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博士的小理想:休學回國搞飲食「革命」

2020-12-22 澎湃新聞

​撰文 ▏浮琪琪

「80後」孟芊杉有很多標籤:佔星愛好者、英國皇家禮儀師、諾丁漢大學建築學城市可持續發展碩士、博士休學、世界飲食革命中國區大使、「妮妮環球食育」創始人、中國第一家法定社會企業創始人。

 

孟芊杉時常認識這樣的年輕人:他們飽受食物折磨,暴飲暴食,夢遊都在找食物,催吐到抑鬱,被迫休學。

這種與食物之間的非正常關係,一般可以回溯到幼年所受的食物教育。在中國家庭,很多父母習慣用食物對孩子進行獎懲和賄賂。長期以往,食物與孩子的情緒、行為建立強反射機制,壓力刺激下極易誘發進食障礙。

《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2016)》數據顯示,學齡兒童快餐食用率高,誘發超重和肥胖。《中國兒童肥胖報告》預測2030年我國學齡兒童超重及肥胖檢出率將達到28.0%,人數增至4948萬人。不止兒童,成年人也吃得不營養,亞健康問題層出不窮。

進食障礙、超重肥胖、飲食不健康……我們在「吃」這件事上,出了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國際上主流方法是推行食物教育,簡稱「食育」。日本2005年通過《食育基本法》,英國「校餐革命」席捲學校,美國「從農場到學校」風靡全國,還有德國、義大利、法國、芬蘭等國家,「食育」從國家層面被推崇,以此來解決困擾全民的飲食問題。

在中國,孟芊杉——成都智慧源教育諮詢社會企業有限公司創始人,正發起一場圍繞食物的「革命」。

妮妮幼兒園食育

「我真的等不及了」

在英國諾丁漢SHERWOOD市政廣場,有一副大人牽孩子的壁畫。市民用這幅畫來紀念一家綠色有機食品店「NINI Ltd」(妮妮有限公司)。「NINI」是孟芊杉的英文名字,2006年她放棄博士獎學金,休學開了這家店。

所有人搞不懂她在做什麼。

這種事不是第一次發生。小時候同學搞不懂她為什麼對著一棵樹說話,為什麼看厚厚的哲學書,為什麼在高三自考營養師。2002年大學畢業,父母搞不懂她為什麼拒了承諾分房的跨國公司,一個人跑去英國讀建築。

現在,大家又搞不懂她了。這次,她試圖解釋自己。因為英國食物是「黑暗料理」,街上隨處可見大胖子,吃快餐的同學失眠脫髮,所以,她想做食物教育,改變人們的飲食觀。孟芊杉從小被教育好好吃飯,「祖祖輩輩非常尊重食物,不時不食,吃得有品質有規律。」奶奶95歲,長輩平均年齡90多,孟芊杉覺得,這要歸功於他們家族健康的食物教育。

休學成為不得不做的決定。「建築師少我一個不少,食育沒有人做,我真的等不及了。」銀行貸款,加上打工儲蓄,孟芊杉盤下之前做兼職的食品店,起名叫「NINI」。她砍掉雜物百貨,店裡只賣綠色有機食品,結果經營慘澹。

「當時沒看財務報表,這家店虧損很嚴重。而且我一個兼職的外國人,忽然變成老闆,本地員工不信服,本地顧客也不光顧。」孟芊杉很焦慮,壓力大到整夜失眠。

不管睡沒睡著,每天行程雷打不動。凌晨2點起床,開車跑很遠找農場挑蔬果。農場老闆一個個人高馬大,露著紋身,眼前的這個中國女生,個頭小小,一副學生樣子,不值得理會。孟芊杉的應對辦法是每天都報到,在旁邊晃蕩混個臉熟,趁老闆們抽菸的功夫,她上前與他們找話題聊天。

「他們以為我跑兩天就完了,沒想到我天天去,他們說我是『small Nini, big heart』」,孟芊杉笑說。

「NINI」周邊有七八家超市,他們經常囤貨打折,孟芊杉從不囤貨,店裡食物比市場價貴七八倍。摘掉「買一送一」的招牌,她每天待在店裡,宣傳「我讓我的倉庫空,你讓你的冰箱空」。兩年裡,孟芊杉影響了顧客的飲食觀,「NINI Ltd」逐漸被當地人接納,標有「妮妮推薦」的食物每天賣得最快,周六日顧客經常長隊排到店外。

