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古羅馬文學家赫拉斯曾經說過:"施展暴力又無理由,只會自食其果",用這句話來形容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東南亞小國越南最確切不過了。
當時的越南在打敗美國侵略者後,不可一世,又得到了蘇聯的支持後,自封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同時將中國視為最大的敵人,頻繁的騷擾我國南部邊境地區,忍無可忍之下以摧枯拉朽之勢出兵越南,並且佔領越南北部,兵鋒直指河內。
中越戰爭爆發時,雖然國際上多國聯合對我國發出反對,卻為何最終卻沒人出兵?越南自食其果的背後,隱藏哪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原因呢?
一:虛張聲勢,狐假虎威
越南作為為數不多的社會主義國家,理論上對中國應該是親近有加的,但是事實往往卻相反,特別是越南取得"越戰"勝利之後,開始變得膨脹起來,一心想要謀求地區大國的地位,悍然發動對寮國、柬埔寨的侵略戰爭,無視中國的抗議。
與此同時,自從1958年中蘇關係破裂之後,兩個國家的關係進入一種微妙的狀態,1969年更是爆發小規模衝突。為了遏制中國發展,蘇聯也尋求"合作夥伴",越南和蘇聯一拍即合,達成共識。
得到蘇聯支持後的越南開始變得目中無人起來,之後甚至以第三軍事強國自稱,在有識之士看來就是一場笑話。自大的越南開始頻繁的騷擾中國的邊境地區,甚至還公然叫囂要發動全面戰爭。
對內則開展大規模驅逐華僑的行動,一大批親華派越共領導人被邊緣化,中越關係慢慢的跌倒了歷史的冰點。雙方的邊境地區氣氛日益緊張,戰爭一觸即發。
二:自食惡果,罪有應得
1979年中國宣布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爭,蘇聯也在不久之後公開的支持越南,聲稱必要之時會派遣軍隊協助越南。
中國派遣10萬大軍從廣西和雲南兩個方向向越南發動進攻,戰爭的結果出乎世界人民的意料,一個月內中國就完全佔領了越南北部地區,距離河內不足一百公裡,越南軍隊節節敗退,中國軍隊徹底的肅清越南北部地區的反抗力量,戰爭的形勢幾乎就是一邊倒的情況。
當中國軍隊高唱凱歌之時,蘇聯方面卻毫無反應,似乎對越南戰局視而不見,最後也僅僅是象徵性的派遣了一個十餘人的軍事顧問團協助越南。
更讓越南大失所望的是,在戰爭伊始,國際上有十多個國家支持越南反對中國,最後卻集體沉默,對於越南戰事避而不談。事情發展到這個局面,越南才發現自己的行為多麼無知和愚蠢,簡直就是螳臂當車。
這一場戰爭越南不僅僅傷亡了十餘萬人,而且北部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設施幾乎完全被摧毀,中國也收復了被越南所佔領的地區,這場戰爭以越南方面的完敗而告終,耐人尋味的卻是為何多個支持越南的國家,在戰爭當中卻出現集體沉默的奇特現象?
三:集體沉默的越南支持者
首先,這些國家集體沉默的原因在於懾於中國的軍事實力或者是有心無力。蘇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對於越南地區的戰爭,只是象徵性的表示是基於兩個方面的因素。
一個是越南和蘇聯相距太遠,以當時蘇聯的能力沒有辦法直接的向越南地區投送蘇聯軍隊,此外是中國在邊境地區囤兵百萬,枕戈待旦,對於蘇聯嚴防死守,蘇聯未必能夠對中國形成軍事壓力,甚至很有可能重蹈聯合國軍覆轍。
而其他國家更是不敢直接對中國出手,中國當年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之下都能取得對美軍的勝利,更不論是如今的中國。各國自然不會為了一個越南而挑起和中國的戰爭。
其次,是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正義性,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雖然當時有不少國家出於各方面的考慮支持越南,但是支持中國新國家在國際上佔大多數。
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越南的鄰國飽受越南侵略之苦,對於越南早已經是恨之入骨,此外中國對越南的戰爭是出於自衛,在痛打越南的同時,又將戰爭的程度把握在可控範圍之內,更像是一場局部戰爭,而非全面戰爭。
最後,越南戰爭發展程度之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以至於當時的國家沒有時間做出反應,即使是出兵越南到達之時能有可能越南戰爭早已經結束。因此從各方的來分析這些支持越南的國家出兵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存在。
四:越南支持者沉默啟示錄
中國和越南之間戰爭的故事的確引人深思,首先是越南失敗的根源問題。越南失敗的根源在於沒有完全認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國與國之間交往的根本準則,單純的認為有了蘇聯的支持和國際上所謂的朋友的聲援後可以所向無敵,忽視國與國之間的巨大差距。
最後越南沒有給出巨大的利益,怎麼可能讓其他國家出兵幫助越南對抗中國,即使是蘇聯這樣的大國,對中國發動局部衝突都不得不慎重考慮。
總的來說,越南和中國之間的戰爭以越南失敗而告終,完全就是越南方面一廂情願、自我膨脹的結局。
此外,越南的失敗對於我們認清國際關係有了更深的了解。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往往是複雜的,更多時候是既有衝突也有對立。
像冷戰時期那種完全對抗的局面是極其少見的,在處理國際關係方面要緊緊抓住維護國家利益這一條核心原則,堅持的走和平的發展道路,越南失敗的事例再一次向世界證明擴張侵略的發展道路是走不通的,最後的結局必然是自食惡果,和平才是發展的大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