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後想回家過個年有多難?一個十二年的老兵說沒在家過一回年

2021-02-18 亮哥遊戲觀察室

在中國,春節可是一個大日子,一般到春節臨近的時候在外面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在這一天都會趕著回家,跟父母團聚一下,吃個團圓飯。可是有這麼一群人他們過年的時候卻很少能回家,他們是中國軍人。

家中有現在在當兵的或者當過兵的人應該都知道,過年過節軍人們能夠回來和家人團聚的很少。特別是在春節這麼重要的日子裡,他們在祖國的某個角落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很多人都知道軍人可以休假,但是想在春節的這幾天休假真的特別難。我的那個老班長今年第十二年了,都沒有回家過一個年。用他的話說,最好的那次是他剛轉三期的時候,休假在家過了個正月十五算是在家過年了。

那麼為什麼當兵的想休個年假這麼困難呢?以前的時候,春節不讓休假大多數是因為那時候新兵12月份入伍,來年4月份才會下連,過年的這陣子部隊人手緊張,所以一般都不讓休假。而現在改時間了,新兵入伍的時間從12月份提前到了9月份,而下連的時候也從第二年的4月份提前到了12月底。按道理說新兵連下連了,那麼連隊的任務不應該就輕鬆一些了,怎麼還是不好休假呢?

其實在新兵下連之後的的前一個月,連隊一般不會安排新兵進行執勤上哨的任務的,主要是讓他去適應和學習新環境的生活方式。而且新兵想要走向執勤崗位也不是那麼簡單的,必須要通過考核才可以,這個絕對是考核不通過不讓上崗的。畢竟這可不是新兵連那個崗位,在老連隊執勤站崗那可是真槍實彈,有著真正的責任和使命的。而你在新兵連那個讓你站崗執勤,跟這個相比真的有點鬧著玩的感覺。所以在新兵連的這段適應期內,也很少會讓人休假。

而且過年的時候休假的名額本來就很少,有些老士官都主動讓給一些剛剛結婚的士官了,畢竟在他們看來,他們已經熬過了那段苦日子。沒必要讓他們也跟著體驗一回。

或許有人問,那麼在部隊什麼時間休假好休啊?根據老兵當了幾年文書的經驗,在部隊休假最好的時間應該是剛過完年的時候。因為這個時間大多數新兵已經開始逐步的走向正式的崗位,而部隊的各種集訓還沒有開展起來,所以這個時候休假是最好休的。如果上半年沒時間休假或許沒有安排休假的話,那麼到了下半年就要面臨新兵入伍(這個每個連隊都會抽取一名骨幹去帶新兵),老兵退伍(這兩年老兵還退兩批,一批是九月份退,一批是二月份退)。這個還不包含各種突發情況,抗洪搶險什麼的這個當兵都要去。所以,一般下半年休假名額就會顯得比較少。

不過如果家屬隨隊的話就方便了,過年的這幾天可以輪休回家過年,不只是幹部,士官也是可以的。而且你也可以把家裡的老人接過來一起跨年。不過,隨隊的家屬畢竟只是少數,所以當兵後想和家人過一個年,真的不容易!

