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戰爭》:108名三角洲部隊大兵,遭遇2500名越軍火力圍剿

2020-08-27 小先生說網事

大家好,我是每天分享佳片的小先生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越戰題材的戰爭電影 《危機.龍潭之戰》

本片根據龍潭戰役真實改編,主要講述了澳大利亞第一特遣隊與北越在越南龍潭所發生的戰鬥。雙方激戰六次衝鋒,最終以澳軍援軍趕到結束戰鬥。

1955年11月1日,越南爆發一場南越與北越之間的戰爭,從表面上來看,他們屬於內戰,實則卻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抗以蘇聯為首SH主義陣營的一場戰爭。1961年,美國派遣約四百名特種兵正式進入南越,標誌著越南戰爭的升級。到了1965年,越南戰爭爆發了著名的德浪河谷戰役。《我們曾經是戰士》這部影片,說的就是這場戰役。(詳情參考我近期作品)

1966年1月末到3月底,美軍在越南中部的東山平原發動了白翼行動。為了配合美軍行動,澳大利亞決定增加 在越南的兵力,使澳方海陸空部隊的人數增加到了6300人。那麼澳大利亞為何要參與越南戰爭呢?

其實 這個淵源還要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結束後,澳大利亞就看準了美國,抱上了這條大腿。一開始美軍採用大規模的火力和機動策略來對付北越軍隊。雖然效果很好,但經常搞得兩敗俱傷。而澳大利亞的軍隊打發則是避其鋒芒,使用火炮、裝甲車、直升機等工具,將北越軍隊與村莊分開各個擊破,效果出奇的好。因此為了能給澳軍一定的作戰空間,澳大利亞特遣隊選擇了越南南部的福綏省。作為主要軍事基地,此地也是北越軍隊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且交通便利,容易得到補給。即便打不贏,還可以從海上逃跑。澳大利亞第一特遣隊實際上是一個旅級編制,由五個步兵營以及裝甲、航空、炮兵等單位組成。總計約4500人。他是一個獨立的作戰單位,直接隸屬於美軍第二野戰部隊。

1966年6月,美軍與澳軍在該區域進行了一次掃蕩行動,期間,北越軍隊曾在第一特遣隊基地外,進行了數天偵查。目的就是要摸清澳大利亞的防禦工事。16日晚上,數枚迫擊炮和榴彈炮落入基地內,當場造成了多人死傷。由於澳軍還不確定來襲的精確方位,只能通過聲音和炮彈的閃光點來大致定位。於是澳大利亞皇家炮兵便朝著兩公裡開外的,二號公路沿線進行轟炸,很快這次北越襲擊就戛然而止。

為了反擊越軍的偷襲行動,第一特遣隊決定執行一次復仇計劃。湯森中校命令一支巡邏隊,到附近的龍潭橡膠園進行勘察。他判斷迫擊炮就是從那裡發射過來的。然而到了現場的巡邏隊,除了找到一些武器殘骸,連越軍的人影都沒有找到。

第二天,史密斯少校攜帶108名士兵再次趕赴香蕉園。這次巡邏其實少校是帶著情緒參與的,因為他剛剛與自己的頂頭上司湯森中校產生矛盾,並向基地內的最高指揮官傑克遜準將請求調離崗位。特遣隊的氛圍令他心生厭煩,不僅是上級長官的問題,而且他所在的連隊,提供來的三分之二都是新兵,根本沒有作戰經驗。士兵們還時不時的給他捅簍子,令他大為惱火。

他們這次巡邏的當天,軍營裡正召開慰問演出,士兵們怨聲載道,等他們回來,演出恐怕早就結束了。各排長的處境也不妙,他們夾雜在連長與營長之間,他們擔心成為這兩人的炮灰。經過勘察,在橡膠園,他們發現了地上有血跡,並且還有車輪痕跡。於是史密斯安排11排的排長夏普中尉,順著車輪的方向進行查找。

夏普中校此人呢,在軍營可以說算是一個標新立異的人物。小墨鏡從不離身,就在基地遭襲的那天晚上,他和士兵在營內打牌,炮彈都開始打你頭上了。他竟告訴手下都別著急,一定要穩住,我這把牌馬上就贏了,現在的史密斯則直接扔掉了他的墨鏡,警告他 小子,你別太拽了,做人要低調懂嗎!

