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在網上購買自己心儀的商品,成為了很多小夥伴首選的購物方式。而各大品牌公司也看中網絡的便利,通過小紅書、抖音等渠道來讓網紅明星帶貨自己的產品,引導粉絲購買。
不久前,一款名為 "協和維生素E乳"的護膚品爆紅網絡。據某抖音服務商數據顯示,在10月7日-13日一星期裡,這款化妝品就有數百名主播推廣,單周銷量高達51W瓶。
起初看到這款產品時,很多消費者都以為是北京醫院協和發布的產品,然而萬萬沒想到,北京協和醫院相關人員指出其並非是自家產品。那到底是誰生產的呢?正當網友們議論紛紛的時候,"協和維E乳"的真正生產廠家——蘇州市協和藥業有限公司發了一則聲明,解開了這個謎題。
蘇州協和:"協和維E乳"與北京的協和醫院沒有任何關係
聲明中稱,蘇州市協和藥業有限公司是化妝品上合法使用"協和"商標的唯一生產商,其生產的"協和維E乳"是由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專家研製的,且公司從未聲明產品與北京協和醫院有任何關係。
其實說到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老一輩可能有點印象。它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始建於北京,原名中央皮膚性病研究所,直屬中央衛生部,直到80年代才遷址到蘇州南京。
三十年來,除了研製"協和維E乳"外,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下稱"研究所")同時還研究了"維E乳"、"矽油乳"等很多產品,因為配方療效顯著、價格便宜,也一直備受廣大消費者的好評。
而聲明的"主人公",其實也和"協和"有著一定的歷史淵源。
蘇州市協和藥業有限公司,成立於1989年,前身正是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蘇州吳縣保健日化聯營廠。在和研究所的多年"聯姻"中,雙方籤署了《關於聘請技術顧問的協議》並約定所內專家為技術生產顧問,每年開發市場適銷的2-3個新產品。
從圖中可以看到,早在1991年,工廠就註冊申請並被批准使用"協和"圖案及文字商標,還獲得了國家相關部門的審批和批准。
後來,因市場發展的需要,工廠在1998年企業改制為"蘇州市協和藥業有限公司"。而2011年,公司經國家商標局核准轉於法定代表人鄭正華,註冊商標也僅授權給了蘇州市協和藥業有限公司獨家使用。
所以說,蘇州市協和藥業有限公司,才是市場上能合法使用"協和"商標的唯一生產商,其生產的產品也經過了有關部門的認證,都是貨真價實。至此,事情的真相總算是水落石出。
要從自身體驗出發,甄別好壞,提高法律意識和鑑別能力
實際上,無論是北京協和醫院還是蘇州協和,兩家都是經過食藥監局的檢驗和認證,產品質量都是過關的。而在市面上,同樣標著"維E乳"的產品,還有標婷維生素E乳、精心矽E乳、八韻草等產品,同樣也有不少消費者買單。
繼"協和"維E乳事件發生之後,相關部門也對這幾款產品是否合規進行了辨識:雖然它們都冠以"協和"的名號,但既不構成侵權行為,也不涉及智慧財產權問題。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就像蘇州市協和藥業有限公司發聲那般:這些產品都是真的。只不過由於不同的企業在配方和工藝、原材料上的差異,消費者在用這些產品時的效果和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
如今,網際網路的普及讓網絡銷售變得更加快捷,同時帶來了很多安全隱患。面對網絡市場上琳琅滿目的化妝品,消費者還得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從自身的切實體驗出發,甄別產品的好壞,提高鑑別能力,加強版權的維護意識。
與此同時,企業方也要做好"以人為本",把消費者的需求放在實處,為消費者提供更誠信、性價比更高的產品,才能營造良好的購物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