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援助蘇聯

2020-11-24 騰訊網

援助蘇聯

1941年9月3日,史達林要求邱吉爾幫助蘇聯緩解壓力,希望英國能在巴爾幹半島或法國對德反攻,以開闢第二戰場,還希望英國向蘇聯提供物資、原材料和武器裝備。1941年9月底在莫斯科舉行了關於向蘇聯提供援助的會議,決定採取措施加強戰時英蘇關係。會議由莫洛託夫主持,比弗布魯克-哈裡曼協議規定按月向蘇聯提供物資援助,包括武器彈藥、坦克、火炮和飛機以及銅、鋅、鋁和10000噸用於製造裝甲的鋼板等戰略原材料。向蘇聯運送戰爭物資的北極船隊已經啟航,英國的「颶風」戰鬥機也開始從蘇聯北部地區的機場起飛執行戰鬥任務。

下圖:1941年9月28日英國和美國代表團抵達莫斯科,中為比弗布魯克勳爵,他左邊是美國駐蘇大使威廉·埃夫裡爾·哈裡曼。照片最左邊為安德烈·維辛斯基,他身後是蘇聯海軍司令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比弗布魯克勳爵身後是英國駐蘇大使斯塔福德·克裡普斯。

下圖:莫斯科供應會議由莫洛託夫主持(前排右數第3人),比弗布魯曼使團協調各方達成了協議,在對蘇戰爭物資供應和每月運往蘇聯的物資內容和數量取得了一致。其中一位有意思的與會者是阿納斯塔斯.米高揚(前排左數第3位),他是蘇聯戰時經濟的關鍵人物,也是負責紅軍後勤供應的領導人,後來深度參與《租借法案》的相關活動。

下圖:運往蘇聯的坦克正在裝船,首批裝運的包括坦克和戰鬥機,目的地摩爾曼斯克。在蘇美英召開的關於向蘇聯提供裝備的會議上,蘇聯要求每月獲得1100輛坦克,英國和美國則答應提供500輛,另外包括300架輕型轟炸機,其中100架由美國提供,此外以分期交付方式每月提供蘇聯1000噸彈藥,總數10000噸。

下圖:駐紮於蘇聯北部的英國皇家空軍第151飛行隊的「颶風」式戰鬥機,當時的蘇聯急需戰鬥機加強摩爾曼斯克方向的空中防禦。第一支到達蘇聯的船隊包括退役航母「百眼巨人」號,搭載著24架「颶風」戰鬥機,其他商船還運載著15架戰鬥機。當船隊接近蘇聯時,這24架英國戰鬥機即從航母起飛,降落在距摩爾曼斯克17公裡的旺伽機場,剩下的15架飛機於阿爾漢格爾登岸,最終也到達旺伽。