下午3點15分,11排在橡膠園的道路上,遭遇一支北越巡邏隊。史密斯上校命令他們立刻進行追擊,跟隨這支小隊,士兵們來到一座小屋,但裡邊空蕩蕩的。與此同時,在橡膠裡內,每個人都感覺到出奇的安靜。而這種安靜,又透著一股不祥的氣息。

襲擊他們的軍隊隸屬於北越第五步兵師,成立於1965年8月,該師地下兩個團274團和275團。加上整個地區的遊擊隊 總人數達到了4500人。夏普中尉緊急向史密斯做了匯報,隨即,他安排在附近的第10排前去支援。起初澳軍一直認為襲擊他們的越軍,只有一個排,,應對作戰方案,也是按照常規的打法,炮兵提供坐標,然後呼叫轟炸,澳軍基地的皇家炮兵,裝備了十八門m50式105毫米榴彈炮。該炮機動性強,性能優良,最大射程可達一萬米,每分鐘可發射八枚炮彈。

在50年代至80年代,是北越的標準配置,湯森中校向傑克遜準將介紹了當前史密斯巡邏隊的位置。11排在最前方,第十排在十一臺後側約四百米處,目前正在趕去支援。最後是史密斯少校的連指揮部,準將覺得對付一個排一百多人,怎麼算都綽綽有餘,用不著那麼著急。實際上前線的士兵們嚴重錯估了越軍的數量,在前方八十米的位置,越軍的火力一直碾壓澳軍。直到交火一段時間後,他們才意識到戰況並非自己原先估計的,夏普中尉趕緊與史密斯通話。而他就在11排後側的一百米處,第10排的增援部隊已經趕到,他們發現少量越軍正在後方準備包抄。一時間11排變成了孤立的作戰單元,前有敵軍後有夾擊,交戰中第10排的通訊系統被打壞,無法聯繫到前方和後方友軍。為了能夠儘快支援11排,史密斯再次緊急呼叫火炮,坐標依然是11排前方的100米處,

隨著時間推移,狀況悄然發生了變化。夏普告訴他敵軍已經前移,火炮必須向我們靠攏。話音剛落,他就被子彈擊穿了脖子 。

由於是巡邏任務,11排的士兵們只裝備了L1A1和M16突擊步槍。每個人攜彈量只有60發,M60機槍也只有兩百發,所以子彈短缺將成為他們最大的障礙。無奈11排只能藉助皇家炮兵的火力來壓制越軍。經過二十分鐘戰鬥,第一波攻擊被擊退,11排減員三分之一。現在別克中士暫代排長職務,直接向連長匯報。

短暫的戰鬥間隙後,很快,迷霧中再次湧現出了更多的越軍,數量幾乎是第一波的三倍,史密斯緊急向基地請求裝甲車支援。同時請求空軍協助進行轟炸。

從整個影片的畫面上來看,澳軍所處位置 實際上就是一個固定的靶子,越軍則更像是一群沒有智慧的機器人。沒有任何戰術,哪怕是重火力也沒有,實際根據戰後的統計記錄,當時北越的第五步兵師裝備的有75毫米無後座發射器,82毫米迫擊炮和12.7毫米重機槍,其實戰鬥中,澳軍確實遭到了迫擊炮的重點襲擊。下午五點,美軍三架F4幻影戰機,應邀支援11排。

戰機已經抵達預定位置 只等11排發射信號。最關鍵時刻煙霧彈啞彈了,搞的美軍飛行員很無奈:要不我們先走,等你們搞好了我們再來?無奈史密斯再次聯繫他們:來都來了,你不搞點動靜,不然人家以為你是過路的妖怪那,隨便找個地方炸吧!

轟炸結束,越軍第二波攻擊開始結束。趁著空檔,11排士兵們迅速收縮戰線。人員收編成一個圓形工事,以應對第三次包圍,這時每個人手裡的子彈已不足10發了。

緊接著越軍開始了第三波攻擊,這一次包括連長史密斯在內,都意識到他們面對的越軍數量,至少在一個營以上。別克中士向史密斯請求,將火炮轟炸的坐標定在他們的位置上,他們成功撤退的可能性已經為零。史密斯艱難的做出了最後決定,他下令向11排陣地發射火炮,轟炸結束。他們知道11排已經全部陣亡。