相關焦點

  • 臺灣老兵72年後回家祭祖 對重慶親人說:你們都是我的恩人
    他回家跟父母告別,握著只有3歲的幼弟的手——70多年後,他衰老的記憶中,只記得有這一個弟弟。1949年,蕭家福記得,在那一年中,他隨部隊去了浙江、貴州、雲南、海南,在貴州是離家最近的一次,他本以為可以有機會回家。然而歷史一個細微的轉身,就能改寫幾代人的命運。
  • 認證一個抗戰老兵,究竟有多難?
    退休後,開朗健談的他很快和同村97歲的賈善明老人成了好友。去年,一次鄰裡間的閒談,丁慶安聊起自己老師的兄長是黃埔軍校畢業生,參加過抗日戰爭。賈善明老人告訴他,自己年輕的時候也打過鬼子。「我說,賈老你當哪的兵,哪個部隊啊?他說他在李仙洲的21師。我回家網上一查,還真有。」身材敦實的丁慶安一口濃重河南腔,聲音洪亮。
  • 【天府散文】●程吉泉(四川)||過 年
    不過,在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以後的那幾年裡,過年的感受還是蠻好的:收壓歲錢、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逛燈會、趕廟會……八、九歲的小男孩真想天天都能在家過年。到了青年和中年時代,每到年關,雖然也很想回家過年,可我是一個軍人,辦不到啊!既然辦不到,乾脆就不想。從一九五二年到一九五七年,我在朝鮮過了五個中國年,這五個年我都是和戰友們在那個陰暗潮溼的坑道裡過的。
  • 怎麼看「當兵不怕死,怕死不當兵」,抗戰老兵講戰鬥經歷仍在說
    「當兵不怕死,怕死不當兵。」這恐怕是60後、乃至70後最耳熟能詳的一名口號了,但這可不是什麼政治口號,甚至有點類似於「口頭禪」。而對於60後、70後來說,在說(喊)這句「口號」時,並不會想得太多,甚至也不明白他的來源和其背後的故事。
  • 當兵十年,我沒有回家過一次年!
    那是他在部隊過的第一個年!剛過年前幾天,吳大福還是克制住了對家的思念,沒有給家裡打電話,他害怕打過電話之後,自己會忍不住流淚。因為哭,在部隊會被戰友嗤笑,不像個軍人!正月初四的午飯過後,憋不住對家的思念,在班裡戰友都休息後,吳大福一個人溜去了電話亭。「喂,誰啊?」電話那邊詢問著。「爹,是我!」吳大福答道。
  • 【頭條】福州男子被抓到臺灣當兵 62年後七旬兒子帶其骨灰回家
    劉成鈿在臺灣獨自生活了近30年,直到病故都未能回到故土,他的妻子林清良也在苦苦等待中去世。讓父親「回家」、把父親安葬在故鄉,成了劉成鈿兒子劉順錢一直想要完成的心願。8月1日,在與父親分離62年後,76歲的劉順錢終於把父親的骨灰從臺北富德公墓,帶回閩侯縣龍祥島江中村。
  • 臺灣裡長16年背回200多位老兵骨灰 | 凡人時代
    沒能回家奉養父母,他覺得自己一生「罪業深重」 ■80年代,臺灣老兵上街遊行,他們胸前的牌子上寫著兩個字「想家」。有人問一人,為什麼要這樣寫?他回答,「我離家快40年了,我不願死在外面,我想回家!」老兵們在街頭巷尾發放宣傳單《我們已沉默了40年》:我們的父母是生是死,卻不得而知。我們只要求,「生」讓我們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則讓我們回去獻上一炷香。如今,已經過去70年,老兵的平均年齡已經達到90歲,幾乎所有人到死也沒見到父母。現在活著的人,人生清單裡只有魂歸故土這一項,他們想葬在父母墳前,在另一個世界闔家團圓。
  • 75年後,接臺灣的爺爺「回家」
    當年,因為他年僅3歲多的父親指出了爺爺的藏身之地,爺爺被抓壯丁當兵。一家人從此飽受了家庭變故帶來的生活困苦,也窮怕了。身邊眾多親人都反對他的臺灣之行,因為要花掉大幾萬元,這對一個打工族來說實在是一大筆錢。何世安最後還是堅持從臺灣接回了從未謀面的爺爺,圓了四代人的心願,何世安稱得上是一位「孝子」。看完故事,你會說:兩岸統一,真好!1949年,60萬國民黨士兵撤退臺灣,與親人骨肉分離。
  • 「老兵,謝謝你!」
    老兵啊,還記得哨位上你給我講的故事嗎?你說那些都是你最美好的回憶現在,你的回憶又豐滿了,軍旅的點滴,等著你回家後慢慢拾起。吃不夠的當兵苦,忘不掉的戰友情,希望戰友們在今後的日子裡平安喜樂、再立新功,單位建設蒸蒸日上,再創輝煌。老兵楊昆:12年軍旅,從一個青澀的地方青年到成熟的軍人,是部隊培養了我,磨礪了我。即將分別,之前心裡想說的話,此時此刻卻不知從何說起,曾經帶過的一批一批新戰友幾番輪換,有的已成長為班長,心中不無感慨。
  • 48年,一個老兵的情懷