2008年,四川發生舉世矚目的大地震。孟芊杉拿了一個雞蛋盒子,掏了個洞,放店裡為家鄉募捐。隔了10天,她倒出來一看,居然募集了1萬多英鎊,在當時相當於10萬元人民幣,「我當時真的感動慘了。」同樣,孟芊杉也在回饋社會,「NINI Ltd」是一家社會企業,店鋪收入的1/3捐給英國一個殘障機構。

市政廣場的壁畫

「做好了當烈士的準備」

孟芊杉保持兩年回一次國的頻率,她注意到國內飲食問題密集爆發:食品問題屢上新聞,外賣汙染環境,傳統食品日趨沒落,速食快餐大行其道,兒童肥胖率飆升,餐桌文化有損健康……不樂觀的環境,讓她萌生回國做食育的念頭。

周圍人潑了一盆盆冷水,「別人都聽不懂,又不是剛需,又不賺錢,從溫飽到紳士至少需要三代人!」 孟芊杉沒有被攔住,回英國賣掉了「NINI Ltd」。閉店那天,她玩失蹤,偷偷躲起來哭,不敢和所有人告別。一片反對聲,Bruce German是個例外,他是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食品健康研究所所長,這個老頭兒力挺孟芊杉,親自給她取名「妮妮環球食育」。

「老頭子說很多人會抄,要把自己名字寫上,最好把頭像貼上,一下子讓我想起『老乾媽』。」孟芊杉笑了。

2010年回到成都,雖然有思想準備,孟芊杉還是很震驚,「沒想到真的什麼都沒有。」她找了幾個應屆畢業生開始做調研。走訪了3000多個家庭,孟芊杉印證了自己的預判:英國那一套複製到國內行不通。

她發現,大家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才會特別關注飲食:一個是周圍忽然有人猝死或患癌了;一個當他們為人父母,有了孩子。第二種情況啟發了孟芊杉,她把食育聚焦到兒童身上。

「和英國不一樣,中國家庭結構,特別以孩子為中心。在飲食上,很多不太好的東西,你讓他父母吃可以,要是說給他孩子吃,他絕對不肯。」孟芊杉對《社會創新家》說。

她決定註冊一家社會組織,一番奔波,卻找不到一家主管單位。孟芊杉只好註冊成企業,招人組建了一個研發團隊,摸索適合中國家庭的食育模式。

城市社區美味花園

整個研發團隊蝸居在成都一個居民樓頂層。孟芊杉特別關注國際上食育做得不成功的案例。例如美國,米歇爾·歐巴馬推動食物革命,然而孩子們說:「I hate Michelle」。美國人營養考試得分最高,但依然體重超標。她形容這是「失敗的食育」,因為教育方式不適宜孩子接受。

有了前車之鑑,孟芊杉從朋友親戚那裡借來12個孩子,在他們身上檢驗課程有效性。研發推進得困難,每天都像摸石頭過河,還是閉著眼睛摸。孟芊杉每天投著真金白銀,日子艱難的時候,她對團隊成員講,如果錢投完了,這個行業還沒有起來,團隊只能就地解散,「錢就當打水漂,我已經做好當烈士的準備。」

經過漫長的研發,孟芊杉團隊建立了「妮妮環球食育體系」,囊括「擇食力」、「環保力」與「共食力」三個板塊,配套出了教材教具:美味花園,彩虹廚房和幸福餐桌。

在美味花園,孩子們調動五官品嘗酸甜苦辛,彩虹廚房給孩子提供動手烹飪的場景,幸福餐桌讓孩子明白食物的文化家庭意義。最受歡迎的是「用食物看世界」,通過食物了解全球 36個國家的文化。在一次英國食育旅行中,孩子們住進英國家庭,體驗當地人的飲食文化。接待他們的英國志願者,很多都是「NINI Ltd」的老顧客。

起初,只有這12個孩子跟著孟芊杉,他們開始了「食育遊擊戰」: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社區、農場……哪裡有空哪裡就是臨時課堂。在家長口碑傳播下,妮妮食育課程被引進幼兒園、社區。

妮妮和孩子們

讓孩子做家庭的「健康檢察官」

人們為什麼愛吃垃圾食品?孟芊杉認為食品工業是一個重要元兇。「食品專家在實驗室天天研究怎麼讓你吃得停不下來。」,她覺得全國嗜辣也是被食品工業培育的口味,「一個是掩蓋食材不新鮮,一個是刺激味蕾,讓你不斷想吃多吃。」