六月份的越南天氣平均溫度三十三度,降水量可達兩百多毫米,屬於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尤其是這個地方高溫還多雨。趁著大雨北越軍隊展開了第四波圍剿,這次的目標直指連長史密斯。從交戰環境上來看,越軍希望藉助自己在叢林戰的優勢,一舉消滅掉橡膠園內的奧軍。很顯然11排只是個誘餌,他們並不想一次性解決戰鬥,而是通過不間斷的作戰來吸引更多的澳軍過來。很可能越軍最終目標,就是第一特遣隊的大本營。這一點傑克遜準將判斷的不無道理。

史密斯連長請求支援,但傑克遜並不想增援。因為在澳軍現在,駐紮在福綏省的軍隊只有兩個步兵營。第5、第6營 如今在基地內的力量也只有一個步兵連,約100餘人,還有300名後勤人員,傑克遜不敢冒險,如果大本營被拿下,那麼澳軍在越南的軍事行動將舉步維艱。

好吧,增援你不給,送點子彈總可以吧?就是這個請求準將也不答應。最終空中支援的負責人,決定違抗命令,說起來在第一探險隊還有一個奇葩現象,下屬懟領導,小兵懟排長,少校懟中校,中校懟準將,你總能看到士兵們在違抗命令。

第10排的陣地上,戰事稍停,雨霧中走來幾個身影。大家一看原來是11排的人,實際上第10排和11排相距不足百米。加之前期炮擊的坐標,他們都以為11排已經全部陣亡。這一消息傳到史密斯耳中,令他喜出望外,他感覺到自己的堅持是對的,是有價值的。他再次向基地請求裝甲部隊增援。儘管11排還有倖存者,但準將依然堅持讓他們自行撤離。

湯森中校決定不執行準將的命令,他下令派出裝甲部隊進行增援。而他自己也趁機從基地偷偷溜走,跟隨裝甲車一路奔赴橡膠園。

第五波攻擊開始,第10排11排開始向後方撤離與連部匯合。與此同時,配合火炮的掩護,戰況似乎變得更加殘酷了。北越軍隊一如往常的衝鋒,不僅遭受了炮擊,還有無數的子彈攻擊。到這個階段,似乎老天爺都看不下去了,直接給澳軍了個雷擊,雖說沒出現人員傷亡。但通訊系統卻被打壞了。

橡膠園內增援的裝甲部隊首次遭遇越軍,在重武器與輕武器的碰撞中,澳軍勢如破竹。第六波攻擊主要圍繞在史密斯所在的連部。根據當時的記錄,澳軍與越軍的戰鬥一直持續到晚上,並且美軍的轟炸機再次對該地進行了轟炸支援,直到第二天戰鬥才算完全結束。這一站,澳軍參戰兵力108人。官方的數據顯示有18人死亡,24人受傷。而北越的參戰兵力則高達2500人,超過150人死亡。不過據當時參戰的士兵回憶,官方的數據並不準確。戰後無論是澳軍還是北越的軍隊,都宣稱自己勝利了一個在戰術上獲勝,一個在戰略上獲勝。

