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要介入越南戰爭?越南戰爭爆發的真正原因來了

2020-11-24 騰訊網

越南戰爭

1965年3月8日,3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越南峴港登陸,美國正式全面介入越南戰爭。

但是我們都知道,二戰結束後美國的戰略擴張重點在歐洲而不是亞洲,美國在歐洲國家的駐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明顯要超過在亞洲國家的駐軍;而且越南戰爭和美國並沒有任何直接的利害關係,更何況越南和美國之間直線距離就接近2萬公裡,雙方根本沒有任何矛盾可言。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歐洲是美國的戰略重點,越南戰爭跟美國也沒有直接利害關係,美國為什麼還要不遠萬裡介入越南戰爭呢?

通過越南在亞洲遏制中國和蘇聯是根本目的

從蘇聯獨立開始,與英美等國的關係便一直處於對抗的狀態,英美兩國的領導人曾經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對蘇聯的敵視,在蘇聯建國初期決定退出一戰後出兵幹涉,甚至在德國法西斯上臺之後試圖禍水東引,結果差點砸了自己的腳。

到二戰結束前,1944年12月戴高樂訪問莫斯科,並於12月10日籤訂了《法蘇互助同盟條約》,得到了史達林承認法國非洲殖民地的許諾,之後更是籤訂了貿易、文化協定,兩國關係密切升溫,此舉也極大提高了法國和戴高樂的國際地位。

法蘇關係的改善引起了美國的警惕,只不過此時戰爭尚未結束,也不好窩裡反,不然容易翻船。

二戰結束,滿目瘡痍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際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主,蘇聯亦在戰爭中得到了極大發展,西打德國,南揍日本,國家地位空前提高,美蘇兩國的矛盾開始成為當時國際上的主要矛盾。

基於爭霸的需要,尤其是在蘇聯已經佔領半個德國以及幾乎整個東歐的情況下,為了遏制蘇聯,美國需要拉攏法國,因此美國在越南問題上開始向法國靠攏。

1945年8月16日越南共產黨領導的「八月革命」爆發後的8月24日,杜魯門在與戴高樂會談時表示美國不反對法國重返印度支那,並保證今後不給法國在印度支那的事務製造障礙。美國聯合英國將法國遠徵軍運往越南,協助法國重新奪回越南的控制權。

泥潭深陷的法軍

但是隨著冷戰拉開大幕,得到美國輸血的法國在越南卻遲遲無法取勝,而且美國在中國的政策遭遇重大失敗,中國共產黨勝利的腳步已經無法阻擋,亞洲形勢對美國越來越不利。

1948年秋,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第48/1號文件指出,共產黨中國的勝利已經引起了歐洲的不安,如果共產黨再在東南亞取得勝利,西歐各國將被迫與蘇聯議和;

如果東南亞落入共產黨之手,兩極世界的戰略力量對比將會發生變化,共產黨的蘇聯集團力量將會極大加器;東南亞的喪失,還會給美國在遠東的戰略部署造成重大損失,使日本到菲律賓的近海島嶼防禦鏈受到威脅,澳大利亞、中東、美國和印度之間的海空航線會被切斷,從而嚴重阻礙美國的戰時行動。

1948年9月27日,美國國務院又發表了一個印度支那政策報告,認為美國應當積極幫助法國,消除共產主義對印度支那的影響,防止中國和蘇聯可能的「滲透」。

陳賡和胡志明

但是戰爭依然在想著美國所希望的反方向的發展,1950年初新中國發動抗法援越戰爭開始大規模援助越南,越南的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

1950年4月24日,美國拋出「多米諾骨牌效應」理論,杜魯門批准了《美國對於印支的立場》,擔心一旦越南在中國援助下成功獨立,那麼泰國、緬甸、寮國等都有可能丟掉,形成一種「多米諾骨牌效應」,給「自由世界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1950年和1952年,美國又先後出臺《美國對於印支的立場》和《美國在東南亞的目標和行動方針》,認為印度支那衝突是東西方對抗的一部分,具有全球性的意義,美國有責任在東南亞採取一切切實可行的措施,支持在印度支那的法國人,阻止共產党進一步擴張,以保護美國的安全利益。