孟芊杉理解企業的營利本性,想要推動企業往健康食物上走,她把希望寄托在每一個消費者的食品選擇上。

在英國,因為民眾的消費選擇,很多種植綠色食物的農場倒閉。這些農場主只能按照超市要求,大規模生產標準化的不那麼綠色的食物。「食品工業會教育消費者,我們想破局,一樣要教育消費者。如果我們主動消費健康食物,根據供需關係,企業當然要生產好的東西。」孟芊杉說。

在她看來,食品工業還有一個密謀好夥伴——大眾傳媒。「電視上周杰倫天天手捧一杯奶茶,他沒想到自己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應該傳達出一個更好更健康的飲食觀念。」新媒體知名視頻平臺播放大胃王吃播,「如果小孩子看到,他們會不會模仿?這是非常危險的沒有社會責任的導向。」

妮妮與耶魯食物大師

如何讓孩子面對食物做出正確的選擇?

孟芊杉的經驗是,相信孩子自己。她體會過一個小孩子,如果被相信,可以產生多大能量。就像她很小就被信任去五星級酒店彈鋼琴,賺取50元/小時的零花錢。孟芊杉曾經第一個站出來質疑學校收費不合理,「然後同學們都和我一起表達意見,反抗學校。」

整個食育體系貫穿「賦權孩子」的主線。課上孟芊杉讓孩子自己選擇食物,給孩子權力做家庭的「健康檢察官」,每天管理全家食譜,有的孩子被鼓勵給爸媽做早飯。「你讓他們自己管理,反而沒有更偏食或不健康。孩子在家裡的角色也從『王』轉變為『服務者』,懂得體諒父母。有的還會教同學,繼續影響其他孩子。」孟芊杉說。

妮妮食育課堂

「解決社會問題是最大的公益」

去年,成都市出臺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興辦社會企業。經過嚴格審核認證,孟芊杉創辦的成都市智慧源科技有限公司獲批轉為社會企業,即成都智慧源教育諮詢社會企業有限公司,成為全國法定的第一家社會企業。

周圍人對孟芊杉的看法發生改變。母親成了她食育課堂的志願者。有一次,她聽到母親向別人誇獎自己,這是她第一次聽到母親的認同。當初潑冷水的朋友們,他們開始帶孩子上食育課,稱讚孟芊杉在解決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

團隊目前已服務6萬多兒童,然而全國人群面大,僅靠一個團隊是無法覆蓋的。今年孟芊杉與成都武侯區籤約,開始籌建一個1000平方的國際兒童食育中心。她想迭代課程標準和業務模型,進而發動當地力量,實現食育課堂的最大化複製。

未通過審核,視頻無法播放

國際兒童食育中心模擬圖

從解決問題到產生價值,孟芊杉想做影響力推動。從去年開始,她正式對外發聲。經過一年多的準備,「妮妮環球食育」進入險峰公益全國15強,孟芊杉個人從92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入選2019屆「銀杏夥伴」。

 

創業於她而言,就是在求虐的路上不斷狂奔,她感覺自己每一天都在打碎與重組。孟芊杉不給自己設商業目標,「僅僅是為了賺錢的話,如果我去做建築師,輕輕鬆鬆年薪百萬。我只是想解決社會問題,這才是最大的公益。我堅信,一旦你解決一個真正的問題,必然產生價值,就有它的回報。」

在北京見到她時,她已經跑了6個省市,連續出差21天。每一天思想都在震蕩,很多問題她都要重新思考:教育能不能用產品的形式傳播?拒絕企業合作的做法是不是太幼稚?要不要在提供內容的同時也提供解決方案?要不要改變自己做IP傳播?農村食育該從哪兒切進去?

困惑很多,但她並不畏懼,「徐永光老師說,只要不觸及底線和原則,什麼都可以做。如果願意突破自己粉身碎骨,那麼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可以做更多。」孟芊杉說。