勝利?戰爭中嚮往又諷刺的字眼,戰爭從來沒有真正的勝利者,只有無辜民眾的傷亡和多年揮之不去的戰後廢墟。

喜歡更多越戰題材作品的,趕緊點個關注吧!我們下期見

相關焦點

  • 108打2500!這是2019年最硬核,最過癮的戰爭片!| 軍武電影
    1966年8月18日,澳大利亞皇家軍團第6營D連3個排的105名士兵和3名來自NZSAS(紐西蘭特種空勤團)的紐西蘭尖兵混編的一支特遣隊(也因此,這部電影在中國臺灣地區被譯為「108悍將」),在龍潭村地區的橡膠樹園遭遇了正在前往越南東南部準備進攻澳大利亞駐軍基地的大批北越部隊。
  • 美國為何要介入越南戰爭?越南戰爭爆發的真正原因來了
    ,3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越南峴港登陸,美國正式全面介入越南戰爭。,而且美國在中國的政策遭遇重大失敗,中國共產黨勝利的腳步已經無法阻擋,亞洲形勢對美國越來越不利。 1957年,蘇聯和印尼達成一項軍事援助協定,從1961年到1964年短短四年間,蘇聯出售給印尼的軍火總價值達到11億美元,涵蓋飛機、艦艇、火箭、飛彈到坦克、卡車、單兵武器等各種裝備,並且至少1千以上印尼軍人到蘇聯接受培訓,同時蘇聯還派遣了約2500名各行專家和軍事顧問到印尼工作,而美國從1948-1972向印尼提高的武器裝備僅1.067億美元。
  • 越南戰爭中美軍裝甲部隊的主要裝備
    當然,這個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確的,因為很多武器裝備到了越南戰場就會陷入效能降低甚至完全失效的窘境,除了北越那些吃苦耐勞的遊擊隊員外,也只有直升機這種玩意兒才能跑得歡暢。也正因為如此,越南戰爭被稱為一場直升機與遊擊隊員的戰爭,似乎與蘇德戰爭那種氣勢恢宏的裝甲戰爭風馬牛不相及。
  • 拯救美國人質:大名鼎鼎的美軍三角洲部隊為何慘敗而歸?
    瓊斯決定由詹姆斯 沃特陸軍少將來領導飯碗小組,他是經歷過三次戰爭的元老,有突擊隊和空降作戰的經驗。 而且,該市有40多萬人口,美國大使館就位於市中心,一旦動起手來就會驚天動地,弄不好人沒救出來,救援部隊自己先陷了進去。 然而更大的麻煩還在於美軍的備戰狀況。自打從越南撤軍後,美國開始大量裁軍,其嚴重後果就是失去了一批優秀的特種作戰人員。然而慶幸的是,美國還有一個新組建的精銳部隊,其目的就是對付國際恐怖主義的威脅。
  • 折翼中南-光影背後真實的越南戰爭
    ——佚名我們這一代人,對那場發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東南亞雨林中的戰爭,最初的印象都是來自於美國的電影,那些或殘酷或悲壯或凝重或哀傷的影像,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光怪陸離的越戰。而本文將從眾多越戰題材電影中選取出五部真實事件改編的作品,展現光影背後真實的越南戰爭。
  • 美越戰爭:越南女兵寫下1本「和平日記」,被美國大兵珍藏了35年
    之後,那位美軍軍官開始閱讀小本子上的文字,讀到了一個越南女孩兒美麗而傷感的內心。當年6月2日,鄧垂簪屯駐的蒼山野戰醫院遭到轟炸,此前,部隊總把一些傷員運送到這裡。鄧垂簪在這裡默默地工作,為他們療傷,甚至洗衣、做飯。
  • 對越反擊戰,68歲越南老人究竟做了什麼?才導致12名解放軍全部殉國
    ——卡爾·貝克 對越自衛反擊戰,英勇的偵察兵們功不可沒,曾經有老兵說,對越反擊戰,有兩個兵種為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第一種則是神出鬼沒的偵察兵,第二種則是上了「刺刀」的炮兵。
  • 全程緊張刺激,推薦幾部最值得觀看的戰爭電影,超經典!
    《黑鷹墜落》《黑鷹墜落》是很多軍迷眼中的特戰電影神作,影片講述的是,陸軍遊騎兵部隊和三角洲部隊及部分海豹突擊隊員共約150人執行任務,不料遭到當地軍隊的偷襲。兩架黑鷹直升機先後墜落,為了營救同伴,剩餘部隊深入虎穴、在墜機地點附近同民兵血戰15個小時後成功撤出的故事。2.
  • 是海豹六隊還是三角洲部隊
    美軍三角洲特種部隊三角洲部隊和自己的同門師弟海豹六隊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正如海豹六隊的退役隊員馬克·歐文在回憶錄《艱難一日》中所說: 「9·11之前, 三角洲和海豹六隊更像是競爭對手, 我們就像一個街區裡最出色的兩個小孩, 總是爭論著誰才是最棒的。
  • 青龍、猛虎與白馬:越南戰爭中兇悍的韓國軍隊
