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售出51萬件的「協和維E乳」不是北京協和醫院生產的產品。11月5日,「北京協和醫院沒出過協和維E乳」登上微博熱搜。一款名為「協和維E乳」護膚品近日通過網紅帶貨走紅,頂峰時期有超100個主播同時推廣,銷售量一周高達50萬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聲稱「協和維E乳」的產品和北京協和醫院並無關係。業內人士認為,市場上「維生素E乳」種類繁多,「協和」二字已變成了某些商家蹭熱度的工具,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需要謹慎。
01
此「協和」非彼「協和」
11月5日,「北京協和醫院沒出過協和維E乳」的話題引爆微博,話題閱讀量超3億。話題內容為,通過網紅帶貨走紅的「協和維E乳」並非北京協和醫院生產。
據某短視頻數據平臺統計,短短一周的時間裡,一款叫做「協和維E乳」的護膚品在全網售出51萬件。在流量頂峰時的某一時刻,有超過100個主播在同時推廣它。按業界的一般提成標準,這波推廣的成本或高達數百萬元。
針對上述事件,北京協和醫院相關負責人回應北京商報記者稱,目前院內尚未有統一口徑,不作回復。不過,北京協和醫院護膚品銷售點工作人員表示,北京協和醫院從沒有生產並銷售過「維E乳」相關產品。那麼這款「協和維E乳」的生產廠家是誰呢?北京商報記者在天貓「協和旗艦店」上看到,這款「協和維E乳」由蘇州市協和藥業有限公司生產,聲稱具有肌膚保溼滋潤、補充營養等功效。
此外,北京商報記者在淘寶搜索「協和E乳」關鍵字發現,與「協和」相關的維E乳不在少數。一家發貨地為石家莊店鋪內銷售的維生素E乳產品共有2.5萬人付款,產品外包裝標示著協和(廣州)醫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品。該店鋪的工作人員表示,店內的維生素E乳產品不是北京協和醫院生產,由廣州協和醫藥出品,外包裝標註的是公司名稱。
11月5日,針對公司產品的名稱由來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多次致電蘇州市協和藥業有限公司,但截至發稿未收到任何回復。
02
蹭熱度營銷
從目前來看「協和維E乳」和北京協和醫院的關係不大,但「協和」二字還是讓這些產品賺足了紅利。
購買過「協和維E乳」的宋女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隨著秋冬季節的到來,自己購買了三瓶「協和維E乳」。「我在抖音和小紅書刷到『協和維E乳』的相關推薦,根據推薦內容,這款產品價格便宜且具有保溼功效,而『協和』二字讓我以為是北京協和醫院生產的產品,對產品質量和功效不存在質疑後進行了購買。」
北京商報記者搜索抖音App發現,博主「小軒的口袋」在推薦「協和維E乳」產品時,除了發布產品圖,視頻中也包含了北京協和醫院的相關圖片,並在抖音視頻下面附上了產品相關連結。11月5日,一位名為「Return」的用戶回復稱,「產品是蘇州協和生產的,我已經上當了,大家保重。」
此外,小紅書App共有超20篇文章推薦「協和維E乳」,多圍繞「便宜大碗」、「保溼效果超讚」以及「秋冬良品」等關鍵字展開。
日化行業專家、賽恩資本合伙人夏天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協和」二字是產品成為爆品的基礎因素,有「協和」作為背書,在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媒體粉絲流量成功轉換下,產品得到紅利。
「2019年,日化行業最受關注的爆品基本都是通過抖音等平臺被消費者熟知。產品的走紅不一定反映的是產品質量,而是電商的團隊已經掌握了利用抖音、KOL來打造爆品。」健康養生博主餘音則認為,「協和」二字已變成了商家蹭熱度的工具,消費者需要謹慎選擇。
03
涉嫌打擦邊球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在淘寶平臺,「維E乳」各家的售價不一。由協和(廣州)醫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3瓶100ML的維生素e乳售價19.9元;天貓超市銷售的一瓶「協和維E乳」售價為16.7元/100ML;協和旗艦店銷售的「協和維E乳」售價為16.6元/100ML。
夏天認為,由於目前「協和」二字本身有著擦邊球的意味,產品並不是由北京協和醫院生產。在同質化嚴重以及價格無序的市場情況下,該產品最終有可能退出市場,商家轉而尋求下一個產品進行打造以及包裝。
相關法律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隨著自媒體的發展,網紅帶貨成了消費者「種草」購物的重要參考渠道,但這一「行業」卻缺乏明確的市場監管和規制,比如假借「北京協和醫院」的名聲做幌子來推銷並非該醫院生產的維e乳的行為,就是在打法律擦邊球。
「根據《網際網路廣告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網際網路廣告包括推銷商品或者服務的含有連結的文字、圖片或者視頻等形式的廣告和其他通過網際網路媒介推銷商品或者服務的商業廣告。網際網路廣告應當具有可識別性,顯著標明『廣告』,使消費者能夠辨明其為廣告。但事實上網紅們是從『個人體驗分享』的角度去推銷的。這種推銷行為,似乎沒有廣告的痕跡,但本質上在享受廣告紅利,屬於廣告行為,應當受到《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的約束,相關部門應對不法行為進行查處。」上述法律人士說。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