下圖:一名蘇聯高級空軍指揮官在試飛剛運到的「颶風「戰鬥機,飛機已經換上了新塗裝,紅軍的紅色五角星蓋住了原來的塗裝,但由於匆忙,仍能隱約看見原來皇家空軍的標識。

相關焦點

  • 為何蘇德戰爭被蘇聯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看完就明白了
    》,並緊接著把侵略的槍口轉向了蘇聯。所以不難看出,1941年的時候蘇聯被動的吸引和牽制住了德軍的主要力量。當然,這個前提是西歐基本淪陷,美國尚未參戰。 另外從時間上來看,二戰時歐洲戰場從39年到45年共歷時6年,其中光是蘇德戰爭就進行了4年之久。這也就意味著歐洲戰場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在蘇聯境內進行的。而以諾曼第登陸為標誌的第二戰線開闢時已經是1944年了,戰爭行將接近尾聲。
  •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繪製勝利的藍圖
    1943年開始,蘇聯所有的資源都用於戰爭:士兵,科學家,上前線打仗的女人們,向前線捐贈的家庭,老少遊擊隊員。史達林說蘇聯將一直存在下去,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為了戰爭的勝利。坦克設計師設計出全面碾壓德國坦克的全新的重型坦克,科學家伊格爾·瓦西裡耶維奇·庫爾恰託夫在研究原子裂變,婦女駕駛坦克和突擊炮,成為狙擊手,駕駛轟炸機和戰鬥機。
  •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庫爾斯克:鋼鐵撞擊
    蘇聯中型坦克的主力T-34迅速升級為換裝更大口徑火炮的T-34/85型,設計師科金和杜霍夫也在加緊設計新的重型坦克。史達林晉升之路如下:1941年6月23日(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爆發次日),紅軍最高指揮部成員;1941年7月10日,紅軍最高指揮部司令;1941年6月30日至1945年9月,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主席;1941年7月19到1947年3月,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政委;1941年8月到1945年9月,蘇聯武裝力量最高統帥;1945年受邀成為大元帥,這是個很罕見的榮譽稱號。
  • 老K看過的蘇聯衛國戰爭電影、電視及其他
    資料來自豆瓣說二戰電影浩如煙海並不為過,即使是縮小範圍的二戰蘇聯衛國戰爭電影也是不計其數,在老K看過的這類題材電影裡,《莫斯科保衛戰》無疑是最好的!藝術造詣上創造了二戰蘇聯衛國戰爭電影的最高峰!該片情節緊湊、表演到位,既有全景式的二戰蘇聯衛國戰爭電影看家寶,也有人物性格的出彩刻畫。由於製作年代處於冷戰末期,蘇聯解體前夕,政治色彩也減淡了許多,這個單單從史達林這個角色塑造的明顯變化上就可以看出來一些,以往蘇聯電影中的史達林都是高大上、光輝亮!
  •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之損失慘重
    下圖:德國空軍的He 111、Ju 88和Do 217轟炸機正在攻擊蘇聯的機場。「我們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蘇聯的飛機一排排一列列整齊停放在機場上,就像在閱兵」。德國空軍的轟炸機和攻擊機清空了蘇聯西部方向上的66座機場。這裡駐紮著蘇聯七成的空中力量,而且大多是戰鬥機,它們靠前部署。
  • 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真的得到了歐美國家的援助,還是有人胡說的?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在悲壯慘烈的蘇聯衛國戰爭歷史上而歐美國家在此期間對蘇聯的援助,也成為戰爭進程的重要助推。 歐美國家的援助,到底有多重要?可以先看看蘇聯衛國戰爭時期最緊缺的資源:糧食。 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的糧食就處於長期短缺狀態。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的糧食問題也驟然嚴重。
  • 二戰中,如果沒有英美的援助,蘇聯能夠打得過德國?
    但是隨著戰爭的進行,在1941年6月22日,德國單方面撕毀條約,集結了550萬人,利用閃電戰,從北方、中央、南方突然向蘇聯發動進攻,蘇聯衛國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戰爭開始得過於突然,蘇聯在最初階段,幾乎毫無防備迎戰。以至於在戰爭剛開始的階段連續受挫。一直到1942年6月爆發的史達林格勒戰役,蘇軍瓦解了德軍的圍攻,雙方在烏克蘭陷入了膠著狀態。
  •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影像集—摘掉芬蘭
    用最快的速度迫使芬蘭退出戰爭是蘇聯的重中之重,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將任務專門交給了列寧格勒方面軍和卡累利阿方面軍,兩個方面軍共有150萬人,41個步兵師,超過800輛坦克。為了突破卡累利阿地峽推進到維保,蘇軍集結了500輛坦克和大批火炮。蘇聯解放愛沙尼亞已經向芬蘭發出了信號。
  • 中越戰爭爆發後,美國給蘇聯打了一通電話,蘇聯放棄出兵援助越南