    文 / 三 少電影《八佰》自從8月21日上映後,短短的幾天,票房已經過了12億!我在網上到處搜不到,去電影院看又不方便,於是,我去看了另一部老戰爭片《集結號》。我泡好了一杯茶,特意把孩子上網課的時候買的小音響也連上了。躺在靠椅上,打開了愛奇藝,一個硝煙瀰漫,炮火連天的故事就開始了。
  • 他16年背200多名老兵骨灰回大陸,出門時總給逝者買一張票
    2019年最後一天下午,劉德文在湖北武漢乘機,前往香港,之後,再轉機回臺灣。回到家中,已是深夜。妻子說,你這是回家探親嗎?劉德文只能無奈地笑笑,遞給妻子一套嶄新的絨褲。儘管骨折之傷還沒好利索,過去半年裡,劉德文已經帶傷往返臺灣與大陸十幾次了。
  • 97歲臺灣老兵回四川省親:77年鄉音不改 想吃臘肉
    在酒店,抗戰老兵胡定遠對著鏡子認真地敬了一個禮  世紀省親  昨晚9時,從臺北飛往成都的四川航空公司3U8978航班穩穩地降落在雙流機場停機坪,時隔77年後,97歲臺灣抗戰老兵胡定遠終於重新踏上四川故土。
  • 為什麼當兵的人都說「寧跑5公裡,不跑3千米」?只有跑過的老兵才會懂!
    跑步現在已經成了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運動,在學校運動會中或者是高考體育中都會有跑步這一項運動。然而現在很多健身減肥的人也是把跑步作為強鍛鍊身體的一個重要的運動。然而當兵的人,跑步更是他們鍛鍊中的必修課。因為跑步可以強身健體,是一個鍛鍊身體素質的項目。為什麼當兵的人都說「寧跑5公裡,不跑3千米」?
  • 【老兵回家2017年12月簡報】為海峽對岸的抗戰老兵送去一份家鄉問候
    1525名抗戰老兵提供孤老關懷服務,為3名抗戰老兵完成心願;• 為廣西地區549名抗戰老兵提供綜合關懷以及遺孀陪伴等服務,  為2名老兵提供醫療救助;•為陝西地區320名抗戰老兵提供綜合關懷等服務;•為重慶地區320名抗戰老兵提供綜合關懷等服務;•為安徽地區131名抗戰老兵提供老兵陪伴等服務;•為雲南地區26名抗戰老兵提供綜合關懷
  • 背上骨灰回家,他們是老兵靈魂的「擺渡人」
    曾有百歲老兵病痛纏身,臨終前沒有找自己的子女來,卻要求醫護人員一定要把劉德文叫來。有一年冬天,有個老兵拎著高粱酒找他喝酒聊天,劉德文知道這是眷村老伯伯要拜託人的基本動作,「有什麼事就說吧,不用客套。」這位老兵停了一會,淡淡地說:「我走了,就帶我回家吧。」
  • 軍營故事:我的班長「老蛙」 打過我罵過我也護過我
    當兵第二年,我的班長對我說,你是老兵了,拿出老兵的樣子,別再讓我跟你操心了。忽然覺得有個詞很耳熟。操心,這個詞,曾經被我的母親用過好多次。當兵第三年,我也當了班長,我教導新兵的唯一方式,談,談,還是談,最後發現不行,這時我的班長告訴我,好鋼是煉出來的,不是談出來的,該打就打,該罵就罵,不然沒法帶兵。我的一句話評論,軍閥!
  • 軍歌嘹亮——我的30年軍旅點滴:走出山溝當兵去
    閒暇之餘,拾掇文字,以30個小片段,記錄30年曆程,且為回憶,亦當鞭策。 01 走出山溝當兵去 90年正月初三,父親因心臟病無錢醫治離世,猶如一劑猛藥,讓我幡然醒悟。山溝裡的窮孩子,再少不諳事,何日能出頭?89年高考落榜,雖在復讀,可成績平平,看不到希望,何去何從?內心徬徨。
  • 從老兵回家到人性回家——有感於「老兵回家」公益分享會
    戰爭勝利後,他滯留當地,一留就是67年。2011年8月29日中午1時許,流落緬甸密支那的中國遠徵軍老兵楊劍達,終於抵達雲南騰衝猴橋口岸,全體邊防官兵在「向抗戰英雄敬禮」的命令下,用最莊嚴的儀式,歡迎這位90歲的老兵回家。這一刻,人性沒有國界,不分黨派,每一個為這片土地付出過的人都應該被尊敬。楊劍達老人直至生命將盡時,還念念不忘當初在緬甸犧牲的十萬戰友,希望他們的遺骸都能回歸故裡。
  • 對當兵的人,你欠他一個態度!
    班長說:怎麼可能,你們不是飯前一支歌嗎?  陳大兵說:那叫吼歌,不叫唱歌!  大家喊:那就吼一首唄!  行吧,吼一首就吼一首。反正當兵的人,臉皮厚,沒唱過歌,也不是沒吼過歌!不想在同學面前丟臉,也不想壞了大家的心情,就點了一首「咱當兵的人」,算是對大家起鬨的回報。  於是,歌聲響起,「咱當兵的人,有啥不一樣?
  • 小夥當兵10年退伍,找工作面試被經理嘲笑,進來一人,驚喜來了
    來到部隊後,張偉發現參軍其實和以前那虛幻的夢想有所不同,辛苦的操練,面對老兵的欺負,都讓剛成為一個新兵的張偉壓力山大,但想到自己的夢想,張偉還是堅持了下來,當然進了軍營想不堅持都不現實。雖然軍營讓張偉吃盡了苦頭,但也讓張偉收穫了很多肝膽相照的戰友,漸漸的張偉喜歡上軍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