1954年,美國總統艾森豪首次公開使用「多米諾骨牌效應」來說明介入越南的重要性;1956年9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又重申東南亞尤其是越南對美國的重要性。

因此,美國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對越南的政策也從早期採取援助法國這種「間接幹涉」轉向「直接幹涉」。

蘇聯援助中國

美蘇爭霸是促使美國介入越南的直接原因

二戰後期,蘇聯在打敗偽滿和關東軍之後將繳獲的大部分裝備都給了人民武裝,極大壯大了當時的共產黨武裝力量,為打敗美國支持的國民黨打下了堅實基礎。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蘇聯總共向中國提供了64個陸軍師、23個空軍師的裝備,當然都是花錢的,但這極大壯大了志願軍的武裝力量,也是志願軍能夠打敗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重要保障。

此後中蘇關係進入蜜月期,蘇聯援助中國建設了大量的鋼鐵廠、金屬冶煉廠、發電廠等一系列總共156項輕重工業工程,全方位援助中國,1955年蘇軍從旅順撤退時又移交了折價9.8億人民幣的裝備,極大改善了當時中國一窮二白的工業基礎。

可以不誇張得說,蘇聯因素是美國的中國政策破產的重要因素。

1943年的法屬印度支那

在東南亞,由於英法等傳統老牌殖民帝國在二戰中的衰落,從越南爆發「八月革命」開始,東南亞地區便成為了當時世界的焦點,東南亞地區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獨立運動此起彼伏。

而蘇聯在沙俄時代便想在東南亞擴張自己的勢力,如今得到機會自然不甘落後。1955年,蘇聯給緬甸「七項贈禮」工程,並且與緬甸籤署了第一個貿易和支付協定以及購買緬甸大米的議定書,並且從1955年到1969年,蘇聯總共向緬甸提供了3筆貸款,總計6475萬美元。

1957年,蘇聯和印尼達成一項軍事援助協定,從1961年到1964年短短四年間,蘇聯出售給印尼的軍火總價值達到11億美元,涵蓋飛機、艦艇、火箭、飛彈到坦克、卡車、單兵武器等各種裝備,並且至少1千以上印尼軍人到蘇聯接受培訓,同時蘇聯還派遣了約2500名各行專家和軍事顧問到印尼工作,而美國從1948-1972向印尼提高的武器裝備僅1.067億美元。

此外蘇聯還向印尼提高大量經濟援助,從1956年-1960年,蘇聯先後與印尼籤訂了兩次《經濟技術合作總協定》,向印尼提供3.685億美元援助。

抗美援朝

中國在得到蘇聯援助之後開始不斷崛起,抗美援朝戰爭與美國打得難解難分,美國可以說在事實上是輸了,已經無力顛覆當時的中國;而蘇聯對東南亞一系列援助使其獲得了寶貴的落腳點,並且通過中國援助越南抗法鬥爭,就相當於間接援助了越南。

如果繼續下去,那麼蘇聯就能夠在東亞和東南亞站穩腳跟,破壞美國千辛萬苦製作的第一島鏈,美國就會在爭霸中落於下風。

為了遏制蘇聯在東亞和東南亞的勢力擴展,也是為了遏制中國,防止第一島鏈被破壞,美國需要在東南亞維持自己的強勢存在。

美軍和南越士兵

美國除了積極援助泰國、柬埔寨等國之外,還向南越進行全方位援助。截止到1961年6月31日,美國對南越提供了1.51億美元的經濟援助;並且根據第480號公法向南越輸入了750萬美元的農產品,1.27千萬美元的貸款用於電力設施建設;建設了福壽職業學校,並且修蓋了2800間小學教室。

此外還修建了一條37.5公裡的公路和1萬英尺的跑道,改善了西貢機場的飛機升降控制臺和通報中心。

並且美軍全面負責南越軍隊的訓練和武器裝備,南越軍幾乎一水的美械,吃美國罐頭抽美國香菸;美軍還增加了特種部隊和軍事顧問,協助南越實行特種作戰,幫助南越穩定戰線並且逐步反推北越,試圖消滅北越,在與蘇聯在東南亞的爭霸中拔得頭籌。

