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K看過的蘇聯衛國戰爭電影、電視及其他
資料來自豆瓣說二戰電影浩如煙海並不為過,即使是縮小範圍的二戰蘇聯衛國戰爭電影也是不計其數,在老K看過的這類題材電影裡,《莫斯科保衛戰》無疑是最好的!藝術造詣上創造了二戰蘇聯衛國戰爭電影的最高峰!該片情節緊湊、表演到位,既有全景式的二戰蘇聯衛國戰爭電影看家寶,也有人物性格的出彩刻畫。由於製作年代處於冷戰末期,蘇聯解體前夕,政治色彩也減淡了許多,這個單單從史達林這個角色塑造的明顯變化上就可以看出來一些,以往蘇聯電影中的史達林都是高大上、光輝亮!
-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繪製勝利的藍圖
1943年開始,蘇聯所有的資源都用於戰爭:士兵,科學家,上前線打仗的女人們,向前線捐贈的家庭,老少遊擊隊員。史達林說蘇聯將一直存在下去,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為了戰爭的勝利。坦克設計師設計出全面碾壓德國坦克的全新的重型坦克,科學家伊格爾·瓦西裡耶維奇·庫爾恰託夫在研究原子裂變,婦女駕駛坦克和突擊炮,成為狙擊手,駕駛轟炸機和戰鬥機。
-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影像集—摘掉芬蘭
用最快的速度迫使芬蘭退出戰爭是蘇聯的重中之重,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將任務專門交給了列寧格勒方面軍和卡累利阿方面軍,兩個方面軍共有150萬人,41個步兵師,超過800輛坦克。為了突破卡累利阿地峽推進到維保,蘇軍集結了500輛坦克和大批火炮。蘇聯解放愛沙尼亞已經向芬蘭發出了信號。
-
為何蘇德戰爭被蘇聯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看完就明白了
在這一時期,與德國保持貌合神離的蘇聯也加緊了其在東歐擴張的步伐:瓜分波蘭、入侵芬蘭、吞併波羅的海三國、佔領羅馬尼亞......無論如何,蘇聯的這一負面歷史確實客觀存在。》,並緊接著把侵略的槍口轉向了蘇聯。
-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庫爾斯克:鋼鐵撞擊
蘇聯中型坦克的主力T-34迅速升級為換裝更大口徑火炮的T-34/85型,設計師科金和杜霍夫也在加緊設計新的重型坦克。史達林晉升之路如下:1941年6月23日(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爆發次日),紅軍最高指揮部成員;1941年7月10日,紅軍最高指揮部司令;1941年6月30日至1945年9月,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主席;1941年7月19到1947年3月,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政委;1941年8月到1945年9月,蘇聯武裝力量最高統帥;1945年受邀成為大元帥,這是個很罕見的榮譽稱號。
-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援助蘇聯
援助蘇聯 1941年9月3日,史達林要求邱吉爾幫助蘇聯緩解壓力,希望英國能在巴爾幹半島或法國對德反攻,以開闢第二戰場,還希望英國向蘇聯提供物資、原材料和武器裝備。1941年9月底在莫斯科舉行了關於向蘇聯提供援助的會議,決定採取措施加強戰時英蘇關係。
-
《浴血華沙》:你為戰爭做好準備了嗎?
2014年,波蘭拍攝了這部《浴血華沙》(City 44),背景是真實的1944年華沙起義,一群波蘭青年加入波蘭國家軍,為了爭取國家獨立,與德國軍隊展開註定無法取得勝利的戰鬥。關於這段歷史有太多資料,我就不贅述了,大家都知道最後起義被鎮壓下去,華沙為此付出了三十萬條生命。
-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紀錄——華沙保衛戰
蘇軍正在重新越過布格河重新進入波蘭領土,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當戰爭在蘇聯土地進行時意義還不大突出;但當戰爭向波蘭境內發展時,其政治涵義便突出顯現出來。在史達林心目中,解放波蘭絕不僅僅是把納粹從波蘭趕出去,還包括在波蘭建立一個不會危及蘇聯安全的政權。這種解放的政治色彩過於濃重,但卻源自一個沉重的背景。為此,我們有必要回看一下蘇波關係中的恩恩怨怨。
-
電影《浴血華沙》另一面,華沙起義在現代波蘭人眼中其實是個笑話
1944年,在德國敗亡前夕,英勇的華沙人民舉行了一次大起義,最後以失敗告終。對於這次失敗的起義,我們通過電影來看看,波蘭現在的人是怎麼看待這次起義的,在他們眼裡或許那次起義都是個笑話。我們就通過波蘭戰爭電影《浴血華沙》,一起來看看一群腐男腐女是怎麼唱著跳著參加起義,最後幾乎被殺光的。故事時間是二戰的1944年,地點是波蘭首都華沙。此時的德國已經開始敗亡。