相關焦點

  • 傳「好聲音」餘楓為情休學回國 疑似情書曝光
    博主爆料:餘楓休學是為追女友近日,知名博主「某某某」在個人微博上貼出一封電子郵件,並稱該郵件為去年「好聲音」季軍餘楓寫給女友的。該博主還根據郵件中透露的一些線索推測稱,餘楓3年前休學回國給家裡人的理由是為了追求音樂夢想,而實際上很可能另有隱情——他那次半途休學回國應該是回來追女友的!
  • 女博士是草根男的理想擇偶對象?那我勸你娶妻別娶女博士了!
    而在婚戀市場中,對於女博士的誤會和刻板偏見似乎更甚。這不,最近微博上有一則稱擇偶市場中女博士為藍海的微博火了。ps:藍海指競爭較少甚至沒有競爭的領域因為他給出的讓草根青年大膽追求女博士的理由,確實讓人啼笑皆非。
  • 國外疫情結束遙遙無期,無數中國留學生已準備休學了
    「休學」這個詞在一些留學生眼中,本來是有著傳奇色彩的。不是只有遭遇什麼重大變故才能休學。如今這個年代,拋開成見,選擇提前去做些自己想做的事、趁年輕體驗人生的學生也大有人在。用休學給自己一個gap year,增長人生閱歷。但是今年,「休學」這個詞真的太令人心酸了。
  • 女博士,不好嫁?對不起,你不配!
    顯然,博士群體,尤其是女博士,並非是大眾想像中缺愛的「孤獨患者」,而是愛並快樂著的「戀愛達人」。所以,再次聲明,女博士們真的不!愁!嫁!而且,只要想嫁人的都能嫁得不錯,沒嫁出去的也是因為自己不想嫁;實在嫁不出去的一小部分,不讀博士也一樣嫁不出去。
  • 吳昕化身美妝博主,給女博士化妝驚豔網友
    就在《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之前,吳昕剛好參加了國內一檔治癒系生活真人秀節目《你怎麼這麼好看》,該節目每期選取素人作為改造嘉賓,並委託「好看團成員」從服裝、造型、家居、飲食,在第一期節目中,吳昕面臨的就是這樣一個「大齡單身女博士」方靜,據了解,這位女博士從來不化妝,每天都是純素顏,家裡沒有任何化妝品,連彩妝是什麼都不清楚,當被問到家裡有沒有氣墊時。
  • 小初高轉學、借讀、休學、跳級留級等學籍問題如何辦理?速看
    其實無論是轉學、休學、跳級、留級等等都是學籍管理的範圍。學籍管理也分為義務教育學籍管理和高中階段(非義務教育)的學籍管理。 今天,小編分別跟大家說一說:轉學、休學、退學、借讀等如何辦理 以下內容根據西安市教育局官方文件整理,供大家參考!
  • 小花朵幼兒園「童心飛揚,期許未來」休學典禮
    時光如水,生命如梭,轉眼間愉快充實的一學期向我們揮手說再見了,這一學期我們收穫了快樂,收穫了成長,收穫了感動,小朋友們在老師的陪伴下度過了快樂的一學期。小花朵幼兒園於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休學典禮活動。一路歡歌,一路笑語;一段徵程,一份收穫。寒風凜冽歲未到,盼春早來聚一堂。轉眼間一個學期就要過去了。
  • 歐陽妮妮休學宣言,談理想被抓包,英文拼音錯字
    歐陽妮妮在社群網站上發文,坦言11月初已從臺藝大戲劇戲休學,專心拍攝新戲「腦波小姐」,但洋洋灑灑800多字的休學宣言中,卻糗被網友抓英文拼音錯字,將面試的英文「audition」拼成「autidion」,被發現後她也趕緊改正。
  • 美國顏色革命搞上癮了?白俄羅斯剛搞亂,現在又把手伸向摩爾多瓦
    就是強如美國,也只是建立一個傀儡政權而已。所以,想搞垮敵對國家,美國有一招特別管用。那就是發動顏色革命。發動顏色革命最成功的一次,當然要屬搞垮蘇聯。不僅讓蘇聯解體,還把他的加盟共和國一個個搞殘了。如今,各個加盟共和國還沒有恢復解體前的經濟水平。
  • 北大女博士脫口秀《娶妻當娶女博士》,看完五體投地
    一段北大生物女博士脫口秀視頻《娶妻當娶女博士》被瘋轉。視頻中科研生活與段子齊飛,網友點讚,能夠安下心有能力讀博士的人,絕對是要致敬的。你想想,這個手指戴個戒指,再戴那個藍色乳膠手套,一戴破一個,一戴破一個……對我們來說,paper is currency。我們要的禮物實在是太難得了,真正讓我們眼睛發亮的東西,只有paper。如果你能燃燒自己的歲月,給我送來一篇paper。然後告訴我,共一吧,嫁給我。我絕對會說,Yes,I will !
  • 近代奇女子鄭毓秀:我國首位女博士和法院院長,還是殺手
    心懷祖國的軍人、文人志士、商人學者、百姓都投身革命。他們激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救國圖存的浪潮。在這期間,湧現出無數的英雄兒女,他們不惜生命,殫精竭慮為祖國帶來一線希望,其中就有一位傳奇女性,鄭毓秀。她是美貌端莊的大家閨秀,也是冷血無情的殺手、中國第一個女律師、中國第一個女性法院院長。
  • 中國史上第一位女博士,一條街用她的名字命名,後人赫赫有名