美國的天定命運理論,註定其充滿擴張欲望

美國霸權主義思想作祟

從立國伊始,美國一直是一個擁有非常強烈擴張欲望的國家,二戰結束美國成為最大贏家,「杜魯門主義」的出臺,美國的外交政策中擴張和幹涉的霸權主義色彩越來越濃烈,美國進入全球擴張階段。

隨著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的不斷勝利,為了遏制中國和蘇聯奪得世界霸權,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國提出對亞洲國家實施「東方弧線」的新月形封鎖戰略,目標直指中國和蘇聯。

而越南位於中南半島(也就是印支半島)東部,東面和南面臨南海,北部毗鄰中國,東部領海毗鄰中國南海和海南島,南部毗鄰群島國馬來西亞和印尼,能夠將第一島鏈形成一個閉環,對美國爭霸亞洲的亞洲戰略來說位置極為重要。

杜魯門主義出臺

但美國傳統勢力範圍並非印度支那半島,越南共產黨領導的獨立戰爭實際上又是越南和法國之間的戰爭,再往上說其實是法國自己的內部事務,就算法國是美國盟友,美國沒有理由幹涉,甚至美國一開始並不想直接介入越南戰爭。

杜魯門第二個任期的國務卿杜勒斯就曾經告訴法國人:「如果美國打出自己的旗幟,派遣自己的陸海空部隊參加印度支那戰爭,則美國的威信和我們獲得的勝利連接在一起。我們不能濫用美國的威信但又遭受失敗,這樣會產生世界性的影響。」

但是隨著美國的中國政策破產以及在韓戰中吃了新中國大虧之後,美國將新中國視為自己的又一個對手、最危險的敵人,針對中國當時的一系列外交政策,美國將自己的利益與東南亞聯繫起來,也就有了幹預甚至是直接參與越南戰爭的藉口。

而且隨著法國在越南的節節敗退,「多米諾骨牌效應」理論的出臺,美國也開始著急了,法國是美國的盟友,法國的失敗意味著美國的失敗,如果美國坐視中蘇援助越南而毫無作為,那麼他就會失去盟國的信任,這對美國的地位和威信來說是十分可怕的事情,對美國的霸權來說更是毀滅性的打擊。

1961年11月,在致甘迺迪的備忘錄中,臘斯克和麥克納馬拉警告說:「如果南越落入共產主義之手,將破壞美國在其他地方承擔義務的作用。」

甘迺迪的繼任者林登·貝恩斯·詹森亦表示:「如果我撒手不管這場戰爭,聽任共產黨人接管南越,那麼我就會被看成是一個懦夫,我的國家會被看成是一個綏靖者,我們和我們的國家發現,我們在整個世界將不可能再為任何人做任何事情。」

為了維護美國的霸權,美國必須要介入越南戰爭。

美軍和南越士兵

南越的失敗是美國大規模介入的直接原因

儘管美國有千種萬種介入越南戰爭的理由,但美國都沒有直接介入越南戰爭,真正讓美國決心直接介入越南戰爭的,是南越的失敗。

南越政權是美國一手扶持起來的,吳庭豔在美國支持下先做了保大政權的首相,後來又在美國支持下發動政變成為總統,美軍還全力支持南越建設,設立並且積極幫南越訓練軍隊。

但南越吏治腐敗、指揮系統混亂、戰術思想陳舊,除了少部分的精銳部隊之外戰鬥力低下,吳庭豔的殘暴統治激起了南越國內的反抗,南越國內也是派系林立一片混亂,軍令、政令無法統一,導致南越軍隊即便面對北越組織的遊擊隊的時候依然無法取勝。

尤其是隨著1960年,中蘇兩國各自都加大了對北越的援助力度,北越實力更加強勁,北越領導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得以控制南越的大部分農村,南越軍隊空有紙面數據,但實際戰鬥力卻相當堪憂,即便有美軍支持也無可奈何。