    蘇聯單方面撕毀了兩國籤訂的協定,撤走了在華的專家,拿走了所有的科研數據。蘇聯的行為,讓中蘇關係逐漸惡化。然而1969年,蘇軍多次武裝入侵珍寶島,我國邊防部隊被迫反擊。同年,蘇軍在邊境上侵擾我軍,爆發了「鐵列克提事件」,導致我方38名士兵犧牲。從那以後,中蘇關係徹底交惡。另一方面,越南領導人胡志明於1969年去世後,黎筍上臺,取得了北越的領導權。
  • 蘇聯在韓戰時,援助了中國多少武器?老大哥確實夠意思
    這場戰爭之中,中國的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遭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因此中國也被動發起了抗美援朝戰爭。韓戰時期,中國的軍事裝備落後美軍很多,因此中國向當時社會主義老大哥求援,蘇聯也承諾會援助中國一定數量的武器,但讓中國沒有想到的是,史達林最終援助的武器數量,遠遠超過了一開始的計劃數,令人驚喜,實在是很夠意思。
  •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影像集—刺入巴爾幹半島,致命一擊
    ▼8月31日上午10時,蘇聯紅軍進入布加勒斯特。指揮部下達的命令中規定入城時需以「適當的方式……步兵有組織,有紀律,有樂隊演奏,師團長騎在馬上。」他指責軍隊沒有頑強抵抗蘇聯的進攻。1944年8月23日,前線崩潰,紅軍坦克從寬度達96公裡的突破地段蜂擁而入。麥可國王的傾向十分重要,國王建立了自己的政府,選擇政治傾向中立的薩納茨庫將軍統領軍隊。
  • 二戰時期的蘇聯,實則並不正義偉大,信仰利益至上原則
    對二戰歷史不熟悉的朋友往往會形成這樣一個概念:軸心國就是熱衷擴張,侵略他國掠奪戰爭資源的惡棍,美英蘇中都是毫無汙點的,至少在這段歷史時期內沒有侵略他國的行為。特別是蘇聯,作為社會主義的大本營,由於當今我國也是社會主義國家,加之中蘇歷史上的外交蜜月期在民間廣泛流傳,我們下意識地認為蘇聯是神聖正義的偉大國度。但其實並不盡然。
  •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臭名昭著的俄羅斯解放運動
    蘇聯紅軍安德烈.弗拉索夫陸軍中將是沃爾霍夫方面軍第2突擊集團軍司令,1942年7月被俘。當時該集團軍試圖打破德軍對列寧格勒的保衛,但失敗了。該集團軍被包圍,不得不投降。德國人勸說弗拉索夫反戈一擊,領導反史達林的「俄羅斯解放運動」,並從紅軍戰俘中為俄羅斯解放軍ROA徵召士兵。
  • 當年的蘇芬戰爭,蘇聯為什麼不一舉吞併芬蘭?蘇聯還是明智
    1939年,當時的蘇聯在與德國瓜分完波蘭之後,便將矛頭對準了北歐小國芬蘭,並在隨後發動了蘇芬戰爭。在這場戰爭當中,蘇聯可謂是傷亡慘重,雖然說獲得了一部分的利益,但最後還是落得個聲名狼藉的下場。當時的蘇聯為什麼不選擇,直接一舉吞併芬蘭呢?
  •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影像集-華沙起義
    擊潰了白俄羅斯的蘇聯紅軍抵達維斯瓦河左岸,華沙就在眼前。1944年8月1日,華沙市民發動起義,參加人數達37600人,幾乎全部來自波蘭國家軍。德國的鎮壓異常殘酷。黨衛軍、在押罪犯、親德的卡明斯基旅在5天內射殺了40000名波蘭人。盟軍飛機試圖空投救援物資,但最終由蘇聯在9月1日開始向華沙空投物資。
  • 蘇德戰爭關鍵時刻,蘇聯靠什麼支撐?一萬噸黃金和兩條命令是關鍵
    1945年,歷時4年的蘇聯衛國戰爭結束,為了戰勝不可一世的德國,蘇聯付出了損失6000多萬人的代價,其中軍人損失近3000萬人。 到了戰爭結束前的一年,蘇聯坦克年產量達到近3萬輛、飛機4萬架、火炮12萬門,是德國的幾倍,並在不斷地消耗中笑到了最後。當然,這些工廠的產量並不能完全彌補巨大的損失,尤其是在戰爭初期,美、英等國的援助是極其重要的。
  • 紀念衛國戰爭60周年 普京發表告俄羅斯同胞書(圖)
    1941年6月22日凌晨3:30,法西斯德國向蘇聯發動了突然襲擊。德國空軍對蘇聯西部地區的機場、鐵路樞紐、海軍基地、兵營和許多城市進行密集轟炸。蘇聯紅軍和人民奮起抵抗,揭開了衛國戰爭的序幕,經過1418個日日夜夜的浴血奮戰,終於在1945年5月9日迫使德國法西斯投降,贏得了偉大衛國戰爭的最後勝利。
  •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不許後退一步」,史達林的227號令
    紅軍一次次的失利讓形勢危急起來,希特勒確信紅軍就要完蛋了,蘇聯南部防線已經崩潰,紅軍已經退到頓河沿岸,指望依靠頓河天塹擺脫德軍的追擊和包圍,德軍A集團軍群此時已站在高加索的門前。當德軍向頓河大彎曲部推進時,三個紅軍集團軍投入史達林格勒前線以加強防禦,但此時希特勒已變更戰略意圖,放棄了行進間快速攻佔攻史達林格勒的作戰計劃,而將這一任務單獨留給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完成。
  • 神聖的戰爭(前蘇聯歌曲)
    合唱歌譜(錢仁康譯配):歌詞:神聖的戰爭列別傑夫.庫瑪奇作詞阿.亞歷山大羅夫作曲啟元譯詞,田元配歌1、起來,偉大的國家(副歌)6、保衛美麗的祖國,偉大的聯盟,全心全意為人民,前進再前進。(副歌)7、起來,偉大的國家,起來做決死戰!要消滅法西斯強盜,萬惡的匪幫。
  • 沒有蘇聯2780萬人的傷亡,美國和英國,能不能打贏二戰?
    美國位於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這是美國最大的優勢,能夠遠離戰爭。美國國內一直奉行孤立政策,而且很有市場。美國總統羅斯福曾經給予英國很大的援助,美國國內由於擔心過分刺激德國,提出了強烈的反對。甚至直到日本發動了珍珠港事件以後,孤立主義者仍反對美國加入二戰。由此可見,如果日本沒有萬裡迢迢跑到珍珠港偷襲美國艦隊,美國很有可能不會加入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