    1966年韓國街頭 02韓國派駐越南的軍隊,分為戰鬥部隊和非戰鬥部隊。自韓戰後,經過美軍十幾年的調教和錘鍊,韓國軍隊戰力已今非昔比,美軍對駐越韓國軍隊的評價很高,說他們是除美軍之外表現最好的兩支部隊之一——另一支部隊是澳大利亞軍隊。
  • 美國大兵留在越南大量混血兒,總統派飛機去接他們,為啥墜機了?
    他們,就是越南戰爭後,美軍留給越南的負資產:越美混血兒。1975年越南戰爭結束後,100多萬越南人逃離本土,美國是越南人逃往的主要國家之一。這是因為,多年的越戰,美軍長期在越駐紮,與本土的女子發生婚外生子,產生了大量的越美混血兒。
  • 澳新聯軍與2500名越南士兵的那場纏鬥登上熒幕【電影《龍潭之戰》輕武器】
    「龍潭(LONG TAN)」的橡膠園巡邏途中遭遇大批北越軍隊,陷入苦戰並最終擊退敵軍的故事。澳大利亞軍隊使用M16系列步槍開始於1965年,當時為了對抗在婆羅洲活動的印尼軍隊,澳大利亞派出特別空勤團(SASR)與英國的特別空勤團(SAS)組成了聯合部隊執行任務,聯合部隊獲得了大批美式裝備援助,其中就包含了美軍剛剛列裝不久的M16步槍。隨後澳大利亞跟隨美國的步伐參加了越南戰爭,在越南戰場上的澳軍常規單位也獲得了數量不少的M16系列步槍。
  • 十大現代戰爭電影,《紅海行動》僅排第3,第1名難以超越
    這些訓練精良的特種兵在軍人的天職和道德之間做出選擇,另外,此片還是一部剖析人性、讚頌理想主義的電影,片尾有一段話大意是「許多慘絕人寰的事情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善良人們的不作為」,這也正是本片所要表達的思想TOP8:《鍋蓋頭》IMDB評分7.0本片改編自安東尼·斯沃福德所著的《海灣戰爭回憶錄》,講述了一支海軍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的遭遇。
  • 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天災,逾130萬人口外流
    報告顯示,出於對天災的恐懼,超過130萬名住在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地區的民眾已遷至胡志明市或外地。一些學者還預測,湄公河三角洲人口至2030年會降至1700萬人以下。第一份湄公河三角洲年度經濟報告14日發布,並指出上述現象。
  • 讓許世友震怒的奇恥大辱,對越戰爭448團投降事件到底有何隱情?
    為掩護6名戰友撤退,他一人堅持在叢林打遊擊,而後拖著潰爛的雙腿,歷經9天8夜的生死爬行,終於以超人的意志回到祖國。而後,他被部隊黨委記一等功,軍委更是授予「鋼鐵戰士」的稱號。在大規模的對越戰爭結束後,像肖家喜這樣心繫祖國,決不當俘虜的戰士們還有很多,甚至半年後還有堅持回到祖國的戰士,他們歷經生死磨難,無不奄奄一息,瘦骨嶙峋,但最終都成為億萬人民敬仰的英雄。
  • 180名偷渡到中國打工的越南人越境返越過年,均被抓獲
    1月4日晚上和1月5日早晨,越南高平省陸續逮捕了來自中國的180多名越南籍貫偷渡人員。 僅在1月4日晚上,Tra Linh邊防哨所(高平省邊防哨所總部)發現並逮捕了170名越南公民,他們早前偷渡離開越南前往中國打工,近期有非法離開中國返回地標745、746和753的越南,據悉這些準備回越南過年。 同樣在1月4日晚上,高平省邊防部隊發現了四名非法進入地標545的婦女,她們都是高平省省寶來的居民。
  • 越南戰爭中美國用了多少人,傷亡超過36萬
    【話說軍世】相比較於年代較早韓戰,越南戰爭給予美國人的心理記憶要更深刻,二戰及二戰後出生的嬰兒已經成長起來,本幸運的躲過了二戰卻又遇到了越南戰爭,那麼,戰爭中美國動用了多少兵力呢,下文我們一起看一下。
  • 中南烽火,十部法國視角下的越南抗法戰爭電影
    長久以來,關于越法戰爭其他才影片,國內基本只看過北越人自己拍的幾部老片,筆者這回首先介紹十部法軍視角下的越法戰爭電影。1、美國佬在印度支那(A Yank in Indo-China ,1952,美國)本片作為一部速成的戰爭冒險喜劇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時美國人對這場戰爭的看法。
  • 熬夜也要看完的四部叢林戰爭電影推薦,驚心動魄
    維和部隊先是莫名其妙和阿爾巴尼亞軍隊交火而傷亡慘重、倖存者丟了所有重裝備後又誤打誤撞闖入雷區、好不容易逃出生天后竟陷入殘忍的塞族軍隊包圍、遭遇非人的折磨時又適逢阿爾巴尼亞軍隊用繳獲的裝甲車輛對塞族小鎮發起攻城戰……這隊維和部隊士兵可謂厄運連連、步步危機,其殺出重圍的過程簡直絕對毛骨悚然、令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