為了挽回頹勢,1962年2月8日,美國在西貢設立了由保羅·哈金斯將軍指揮的軍事司令部,標誌著美國開始直接介入越南戰爭;

1962年4月30日,美國副國務卿喬治·鮑爾宣布了一個名叫「戰略村」的計劃,建立大量全封閉的社區,將周邊村民都強制性遷入村中,村子內有完善的生產生活機構和設施,村子外則挖掘壕溝,布設陷阱,派軍人24小時巡邏,所有村民都要參與軍事訓練。

同時派遣軍隊對村外尤其是遊擊隊出沒地區進行瘋狂掃蕩,組織遊擊隊通過農村獲得補給,扼殺遊擊隊的根基。

從1962年開始,通過「日出行動」、「三角洲計劃」、「皇家鳳凰行動」等一系列行動,到1963年8月,南越已經建成8227個「戰略村」,人口達到9563370人,到9月上旬,南越92%的農村人口已經被劃入「戰略村」。

南越遊擊隊

越南南方遊擊隊進行了反「戰略村」、反掃蕩的戰鬥。據統計,從1962年到1964年,越南南方遊擊隊的反掃蕩鬥爭進行了40餘次,美軍傷亡達2000餘人,單單1963年8月到11月這個3個月內,遊擊隊一共對23個省份的戰略村進行了攻擊。

種種措施並未消滅遊擊隊,情況反而更加糟糕,逼急了的美國決定更換代理人,1963年11月1日,楊文明在美國支持下發動政變奪權,11月2日,前總統吳庭豔被政變軍人殺死,南越陷入更加混亂的局面。

而北越的形式已經是一片大好,到1964年春天,北越開始進入南方作戰的準備,這一年遊擊隊也已經解放了南方2/3以上的土地和700萬人口。到1964年12月,325師第95團到達南方,這是部署在南方的第一支北越部隊。

就南越軍隊的戰鬥力,美國如果再不介入,南越就沒了,所有的投入都將打水漂,更別提爭霸了。

美國實施「滾雷行動」對北越進行大規模轟炸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使得當時的美國願意不遠萬裡,跨越太平洋和中國南海去介入越南戰爭。

但是美國卻並未達成稱霸的野心,反而將自己拖入了戰爭的泥潭,遭遇了重大失敗,給參戰各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和巨大的精神創傷,打擊了美國的霸權主義,改變了整個冷戰的態勢,迫使美國改變策略,終止了二戰以來的擴張。

如今距離越南戰爭已經過去44年,但是帶給我們的思考和警示,也依然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不斷提醒我們霸權主義終究是黃粱一夢,和平發展才是人類主流,任何逆勢而行的行為都將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對和唾棄。

