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戰爭,永遠是一個人們忌諱的詞,它帶來的後果永遠殘忍的,血腥的,更是千百年來不曾讓後世人忘記的。一個國家一旦發生了戰爭,國內任何一個百姓都不能獨善其身。在戰爭中浴血奮戰之後還能活命的人會論功行賞,但戰死沙場者除了烈士稱號便什麼都沒有了。除此之外,戰爭中最可怕的存在不是戰死,而是毫無人格可言的戰俘,他們苟且的活著,在異國他鄉沒有尊嚴的活著。
01
當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便是我國建國以來進行過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所調動的兵力足足有三十萬之多,烽火狼煙,戰爭足足經歷了28天之久。經歷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廝殺,我國勝利了,並且也讓越南明白中國從來不是好惹的,也不是任人欺負的弱小之國。中國自此一戰成名,其他國家對中國實力有了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再不敢前來侵犯。朱蘇進、胡建新的《康熙帝國》曾說道:
「兒臣罷免明珠,其用意是斷臂療傷,敲山震虎,給太子和大阿哥一個警告」。
我想祖國的這一出,便很好是詮釋了什麼叫做敲山震虎了。對於戰俘,多數國家會認為他們是負擔,是國家的恥辱。歷史上,各國對待自己的士兵成為戰俘的態度各不相同。比如這次戰爭中的越南與中國就是完全不同的態度。
02
當年,雙方戰爭結束之後,達成了和平協議,隨之便交換俘虜,並把俘虜遣送回去。結局這裡先不說,來看看二戰時期日本士兵被遣返回國之後,日本對他們的態度。二戰結束後,日本由於是戰敗國,賠償了不少錢財給戰勝國,國庫空虛了,國家窮了,並且還欠下了不少外債。日本天皇認為這些被俘虜的日本士兵是國家的恥辱,並下令不準蘇聯的日本士兵回國,對於已經回國的士兵也是大肆打壓,以他們為恥,不準人們給予他們任何工作和幫助。這些日本士兵可謂是過得十分的窮困潦倒。日本天皇真如《元史·徹裡帖木耳傳》裡所說:治書侍御史普化消有王曰:「參政可謂過河拆橋者矣」。自己的士兵為國賣命,最終卻落得如此下場,不可謂不悽慘。
言歸正傳,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南的態度與日本的做法一樣,讓人心生寒意。而中國,從來都是一個叫民族情懷,有大國風範的國家。當年,越南因為輸掉了戰爭,心生不服使了陰招。正面戰場中,他把女士作為戰爭先鋒,利用我軍對女士的同情心,殺害我軍戰士。後方,則偷襲我軍全是女子的後勤保障隊和醫療救護隊。多次偷襲後,抓捕了我軍六名衛生隊女兵。
03
戰俘的日子一直持續到1979年5月21日,中越雙方達成和平協議並交換戰俘。六名女兵踏上了歸途。當所有人都歡呼雀躍,用最高禮節迎接她們時,她們卻表現得無悲無喜,讓人心痛她們之前的遭遇。為了使她們能夠儘快走出陰影,國家第一時間安排了醫院為她們檢查身體,並找了國內頂級的心理醫生為她們進行心理疏導。但只有三名恢復期較短,其他三名一直都難以走出陰影。
結語
雖然我們不知道她們到底經歷了什麼,但只想說祖國永遠會是她們最堅強的後盾,人民也會是她們永遠的依靠。殘酷的戰爭帶給我們的從來都是血的教訓,沒有誰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只能希望祖國強盛,只有祖國越來越強大,作為子民的我們才能享受安穩的生活,而這一切都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只有我們奮發向上,不斷努力,才能創造祖國美好的未來。而在戰爭中受到傷害的士兵,祖國也必將會用最好的一面去迎接她們,去撫平她們曾受過的難以癒合的創傷。
參考文獻:《康熙帝國》、《元史·徹裡帖木耳傳》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