-
幾十萬人的犧牲究竟是為了自由,還是為了意識形態《浴血華沙》
今天鯉魚給大家介紹一部悲壯的波蘭戰爭電影《浴血華沙》,電影上映於2014年華沙起義70周年。電影比較特殊的地方是戰爭場面的影像風格,有種二戰遊戲的既視感,配樂也會出現動感十足的電音。鯉魚不是很喜歡這樣時尚的表現方式,用浮躁討巧的花樣表現悲壯的主題,我覺得有些不妥。
-
演繹了1944年華沙起義的全過程
時至今日,這場二戰史上最慘烈的民間抵抗運動,已經過去了將近八十年,也許用不了多久,所有的親歷者將會離開這個世界,而這部電影會長久的留下來,將是了解這次起義的一個側面——《浴血華沙》本片的導演是八零後,幾位主演大多是九零後,主創團隊的年齡構成,使這部電影基本可以代表,絕大多數現在波蘭年輕人對於華沙起義的認知
-
蒼煙空:華沙曾失去了整整一代年輕人——《浴血華沙》
最為悲慘的是,1940年,蘇聯在波蘭製造了卡廷慘案,蘇聯秘密警察在蘇共政治局批准下,於1940年4月至5月間,有組織地屠殺了波蘭戰俘、知識分子、警察和其他公務員共22000人。波蘭革命的火種早已熄滅,只剩下青年人的滿腔熱血。
-
《浴血華沙》:暴行下的青春,你為戰爭做好準備了嗎?(網盤電影資源)
故事開始於華沙起義前夕。 男主角史蒂芬(喬瑟夫·帕夫洛夫斯基 飾)與母親、弟弟生活在一起,過著平靜的日子。關於華沙起義中蘇波雙方的的配合問題,是有深刻的歷史原因的,二戰之初,眾所周知是蘇德兩國共同瓜分的波蘭,所以在波蘭人民眼裡,蘇軍是和德軍一樣的侵略者,而且蘇聯在佔領波蘭後於1940年製造了卡廷慘案,卡廷慘案中蘇聯對22000名波蘭戰俘、知識分子、警察及其他公務員進行了有組織的大屠殺,對波蘭社會結構中的精英階層和中堅力量造成了釜底抽薪式的嚴重破壞,堪稱波蘭的世紀之痛。
-
紀念衛國戰爭60周年 普京發表告俄羅斯同胞書(圖)
1941年6月22日凌晨3:30,法西斯德國向蘇聯發動了突然襲擊。德國空軍對蘇聯西部地區的機場、鐵路樞紐、海軍基地、兵營和許多城市進行密集轟炸。蘇聯紅軍和人民奮起抵抗,揭開了衛國戰爭的序幕,經過1418個日日夜夜的浴血奮戰,終於在1945年5月9日迫使德國法西斯投降,贏得了偉大衛國戰爭的最後勝利。
-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之損失慘重
下圖:德國空軍的He 111、Ju 88和Do 217轟炸機正在攻擊蘇聯的機場。「我們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蘇聯的飛機一排排一列列整齊停放在機場上,就像在閱兵」。德國空軍的轟炸機和攻擊機清空了蘇聯西部方向上的66座機場。這裡駐紮著蘇聯七成的空中力量,而且大多是戰鬥機,它們靠前部署。
-
《浴血華沙》你可以殺了我,但你無法消滅波蘭!
/歷史/愛情片中,在華沙起義爆發前不久,一群當地的年輕人加入了地下組織,不僅是為了履行愛國 義務,同時也開啟了一段青春冒險,可以跟同齡人吹噓還可以吸引女孩子。他們成為華沙起義戰鬥中最為勇敢的組織之一,共同見證了犧牲精神和英雄氣概,也看見了殘忍、背叛與謀殺;他們懂得了愛,也體會了什麼叫仇恨。儘管他們不情願,歷史還是在他們成熟的過程中,給他們上了血腥殘酷的一課……
-
最近很多人都在找「浴血華沙」,完整版電影,所有尺度鏡頭都在!
電影是為了紀念波蘭華沙起義七十周年,影片拍攝於華沙起義70周年之際,也就是二戰勝利70周年的前一年。但是,很遺憾,你以前可能看的是刪減版。今天,我們將為大家帶來原汁原味的完整版電影!波蘭地下軍的目的是想在蘇聯紅軍到達華沙前解放德國的佔領,以避免受到蘇聯的控制。50,000波蘭地下軍採用了遊擊戰對抗25,000德軍,整個起義持續了63日,直到1944年10月2日,波蘭軍隊方才向德軍投降。在波蘭方面有大約18,000名軍人和超過250,000名平民死亡,另有大約25,000人受傷。德軍方面有大約17,000人死亡和9,000人受傷。
-
《浴血華沙》—二戰中最黑暗的63天
今年看過幾部戰爭題材電影,留下較深印象的有三部,《1917》、《灰獵犬號》和《浴血華沙》。
-
《浴血華沙》:如此優雅,如此憂傷
2014年的波蘭電影《浴血華沙》觀後讓人久久難忘。這部又名《華沙1944》的電影,是波蘭33歲導演導演楊·科馬薩歷經9年時間拍攝完成的戰爭歷史情感青春大片。該片以細膩生動的視聽語言,具體詳實的細節描寫,深沉厚重的歷史沉思,浪漫樂觀的藝術情懷,再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波蘭人民反抗納粹德國,爭取自由和平,不屈不撓浴血奮戰的悲壯英雄史詩。
-
波蘭電影繼續-圖解《浴血華沙》
■關於華沙起義 二戰期間有過兩次華沙起義,第一次起義是1943年的華沙猶太人起義,對應的電影是2001年美國的《華沙起義》,此片明星眾多,但是拍的沒有第二次1944年華沙起義的《浴血華沙關於第二次華沙起義,有個比較主流的說法是,當時已經兵臨華沙城下的蘇聯紅軍,對於城內的華沙民眾見死不救,是因為領導起義的不是親蘇而是親英美的,這個原因很容易被人接受和認可,但老K分析這樣的歷史事件一般更願意從利益的角度去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