相關焦點

  • 中越戰爭爆發時,多個支持越南的國家,為何在戰爭中卻集體沉默?
    當時的越南在打敗美國侵略者後,不可一世,又得到了蘇聯的支持後,自封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同時將中國視為最大的敵人,頻繁的騷擾我國南部邊境地區,忍無可忍之下以摧枯拉朽之勢出兵越南,並且佔領越南北部,兵鋒直指河內。 中越戰爭爆發時,雖然國際上多國聯合對我國發出反對,卻為何最終卻沒人出兵?
  • 越南戰爭---東南亞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
    越南戰爭是美國等資本主義陣營國家支柱的南越(越南共和國)對立由中國和蘇聯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支柱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一場戰役。
  • 美國當初為什麼要打越南戰爭?
    上世紀60年代打的越南戰爭是很多美國人心中的痛,所以當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的時候,包括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為美軍將陷入第二個越南,伊拉克將成為繼越南之後,又一個讓美國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泥潭。
  • 越南戰爭屍體隨處可見,美國因何攻打越南?可能他自己都不知!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才得以結束,可是10年後亞洲再次爆發一場影響亞洲國際政治的殺傷力重大的戰爭——越南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美國因何攻打越南?越南爆發戰爭可以說是越南成為了,美國和蘇聯的棋子,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出現了南北分裂的局勢,美國和蘇聯的冷戰也持續升溫,由於中國和蘇聯建交,美國加緊對亞洲進行新的戰略分析。美國曾用朝鮮半島將中國牽制,除此之外還積極扶持位於亞洲的日本,還將眼光放在了中南半島地區。中南半島對美國來說不僅有重要的戰略地區,同時還有極其重要的經濟價值!
  • 越南戰爭時:美國被打的狼狽不堪為何始終不用核武器,原因很簡單!
    在歷史上,只要是大規模的戰爭,基本上都可以看到美國的身影,因為實力遠超別國,戰爭結束的時候,美國通常都是勝利者,不過也有意外情況,當美國對上亞洲部分國家時,卻出了意外,不但沒有獲利,還賠了不少,成本投進去了,得到的東西卻是少得可憐,例如韓戰,以及越南戰爭。
  • 中國援助越南戰爭打了20年,為何戰爭一結束,越南就翻臉?
    要知道,這200億美元,是70年代的200億美元,而且當時的中國,也剛剛起步,而且還處在10年浩劫,是在與蘇聯關係惡化,與美國關係非常差的情況下。 據說,給越南的這些援助,足夠裝備一支200萬人的軍隊,可以說,越南戰爭能堅持20年,中國功不可沒。 除了物資,中國還有17萬志願軍投入這場戰爭,1146人犧牲,6萬多名戰士受傷。 為什麼翻臉?
  • 詭異的越南戰爭:沒輸過一場戰鬥的美軍,卻輸掉了整個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雖然沒有爆發新的大規模戰爭,但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局部衝突仍然不斷。1955年,東南亞爆發了一場局部大戰,這也是二戰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的一次戰役,當時的美國已經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而越南才剛剛脫離殖民統治,從各方面來看,實力都遠遠不及美國。
  • 美國當初為什麼打越南戰爭?
    在這種背景下,首批美國軍事顧問在1950年被派往越南北部幫助法國。同年,北越戰爭爆發,共產主義的北越和中國軍隊與美國及其聯合國盟友對峙行動。 東京灣事件 1964年夏天,位於越南海岸東京灣的美國海軍受到了北越炮艇的襲擊。
  • 越南戰爭 | PART ONE
    那麼美國當初為什麼要介入越南戰爭中呢?當時的背景又是什麼?美國介入到越南戰爭其實是一種冷戰誤判,太過於自信了。於是美國採取了一些報復性的措施,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資產,同時也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沒有了石油,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計劃將寸步難行。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在前面我們不是介紹過胡志明麼?好了,他要閃亮登場了。