    中國婦女解放運動與反封建運動幾乎是在同一個維度進行,在十九世紀末,全國各地就出現了各種反對束縛女性的陋習,而在革命事業的蓬勃發展下,婦女解放運動也終於獲得了很大的進步,為此一些女子終於可以和男子一樣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鄭毓秀就是其中的代表,她不僅是中國婦女運動的領導人,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博士。
  • 門當戶對的觀念根深蒂固,雖然是女博士,但是觀念很迂腐,難怪成為...
    徵婚廣告是這樣說的:本人是從英國留學回國的女博士,芳齡40,身高1.68,長相清秀,自己有車有房。想找一位男士年齡不超過45,年薪不少於200萬,房子要求達到180,可以結過婚但不能有孩子。 看起來非常簡單的徵婚廣告,按這個條件去找確實是非常困難。
  • 大溫的七夕:女博士要10萬加元的彩禮
    她和牛郎有愛情結晶,一子一女,湊成一個好字,夫妻恩愛,有一個溫馨的小家,一般人間女子已經深陷溫柔之中,只羨鴛鴦不羨仙,有神仙都不做了。但很明顯,織女從來沒有放棄要回天家的意志,遺下血脈,以承宗祧,為人間留下優良的人類,完成任務,歷完劫之後,自己毫無留戀的白晝飛升,讓自己的生命回歸至純至高的境界。牛郎可以每年帶孩子們和織女見面一次,大約是上天與織女憐憫牛郎的情絲未斷,給一點安慰吧。
  • 清華女博士石嫣山林種田年入800萬
    即便是與農業有關的專業,也要搞科研,假如去種地,恐怕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前幾年陳生、陸步軒的賣豬肉之路,起初讓人很難接受,但後來證明,這條不尋常,也並非不能走。但幾乎就在他們創辦企業的同一段時間,清華有一位女博士走上了隱居之路,如今她已經年入800萬,令父母無法相信。那是石嫣,石嫣是家裡唯一的女兒,從小就住在城裡,父親在供電局工作,母親在化工廠工作。
  • 雙響炮|文姬女博士與興福金牌師傅
    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博士,
  • 《混凝土革命 超人幻想 第二季》刷副本搞革命?
    具體來說,前23集站隊學,撕來撕去,有條有理,簡直一部《革命造反年代》。主題是什麼是超人,超人該幹什麼,團結誰,打擊誰,誰誰的理論有何種問題,所以儘管ta「出身」上是我們這邊,但是還是要搞ta.....複雜啊,彷徨,青年一個超人的路在何方,這樣。
  • 鄭毓秀:民國首位女博士,刺殺過袁世凱,孫女如今是香港知名影星
    ▲鄭毓秀劇照01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鄭毓秀出生於一個清末官員的家庭。雖說不是大戶之家,也稱得上是書香門第。就是這次的隨行,為鄭毓秀打開了一個新的天地。在這裡,她接觸到了當時最為先進的革命思潮,從孫中山先生的革命口號和呼喚中,鄭毓秀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光明。於是,鄭毓秀深受鼓舞,選擇了加入同盟會,幾經周折回到了祖國,開始了她的救國活動。回國以後,鄭毓秀立刻就以無限的熱情投入到了革命活動中。令人遺憾的是,當時的民國時期,硝煙四起,戰火紛飛,各路軍閥獨霸一方。
  • 英語熱詞:「彈性學制」和「休學創業」
    9日下午,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透露,關於社會廣泛關注的大學生休學創業,教育部今年將正式發布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對彈性學制和休學創業等作出明確規定。另據了解,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印發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已明確提出:「實施彈性學制,放寬學生修業年限,允許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
  • 民國「奇女子」鄭毓秀:既是中國首位女博士,也是一位女「殺手」
    富有主見的叛逆少年鄭毓秀出生在清朝末期的一個富裕之家,父親鄭文治是戶部官員。作為封建社會的富家千金,父母從小就給鄭毓秀灌輸一些諸如「三從四德」之類的思想,希望她將來成為一名溫柔賢淑的大家閨秀!然而鄭毓秀天生叛逆,她對這些東西嗤之以鼻,根本不願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