘量安置各種舒適生活娛樂設施,可以讓人們水下待十個月以上,這首潛艇半永久部署外海裡,只在大修換燃料時回母港,常規檢修和人員輪替使用秘密船艦(如007明日帝國)進行。請問堂哥哥,可行嗎?
不可能,軍艦除了大修,下面還有中修,小修,塢修和日常保養,這些都保養不可能都安排在海上搞,彈道飛彈也不可能幾十年不保養,而且這麼大的東西一旦開工也會肯定會被各方情報機構盯著,沒法藏。
圖:颱風級核潛艇已經是吞金巨獸級別的存在了,需要極大的財力和技術水平才能搞,但是一發533過去就沒了,搞這麼大個東西還把雞蛋都裝在同一個籃子裡,風險太大。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