  • 比戰爭更可怕的是什麼?為何越南戰爭結束後美國數萬越戰老兵選擇...
    越南戰爭結束後,許多美國士兵回國後無法從戰爭的陰影中解脫出來,他們的性格變得暴躁易怒,時常從噩夢中驚醒,用酒精麻痺自己,有抑鬱症傾向,無法正常融入社會。 說的通俗點,就是他們患上了精神病,也就是「戰後心理綜合症(PTSD)」。
  • 美越戰爭,美國遠強於越南,為何美國最後還是敗了
    一般越南戰爭主要講的是南越和北越之間的戰爭,但是由於美國人的加入使得這場戰爭並不僅僅是內戰的那麼簡單的,這裡成了大國的政治,軍事博弈的地方,只不過唯一出兵的大國只有美國而已,所以這場戰爭更多的是被看作的是社會主義陣營北越和美國之間的戰爭。
  • 長達二十年的越南戰爭因為什麼原因爆發,最終輸家真的是美國嗎
    美國知道後,便支持其中的南越作戰。若是扶持成功,美國便在越南有了根據地,正好可以用來監視亞洲各國,包括蘇聯和中國。一旦有機可乘,他們也可以藉助越南的兵力先發制人。蘇聯馬上派出了兵力支持北越,我國雖然剛經歷戰爭,還沒發展好,可也不敢怠慢此事,也發出了兵力支持。 這樣一來,越南內戰就不僅僅是內戰這麼簡單了,而是成了亞洲與美帝抗衡的戰場,強者對強者。顯然,蘇聯和中國的本土化戰術更加適合在越南作戰,而美國雖有高端武器和新型戰術,但是美國高層並不想對此事用盡全力,就怕被困於越南,再也回不來了。如此畏畏縮縮,自然成不了什麼大事。
  • 越南戰爭中,越南有茂密山林,為何美軍不直接用火攻?
    美軍在越南戰爭中,寧可狂轟濫炸也不用火攻,原因並不複雜越南戰爭讓美國記憶猶新,美國以為很快能控制越南,但沒想到被拖入漫長的戰爭,致使美軍傷亡慘重,使美國亞洲戰略遭受挫折。在越南戰爭中,美軍曾大量空襲,還動用很多地面部隊,但美軍最後依然沒有取得理想戰績。
  • 越南戰爭時,美國只要投下原子彈就能取勝,為何一直沒用?
    美國仗著自己強大的實力,一直在世界實行霸權主義,對於其他國家的內政也是經常會加以幹涉。在上世紀的五十年代,越南國內陷入混亂,美國為了從中獲取利益也開始介入越南的內戰,從此之後越南就開始了長年的「對美反擊戰」。
  • PBS紀錄片 《越南戰爭》
    隨著PBS推出紀錄片《越南戰爭》,我們得以回顧那個分裂的年代。對於在那段時間內生活的人來說,這段時期將永遠印在他們心中。詹森總統在南越將傑出服務十字架授予南越Cam Ranh灣第一中尉。 從1962年到1971年,美國軍方在越南森林上噴灑化學試劑——脫葉劑,這種落葉劑是為了將越南長得茂盛的樹林,使其變得光禿禿,這樣就讓北越的軍隊失去了天然的隱蔽屏障。
  • 海灣戰爭,只堅持了42天的伊拉克為何沒成為第二個越南?
    海灣戰爭中的伊拉克與越南戰爭中的北越可以說完全不同,這兩場戰爭的性質不同、目的不同、結局自然也不同。相比於北越與美國爭鬥十多年,伊拉克軍隊僅僅堅持了42天就被完全擊敗,這其中空襲佔了38天,地面戰僅有100小時。實際上伊拉克在海灣戰爭中的潰敗,不僅令全世界軍事專家們一片譁然,也令美軍內部感到震驚。
  • 越南戰爭:美軍最不堪回首的往事,當時的越南女兵多可怕?
    20世紀50年代爆發的韓戰,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就被朝鮮人民軍以及志願朝鮮的解放軍逼退至三八線,被迫籤署停戰協議。1955年,越南戰爭爆發,美軍再次失利,撤軍越南。這一戰甚至一度讓耀武揚威的美軍留下「越南戰爭綜合症」。美國在越戰中深陷戰火泥潭,周旋多年也沒有完成自己的戰略目標,還白白耗費了大量人力和資金。
  • 越南戰爭的漫長影響
    一個月來,我們一直疲於調解部門內部無休無止的爭論:是加速最後一批美國人的撤離行動以避免不必要的危險,還是延長撤離時間以允許最大限度的越南人逃離;是放棄向國會提出援助越南的請求,還是繼續提出申請。福特和我一直力爭放慢撤離速度以及堅持援助申請。福特總統佔了上風,他的堅決支持使13萬越南人能夠逃離滅頂之災。  在越南悲劇中受到重創的方方面面中,最重要的就是美國「例外論」傳統。
  • 為何美國寧願跟越南打近20年的戰爭,也不用核武器?
    美國最慘的一次敗仗應該莫過於韓戰了。美國聯合十六個國家的軍隊組成聯合國軍參加韓戰,但是美國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最終還是敗在了中國的刀下,灰溜溜的退出了朝鮮戰場。
  • 越南戰爭,美國如果用原子彈,可以輕鬆取勝,卻為何一直不用?
    中俄自然早已看出了美國目的,所以一直在暗中支持北越,最終,這場歷時將近20年的戰爭以美軍敗走、越南統一為結局。這場戰爭是二戰之後美國在亞洲地區第二次嘗到失敗的滋味,要知道美國在越南戰爭中投入可不小。二戰之後的美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綜合實力最強大的國家,在亞洲地區兩連敗必然會讓美國「懷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